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余池明)▪P2

  ..续本文上一页净土法门圆摄五乘,同归净土的方面。通过阐明禅净界限和佛力自力的大小难易,为末法众生指出净土法门为即生了生死的必由之路。判教立,宗旨明,则念佛人可以就路还家,净土宗蔚然而兴。

  4、完善念佛仪轨方法,提倡临终助念。大师示现隐居潜修数十年,每年从冬至春坚持打念佛长期,两度闭关,一共六年,通过长期的卓绝修持,发明心地,大事了办。依照实修实证对念佛种种方法利弊了如指掌。

  大师阐发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提倡摄心念佛,并比较各种念佛佛法的利弊,为初机发明了十念记数念佛法,完善了净土宗的念佛方法。

  《灵岩山寺念诵遗轨》

  对于念佛人朝暮功课,集体共修和个人独修,闭关专修和打佛七的仪轨方法都有详明的阐述,成为各地居士和净业团体修行的指南。临终助念,成就人往生作佛,利益巨大。大师对于临终助念和关怀极为重视,在在处处开示如法地临终助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亲自撰写《临终三大要》,总结和归纳临终助念的要点,作为临终关怀的指南。大师皈依弟子李圆净秉大师之意,编辑《饬终津梁》,大师亲自鉴定并作序,提倡流通,普及如法助念的正确方法,为念佛行者提供临终关怀和往生保障。

  (二)大力流通佛经善书,指导创办弘化社

  大师从民国七年开始亲自从事刻印流通佛经善书的活动,为此而奔波于普陀山、上海、南京、扬州和杭州之间。大师把流通佛经善书作为弘扬佛法,树立正知正见的重要手段。大师说“关絅之之相信佛法,乃因安士全书木刻本起。志圆为之讲说,从之生正信心。使沪无絅之,沪地之景象,恐远不及此。”“印光之于净土法门生信,由于龙舒净土文下卷,足知书之益人也,深且远矣。”足见流通佛经善书对于弘扬佛法的作用。

  大师出世弘法,刻印流通的第一本书是《安士全书》。大师作为宗教俱通的宗师,所以善于选择契理契机的佛经善书进行流通,民国七年到民国十八年,大师的主要精力就在校对流通佛教典籍法门。《安士全书》、《了凡四训》、《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嘉言录》、《感应篇汇编》、《感应篇直讲》、《历史感应统纪》等就是这个时期流通的主要经书。

  民国十九年二月大师到苏州报国寺闭关,但他倡导的流通事业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更加兴盛。明道法师和上海各位大居士秉承大师的思想,先在佛教净业社成立流通部,大师亲自撰写序言。接着成立弘化社,制定全赠,半全价流通办法。次年经大师提议,开会议决将弘化社迁到大师闭关的报国寺,亲承大师指导。大师在闭关期间圆满完成佛教四大名山志(普陀、清凉、峨眉、九华)的修订,也鉴定、校对大量佛书。民国二十四年,负责弘化社具体事务的明道法师去世,大师以75岁高龄亲自料理流通事务,在大师的主持下,弘化社成为流通净土和因果善书的中心,为促进民国时期佛教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提倡、鉴定推荐和作序跋的佛经善书近三百种,流通经书数量六百余万册,流通佛像百万余张。

  大师主持的弘化社流通事业完全是公益性的,弘化社的经书根据情况分为全赠、半价和全价流通三类,但是毫不营利,完全是代施主作功德,完全是为法忘躯,在这种慈悲忘我精神的感召下,弘化社在国困民穷的战乱岁月,年度流通佛经善书能达到十多万册。弘化社所流通经书,校对之精细,运行之纯公益性,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三)制定规约,指导并护持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

  针对佛门滥剃度,滥传戒,滥挂海单的弊端,大师出家之后坚持发愿不作寺庙主人,不剃度徒弟,不募缘。以洁身自好的典范来带动佛教的整理。一辈子不接一寺庙,不作寺庙主人,也无意于建立新的道场。但大师各地净土专修道场的建设十分关心,并在他的指导和护持下,建成了灵岩山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

