..续本文上一页人有两句话,这个答案就是完整的,「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这就是答案,现在家没有了。古时候的家跟现在的家不是一样的。古时候的家是个团体生活,就像现在讲的社团,是个社会团体。它不是简简单单夫妻带几个小孩,不是的。它是多少代同堂不分家的,大家族,中国自古以来是大家族。在中国现在,你在地图上能看到,乡下,城市之外的,这个村庄李村,那就原来他李家一家人;那个村是王村,那是王家一家人。这一家人一般来说大概三百人左右,一家人,自己上面有父母、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有高祖父母,都在,下面有儿子、有孙子、有重孙、有玄孙九代,这样的家庭,所以人多。
中国自古是以农立国,农耕需要人才、需要人手,所以人多好办事,耕种容易。这么大的一个团体生活要没有规矩,那这家就乱掉了,所以家有家道。家道必须要遵守的,人人都要遵守,家家都要遵守。家道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道,道把它落实到生活就叫德。没有落实在这生活上,那是道,落实在我们真正做到了就是德,我得道了,我没做到,我没得道,就是道。人人都遵守,所以有家道、有家规,规是依照道德制定的,一家人男女老少统统要遵守,家才能整齐,才不乱。有家学,家学就是家庭子弟学校,人口这么多,小孩多要办学,这办学讲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有家业,家庭所经营的事业,各种行业都可以经营,经营的这些事业不相同,所以家里头家规就不一样。统统记在家谱里头,家谱是家庭历史,全世界只有中国人重视家庭历史,爱祖先,爱祖先哪有不孝父母的道理!文化大革命我们在海外,心里天天惦念的、记挂的就是家谱,这个东西如果要没有了,我们的家源头找不到,每个中国人都担心这个事情。所以还刚刚开放,我们回到老家头一个就问这桩事情,家谱还在不在?问了几年没消息,为什么?不敢讲。
我到二00五年回到老家,七十年没有回去,回到老家看看,还有一些我们同辈分的族兄弟,有三十多个人,聚餐在一起吃饭就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家谱还在不在?有一个人说有,还在。在哪里?他说在他家里。怎么会到你家里?祠堂被毁的时候,他把它偷出来了,装在一个箱子埋在地下,他家里没有一个人知道,不敢讲。我说现在可以拿出来。拿出来给我们看不错,是一套完整的线装书,很大的本子线装书,三十多册。我们赶快带到台湾去印了三百套,就这一套,如果丢掉之后就没有了,根找不到。我们一看黄帝的后代,所以我们从家谱上可以能看出来,大概中国汉族都是一家人,都是黄帝后代。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二十五个人有十四个人有姓,在那个没多久的时候形成十四个姓氏,我们是这里头的一支。从黄帝到我这个辈分一百三十六代,那现在我们的辈分就很高,像尚群就是我底下的一代,他的儿子又下面一代,我这个下面大概,我现在底下有四代。所以家,叫家和万事兴,这一家最重要就是和睦相处,这叫家齐,家齐国就治了。
从前社会上各行各业,最舒服的、最自在的是做官,为什么?做官待遇不错,地位很高,别人很尊敬你,没事干。为什么?人人都被家人教好了,社会上没坏人,没有案件。一个月有三、五个不得了,你这个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事情?通常一个月、两个月一桩事情都没有。所以这些做官的人没事情干,读书,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在家里写文章,著书。《四库全书》集部里头,一大半都是他们的作品,他没事干。所以没有人不羡慕这个行业,都喜欢做官。做官要考试,要参加考试,县考秀才,省考举人,中央政府考进士,进士的主考官是皇上亲自来考试。考取了,这就任命你做地方各个阶层的领导人,或者做助手,这叫功名。现在这个社会颠倒,各行各业最辛苦的是做官,为什么?办不完的案子,这多苦!
我在澳洲,陆克文担任总理,邀请我到坎培拉去访问,我去看他,在国会大厦他请我吃饭。我跟他开玩笑,他见我面,端了比这个杯子还大,浓咖啡,告诉我一天要喝五杯。我说怎么了?你有什么毛病?提精神,事情太多。我跟他开玩笑,我说现在社会变了,从前你这个地位人羡慕,现在这个地位我害怕,太苦了,你看办不完的事情。每天这五大杯咖啡人怎么能受得了?身心都不健康。我给他讲,现在社会干我这一行最快乐,没有一点压力,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你说多自在、多快乐。所以我真的劝过他,别干了,跟我一起,干我这一行搞教育,搞传统教育,我们来救救底下一代,这是个好事情。那个人是很聪明的人,他的姐姐、哥哥跟我都很熟,一家都是好人,真想为社会做一点好事,很难得。
我们看接下来这几句,「今我念佛,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同果觉。盖因念佛善根福德同佛,故云如是功德皆是已成也。如来乃善中之王,德中之尊。故我等首应随行。但如来诸善齐修,万德庄严,是故我等於世尊余德亦应随行,善知机宜,应缘修习,正助相资,速得圆满」。对於社会、对於众生有利益的好事,我们不攀缘,有缘就做,没有缘不要去找事。所以我们这些年做的事都不是自己找的,都是缘成熟了。我到澳洲,澳洲移民部长,我在澳洲讲经的时候跟他认识,他就很希望我到澳洲去,他知道我在新加坡做团结宗教的工作,做得很好,希望我到澳洲,帮助澳洲团结宗教、团结族群,缘!
