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澡堂,设在甘孜县城,3人经营,月收入20O—400元,并附设代销店 缝纫店,有5人缝制藏装、唐卡等,月收人600—700元。藏医院, 5人经营,月收入的50O元。
运输业有汽车4辆,内有3辆为本寺僧人驾驶。
此外还有种植业、畜牧业。(杨健吾:《藏传佛教寺庙经济的文化——四川甘孜德格两县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中藏学》N98年第 期;)
甘孜寺农业 种地1600亩,纯收入10万余元1990年收青稞125000斤。牧业 1991年初购奶牦牛150头(每头26O元),年获酥油2100斤。当农牧收入7600O余元。
商业
在甘孜县城农贸市场买有铺面4套(耗9万多元),用以出租,3套月租金900元、还有房3栋,或出租或开店,年收人7000多元。在全寺中挑选6名僧人专门经商,年交回250D0元。
缝纫店一家,6人经营,平均月收入250元。运输 将寺汽车、翻斗车各一辆出租,年收入150O0元印刷 两印刷厂(一机械、一手工)年收人约3000O元。商业、运输业年可收入9万多元。(袁晓文:《甘孜寺现状调查》,四川藏学研究所编《四川藏区典型寺院及学校现状调查》,1992)
阿坝州格尔登寺
1985年收人191000元。1986年开办有: 汽车运输,收入640D0元。商店,收入65000元。挖药材,收入63000元。藏医院,收入12000元。
瓦厂,收入1500元。金融利息,收入10000元。旅店,收人2020元。育林32亩,收人700元。修公路,收人4200元。木材加工,收入6000元。印刷佛经,收入5100元。饭店、理发店、缝纫店,收入33500元。总计267000元。
1987年收入:牧业5000元,运输40000元,药材25000元,商业2500O元,藏医院15000元,木材加工4600元,其他非经营收人(不计布施)30500元,共计144500元。
查理寺1985年收人40000元。1986年育林、运输、木材加工、印刷、缝纫、商店等,收入约6万元。
1987年收入:牧业1500元,林业600D元,运输10000元,药材12400元,商业12000元,藏医院500元,木材加工3500元,其他11000元,共计120215元。(徐铭《四川藏
寺院经济的特色及其功能——阿坝县寺院经济个案分析》,《民族论丛》第10辑。)
格尔登寺
牧业有牦牛200头,年收酥油2100斤(199O年价每斤55元)、奶渣 640斤(每斤0.8元),共计约12000元。商业 两个小卖部,经营食品(无烟、酒)、小百货及宗教用品,固定资产约1200元,流动资金1万元。由寺指定6僧经营,年利润约2万余元。
运输 有汽车、拖拉机各一辆,年收人约2万元。
藏医院 每年为本地及甘肃迭部、碌曲、玛曲等县病人治疗,收入约5000元。印经院 承印并出售经卷及文法、历算、医学、诗学等藏文书籍,收入约200O元。
承米寺
1988年贷款30000元买奶牛20头,年收酥油240斤。小卖部l989-1991年共获利l1000元,现有资金37800元。该寺处松(潘)南(坪)公路旁,为去九寨沟风景区必经之地,遂成一旅游点。1987年门票元,1988年1200元,1989年6000元,1990年12000元、1991年16000元。就四川藏区而言,至1990年,寺庙自养的基本估计是,尚属起步阶段,收人有限,只有极少数寺庙利润较丰,成为重要财源。
据1987年阿坝州格尔登寺等32个寺庙的初步统计,总入1491049元,其中布施550 523元。政府拨款369487元,二者共计920010元,占总收入的 2/3以上。其中查理寺 1987年自养收入66 900元。布施63
315元。前者超过后者。上安寺经营收入7920元、布施10981元,行政拨款 1500元,自养占总收入的40%、此二寺为自养成绩之突出者、觉姆寺布施4148元,占总收入的 25%。镇郎寺布施48
320元,行政拨款等3万元,共计78520元自养 8000元,仅占总收人 1/10强。与此同时,寺庙自养发展也极不平衡。
1987年格尔登等32寺统计,自养经营项目总收入中,药材 277230元,商业162 700元,运输64 000元,牧业24909元,木材加工16 500元,藏医15 500元,林业10
200元。药材收入占第一位,且为各寺井同进行的项目,而藏医、木材加工则仅为一、二个寺庙所独有,不具备普遍性。也即是说,上山挖药、采集自然资源这类低级经济活动为寺庙自养的主要运作形式,而被医疗等较高的技术型项目尚极其稀少。
