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国20世纪佛学研究的成果

  中国20世纪佛学研究的成果

  

  陈兵

  20世纪初以来,随整个中国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研究风气之大开,及佛教复兴运动的掀起,佛教学术研究(时称“佛学研究”)一度勃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文史哲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当时文史哲领域的一流学者,如胡适、陈垣、汤用彤、陈寅恪、蒙文通、李石岑、冯友兰、熊十力、方东美等,无不参与佛学研究。佛教界从事佛学研究的僧俗学者,阵容更为庞大。50至70年代末,佛学研究在中国大陆陷入低潮,“文革”十年间几成绝响,仅在1974年有一篇佛学论文发表。70年代末以来,随改革开放,文化春潮澎湃,佛学研究再度掀起高潮,日趋兴旺。据粗略统计,近百年间,仅佛教界创办的发表佛学论文的刊物,总数达200种以上; 进行佛学研究及培养佛学研究人才的专门机构如“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三时学会”等,在60家以上;参与佛学研究的教内外学者多达数百名,出版的佛学专著多达数百种,发表的佛学论文在万篇以上,成果可谓丰硕。

  一、佛教史的研究编写

  中国汉、藏两系佛教,都有注重撰写僧传教史的传统,现代佛教界承此传统,僧俗中颇有人从事佛教史传之编写。僧人中成果最著者为震华(1908—1942),他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僧伽护国史》、《续比丘尼传》、《东渡弘法高僧传》、《入华求法高僧传》、《清代佛教年鉴》、《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夹山志》、《泰县佛教统志》等20多种著作,多数属佛教史传。可惜因过度勤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妙舟所撰《蒙藏佛教史》(1935)博采各种文献,对佛教从初入西藏、蒙古直至民国初期的传播历史作了叙述,于历代政府的蒙藏政策、诸大呼图克图的转世系统及重要藏传佛寺,记述尤详。敦珠上师的《西藏古代佛教史》(刘锐之、明珠译),为藏族僧人所撰的本地佛教史,书中有很多佛教内部的传说和史料。东初法师的巨著《中国佛教近代史》、《中日佛教交通史》、《中印佛教交通史》,皆为开拓性的著作,内容颇为丰赡。圣严法师的《世界佛教通史》第一篇《印度佛教史》,运用近代治史方法,采纳海内外研究成果,为一部具近代学术水平的印度佛教史教科书。

  在居士界,曾任武昌佛学院教授的史一如(1876—1925),曾编过《中华佛教史》、《印度佛教史》、《各国佛教史》作为该院教材,大多据日人著述编译而成。黄忏华的《中国佛教史》(1940)为现代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汉传)佛教通史,该书虽仅十余万字,而内容相当丰富,史料颇为翔实,按中国佛教传布的四大阶段,分为肇始(汉—西晋)进展(东晋南北朝)、光大(隋唐)、保守(五代—清末)四章,依次论述各阶段佛教状况、政教关系、宗派分化、佛教与外道的关系,对各时期佛教思想的要义及其间传承衍变的关系,叙述颇为精当,在今天看来仍具学术价值,被不少佛教院校用作教材。周叔迦的《印度佛教》、《中国佛学史》、《中国佛教史》三种教义专著,系浓缩多年积累的史料而撰成,“虽称简史,而内涵丰赡,论断精审,自成一家之言。”(注:《周叔迦佛学论著集》苏晋仁序言。)中国佛协编《中国佛教》是为斯里兰卡佛教百科全书撰写的辞条,出于教界一流学者吕chéng@①、法尊、黄忏华等人的手笔,其第一册《中国佛教史略》、《中外佛教关系史略》、《中国佛教宗派源流》及第二册中的《中国佛教人物》,可当作一部中国佛教史来读,其内容甚为丰富,涵纳了许多多年研究的成果。

  中国佛教史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佛学研究的重心所在。国内第一本《中国佛教史》出版于1922年,系蒋维乔据日人境野哲的《支那佛教史纲》译撰,有所订正增补,为国人所见首部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写的中国佛教简史。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上最有威望的学者是汤用彤(1897—1964),他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1938)受到中内外学者的广泛好评,胡适赞为“最有权威之作”(注:《胡适的日记》下册。),谓其方法细密,处处注重工具,麻天祥称此书之问世使中国佛教史“才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而登上学术舞台”,“至今治斯学者,无不取之为蓝本而只能在其原有的间架上有所增益”。(注:《汤用彤评传》页88、90。)汤氏的另一著作《隋唐佛教史稿》(1982年),为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大学讲课的讲义,勾画出了全盛期中国佛教的框架。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在中国佛教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二书,引用大量史料、碑记,考证精严,并寓以抗日救国之深意,其《释氏疑年录》则据大量文献考定自晋至清初2800名僧人的生卒年,至今犹为治中国佛教必备的工具书。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拟出8卷,1981年出第1 卷(东汉三国),现出到第3 卷(南北朝),该书力图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内容相当丰富。郭朋自1980年以来陆续出版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隋唐佛教》、《宋元佛教》、《明清佛教》,后来又将上四书主要内容缩编为《中国佛教简史》。日人镰田茂雄的《中国佛教通史》,在大陆和台湾都有中译本。

