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意识转妙观察智。
第七摩那识转平等性智。
第八阿赖耶识转大圆镜智。
第九庵摩罗识转法界体性智。
又佛果三德(又名三身)
法身德(有二) 法性身,周遍法界,随感即通。
法相身,十界依正,全是法身。
般若德(报身有二)自受用身,常住寂光世界。
他受用身,为大菩萨现身说法。
解脱德(化身有二)解脱三惑苦因,二死苦果。
化身有二:
(一)示生佛界身,如释迦弥勒弥陀。
(二)应现随类身。就是千百亿化身,也是
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佛以大智慧为体、以大悲为用。智如眼,慈如手能救众生出生死海。
四大轮王灭劫出世:
(一)人寿八万至七万岁时,金轮王出辖四天下。
(二)人寿六万至五万岁时,银轮王出辖三天下。
(三)人寿四万至三万岁时,铜轮王出辖二天下。
(四)人寿二万至一万岁时,铁轮王出辖一天下。
万岁以下轮王不出。
四大轮王各有八宝(金轮宝、牟尼宝、玉女宝、大臣宝、白象宝、骏马宝、将军宝、大藏瓶宝)
梵语“牟尼”,此云如意宝,八宝中最为第一。轮王死了,八宝全灭。佛法僧永恒不灭。
依---就是国土世界,自己的房屋,衣食受用。
正---就是自己的身体,有福者严,无福者寒。
二|
|---十法界各有依正二报,苦乐不同唯心造也。
报|
三转四谛法LUN:佛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鹿野苑中说四谛法,度五比丘,令观世出世间。因果道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自他二利同证菩提。
所谓三转四谛法LUN:(一)示转,就是开示。(二)证转,就是佛以身作证。(三)劝转,劝令学佛。列表如下:
初示转:
此是苦,逼迫性:三苦八苦逼迫身心。
此是集,招感性:贪瞋痴等招感生死。
此是灭,可证性:寂灭涅槃,人人可证。
此是道,可修行:三学等道,人人可修。
三苦:天道死时,名坏苦。人道造业,名行苦。地狱,饿鬼,畜生,名苦苦。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五荫盛苦。五荫就是自己的身体是色、受、想、行、识、五荫合成的身。
李丹云:吾有大患,唯吾有身,不但人爱自身,飞禽走兽无不爱自身。可惜此身不能永存,片段期间与苦为伴。觉者速求解脱,迷者从苦入苦,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不知向何方去。
五荫身:
色......外色宇宙万有;内色自己身体、名色法。
受......是自己的苦乐感受乐受生贪、苦受生瞋。
想......是自己的思考思想计划。(四个心法)
行......自己不会知道,须要提起正念时,方能见。
识......更微细了、识体如波,智如海水。
以上苦谛解完了,以下解释集、灭、道谛。
集谛贪、瞋、痴名三毒、发生无量烦恼,使身口造无量罪,造感生死无量苦果,灭谛、就是消灭烦恼因,消灭生死苦果,证得寂静涅槃。道谛就是修行戒定慧三学及三十七道品法,三学修成三毒自灭。
第二证转:
此是苦,我已知,舍离王宫出家修行。
此是集,我已断,三毒等烦恼,完全断了。
此是灭,我已证,菩提佛果,我已证得。
此是道,我已修,三学六度三十七道品百法门。
千万法门,无量法门,神通智慧,妙三昧门,我已修成。
第三劝转:
此是苦、汝应知,须求解脱。
此是集、汝应断,应断烦恼。
此是灭、汝应证,应证涅槃。
此是道、汝应修,应修三学。
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合为三十七道品:须后详解。小乘,但为自己求解脱,大乘普愿累世怨亲债主法界万类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发四弘愿。
苦---众生无边誓愿度------无生不度。
集---烦恼无尽誓愿断------无恶不断。
灭---佛道无上誓愿成------普愿众生同成佛道。
道---法门无量誓愿学------无法不学。
菩萨六度能度自他六蔽众生
布施能度自他悭贪六蔽众生
持戒能度自他毁犯六蔽众生
忍辱能度自他瞋恨六蔽众生
精进能度自他懈怠六蔽众生
正定能度自他散乱六蔽众生
智慧能度自他愚痴六蔽众生
一念迷倒即众生,一念觉悟成佛道。
一念十二因缘
无明------自从一念迷倒,作众生就是现前一念。
行------起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生死。
识------六识种种分别,不离根尘名色。
名色------宇宙万有名色而已。
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触------六根触六尘,色、声、香、味、法。
受------根尘和合故,有感受,但求乐受。
爱------由受生爱,爱六尘境。
取------由爱故取,取六尘境。
有------由取有苦,三苦八苦无量众苦逼恼身心。
生------又苦生瞋,我是他非连绵不已。
死------由瞋至死,追其根源从无明起应灭无明。
一念迷倒,指哪一念呢?这一念无始无终。若追其始、人死后其业未定落中阴位即是
无明位,心境全迷,由业感故,见境入胎乃至生死。在追一念迷倒,切切勿远求,只在今日今时,切切勿迷,念念觉悟,从今念起乃至命终保持常觉不迷,由一念觉乃至佛果圆满大觉,故名一念十二因缘。(二世十二因缘,无明与行属过去世,识至生死,属现在世。不谈后世故名二世十二因缘。)还有三世十二因缘,图表如后:
三世十二因缘
(一)无明------人死后业未定时落中阴位,名无明,心境全迷,无所分别。
(二)行------与父母有缘,见境入胎,属过去二支因。
(三)识------结成胎体念念变化而未成形,名识
(四)名色------心识曰名,胎体曰色,形体初成。
(五)六入------六根完具,五脏全成,将要出胎。
(六)触------初生至七八岁时,但只根尘接触。
(七)受------十一至十七八岁时,感受力强,从识至受五支果。
(八)爱------二十以后贪爱无厌、贪财爱色,
(九)取------普遍追求,保守不舍。
(十)有------来生后世之生死因有了。
(十一)生------就是来生之果。
(十二)老死------既然生了,必定要死,死了又落中阴位,从无明乃至老死。
终而复始,生生死死,无有尽期,这十二因缘连环不断,随断一支,全体作废,无明灭了,全体皆灭,六入灭了全体亦灭。
三世十二因缘图:
无明
}过去因
行
识
名色
六入 }现在果
触
受
爱
取 }现在因
有
生
}未来果
老死
无明、爱、取-------惑因-------无明爱取三烦恼。
行、有-------------业缘-------行有二支属业道。
现在果、未来果-----苦果-------从识至受并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
生、老死---------------须知十二因缘互为因果,无明为因,生死为果。
行识乃至爱取为因。生死为果。如果六根不染六尘生死即了,爱而不取,生死亦了,皈依三宝就为了脱生死大事,自己生死了脱,再以神通愿力度脱累世怨亲债主,法界众生,同出生死苦海,齐登菩提乐岸,若以自力求了生死,如人负重登山。若仗佛力求生净土,如登飞机,一日万里。故赞净土法门,下手易得较速,用力少,成功高。
一句佛号人人会念,现在念佛,今生往生下至五逆罪人,上至十地菩萨,一得往生,一生成佛,故赞净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要舍离众生的愚痴父,贪爱母,从今以后不起无明贪爱心。我们要皈投依从大智慧父,大慈悲母,无我相、无人相、无法相,三轮体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即是佛因,定感佛果。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偏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吉祥圆满,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上师哀摄授。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授。
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护法常拥护。
释净天吉祥圆满
一九九三年腊月十六日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 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 总愿成佛道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
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皈依三宝表图略解(净天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