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全面解决人类社会问题在重建印度的唯识哲学▪P7

  ..续本文上一页作修女;再一转,就又还俗。只有那位老修女,在后院安然的为大家缝补衣服的过一生,为什么?

  就人的起源来讲,这个就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了,有一部经叫做《佛说入胎经》,祂在入胎经中把人的产生、人的存在说得非常清楚。在此也可引用悟道的《楞严经》的话:

  「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所从,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徧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肉体本身的这个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矿物质和生物学上的这一切等等,基因存在的本身,它与天地万物和存在是合而为一的,说这种合而为一是唯物论,那是毫无意义的。况且在人的学术上,有的主张唯物,有的主张唯心,从悟道的《楞严经》来讲,人不但是心、而且是物,岂止是心与物,更是心物一元,不但心物一元,而且可超越心与物,因为心无常、物无方,现在引《楞严经》所说的一段话,就可以了解。《楞严经》卷二是这样说的:

  「我(佛)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究实说来人的实际,透过对自己的了解,与对生存的归命,人是可以超越自己的基因,而进入另外一个非基因、完美、高贵的另外世界,这就是唯识所要研究的。

  一切基因的原始性或本来的存在,唯识认为是与阿赖耶识(种子识),微尘与胜义根相干的。有无尽的基因,实际上都是归到「净色根」和「微尘」上。传统上的道家,将其归纳为金木水火土,《易经》用六十四卦解释存在(特别是人)本来就有的基因,当然这些解释,是比较素朴的。

  其实人的存在是亦心亦物,心物合一,非心非物的,而又超越上述三者。同时人可以超越存在而存在,衍化提升自己的存在,那就是圣贤、菩萨与佛。

  不是说对人的基因研究本身不好,人在物质、生物、矿物、化学……等方面,应该了解其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是对真理作追求的基本态度。而是说在基因研究后面,人文目的上,方向在那里?

  毁了自然的困境

  人本来于自然,又必归于自然。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尼采的《超人》一开始即说:

  「超人三十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的湖。」

  「湖」即自然。没有自然,即不可能有「超人」;没有自然,也不可能有梭罗的《湖滨散记》。

  因有自然,才成就了诗歌、文学、艺术、哲学……,成就了道门一切的美好。在此可以用禅门大师寒山的一首诗来说明:没有自然,就没有禅。寒山是这样说的:

  「谈玄月明夜,探理日临晨,万机俱泯迹,方见本来人。」

  毁了自然,「本来人」就不见了。

  现今人类的种种活动,在全面污染、毁坏自然中,如此长久以往,奈何地球必将……。

  全体人类要救自己,地球上所有国家,就必须善待「因缘」,顾好「自然」。

  污染究极真理的困境

  现代文明的另一困局,就是对究极真理的污染。西哲康德说,形而上的本体,是不可知的。我透过禅门证道的方法,亲身证到形而上的本体是可知的,只不过它是属于「不可说」,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维摩诘所称的「不二法门」│此乃究竟真理。

  「不二法门」也就是唯识哲学,禅门究竟的「本体」,唯识所称的「唯识无境」,禅门所述的「明心见性」,也即「不二法门」。

  这些年来,在台湾竟有太多人自称已证到「明心见性」,也有人将「不二法门」说成「不二法」……。

  只要有钱有势,今天入道门,明天就可在电视中说法,然后污染整个人性的广告一大堆……。诸如此类,在台湾道门文化的探究、传述与亲证中,可谓谎做一团,也乱做一团,有谎必乱,乱必在谎中也。传统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吾人面对今日如此未闻道而说已闻,且透过电视,无远弗届的日夜传播,终极真理的如此被扯谎、如此以不知为知,此非一叶落而知秋,而是整个社会进入文明冰天雪地的冻土带了│奈何!

