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望固始汗先带兵返回青海去,等待更适宜的时机,但是索南饶丹等人急切希望固始汗继续进兵攻打第悉藏巴。最终,主战意见占了上风。
在1641年5月固始汗的大军抵达当雄前,进兵的消息一直封锁得很严密,按照固始汗的安排,拉萨方 面派人以与到拉萨朝佛的固始汗的王妃见面的名义请四世班禅到拉萨来,以躲避战火。四世班禅走到仁蚌时,第悉藏巴才从达隆寺那里得到固始汗入藏的确实消息,立即下令将四世班禅扣留在那里,后来第悉藏巴又想要四世班禅代他向固始汗劝说停战,四世班禅才得以脱身到拉萨。固始汗到达达木后,索南热丹赶往军营,同固始汗对战争作了统一部署,派达东乃充当固始汗军队的向导,引领固始汗经南木林直插后藏,将第悉藏巴包围在桑珠孜城堡中,还派色布饶丹担任军需官,为蒙古军队供应粮草。蒙古军还分兵一部,切断前后藏的交通联络,并由格鲁派组织的僧兵配合,招降前藏各地方首领,攻打拒不听命的第悉藏巴的守军和地方贵族。格鲁派的全力帮助,使固始汗能够集中大部分兵力,在第悉藏巴没有来得及逃跑时,就将其包围在桑珠孜城堡中。
由于第悉藏巴没有认真做好战争准备,加上格鲁派在前藏地区的多年经营,蒙古军和格鲁派在前藏进行得十分顺利,少数顽抗的城堡被迅速攻破,各地方首领纷纷参加到反对第悉藏巴的行列,这就使战争的胜负只取决于桑珠孜的攻防一战,不过,到了生死关头,第悉藏巴还是表现了它作为一个新兴政权的顽强战斗力,在外援断绝的艰难条件下,与数量占优势的固始汗和格鲁派的联军拼死决战,并给进攻者以重大杀伤,坚守桑珠孜城堡达10个月之久。到1642年3月,桑珠孜城堡终于被固始汗和格鲁派的联军攻破,第悉藏巴噶玛丹迥旺波被俘。第悉藏巴政权仅存在了短短的24年就被推翻了。噶玛丹迥旺波被俘后,固始汗先把他监禁在拉萨附近的内邬宗,准备给他一些庄园,让他做一个小贵族。后来,由于第悉藏巴手下的一些人发动叛乱,企图杀死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救出噶玛丹迥旺波,固始汗为铲除第悉藏巴政权复辟希望,把噶玛丹迥旺波投入拉萨河中处死。
(二)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
在攻下桑珠孜以后,固始汗已经成为统治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汗王,他是以保护格鲁派的旗号进入青藏高原的,根据青藏的具体情况,他决定效法藏文史籍中所说的元世祖忽必烈对帝师八思巴的三次供养的故事,将卫藏十三万户献给五世达赖喇嘛。1642年3月,他将五世达赖喇嘛迎请到后藏日喀则,举行了隆重的献礼仪式。
实际上,在消灭第悉藏巴以后西藏的政权应当如何建立的问题上,固始汗有自己的精心策划。固始汗以格鲁派的施主和保护者的身份进入青藏高原,介入藏族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事务。经过6年的征战,他已经控制了整个青藏高原。但是,固始汗和元世祖忽必烈不同,忽必烈是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经营西藏的,经营西藏只是他的事业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忽必烈可以委任萨迦派来管理西藏的地方事务,并吸收萨迦派的首领来参与全国的佛教事务的管理。固始汗与俺答汗也不同,俺答汗虽然也亲自带领部众到青海,但是他的根据地还是在蒙古土默特地区,而且当时明朝力量还比较强大,不能容许俺答汗长期在青藏高原停留和统治。固始汗是率领自己的全部部众进入青藏高原的,并且是通过战争攻打下来的,而且当时已经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王朝或者蒙古势力可以迫使他退出青藏高原,卫拉特部也不会欢迎他退回新疆,因此固始汗的目标是要在青藏高原长期统治下去,并且保证自己的子孙长期掌握统治权。固始汗可以吸收成败经验的例子只有被他消灭的却图汗。却图汗在攻占青海以后,自己坐镇青海,派儿子阿尔斯兰率军进藏,结果阿尔斯兰不能在西藏立足,却图汗自己也很快覆灭。因此固始汗认识到西藏是青藏高原的政治和宗教的重心,要保持自己对整个青藏高原的控制,必须巩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固始汗的力量只有和硕特部的一部分兵力和部众,进兵青海时只有1万多军队,加上收编的在青海的蒙古其他各部的残余,人口并不很多,不超过10万人,并且是混杂在众多的藏族部落之中。固始汗是接受格鲁派的请求进兵青藏高原的,保护格鲁派的名义使得他师出有名,节节胜利,在战争结束后,他仍然需要“保护格鲁派”的这个旗号,如果他抛弃了保护格鲁派这面旗帜,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同时,在西藏地区,政教两权始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脱离了宗教的政权必然是短命的。因此他考虑的是在不将西藏的统治权完全交给格鲁派的情况下,如何与格鲁派上层,特别是五世达赖喇嘛结合,利用格鲁派的宗教势力使自己的世俗统治合法化。再进一步,他还想利用格鲁派的宗教势力,特别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宗教威望,进一步扩大他在蒙古族社会,特别是卫拉特蒙古各部中的地位影响,并与中原的王朝建立关系。因此固始汗向五世达赖喇嘛奉献卫藏十三万户这件事,是固始汗当作战后的首要大事来做的,不过在当时所谓十三万户已经名存实亡,奉献十三万户也只能是一种象征意义,他的目的是要给自己的统治披上一层宗教的灵光,建立蒙藏联合、政教联合的政权。
