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

  张志军

  

  中国禅宗云门一脉,以文偃大师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省乳源县),创建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之为“云门宗”。《人天眼目》说:“云门宗旨,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

  云门宗因其门风险峻,格调高古,难窥堂奥,素有“云门天子”之称。所以,非上上根器的人,实难悟入云门宗旨。反过来说,所有能够契入云门宗旨的禅僧,绝非泛泛之辈。因此,“云门天子”的子孙,都是慧心如兰、满腹锦绣的高雅之士。

  宋神宗于元丰三年(1080)下诏,将著名的开封大相国寺辟为八院,以东、西两序建成慧林、智海两大禅院。从此,不断有云门宗禅师被召入京城,出任两大禅院住持,入禁围为帝后说法。缘于此,发端于遥远岭南的云门宗风,也曾吹到了燕赵大地,而且诞生了像真定洪济禅院之慈觉宗赜这样的一代宗师。

  一、河北云门僧

  宋仁宗于皇祜中(1051)诏请育王怀琏入京之后,又有惠林宗本、法云法秀、惠林若冲、法云善本、法云惟白等云门宗著名禅师北上京师汴梁(今开封),住持皇家寺院。于是,云门禅法大行于河南、河北。当时,北京(今河北大名县)天钵寺住持重元文慧禅师,就是云门宗一位大师级的禅匠。

  天钵重元禅师,青州千乘(今山东省博兴县)人。他十七岁出家,初游讲肆,颇达教乘。后来,他弃教参禅,在云门宗祖师天衣义怀座下豁然大悟。天衣义怀曾印可他说:“此吾家千里驹也。”重元禅师果然北行千里,跨过黄河,在宋朝之北京——河北大名天钵寺出世为人。“河朔宗乘,由斯再震。”这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云门宗禅师第一次住持河北寺院。他是由历仕四朝、三度拜相的北宋重臣文彦博(20106—1097)请居天钵寺的。时间当在文彦博二次罢相、出判大名府期间,即嘉祜三年(1058)至治平元年(1064)。

  天钵重元不但禅法高明,而且精通教理,尤其对《华严经》颇有心得,雅号“元华严”。当时,被宋神宗请入京城汴梁的法云法秀,也是宗、教俱通,其章句分析机锋锐利,不可触碰。但他唯敬天钵重元,恨他不讲《华严》,无缘得听。

  天钵重元在河北传播云门禅法,大批的北方禅僧有机会心感身受那艰深玄奥的门风。河北僧人元丰清满继承其衣钵,成为云门宗第七代传人。

  元丰清满禅师,俗姓田,沧州盐山县人,因母丧而出家。他在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跟随天钵重元参学多年,一日经行之时,因用树叶擦手而开悟。颂曰:“大奇大奇,动用还迷。更问如何,蓦口便槌。”

  后来,太守钱公请他出世,到卫州(今河南汲县)元丰院,举扬云门宗风。

  元丰清满上堂说:“堪作梁底作梁,堪作柱底作柱。灵利衲僧便知落处。”他蓦拈拄杖,紧接着说:“还知这个堪作甚么

  ”打香台一下,道:“莫道无用处。”再打一下,喝道:“参!”

  岁旦上堂:“忆昔山居绝粮,有颂举似大众:饥餐松柏叶,渴饮涧中泉;看罢青青竹,和衣自在眠。大众,更有山怀为君说,今年年是去年年。”

  据《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八载:元丰清满“山居苦行,绝粒七年”。绝粒,就是不吃五谷,仅以野菜树叶为食,维持生命。在中国佛教的早期,苦行僧比较常见,到宋代,肯这样长期苦行的僧人已经少有所闻。故而,团练李公崇敬其道行,上奏皇帝,赐其紫衣。

  清满禅师上堂,横按拂子云:“要扣玄关,须是有节操,极慷慨,斩得钉,截得铁,剥剥地汉始得。若是畏刀避箭,碌碌之徒,看即有分。”

  或许是因为与皇家交往过多,在都市里浸泡过久,此时的云门宗已经走向没落,很少有人像清满禅师这样说法。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参禅,不但要有古代君子的操守,而且需具备勇士的品质,拿得起,放得下,敢担当,才能悟道。否则,只有看的分。元丰清满因为禅行实在,禅风峻烈,单刀直入,才从云门宗第七代中脱颖而出。

  元丰清满禅师最著名的法语,当属“悬羊头,卖狗肉”。

  一日,他在法堂说:“此剑刃上事,须剑刃上汉始得。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事,岂不寒心

  由是疑误众生,堕无间狱。苦哉!苦哉!取一期快意,受万劫余殃。有甚么死急,来为释子。”喝道:“赜人徒侧耳!”