  社会安全无着的困境

  人生在世,个个生老病死一场。如何养生送死,即使任何圣贤豪杰,贩夫走卒,也都逃不过此关,此所以〈礼运大同篇〉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即使鳏寡孤独,也有好好活下去的尊严与权利。

  在小时候,犹记得一幕令人非常感动的情景:

  一位生来小儿麻痹、不能行走的人士,半坐半卧的在一个可以抬起来似睡床的大篮里,上面有一帐蓬,他住在人家屋外,只住三天,这时主人家有义务且非常乐意的侍候那位生来痲痹的人士。三天过后,东家便将其送到西家,一家一家的往上送……。

  我当时是六、七岁,犹记得我与他谈话,感觉他虽讨饭,但一无忧愁。这种小小的社会安全,也十足的自然显露出社会安全文化的稳妥性。所以曾经有一位一生行乞的人士,他在往生的时候,留下一首极有气派、义深意浓的诗说:

  「赋性生来是野流,

  手扶竹杖过通州,

  竹篮向晓迎残月,

  歌板停敲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

  一肩挑尽古今愁,

  如今不再嗟来食,

  村犬何劳吠未休!」

  在现代文明各类困局中,文明式样与社会制度,完全将人的自私性镶入其中,大家「只知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别的不说,像今日台湾有五十万辆老爷趴趴车,在许多快速道路上奔驰,同时因种种原因,人心躁动,其奈天天不出车祸何!

  在公寓中,两家相对住一起好多年,彼此都不知对方姓甚名谁。以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对面有人往生,无人知晓,待发臭了,才请警察来开门。这就是人性的疏离,现代文明的疏离,人人彼此不相识也。

  我有一位生活在一起快二十年的道友,问他:「 死后,他怎么活下去?」他回答说:

  「讨饭」。

  我告诉他:「你到那里去讨饭啊!」

  以前和尚可到任何庙子挂单,现在庙子,一钵千家饭的和尚都无处讨饭了。人生一旦无生路与活计,到那里去讨饭啊!

  一个社会,对人的生老病死已毫无安全性的处理,人人活着只是茫然一片,那古时的陈子昂所说的,就真再现了。他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不健全的法治

  几年前,我曾向立法院长王金平先生说,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最不可原谅且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就是在台湾没有建立完善的法治。

  一个社会,如果只是用权威(各式权威)来治理,那种社会绝对是不能上轨道的,滥用权威与健全的法治,是互不兼容的。

  德国法学家英戈.穆勒在《恐怖的法官│纳粹时期的司法》中说得好:「一个国家政治的败坏,或走向极端,是不可能没有得到司法机关的背书的,当司法作为正义守护神,乃至于国家制度守护神的最后把关者,却委弃战地,向不正义的极端势力投降时,国家之危倾,人民之危殆,即在不远矣。」

  在此,我们可举暴虐无道、自取灭亡、滥杀无辜之隋炀帝作例子,并看其掌控司法的头头,一无担当和懦弱到什么地步,历史的记录是这样的:

  贞观四年(六三零),太宗经常以隋朝的种种问题谘问侍臣,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教训。一天,又和魏征讨论起隋朝司法之弊,问魏征当年亲眼看到的究竟是如何。

  魏征答道:「臣从前在隋朝,曾听闻有盗发之案。炀帝下令于士澄捕逐他们,只要有所疑似,一律捉来,苦加拷掠,于是有二千余人因为受不了酷刑,冤枉地自我承认为贼,炀帝竟然下令『同日斩决』。」

  当时的大理丞(最高法院秘书长)张元济觉得奇怪,猜想别有内情,于是覆查全案真相。发现有六七个人在盗发之日,才从别的囚禁所放出,竟也遭到审判及酷刑,不胜痛苦而自诬行盗。元济既有此发现,就更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又发现二千人中,只有九个人在案发当天行踪交待不明而已;这九个人之中,官吏认识而认为他们不会做贼盗的又有四人。也就是说,涉嫌犯罪的二千余人之中,真正有嫌疑的仅有五个人。但是炀帝已下令斩决,所以元济也不执奏,全部将他们执行死刑。

  隋朝滥刑,毫无法律保障,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宗听到魏征说出此骇人听闻的集体滥杀案,嗟叹万分,黾勉侍臣们说:

  「不但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为人臣子,必须加以匡谏,不避诛杀,岂能只行谄佞而茍求悦誉(尚德案:佛法有一戒条:「谄」为六垢之一,学佛要说真话、直话│直心是道场,不可以天天说些只是好听、麻醉人、哄骗人的「好话」。)?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互相辅佐,所以令到囹圄空虚。愿公等善始能终,常如今日!」(见雷家骥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第三章)

  由是可知,社会要得治,法治必须上轨道也。

  阴阳错置的困境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凡存在都相应着阴阳,此所以有阴电与阳电。比喻的说来,一切的「动」,可谓之「阳」…

《全面解决人类社会问题在重建印度的唯识哲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