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与禅▪P10

  ..续本文上一页,善巧方便乐行道的净土行者,必须记着经论的圣训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阿弥陀经』)「欲得阿鞞跋致(不退 转)地者,非但称名忆念礼拜而已」(『十住毗婆沙论』)。这样,才能得乐行 道的妙用,不致辜负了佛菩萨的慈悲!(续明‧演培记) [P77]

  二、念佛浅说

  ──四十二年冬在台北善导寺讲──

  一 佛七

  佛七,是简称,具足说应该叫做结七念佛。念佛是大乘的通泛法门,小乘中 也有。但现在,专指大乘的念阿弥陀佛。念佛,本来有多种念法,而现在是专指 称名念佛。七,是七日,在印度早就有小七、大七的二种:小七就是七天;大七 是七七四十九天。结七,如结界一样,在一定的时限中──小七或大七,专心修 学。结七不一定念佛,如参禅有禅七。但现在是佛七,即在七日中,专心称念南 无阿弥陀佛。

  普通的念佛有二种:一是定时念佛,如我们早晚功课的念佛,有一定的时间 [P78] 。二是平时念佛,这是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念佛。定时念佛,因为时间太短 ,不容易达到一心不乱的目的;平时念佛,又都是散心念佛,不容易专精,更不 易一心不乱。因此除了这二种念佛之外,再来结七念佛。结七念佛是一种加行, 在这七天之内,摆脱一切的世俗杂务,与其它法门的修持,专心一意的念佛,这 样才容易实现一心不乱。平时念佛,犹如小火烧水,因为火力太小,不容易煮滚 一锅水。定时念佛,犹如断断续续的烧开水;火力虽强,但为时短暂,时断时续 ,也不能煮滚。现在的结七念佛,犹如一方面加强火力,一方面继续不断,在这 样的情形下,很容易把水煮滚了。念佛所要达到的一心不乱,在这加行的结七念 佛中,是最易成就的。

  佛七法会,与其它法会不同。其它的法会,大都是纪念性质,逢佛菩萨诞生 或其它的因缘,集会庆祝、纪念,加强我们对佛法的信行,与唤起我们应负的责 任。佛七的目标,是愿求往生极乐世界。要往生,就要以念佛为方法,达到一心 不乱为关键。这是佛七的根本意义,大家来参加法会,称念佛名,这是应该首先 [P79] 了解的。

  

  二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一 阿弥陀佛

  结七念佛,是称念阿弥陀佛,愿求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应先作一简要的解说。

  佛是觉者,凡圆满自觉,觉他功德,断尽一切烦恼习气的,皆名为佛。阿弥 陀佛是诸佛之一,但因他表征非常的胜德,所以在诸佛净土中,特别在中国,阿 弥陀佛有着广大的崇高的尊敬。古德说:「诸经所赞,尽在弥陀」。我们打开藏 经来看,的确大乘经中,多数是赞扬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要明白这里面的所以 然,可从「阿弥陀」的名义去理解。

  阿弥陀、平常都说是无量光或无量寿。其实,无量光是阿弥陀婆耶,无量寿 [P80] 是阿弥陀庾斯,这都是阿弥陀而又另加字义的。阿弥陀的根本义,译为中国话, 是无量;故阿弥陀佛即是无量佛。无量是究竟,圆满、不可限量。如有限量就不 能包含一切,无量才含摄得一切的功德。不但佛的光、寿无量,佛的智慧、愿力 、神通,什么都是无量的。不过众生特重光明与寿命,所以又顺应众生,特说光 寿无量而已。

  一切佛的功德莫不究竟,圆满、无有限量,而阿弥陀佛却以无量得名。以德 立名,着重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满果德。『般舟三昧经』说:观阿弥陀佛 成就时,即见一切佛。『观无量寿佛经』也说:观阿弥陀佛成就,即见一切佛。 观佛,是以一佛身相功德为对象,心心观察,等到观行成就了,阿弥陀佛现前。 观阿弥陀佛,应该只见一佛现前;而经说以观阿弥陀佛方便,即见一切佛。因为 阿弥陀是无量,无量即是一切,故见无量佛,即见一切佛现在前。佛法说佛佛道 同,千佛万佛皆同一佛,毫无差别,平等平等。声闻乘中说:一切佛的法身、意 乐、功德,一切平等。声闻法尚且如此,何况大乘?一佛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即 [P81] 是一佛,故见一佛等于见一切佛。阿弥陀译义为无量,此名表显了一切佛的究竟 果德,这是阿弥陀佛的本义。十方三世一切佛,无量无边,似乎漫无统绪,所以 由阿弥陀代表一切佛,显示一切佛的共同佛德。一切经的赞叹阿弥陀佛,也等于 赞叹一切佛。从泛称的无量佛,成为一佛的特名,来表彰佛佛道同,在名字上, 阿弥陀佛得到了优越的胜利,所以学佛者的信念,自然地集中到阿弥陀佛。

  有人说:阿弥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这是不尽然的。佛佛具足三身,佛与 佛间有什么本末?又有人说:阿弥陀佛的愿力大──四十八愿,与娑婆世界特别 有缘,所以大家信仰阿弥陀佛。这也是方便说,佛的誓愿无量无边,岂止四十八 愿?佛的愿力,平等平等,有何差别?佛是要度尽一切众生的;除了娑婆世界以 外的,难道不是阿弥陀佛所要化度的众生?如依这种方便说,便不能显出阿弥陀 佛的特胜。

