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六集) 2012/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一百零二页,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或者从当中看,从当中看好了:
「肇公注曰」,这是僧肇大师的注解,《维摩经》的注解。「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阿罗汉也。是指烦恼断尽,心意解脱,证阿罗汉之果」。这一小段里面,经文,『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这是证三果的,『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这是证阿罗汉果的,小乘人得的利益。九十八结漏就是见思烦恼。三界见思烦恼无量无边,佛把它归纳为见惑八十八、思惑八十一。阿罗汉断思惑,这是断尽了,见思烦恼断尽了,意得解脱,就是心开意解,成阿罗汉。下面念老给我们说,是指烦恼断尽,心意解脱,证阿罗汉之果。「可见经中法眼净及诸漏已尽,均指声闻乘」。法眼净是阿那含证得的,诸漏已尽是阿罗汉所证得的,得小乘利益。
下面,「或问」,或者有人会提出问题,「闻此大乘无上经典,为何得小乘法益」。这个问题,我们相信有很多人有这个问题,决定不是少数,听这部大经,为什么会得小乘利益?小乘在极乐世界有没有?经上常有菩萨、声闻,怎么会没有小乘!实际上这些小乘全都转小为大,他还带著小乘的习气,所以说他作小乘。下面《净影疏》,就是小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里面说得好,解释得好,「小乘众生,闻说娑婆秽恶可厌,深心厌离,故得小果」,原因在这个地方。在小乘教里面薰习的时间太长了,习气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所以带著浓厚的小乘习气。他依旧是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也不错,他们往生的是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还没有到这么高的境界。
可是我们知道往生的人,本人是这个境界,人天的境界多。我们去往生,人天境界、二乘境界,无论什么样的境界,甚至於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四十八愿里头说,只要认错,知道自己错了,后不再造,只要能够忏悔,真正生起信愿持名的大心,阿弥陀佛全都摄受。就是说,在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他,甚至於十念都能往生。这是说这个法门,真正是究竟圆满、无比的殊胜。到极乐世界,弥陀第二十愿,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人天往生是阿惟越致菩萨,五逆十恶、毁谤大乘,这都是地狱罪业,无间地狱罪业,一念忏悔,一念回心,都能往生,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那这些须陀洹、阿那含、阿罗汉,这些人往生,就不必说了,当然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平等法,阿惟越致是平等法,十方佛土没有,一切法门也没有,所以这个法门无比殊胜。
下面一段讲「大乘得益」。这里头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得不退转」。
【四十亿菩萨。於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右段」,右面这段经文,「正指闻法所得之大乘法益」。『不退转』,是所修的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他的智慧善根福德天天增长、天天进步,「不更退失转变」,他不会退失,他不会改变。「不退转」,我们也有参考的资料,这是从《佛学大辞典》节录下来的。「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三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下面分开来给我们说。「此三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每个宗派说法并不完全相同。「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复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这个地方所讲的十住,是别教十住位,不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就是阿惟越致,三种不退都证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第一个位不退,一般都是讲的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这个地位上,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佛教初学为方便起见,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第一个就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是见取见,第四个是戒取见,第五个是邪见。所谓见,见解上的错误,你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看错了,叫见惑。见惑断尽就证初果,地位虽然不高,他是圣人,他决定不会再退转作凡夫,叫位不退,圣人的果位不退。那这些修行人,实际上有没有退?有退,进进退退。但是他退,最低的地位,就是这个位不退,他只到这为止,不会退到凡夫。也就是说,他走到四果,也许退下来了,他退到初果,不会再退了,这是他的底限。说起来好像不难,做起来真不容易,几个人能把身见破除,这就难了。什么人不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这一关不能突破就是六道凡夫,这是佛的名字弟子。名是什么?有名无实。初果以上,小乘,初信以上,大乘,这是如来真实弟子。就好比一年级,正式是一年级的学生,入学了。我们一年级还没有进去,这是幼儿园,不算正式学生,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才知道净宗的可贵。我们要没有净宗,这一生能够证得须陀洹、证得初信位能有几个人?换句话说,都不能成就。