  灵岩山寺人杰地灵,最胜之地,得最胜之人,故能弘最胜之道。宣统三年,崇报寺原来的住持道明法师因丢失衣物打来人过甚,山民起哄,道明逃走,崇报寺成为一无人住持的废寺。当地士绅严良灿公请真达和尚接管,真达和尚计划找到合适的人才时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民国十五年,戒尘法师从湖北到江苏,真达和尚退居,请戒尘法师担任崇报寺住持。寺庙改为十方丛林,住众以二十人为限,支出不足部分由真达和尚补贴。如何建设十方专修净土道场,真达和尚请印光大师制定崇报寺常住规约,即“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大师和真达和尚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大师和真达和尚一起亲自送戒尘法师到灵岩山升座。在灵岩山寺建立十方丛林制度之初,大师就十分关心其管理情况。例如,1927年,戒尘法师应邀请去虞山讲经,大师给真达和尚弟子,当时担任灵岩山寺监院的明本法师去信,要求他严格遵照十方丛林制度的规矩管理好寺院。在大师规约的指导和亲自护持下,十余年建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十方专修净土道场,恢复了真正十方丛林的优良制度和道风。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慈舟法师应武昌宝通寺之请,到武昌讲经,以后未再返回。住持缺位,寺务由监院妙真法师领导。印光法师一如既往指导、护持灵岩山寺。大师虽不是住持,但却是寺院的精神导师。大师这一年题写了“灵岩山寺”寺额,从此崇报寺更名为灵岩山寺。大师先后撰写《灵岩寺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及此次建筑功德碑记》、《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灵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设放生会缘起碑记》、《灵岩山寺启建四众普同塔碑记》、《灵岩山寺念诵仪轨序》等,使得灵岩山寺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1937年阴历十月,大师移住灵岩山,由于他的道德影响,灵岩山寺更加兴盛。

  大师同时也对全国各地的念佛道场进行指导,如为南京法云寺、嘉兴真如寺和杭州弥陀寺制定的规约都体现了真正十方丛林的精神,体现了专修净土的宗风。大师在净土道场建设方面的贡献为近代佛教制度建设树立了典范。

  (四)文钞普遍流通,永为净宗法宝

  自徐蔚如居士民国七年(1918年)初次刻印《印光法师文钞》以后,不断增广,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永久流通的定本《增广印光法师文钞》。1940年秋,大师又出版《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大师文钞流通于海内外,成为念佛人做人学佛的指南。关于文钞的意义,大师在《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发刊序》中说:

  “光幼失问学,长无所知,文极拙朴,不堪寓目。然其所说,皆取佛经祖语之意,而随机简略说之,不敢妄生意见以误人。又加五十余年之阅历,若肯略其文而取其义,不妨作一直指西归之木标。宜致力于西归,勇往直前,勿以木标恶劣,并西归之路程亦不愿视,则竖标归西,两无所憾矣。

  “又初编虽印上十万部,大通家以专说信愿念佛,因果报应,敦伦尽分,家庭教育,直是劝世白话文,绝无拨云见月,开门见山,豁人心目,畅佛本怀之语句,故若将浼焉。亦有与光同一根性者,视作妙宝,由兹返迷归悟,返邪归正,生敦伦常,没生极乐者,大有其人焉。

  “续编于初编所说外,益产妇念观音,毒乳杀儿女,此皆古今高僧医人所未说者,光则屡屡说之。古人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期济世活人。光以无知无识粥饭僧,由徐蔚如一人传虚,竟致承虚接响之万人传实,以为善知识。彼既以讹传讹,光不妨将错就错,教人生有恃怙,死有归宿,产无厄难,子不横死,以尽我心。虽有刺于明人慧眼,但以有益于人,无害于世,因随顺明道,妙真二师之意,而令其流通,并略叙其缘起。知我罪我,所不计也。”

  大师也曾对文钞作了自我评,他说:“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决定可以满其所愿。倘不依净土法门,所有修持,皆成人天福报,及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欲了生死,断难梦见。欲知禅净之所以然,非博览禅净诸书不可。即能博览,倘无择法智眼,亦成望洋兴叹,渺不知其归著。是宜专阅净土著述。然净土著述甚多,未入门人,犹难得其纲要。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何槐生居士书)

  从诸位大德对印光法师文钞的评价,也可以看出文钞的作用和贡献:

  弘一大师评价大师文钞说:“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

  近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居士给大师文钞题词说:“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儒学大师和佛学家马一浮居士题词说:“印光法师,此宗尊宿。俯提弱丧,罄吐诚言。辞致恳恻,与莲池为近。”

  著名刻经家、华严学者徐蔚如居士评价说:“严净毗尼,贯通宗教,笃志净业,自度度他,凡所为文,皆从性海中自在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名言精理,语语根据大教,与从上祖师,如出一冶。”

  当代净宗大德传印老法师说:印光法师文钞是一部小藏经。印光法师文钞不可以不看。凡欲于此有限人生获得佛法最大限度真实利益者。不可不读《印光法师文钞》。切切!

  (五)热爱佛教,推动佛教的整理和制度建设

  1、密护诸宗,保护寺产

  大师之维护法门…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余池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