对消灭第悉藏巴以后如何处理与固始汗的关系的问题上,格鲁派内部也有不同的考虑。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索南饶丹等格鲁派上层不是没有想过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是缺乏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没有行政统治的经验,又面临第悉藏巴的残余势力的反抗,他们审时度势,认为在大局刚刚稳定的情况下,以格鲁派自身的实力,还不足以左右西藏局势,认为“在西藏这块土地上如果有一个领袖,时局才会安定,萨迦、噶举、宁玛等其他教派四分五裂的局面才可能有所改观”,因此五世达赖喇嘛对固始汗的统治权予以认同,希望固始汗留在西藏。甚至还期望固始汗成为平衡格鲁派内部各方面的矛盾的一种力量。
在双方都认识到必须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格鲁派上层集团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联合统治西藏的格局终于形成。在统治方式上,是由固始汗本人设汗庭于西藏,以长子达延鄂齐尔和第六子多尔济(亦称达赖洪台吉)辅佐,以得到五世达赖喇嘛承认的“丹增却吉杰波”(执掌教法法王)的汗王身份君临于甘丹颇章政权之上,直接控制着西藏的权力中心。除外,他对作为他的和硕特部众的大本营的青海湖地区也作了精心安排。自1638年和硕特部众陆续移牧那里后,他给他的10个儿子划分牧地和属民,让他们继续率部在那里驻牧,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同时他还命第五子伊勒都齐的儿子罕都(mkhav-vgro)总管康区,带兵在康区驻扎,用康区的赋税收入作为和硕特部收入的补充,即所谓“征收康区赋税,以养青海之众”,“令子孙游牧青海,而喀木纳其赋,唯以藏、卫二部给达赖、班禅”,使得青海湖地区成了和硕特部众的游牧地,并保证他们在新的住地能够衣食无虞。这种安排实际上就是使青海和康区成为固始汗直接管辖的地区,其行政权力不与五世达赖喇嘛分享,同时也使青海和康区成为西藏地区的天然屏障,可以阻挡来自北方的其他蒙古军事力量,从而防止固始汗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被其他蒙古首领觊觎。
在西藏地区,固始汗则充分利用格鲁派和五世达赖喇嘛的地位和影响,用“奉献十三万户”的名义,将地方行政事务交给格鲁派管理,甚至将这一联合的政权的名字以达赖喇嘛在哲蚌寺的寝宫“甘丹颇章”命名。但是在人事安排上,固始汗绕开了五世达赖喇嘛的宗教领袖地位,将甘丹颇章政权权力的实际行使者第巴一职的任命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在1637年秋天会见五世达赖喇嘛时给索南饶丹和仲麦 巴·赤列嘉措等达赖喇嘛的主要随从赠给“达赖强佐”、“宰桑第巴”等各种称号,就已经埋下了任命格鲁派的管事人员的伏笔,到攻灭第悉藏巴以后,他正式任命索南热丹为首任第巴,也就是掌握了主要的人事任命权。因为第巴索南热丹在政治态度上可以说一直是依靠固始汗的,在格鲁派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他同蒙古和硕特部在政治上的联系要比五世达赖喇嘛密切得多。
在这个蒙藏联合政权中,还有一项明确的分工。固始汗和蒙古首领负责军事行动的指挥,固始汗留下一部分部众,住牧于藏北当雄草原。遇到战争时,由蒙古军和从西藏各地征集的藏族军队联合行动。军队由固始汗直接指挥,其长子达延鄂齐尔和第六子多尔济有时也领兵担当一个方面的统帅,而第巴索南饶丹等人也有带兵协同作战的责任。在宗教事务方面,则由五世达赖喇嘛和格鲁派上层负责,五世达赖喇嘛除了管理格鲁派的僧人和寺院以外,在固始汗的支持下,也取得了对其他教派寺院的管理权。掌握宗教权力成为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扩大其权力的基础。
为了给这个蒙藏统治者联合的甘丹颇章政权制造舆论,同时因固始汗的要求,1643年4月到7月,五世达赖喇嘛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一部《西藏王臣记》。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西藏历史发展的书。从赞普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开始,一直记述到和硕特部固始汗进藏,西藏噶丹颇章政权建立为止,前后整整1000年。但是记述最为详细的是元代萨迦政权以来各个地方贵族的历史,是想让固始汗以史为鉴,通过对西藏历代统治王朝的了解,借鉴一些统治、治理西藏的经验。这对一个外来民族的统治者来说,是尤为必要的。另一方面,五世达赖喇嘛在书的后面专门写了一篇固始汗的小传,讲述固始汗的事迹和他为了格鲁派而领兵进藏的经过,并把固始汗宣传为宗教预言中所说的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这实际上也是论证蒙藏联合的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在政权建设方面,蒙藏联合政权另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是建立一个政权中心,这是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取得胜利后的最大…
《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陈庆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