  上就名称方面讲,再从阿弥陀佛所表的特殊功德说。在一切佛中,阿弥陀佛 表显的特殊功德,就是慈悲救济。当然佛佛皆有慈悲救济,慈悲救济不只是阿弥 [P82] 陀佛的。但这里是就佛法的表德说。如观音的大悲,普贤的大行,文殊的大智, 都是约所表的特德说。阿弥陀佛法会,有观音,大势至二菩萨;观音菩萨也是以 大悲救济为特德的。然观音与阿弥陀佛的慈悲救济,有着重心的不同。观音菩萨 的救济,着重在一般性的世间现实的。如人世间水火风灾的救济,贫穷、疾病、 无儿无女的救济等。阿弥陀佛着重在解脱生死,导入佛智。一般世间的众生,生 死流转,无有着落处。在苦难的浊土中,又不容易成办解脱生死,成佛度生的大 业,所以以悲愿庄严净土,摄受众生,作为修行了生死,自度度他的阶梯。因为 一生净土,便得不退转,直线向上。阿弥陀佛的特德,是这样的慈悲救济;一切 佛的慈悲功德,由阿弥陀佛的功德表彰出来。例如在一个政府的组织中,有掌外 交,有掌内政,有掌军事,各司其职。掌外交的,不一定不懂内政;掌军事的, 不一定不懂外交。不过在共同的组织下,代表一部门而已。佛菩萨的特德也如是 ,阿弥陀佛表彰了佛果的慈悲救济的特德。普贤、文殊、观音等,表彰了菩萨的 大行,大智,大悲的特德。以慈悲救济的佛教说:佛中以阿弥陀佛为代表,菩萨 [P83] 中以观音菩萨为代表,俗语说:「家家弥陀,户户观音」,这并不是无因的。弥 陀、观音的慈悲救世,接近众生,深入人心,所以才会家喻户晓。

  

  二 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净土。说到净土的有无,若对教内人说,以圣教量为证,当然不 成问题。若以此而向不信佛教的外界说,便起不了作用。因为你以佛说为教量, 他可以神说的吠陀。新旧约与可兰经为教量。各信所信,并不能解决问题,使他 起信。要说明净土的有无,也不用天眼远见,也不用神通往来,因为天眼与神通 ,在不信者,会把你看作错觉幻觉的。所以,应该以合理的论证来说明。佛教说 世界无量数,这在过去是难以使人信受的,而现在却不成问题,天文学家,承认 除了这个地球之外,像地球那样的还有无数的世界。既承认世界不是一个,而是 极多极多。那末进一步说:在无数的世界中,一定有比我们更好的世界,也有比 我们更坏的世界,世界决非完全一模一样。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最理想的;更 [P84] 好的,更理想的世界,就是净土。佛法说,净土不只一个,极乐世界,就是无数 净土中的一个。至于说西方,方向本是没有绝对性的,东看是西,西看是东。向 东向西都可以。如我们要到欧洲,一直向西,一直向东都可以。不过在无限量的 宇宙中,依据我们所住的世界,日出日落的方向观念,指说为西方(日落处,含 有深意,见『净土新论』)。这样的指方立向,多一层事实的肯定,容易使人们 起决定信。极乐世界,虽你我都没有见到,都没有去过,然据理而论,这是完全 可能的。是可能的,是佛说的,为什么不信?

  说到净土的状态,应该知道,这是适应众生根机,在众生可能想象的范围中 ,加以叙述的。如佛出印度,现有印度所推重的三十二相;日本的佛像,每蓄有 日式短须;缅甸的佛像,人中特短,这皆是通过主观心理而反映出来的。佛的净 土也如此,也是经过主观而表达出来的。佛出印度,佛说的净土,也是适应当时 印度人的可能信解而叙述的。真正的净土,依我看,比经上说的,实在还应该要 美满庄严得多!净土的情况,可分三点来说: [P85]

  一、自然界的丰美:根据『阿弥陀经』及『观无量寿佛经』的说明,极乐净 土自然界是非常的庄严。土地平坦,没有崎岖山陵;没有昼夜,长在光明中;宝 树成行;金沙布地。物质生活的享受,极为丰富。生活所需的,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可以自由取给,不像我们娑婆世界的贫苦穷乏,不平等。

  二、人事界的胜乐:我们这个秽恶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斗争,嫉妒 ,瞋恨,造成无边的苦痛。极乐世界,与此处适得其反,人与人间,平等和乐。 走兽根本没有,飞禽都是变化所生。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功德殊胜的诸上善 人,一生补处的菩萨就不少。菩萨与声闻圣者,无量无数;再次的,也是一心一 意修学清净佛道的善人。在良师益友的策励下,都能不断的向上。所以不但和乐 ,而且非常殊胜。

  三、身心的清净:生极乐世界的,都是莲花化生。由于自己的愿力,佛菩萨 的悲愿,不须父母为缘,化生于莲华中。佛经所说的佛菩萨,每处莲华座。莲花 为出于淤泥而清净的,离了一切烦恼,得到身心清净,成为圣者,所以以莲花的 [P86] 出尘不染为喻。修念佛…

《净土与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宝积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