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P14

  ..续本文上一页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有情”又译为“众生”),即觉悟了的有情,也即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大圣人。六度万行:略则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广则万行,而六度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51] 不退:又音译为阿毗跋致。指功德善根,不断增进而没有退失或者退转的情况。

  [52] 水鸟宝树:这里指西方极乐世界中的八功德水,以及种种奇妙杂色之鸟、七宝行树,它们无不在念佛。

  [53] 三乘人:指修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人。声闻乘又名小乘,其行人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闻如来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惑,可证阿罗汉果。缘觉乘又名中乘,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于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菩萨乘又名大乘,其行人于无数劫间,修六度万行,更于百劫间,值三十二相福因,可证无上佛果。

  [54] 阿僧祗劫:即无数劫(“劫”是计算非常久远的时间单位的名称),指非常非常久远的时间。

  [55] 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是一般所说的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受是感受,领纳为义,其中包括苦、乐、舍三受;想是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取种种相,作种种想;行是行为造作,由意念而行动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识是了别的意思,由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这五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精神,乃是构成人身的五种要素。

  [56] 无生忍:把心安住于不生不灭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于道理而不动的意思。

  [57] 四恩:指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

  [58] 善知识:指信解佛法,具有正确的见解,学问又渊博的人。

  [59] 见思惑:天台宗所立三惑,即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即是;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即是。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果。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过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是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此三惑中见思为粗,尘沙属于中等,无明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

  [60] 橐:音tuó,一种口袋。

  [61] 三昧:又译为“三摩提”,或“三摩地”,意译为“正定”,指远离各种邪见散乱,摄心一处,专注一境的意思。

  [62] 五祖山:又作冯茂山,俗称东山。该山位于湖北省黄梅县的东北。禅宗五祖弘忍住在此山,阐扬禅风,五祖入寂后,其弟子神秀等人葬其遗骸于此山,故名。

  [63] 二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二乘之人能破除我执,却不能破除法执,只求自我解脱而不愿意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称之为“浅见”。

  [64] 法布施:三种布施之一,即“法施”,指为众生演说佛法,使之最终能够出离苦海,得到解脱。另外的两种布施是“财布施”和“无畏施”。

  [65] 含识:即众生。

  [66] 四天下:指须弥山东南西北的四大洲。七宝:七种十分珍贵的宝物。关于七宝,诸经所说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为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法华经》所说为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为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四天下七宝”即是四大洲的一切十分珍贵的宝物。

  [67] 教下人:这里指除了禅宗和律宗之外的各个宗派的修行者。

  [68] 宗门人:指修习禅宗的人。

  [69] 持律人:指修习律宗的人。

  [70] 真言:音译作“陀罗尼”,咒的意思。

  [71] 经行:在一定的地方绕圈子,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

  [72] 心:这里指人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声识、意识等六种认识功能。

  [73] 意:这里指第七末那识。“末那”的意思是“思量”,它恒审思量,将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执著为我。

  [74] 识:这里指第八阿赖耶识,它在一切时间都受到前七识的熏习,使之成为种子,并执持种子。内变根身,作为众生的依报,外变器界,作为众生所依的器世间。

  [75] 海青:中国佛教中的出家人和在家人礼佛时所穿的衣服。其所以称为“海青”,是取大海之浩瀚深广,能容万物,而大海颜色青蓝洁净。

  [76] 寄库来生:指人死安葬时将钱埋在土中,说把钱寄存于阴间的府库,从而可以免除亡人的罪恶。这是汉魏以来的民间习俗。王龙舒说:“我遍读经藏,都没有阴间寄库的说法。奉劝世人,将寄库的费用,作西方资粮,一心求生西方,必然得到往生。如果不这样,而为阴府寄库,则志在阴府,死后必然入阴府。”

  [77] 盂兰斋:“盂兰盆斋”的略称。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亡故了的宗亲的法会叫盂兰盆会,在此会中的斋食供养就叫“盂兰盆斋”。

  [78] 空观:观诸法皆空的道理。一切诸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

  [79] 如来藏:指于一切众生的烦恼身中,所隐藏的本来清净(即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

  [80] 息:呼吸,“调息”就是调整呼吸,这是为了对治散乱。

  [81] 曼殊师利:即文殊菩萨的另一译名。

  [82] 吕祖:指吕洞宾。

  [83] 结夏:即结夏安居,又称坐夏,或坐腊。每年夏季四月十六日开始,七月十五日结束,共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僧徒们不得随便外出,只从事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84] 阎浮提:又译为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

  [85] 结跏趺座:“结”,盘结。“跏趺”音jiāfū。“跏趺座”,坐法之一,即右足置于左腿上,左足置于右腿上的盘足坐法。在各种坐法中,此种坐法,最为安稳,不易产生疲劳。

  [86] 菩提:“觉悟”的意思。涅槃:指灭绝了一切烦恼,可意译作“寂灭”、“无生”。

  [87] 东都:指北宋的首都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88] 台宗:指天台宗。隋朝智者大师所建立,因居天台上,所以命名为天台宗。此宗以《法华经》、《涅槃经》、《大品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为主,明一心三观的妙理。

  [89] 翛然:“翛”音xiāo,自由自在的意思。

  [90] 三途:即“三恶道”,指血途、刀途、火途。血途即畜生道,因为畜生常处于被宰杀,或者互相吞食之处;刀途即饿鬼道,因为饿鬼常处饥饿,或者处于刀剑棍杖逼迫之处;火途即地狱道,因为地狱中的众生常处寒冰,或者猛火烧煎之处。

  [91] 般若:音bōrĕ,意译为“智慧”。“般若船”,这里将般若比譬为能度生死大海,载众生到自由解脱的彼岸的舟船。

  [92]八苦:指众生轮回六道时所受的八种痛苦,为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八苦包括: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93] 媪:音ăo,“老妇人”的意思,“杨媪”就是一个姓杨的老太太。

  [94] 第一义:无上甚深的妙理,即至高无上的真理。

  [95] 八部鬼神众:又称“天龙八部”或“八部众”,包括: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八部众”中,以天、龙二众为上首,故称“天龙八部”。

  [96]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又称“四生”。卵生指在卵壳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鸟类等;胎生指在母胎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人类;湿生指依靠湿气而受形的生命;如虫类等,化生是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诸天、地狱及劫初的人类等。

  [97] 三净肉:三种清净的肉,即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二、不闻,我耳不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