我的签证是他批的,申请澳洲永久居留他签的,在香港领事馆办的。他打电话给领事,我这个案件两个星期办好。领事很不满意,问我们跟部长是什么关系?拿他的上司来压他,所以他很不高兴,但是他还是照办。两个星期签证办好了,约我去拿,不是在柜台,是领事的办公室。告诉我,他说法师,你拿的这个签证,是我们国家发给亚洲人第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签证,好像是类似国家尖端人才。我七十五岁申请的,一般人都不要了,发这么个签证给我。所以到澳洲很管用,非常礼遇,办什么事情都方便,政府支持。我们到那个地方去之后,才知道澳洲确实很有智慧,把团结宗教、团结族群这个事情交给大学去执行,这个很好,大学不袒护哪一方,它公平的。所以这些事情格里菲斯大学它来做,我跟学校就发生关系。昆士兰大学负责做和平的工作,社会和谐。我跟这两个学校发生关系,常常跟校长、一些教授往来,了解一些状况,帮助他做这个工作。
九一一事件发生了,几个月之后,我记得是第二年春天,昆士兰大学校长找我,邀请我跟他们和平学院的教授举行一次座谈会,讨论化解冲突问题。我们才知道,大学里面有和平学院,以前没听说过,才知道全世界只有八个,只有八个学校设有和平学院,它有学位,有博士、有硕士,毕业的学生多半在联合国工作,从事国际调解纠纷,这也很难得。我们这认识了解,我把我们老祖宗解决冲突、化解纠纷,那些经验给教授们报告,提供他们参考,他们听到很欢喜。第二个星期又约我,学校就正式聘请我做和平学院教授,送给我学位,博士学位,我都不愿意接受。我说你打个电话来,反正我没事干,我们是不受任何压力,什么时候有事情什么时候都可以来,没有时间限制,非常自在,我说我都很乐意跟你们教授聊天,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他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他说希望我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联合国邀请的这些人都是专家学者,都有博士学位,都有教授身分,他说这个你一定要接受。是这么个原因我才接受了,我说这是好事情。这缘找来的,不是我找它的。
这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的会议是在曼谷大学,我跟泰国结的缘就是那一次。到泰国跟他们的副总理、三军总司令查瓦利将军见了面,虔诚的佛教徒。我在泰国住了一个星期,他请我吃饭,两次在他家里,所以也变成好朋友。二00六年我们在联合国办活动,就是泰国大使推荐的,建议联合国邀请我做主办单位。所以都是这些关系串关系,这么串上的。一直到现在,图文巴的宗教觉悟了,我们不能只顾自己,我们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点好事,希望大家住在这个地球上,都跟兄弟姐妹一样,都能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都有这么个想法,从哪里做起?从图文巴这个市做起,市长欢喜,真正做出来,你看这不是顺水推舟!真正做出来,我们到联合国去做报告。上一次的缘是泰国推荐的,这一次我们到联合国找谁?上一届秘书长退了,换新的。那我们到泰国办这个活动五月间,遇到联合国十七个国家的代表,在曼谷的时候我们碰到头,他们对我们上一次的活动记忆犹新,希望我再去办一次。正好图文巴这个缘成熟,可以介绍给联合国。
这都是什么?缘,世尊的余德,不是我去找的。我们哪里去找事?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绝对不会去找事。事情找来了这是好事,关於世界和平的大事。现在社会动乱,真的,许许多多人对於和平丧失了信心,这很可怕。所以我们遇到这个机会,要尽一点绵薄之力。现在人最重要的是要看样子,没有做出榜样他不相信。我从二00三年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头一次不了解状况,头一次观看,没说话,就坐在底下听、坐在底下看,第二次我就上台有讲演,第三次以后就主题讲演了。教科文组织在澳洲办过一次,我帮助它做协办单位。所以二00六年在巴黎,在总部我是参加主办单位。明年这一次我是希望在图文巴召开。当地人民真正团结起来了,宗教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效果,确实宗教教育能带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个很有意义。
所以我想让联合国的大使、联合国的秘书长,统统都到图文巴参加这个会议,然后向全世界宣传。我们相信,爱好和平这些人士都会到图文巴去参学、去考察、去学习,所以这是大事,这是好事。没有缘我们不闻不问,有这个缘我们不去,对不起佛菩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除了图文巴成就之外,马来西亚的汉学院还没有正式开课,但是这个理想、愿望,首相支持。还有国内有一些论坛做得很有成就,都可以在这个大会里头报告,所以我们相信这个会议内容会很丰富。企业家采取中国传统的方法来管理,得到很好的效果,在国内我知道有好几家做得非常成功。这都可以来做报告,让这个世界热心於和谐工作的人,都可以去参观,慢慢的推展。如果中国每个省都能有一个县市来推动,我们相信,这个国家三、五年之后,全国就安定了。一定要重视教学。
所以末后这四句话,善知机宜,就是机会,有这个机会要抓住。应缘修习,正助相资。正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是正。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帮助社会走向和谐这是助,这是助缘,我们都要干,正助分明,互相资助。速得圆满,很快我们就能够达到圆满。
下面,「种修福善,即修善种福」,这个一定要做,这好事。「本经广劝舍恶行善」,实际上舍恶行善就是修善种福。「《观经》劝修三福」,底下这段文,内容非常精彩、非常丰富,告诉我们,从哪里修起。一定要记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修起。一个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做得再好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是什么?他将来的结果是在三恶道,不是在三善道,这就是假的。如果他来生在人天道,他做的是真的。所以这个东西能欺骗世间人,欺骗不了因果,欺骗不了佛菩萨,欺骗不了神明,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四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