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P12

  ..续本文上一页著《归空真诀》,说明六道的光亮,都不能投奔。教人在将死去时,回光内照,存神泥丸。坚持一念,愿归五岳名山。自然从心所愿,不受三途恶道之苦。又曾验证许多往事,每见病人垂危之际,有因恩怨未了、萦怀于心的人,一时眼光落地,神随识而去,竟然得到如念投生,报复不爽。甚至念头嗔毒而变成蛇蝎,念头正直而成为神明,所记载的感应事迹,不胜枚举。这是因为善气属阳,阳主升,念善的人上升天堂。恶气属阴,阴主降,念恶的人下降地狱。其关键都是由自心所造而已。

  一个人当他未曾学道的时候,平时就缺乏镇定的心,正当撒手人间,在恩爱难以割舍的时侯,谁说没有百魔俱集?万念纷飞、黑风巨浪之中,慧舟在哪里? 此时他能从容不迫地谋划于心吗?自从释迦如来,教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慧远、永明、龙舒、云栖等诸公相继而起,教人修净土法门,已经很齐备了。而最切要的开示,就是在临终坚持一念,求生极乐,即得感佛来迎,西归莲界。所以三世诸佛,同声称赞净土法门为出世间法中第一捷径。可惜世间人知道这个法门的太少,而知道平时必须念佛功纯,临终才能正念不迷的人就更少了。于是不得不大声疾呼:愿人人在四大分散时,都能一心不乱,佛力加被,同登觉岸!

  永觉元贤禅师说,净业的功夫,虽然积累于平时,而临终最后一念,最为要紧。因为生净土或生秽土,入圣入凡,只有这一念为之转移。我常见念佛的人,平时都说求生净土,而到了临命终时,多数人失去正念。或贪生怕死,留恋这个皮囊;或眼看妻儿,难舍难分;或系念家中财产,放舍不下;或因境遇不顺,含恨而死;或因病苦逼迫,饮痛而去。既然失去正念,只有随它沉沦、堕落。我现在奉劝修行人,到此时此刻只要深信经中所说,坚固正念,万事放下,念着佛号等待生命的结束。唉!生死事大,顷刻已是来生。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能不畏惧吗?

  

  《净土圣贤录》记载:杨媪[93],五十多岁,中风得病,僵卧在床,日夜呻吟。有一位旅亭师路过她家的门口,她的儿子请师父进去看看母亲的病。杨媪皱着眉头,忧愁而痛苦地说:“病太重,师父有好方法吗?”旅亭师说:“病从身起,身是假合。你能舍身,病自然就好了。” 杨媪问:“如何舍身?”旅亭师说:“你只要把身心放下,一心西向,系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治一切众生的病,只要能至诚念佛,阿弥陀佛自然会来救你。只怕你念佛不能恳切罢了!” 旅亭师走后,杨媪就执持佛名,默观西方,日益恳切至诚。过了五个月,一天,她对儿子说:“ 佛来了,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她的儿子延请了十八位僧人,共唱佛名。杨媪起身端坐,面向西方而逝世。

  助行门

  既然知道念佛,凡起心行事,如果有丝毫与佛相违背,要想得往生,犹如南辕北辙。由此看来,助行不可不讲。助行以戒杀为首。我以前有刻有《同生录》一书,关于戒杀放生的言论和事实都记载得非常详细。现在只补充其所未完备部分,以及一切应修的众行,作为往生的助缘,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于是辑录这篇《助行门》。

  王龙舒说,全持斋戒,又礼佛念佛,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94],以此回向,愿生西方,必然上品上生。所说斋,就是不吃肉、不饮酒、不淫欲、不吃五辛。所说戒,就是杀生、偷盗、邪淫,是身三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是口四业;贪欲、嗔恨、邪见,是意三业,不做这十种事情,就总称为十戒。如果这十戒都能够持而不犯,称为十善;要是犯而不持,称为十恶。如果能全持十戒,就生天上;要是持前四戒,加上不饮酒,称为五戒。能守好这五戒,常不失人身。如果是修净土的人,就不在此限了,如果能全持十戒,加上功德的资助,一定是上品上生。要是只持五戒而修净土,也可以中品上生,或上品下生。如果不能持五戒,难道也不能戒杀吗

  杀生是五戒中的首戒,称为大恶。不杀生得长寿报,杀生则得短命报。如果只守好不杀生这一戒,以修净业,往生的品位就已经不在下品了。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万历年间为稽勋司郎中。后因病辞职回家,他是在寺院中去世的。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都修学禅宗。一天袁中道功课完毕,入定,看见有二童子引导他向西而行。见到哥哥袁宏道,宏道说:“我已经居住在净土中了。净土中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解悟与持戒并重的人,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持戒严谨,往生最为稳当;如果虽有解悟而无戒行,多被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95]去了,我亲眼看见的很多。弟弟,你的般若智慧很深,然而戒力和定力都很少。因为只是悟理不能产生戒和定,而只是狂慧,仍然会归于五浊恶世。你如果不能受持全部戒,至少应遵守龙树尊者的《六斋法》,其中戒杀尤其重要。没有日举屠刀、口贪滋味的人,能够往生净土的呀!”