初果、初信菩萨地位不高,刚刚入门,他叫证果。大乘教里面我们学过,如来正法住世,什么叫正法?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修行的,有证果的,就叫正法。证得初果也是正法。如果连初果都没有,初信位的菩萨都没有,那就叫像法,不叫正法。如果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没有修行的,不能够依教修行,当然更不能证果,这叫末法。末法有讲、有听的,不能行了。如果这个地方,讲经的没有了,听经的没有了,这叫灭法。正法、像法、末法、灭法,这个说法好。那净土宗,净土宗往生就是证果。那我们就可以说,净宗道场就是正法道场,为什么?有人往生,往生是证果。有讲经,有听经,有修行,有证果的。世尊末法九千年,九千年当中正法住世只有这一门,其他的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证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第二种,行不退,行是菩萨行。菩萨四摄六度,教化众生,众生不听,不但不听,众生还毁谤,还羞辱、批评。菩萨看到这个样子退心了,还是退到阿罗汉好,众生太难度了,这叫行退了,菩萨行退了,也很多。不听话,不好教,算了,不教你了,我先自己成就。净宗里头不少!看到这个情形,我先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不管你们了,你们教不听,这行退了。第三种,念不退,是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明心见性。三大类的烦恼都放下,见思放下是阿罗汉,尘沙放下是菩萨,无明放下成佛,这是无明放下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证三不退。圆满证得三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他全证得了,这是谁?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得到的。
念老在此地注解里头给我们说,所修的功德善根、智慧福德愈增愈进,天天有增长、天天有进步,不更退失转变。「又表勤行修习,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勤行是勤行菩萨道。菩萨道是什么?我们净宗学会早年在美国成立,我写了一篇缘起,提出五个科目,做为净宗学人修学的基础。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我们要守定了,不退转。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第二条「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第三条是「修十善业」。所以我们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看作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是净业三福第一福。第一福是根本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就什么都落空了。今天佛法衰了,人心坏了,世界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弟子规》没有了,《感应篇》没有了,《十善业》没有了,就造成今天社会混乱、地球灾变频繁,就这么来的,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由此可知,扎三个根重要,补习这一堂课比什么都重要,真正要学佛,不从这扎根,不能成就。
真正能往生的人,三个根没学过,一生造作恶业,最后念佛往生。有没有这种人?有!他为什么能往生?不要忘记经上佛告诉我们的,这个人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当中遇缘不善,糊涂了,临命终时遇到善友劝告他,把他宿世的善根,他得诸佛如来加持引发出来了,是这个原因。否则的话,《弥陀经》上一句话就讲不通了,经上明明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临终忏悔,一念、十念往生,他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多是什么?过去生中累积的,生生世世累积的,我们不知道,佛知道。他到临终那一刹那才放光,善根福德现前,得佛力加持,不是偶然的。
那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供养无量诸佛?自己好好去想一想,有可能。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听到这一个法门,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听到《无量寿经》,你能够生欢喜心,这可不简单。你看多少人听这个经,他不但不生欢喜,他还要毁谤,恨不得把这个经全烧掉,有,有这些人。我们能生欢喜心,这就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逐渐往外透了,这是很好的信息,说明我们跟净土有缘,跟阿弥陀佛有缘。如何把这个缘大幅度向上提升?真信真愿,一向专念。那就是把过去生中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净宗的种子、阿弥陀佛的种子,大幅度向上提升,你就决定得生。记住一句话,世尊常说,大小乘经里头都说,叫「一切法从心想生」。净宗念佛成佛这一法不例外,也是从心想生,所以信心要坚定,决定不怀疑。
今天早晨有同学要到台湾去,我告诉他,你到台湾劝导大众专念阿弥陀佛,不要想灾难,把灾难这桩事情,从你意识里面把它清除掉。从心想生,心想灾难,灾难就现前;心想弥陀,弥陀就现前;心想极乐,极乐就现前。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为什么不想极乐世界,为什么不想阿弥陀佛,去想什么灾难,不是自找苦吃吗?这桩事情说的人多了,往后愈来愈多,决定不受影响,我们灾难就免除!他有灾难,我没有灾难。我的能量要是超过他,他沾光,这地方没有灾难。我的能量不如他,灾难还是有,灾难虽然没有化解,灾难减轻了,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