  开现代禅宗史研究之先河者,为著名学者胡适。他于1922年以来,先后发表过一系列禅宗历史考辨的文章,其中重要者有《禅学古史考》(1928)、《楞伽宗考》(1935)、《菩提达摩考》(1927)等,文章中提出了对早期禅宗史的独特见解。释印海译日人孤峰智灿的《中印禅宗史》,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禅宗历史的概略。日人忽滑谷快天的《中国禅学史》虽早已由朱谦之译出,但直到90年代才得以出版。印顺的《中国禅宗—从印度禅到中国禅》,系统论述从达摩经东山法门发展至南宗禅的历程,是书使作者获得日本的荣誉博士。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1993),系统叙述了禅宗从形成到清初“终结”的历史。冯学成等编的《巴蜀禅灯录》(1992)为首部系统的地方禅宗史料长篇。台湾学者关于禅宗史的著作有褚柏思《中国禅学史话》等。

  在其它宗派方面,研究较多的数密宗,50年代以前,有王慧兰译出日人伊藤弘宪等撰的《真言宗小史》印行。吕建福著《中国密教史》(1995),是系统叙述密教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开拓性成果,内容包括唐代密宗、元明清藏传密教及近代密教的复兴。蓝吉富主编的《云南大理密教论文集》(1990)收录了有关滇密的研究成果,其中论文大部分是大陆学者撰写。张锡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1999)是研究滇密的力作。周一良《唐代密宗》(1996)收集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多篇论文。台湾黄英杰编的《民国密宗年鉴》(1995)为研究现代密教复兴的重要史料,书中所附《台湾地区四十年来密宗的变迁》是一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台湾现代密教的论文。密教研究的重要论文还有黄心川《中国密教印度渊源》、吕建福《关于密教研究的几个问题》等。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史和地方佛教史的研究方面,成果相当可观。80年代后期起,台湾江灿腾陆续出版了《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1992)、《现代中国佛教史新论》(1994)、《20世纪台湾佛教的转型与发展》(1995)等著作,其极富开拓性、原创性、持论公平、思想深湛获得海峡两岸学界佳评。大陆近十几年来出版的近现代中国佛教史方面的专著有游有维《上海近代佛教简史》(1988)、高振农、刘新美《中国近现代高僧与佛学名人小传》(1990)、高振农《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1992)、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1994)、于凌波《中国近代佛教人物志》(1995)、何建明《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1998)等。 苏晋仁《佛教文化与历史》(1998)第四部分收有近现代佛教史料14 种,近现代中国佛教方面的重要论文有蒋维乔《十年来之中国佛教》(1924)、楼宇烈《近代中国佛教的特点及其评价》(1988)、张春波《简论中国近现代佛学的地位与作用》(1989)、何建明《民初佛教革新运动述论》(1992 )、 蓝吉富《现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1990)、陈兵《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1997)、邓子美《中兴与嬗变——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思潮及其启示》(1997)、李向平《近代中国佛教僧教育的开拓》(1997)、黄夏年《二十世纪中国佛学研究》(1997)、傅教石《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五次大争辩》(1992)等。关于地方佛教史研究的专著有史金波《西亚佛教史略》(1988 )、 胡思厚《甘肃佛教史》(1993)、韩溥《江西佛教史》(1995)、邓子美《吴地佛教文化》(1996)、释永明《香港佛教与佛寺》(1993)等。

  随藏密之东渐,自30年代以来,藏传佛教史的研究成为学界佛学研究的热门之一。李翊灼的《西藏佛教史》(1933)是国内首部西藏佛教简史。此后有法尊《西藏佛教史》、恒演《西藏佛教略记》等印行。王辅仁的《西藏佛教史略》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西藏佛教的首部专著。王森的《西藏佛教发展史略》(1987)功力更见深厚。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则以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方法写成,西藏社科院宗教所出版有藏文版《西藏佛教史》。藏族青年学者索南才让完成了《西藏密教史》(1998)专著。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西藏佛教历史》收有相关论文20余篇。藏传佛教史方面的藏文名著《佛教史大宝藏论》、《宗教流派镜史》、《红史》、《青史》、《主巴白莲教法史》、《格鲁派黄琉璃镜史》、《萨迦世系史》、…

《中国20世纪佛学研究的成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