  此后,“悬羊头,卖狗肉”这句话成为了流行语,渐渐又演化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元丰清满对禅宗还有一大贡献:度化真定洪济禅院的慈觉宗赜出家修禅。宗赜后来修订了著名的《禅苑清规》,并被净土宗奉为“莲宗五祖”。

  元丰清满禅师的衣钵弟子雪峰宗演,也是河北人。

  雪峰宗演禅师,号圆觉,恩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出生于著名的清河崔氏家族。这位名门之后,“法貌修整,持守严密。”宣和中(1122),徽宗皇帝诏请他入内庭说法,赐给他紫袈裟。当时,宗演是京城最著名的禅师之一,前后住持过十三座寺院,剃度弟子达一千二百余人。

  绍兴十五年(1145),宗演禅师应邀来到了云门宗的法源——福州象骨山,住持云门宗祖师文偃曾经参学的雪峰寺。

  雪峰宗演有一则上堂法语,很是精彩:

  “遣迷求悟,不知迷是悟之钳锤;爱圣憎凡,不知凡是圣之炉鞴。只如圣凡双泯、迷悟俱忘一句作么生道

  半夜彩霞笼玉像,天明峰顶五云遮。”

  二、云门名僧宗颐

  真定府洪济宗赜禅师(约1053—1106),亦有文献记载为“宗颐”,俗姓孙,溶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人。他自幼习儒,长大后超卓出群,成为了一名青年儒学才俊。大约在他二十七、八岁的时候,结识了北京(今大名县)天钵寺的元丰清满禅师,元丰清满劝勉他弃儒奉佛,出家修禅。于是,在元丰清满的指引下,他于元丰中(1081—1082)投真州(今江苏仪征市)长芦圆通法秀(即法云法秀)落发,成为了一位云门宗禅僧。这一年,宗赜二十九岁。他受具足戒不久,元丰七年(1084),曾被封为冀国、秦国、越国大长公主的宋神宗之妹,将自己的私宅奏请建为法云寺,请法秀禅师出任住持。继任长芦道场的方丈广照应夫,是法秀同门师弟,宗赜便随其继续修行。

  一日,他正要抬脚上台阶,忽然开悟了,随即向广照吟诵“投机颂”道:“举足上砖阶,分明这个法。黄杨木畔笑呵呵,万里青天一轮月o”他陈述了自己所悟的境界,广照禅师颔首印可,因之,他成为广照应夫的法嗣。

  元祜年间(1086—1094),宗赜一直住长芦寺,在这里建莲华胜会,鼓励信众修行净土法门。元祜四年(1089),他曾夜梦二大士幽赞,从此扬名教界。

  绍圣二年(1095))正月,吏部侍郎杨畏知成德军(即真定,今正定),请宗赜回归故乡,出世真定府洪济禅院,授徒说法,史称“洪济宗赜”。就是在真定期间,他历时五年,至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编撰了在禅宗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禅苑清规》。也是在此期间,宋徽宗赐其紫袈裟,并赐号“慈觉禅师”。《续传灯录》云:“镇州萝卜头,声名播天下。”

  洪济宗赜在真定升座后,有僧出来道:“台星临宝座,祖意愿宣扬。”洪济宗赜道:“万里不挂片云。”僧又说:“恩深转无语。”洪济宗赜道:“唯有好风来席上,更无闲语落人间。”僧赞叹:“千古淳风特地清。”宗赜道:“真狮子儿善狮子吼。”

  僧问:“达磨面壁,此理如何

  ”洪济宗赜沉默良久——达磨面壁,自然无言以说。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是,僧有所领悟而礼拜。他补充说:“今日被这僧一问,直得口哑。”

  洪济宗赜禅师博通儒家经典,精研佛教义理,且禅悟宏深,所以他说法花团锦簇,妙语连珠:

  “金风澹荡,物景萧条;叶落庭皋,云飞岭上。不逃暑而暑自退,无意凉而凉自来。正当恁么时,若谓唯心境界,正是头上安头;若言一切平常,大似斩头觅活。”

  上堂:“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金屑既除,眼在甚么处

  若如此者,未出荆棘林中。棒头取证,喝下承当,正在金峰窠里。”

  上堂:“搂外紫金山色秀,门前甘露水声寒。古槐阴下清风里,试为诸人再指看。”拈拄杖曰:“还见么

  ”击香卓曰:“还闻么

  ”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

  三、宗赜籍贯考

  关于洪济宗赜,学界有三大争论:其一,宗赜、宗颐,是异,是同

  其二,宗赜是云门宗禅师,还是净土门人

  其三,宗赜籍贯是洺州,还是襄阳

  

  第一个问题近年来已基本有了定论:文献见载的宗赜、宗颐,名字虽异,而举事相同,应该只有一人;而绝大部分文献(十几种)记载为“宗赜”,只有《缁门警训》、《续传灯录》将之称为“宗颐”,所以,其实际法名应为“宗赜”,宗颐,乃刊刻之时,宗“赜”之误。

  第二个问题:宗赜受云门宗禅师元丰清满的指引,由云门宗名僧法云法秀剃度、授戒,从云门宗传人广照应夫开悟得法,理所当然是云门宗禅师。

  出家初期,宗赜住在真州长芦期间,曾经建莲华胜会,撰写了大量弘扬净土的著作,因此被后世《乐邦文类》尊为净土宗五祖。这种情况如法眼宗的永明延寿禅师,被尊为“净土第六祖”一样。被后世“尊为”净土祖师,并不代表其一定就是净土宗出身。那时,宗赜是“住”长芦,而不是住持长芦道场,所以他那时弘扬净土法门,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应机度众、随宜说法。

  《续传灯录》卷十二载:“待制杨公畏请师(宗赜)出世说法。”一般情况下,禅师第一次出任住持,才叫“出世”。当宗赜真正住持一方道场之时,传扬的是纯正云门宗风,主要著作也是禅宗清规。《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八《宗赜传》说:“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之间,几无别响。”可见,后来宗赜从真定回到真州,住持长芦寺时,其主要弘扬的也是云门宗之禅法。

  第三,宗赜籍贯:…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