  王龙舒又说,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幢、建塔、念佛、礼忏,这种种对三宝的供养,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也可以。或行世间的各种利益方便善事,比如作为子女的孝养父母,作为弟弟而恭敬兄长,若是女人就应当遵守闺范,孝敬父母公婆,教育儿女而尽自己的天职。宗族要相敬相亲,以至乡里亲戚也都要仁慈忠厚。以至奉事君王就要赤心为国,当官就要慈悲爱护人民。或者爱惜孤儿,救济寡妇,或救济贫穷,或劝人行善,或阻止人作恶。这一切善事,随分随力去做,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也可以。或者世间一切利益,不论大小多少,比如拿一文钱给人,一杯水给人,也必默念说:“将此善缘,回向愿生西方。”经常使这一念不断,念念在心,必定上品往生。

  大观年间,有一个人在街市上遇见已经去世的父亲,他请求父亲留下一句话作为教训。父亲说:“学葛繁。”这个人问道:“葛繁是什么人?”父亲回答说:“是一个世间上的人。”后来这人访问得知,葛繁是镇江太守,于是前往求见。他恭敬地问葛繁,积了什么阴德,幽冥为什么这样敬重于您?太守说:“我开始每天做一件利人的事情,以后每天做两件利人的事,再后来每天做三件利人的事,这样四十年来没有一日停止。”这人请问道:“怎样才能够利人?”葛指房间的脚踏子说:“如像此物放得不正,就会绊别人的脚,我把它摆端正,也就是一件利人的事了。又如有人干渴,给他一杯水喝,也是利人的事呀。只要遇到什么有利的事,就做什么有利的事,上自宰相,下至乞丐,一切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在于持久不间断就行了!”这个人礼拜而退。葛繁兼修净业,以此回向求往生,后有僧人神游净土,看见葛繁也在那里。

  元朝优昙大师说,卵生、胎生、湿生、化生[96],以及飞禽、走兽、昆虫、鱼类,都是未来的诸佛呀!它们也都贪生怕死,和人没有两样。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何必堆积肉山、烟熏炮烙;贪口腹的欲望,满足美味的需求而随意杀害它们呢!你哪里知道,杀害它们的性命,就是出佛身血呀!造杀害的重罪,也就断绝了自己慈悲的心性,生前的福寿,已经悄悄地损耗完了。死后沉沦苦海,一一偿还命债,毫厘不差。修净业的人,应当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的心,将来才能踏上佛的国土。

  从前有人说,良辰美景,人逢之而欢喜,动物遇到而心悲。人在此时,骨肉团圆 ,美味罗列。而动物在此时,母子离散,魂飞魄散。所以节日多杀生,最为残忍。请看杀一只鸡而众鸡皆叫,宰一头猪而群猪不食。想到这些,虽有佳肴在前,也黯然神伤了。古人有这样的话说:“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这句话真是悲哀痛切啊!

  优昙大师又说,要想成就菩提道,慈悲心是根本。修净业的人,救济动物最重要。看见飞禽走兽、水族游鱼类,或撒罗网,或关笼槛;穿腮反翼,捆足倒挂。这些动物面临热汤烈火,将要置于刀砧之上,它们忧悲恐惧,害怕惊惶。仰望天空而魂飞魄散,回想所居的林泉而心惊胆战。这些动物虽然知道必死无疑,但还希望有一条活路,因此它们左顾右盼,哀叫求救。希望看见的人大发慈悲,拿钱买命,怜悯救护。一但获救,就为它们打开牢笼,松绑解缚,并举行烧香念佛发愿的法事。随后或是放生于江河水池,或放生于山野树林,这都是佛法教化众生而表现出的大慈悲心。这样的救济善事,上自人类,下至虫蚁,力所能及,无不放生。并将这些殊胜利益,回向求生西方,普愿众生,同成佛道。

  智朗《念佛放生说》说:“要想成全自己的仁慈功德,莫过于放生。要想出离六道苦海,莫过于念佛。”如今立一个放生的方法:放一竹器,每天事务空闲,念佛数声。每天投一文钱,一年所积三百六十文。 这也不费很多钱,不用很多力,什么人不可以做

  只是贵在长久坚持,终身不倦。在这一年中,不论什么时侯,做了放生的事,并统计其放生的地方,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放生若干,希望永无疾病灾难,又能健康长寿。再加上执持佛名,誓不改变。这样做而不得往生,三世诸佛,就成为诳语者了。有这样一首偈说:“放生念佛两重难,只贵自己心地坚。永祖(永明大师)传灯辉不夜,愿提正念摄人天。”

  明朝莲池大师说,念佛的人不可以杀生。念佛是以慈悲为本,如果不戒杀,修行的功效就减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历劫以来,我们同它互为眷属,今天杀它来养我,于心何忍!我奉劝念佛的人,每下筷时,常常这样想,自然就能断荤,早日成就净业。即使不能坚持长素,若能坚持每月六斋,也能得往生,要是杀生那是断断不可以的!

  云栖六斋、月斋图说:

  六斋:指农历每月的六天。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如遇月小,二十八、二十九日也可以。

  月斋:指农历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持斋。如不能三月持斋,必须三月戒杀。

  《净土文》说,念佛的人如果能不…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