再以1987年格尔登、查理、各莫、上安、镇郎、郎依、多巨、赛格、觉姆9寺比较,自养收入格尔登寺17万元,查理寺120215元,镇郎寺86320元,郎依寺81440元,各莫寺77050元.赛格寺73900元,多旦寺34
002元,觉姆寺22 148元,上安寺20 401元.格尔登寺为上安寺的 7倍多。
从经营项目数量看,查理寺7,格尔登寺,各真寺5,郎依寺、多巨寺、赛格寺各3,觉姆寺、上安寺、镇郎寺各1,即上山挖药。就同一经营项目的收人而言,例如药材,格尔登寺25000元,觉姆寺18 000元,查理寺IZ400元,郎依寺12
000元,各莫寺1万元,镇郎寺800O元,上安寺7970元,赛格寺、多旦寺各6400元.牧业,格尔登寺5000元,郎依寺2320元,查理寺1500元,多巨寺1000元,赛格寺500元,各莫寺300元。运输,格尔登寺4万元,查理寺、多B寺各1万元,郎依寺8000元,各莫寺5000元。商业,格尔登寺25
000元,赛格寺20 650元,查理寺12 000元,各莫寺1万元。(徐铭 四川藏区寺院经济的特色及其功能——阿坝县寺院经济个案分析》,《民族论丛》第1
0辑。)
1986年底,对甘孜县26个寺庙经商调查,开展时间,早的1981年(甘孜寺),1982年有2寺,1983年6寺,1984年3寺,1985年13寺。利润,高的甘孜寺145 000元、东谷寺32700元、之书寺15100元、白利寺11000元.低的拉拉寺、哈达党姆、尼莫觉母各1000元,卡果觉母仅500元.阿坝州马尔康县最大的寺庙草登寺,至1988年才开始经营日用百货,规模小,利润亦低、有的寺庙往往是自养开始时间迟、规模小、项目也少,不仅收入有限,而且常处停顿的危险状态之中。(杨健吾:《
传佛教寺庙经济的文化—四川甘孜德格两县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中国藏学》1988年第4期 )
三、寺庙“自养”经营的初步分析
(一)经营项目
1. 农业生产
由于寺庙所占土地的少,甚至没有土地,农业生产开展大受限制.德格县57座寺庙点、堂基本无土地。甘孜县50%寺庙也无土地.少数寺庙占有一定土地,其由来是:第一,1979年实行生产责任制时,对已开放的寺庙拨有土地(但当时大部分寺庙未曾开放);第二,寺庙附近死绝户的遗产;第三,某些藏民的捐赠(多为家中死者的承包地)第四,外迁户的赠送地.后三者为数甚少,且随土地价值的提高,无偿捐地也不复存在。
甘孜县部分寺庙农业经营开展较好,下列为1986年大金寺等10寺土地面积及产量数字:
大金寺 150O亩, 190160斤甘孜寺 585苗, 60000斤严珠寺30亩, 2O00斤;尼莫觉姆 30亩, 2000斤;日统寺
18亩,2700斤;白利寺17亩,3000斤;白格夺15亩,2000斤;弄拉寺6亩,1200斤;桑珠寺6亩,900斤;亚格寺3宙,400斤。
土地经营方式单一,原则上是自营,收获全归寺庙。只有大金专、甘孜寺规模稍大。前者始于1984年,每年以850元承包甘孜县仁各乡农科所150亩轮歇地(每年只种一半,余者轮歇)1986年又以每亩支青稞50斤为条件包种康定军分区农场的1500亩地。所有土地由专僧自种,特殊情况下雇工,每人每天2元;个别群众出于信仰未收报酬。甘孜寺1988—1989年租种原军队的1600地,1990年退租后开荒500亩,收获甚佳,拟再垦荒地500亩。(杨健吾《藏传佛教寺庙经济的文化——四川甘孜、德格两县寺庙经济活动的调查》,《中国藏学》19半8年第4期。)
此外有的寺庙重视植树。如格尔登寺每年农历三月底,组织青壮僧人植树三天,一次的栽树苗5000多棵.并派专人定期护理;成活率在80%以上。寺庙附近的I000余亩山林,与县林业局签订管理合同,寺治安消防组派人守护。(王定朴、索科达尔基:《若尔盖县达仓纳摩格尔底寺现状调查》、四川藏学研究所编
四川藏区典型寺院及学校现状调查》,1992。)甘孜寺规定每个康村年栽杉树20棵,在7 棵以上每成活l棵奖励
10元,死1棵则罚20元。(袁晓文《甘孜县甘孜寺现状调查》, 四川藏学研究所编《四川藏区典型寺院及学校现状调查》,1992)
2.牧业
拥有牲畜的寺庙不多,牲畜数量也有限。德格县1987年6月统计,只有27个寺庙有牲畜,共计约2200头。多者如本尼寺318头,竹庆寺、然姑寺各200头;少者如柯洛寺10头、巴觉寺6头。19…
《藏传佛教寺院“自养”及政策问题初探——以四川藏区为例(冉光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