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与禅▪P3

  ..续本文上一页

  

  四 弥勒净土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成佛,这是佛法中所共认的。弥勒Maitreya,华言 慈。修因时,以慈心利他为出发点,所以以慈为姓。一般学佛人,都知道弥勒菩 萨住兜率天,有兜率净土;而不知弥勒的净土,实在人间。弥勒,在未成佛前, 居兜率天内院,这是天国的净化。『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就是说 明这个的。求生兜率净土,目的在亲近弥勒,将来好随同弥勒一同来净化的人间 ,以达到善根的成熟与解脱;不是因为兜率天如何快活。弥勒的净土思想,起初 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而不是天上的。这如『弥勒下生经』所说。『弥勒下生 经』,中国曾有五次翻译。说到弥勒下生的时候,有轮王治世。弥勒在龙华树下 成佛,三会说法,教化众生。人间净土的实现,身心净化的实现;这真俗、依正 的双重净化,同时完成。佛弟子都祝愿弥勒菩萨,早来人间,就因为这是人间净 [P17] 土实现的时代。

  弥勒人间净土的思想,本于『阿含经』,起初是含得二方面的。但后来的佛 弟子,似乎特别重视上生兜率天净土,而忽略了实现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佛教 原始的净土特质,被忽略了,这才偏重于发展为天国的净土,他方的净土。所以 『佛法概论』说:净土在他方、天国,还不如说在此人间的好。总之、弥勒净土 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至于发愿上生兜 率,也还是为了与弥勒同来人间,重心仍在人间的净土。

  弥勒净土的真意义,逐渐的被忽略:然人间净土,依然是人类的共同要求, 照样的活跃于佛弟子的心中。这一发展,应先说明弥勒与「明月」有关。明月, 是黑暗中的光明,与太阳的光明不同。清凉与光明,为佛弟子的理想。『弥勒大 成佛经』,赞颂弥勒说:「光明大三昧,无比功德人」。接着说:「南无满月… …一切智人」。这是以满月的辉光,形容弥勒的确证。『弥勒菩萨所问经』也说 :「遍照明三昧,普光明三昧,普遍照明三昧,宝月三昧,月灯三昧」。由此等 [P18] 文句,可证明弥勒与月光的关系。这象征着此界是五浊恶世,苦痛充满,惟有弥 勒菩萨的慈济,才是黑暗的光明;这难怪佛弟子祈求弥勒菩萨的人间净土的实现 了!这样、可以说到月光童子或月光童子菩萨了。『月光童子经』,最初的译本 ,是竺法护译的。月光童子,传说即是以火坑毒饭害佛的德护长者的儿子。月光 童子或月光菩萨,与弥勒的思想相融合:所以有月光童子菩萨出世,天下太平的 传说。可断为符秦或姚秦时代所译的(『月光童子经』异译)『申日经』说:「 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刘宋失译的『佛说法灭 尽经』,也有:「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的预记。月光童子 的预言,于中国流行极广。如梁僧佑的『出三藏集记』「疑伪录」,即载有『观 月光菩萨记』、『佛钵记』、『弥勒下教』等书。隋法经『众经目录』,更载有 『首罗比丘见月光菩萨经』等。这些,都说到中国经过极度混乱,大火灾,月光 童子出现于世。这时候,天下奉行佛法,世界太平。虽说这是可疑的伪经,但原 始的传说,见于西来的译典。而且这正可以说明,弥勒人间净土的思想,是怎样 [P19] 在中国广大的佛教人间,起着热烈的盼望!到隋代,那连提梨耶舍译(『月光童 子经』异译)的『德护长者经』即说:「此童子于阎浮提大隋国内作大国王」。 这在佛弟子的心目中,隋文帝是有实现可能的,但在炀帝手中失败了。唐菩提流 志译的『宝雨经』也说:「月光……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瞻部洲, 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为自在王」。这是意味着武则天的,但也不曾能发展完成 。这种思想,还是永远的存在于佛化中国的人民心中。到盛唐以后,与外道的摩 尼教相结合,孕育为「明王出世,天下太平」的思想(当时密宗的本尊,也都有 称为明王的)。到元末,发展为秘密组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莲教。他们理 想中的明王,与弥勒菩萨、月光童子出世的思想,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白莲教 也以天下大乱,弥勒出世为号召。至于名为白莲教,那是因为宋代,结白莲社念 佛,上至宰相,下至平民,到处非常普遍。但莲社是求生西方,念阿弥陀佛的; 白莲教虽采取白莲的名义,而希望弥勒下生,人间净土出现。不过佛教的思想更 衰落,融合外道思想,经过秘密组织,越来越神秘了!抗战时期,贵州一位姓龚 [P20] 的,还自说是弥勒佛出世呢。弥勒人间净土,给予中国人的影响极大。可惜的是 :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天下,佛教不能实现政治的净化;不能引净土的思想而实现 于人间,得到正常的发展。明代的朱元璋,曾经出家,又加入白莲教。但朱元璋 ,虽为了生活无着,做过和尚,但缺少佛法的正当认织。所以在政治胜利的发展 中,他结合了儒家的思想,背叛广大人民的光明愿望,渐与弥勒净土的思想脱节 。朱元璋建立的政权,说极权比什么都极权,说封建比任何一朝都封建。月光童 子出世和弥勒下生的思想,千多年来的发展,鼓舞了中国人对于人间净土的要求 与实行,而一直受着家本位的文化的障碍,不曾实现。所以说弥勒净土,必须理 解这人间净土的特性。有的把这人间净土忘却了,剩下求生兜率净土的思想;以 为求生兜率,比求生西方净土要来得容易,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说。

  五 弥勒中心的净土观

  一 阿弥陀

  [P21]

  古人说:「诸经所赞,尽在弥陀」,这是的确的。大乘经广说十方净土,但 特别着重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阿弥陀的净土,可说是大乘净土思想的归结 。中国佛教特别宏扬西方净土,这不是没有理由的。依佛法说,佛法是平等的, 一切佛所证悟的,福德、智慧、大悲、大愿,一切是平等的。所以,如说阿弥陀 佛立四十八愿,或说弥陀特别与此土有缘,这都不过是方便说。那末、为什么在 无边的净土中,无边的佛中,大乘经特别赞叹西方净土与阿弥陀佛?这是值得研 究的。

  梵语amita,译为无量。阿弥陀佛──无量佛的含义,应有通有别。通,指 一切佛,即无量无数的佛。在佛法的宏传中,无量佛的意义特殊化了,成为指方 立向的,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通别二义,虽没有明文可证,但确是 显然可见的。今举二部经来证明:一、『观无量寿佛经』,这是专明观西方极乐 世界的依正庄严的。第九观,观阿弥陀佛的色身相好。于观想成就时,经上说: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诸佛」。「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意思是说,见阿 [P22] 弥陀佛,即是见十方一切诸佛。观阿弥陀佛,即是观十方一切诸佛。二、『般舟 三昧经』,这也是专明阿弥陀佛的念佛三昧。本经一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 经』。修观成时,经里说:「现在诸佛悉在前立」。专观阿弥陀佛,而见现在一 切佛,这与观经的「见此事者,即见十方诸佛」,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观阿弥 陀──无量佛,即是观一切佛。虽然以阿弥陀佛为一佛的专名,但对于这一切佛 的通义,也还保存不失。阿弥陀,在一切佛中,首先得到名称的优势。这在大乘 佛法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意义中,是容易理解的。阿弥陀佛的为人所特 别赞叹宏传,这是重要的理由。

  在梵语amita的后面,附加a^bha─amita^bha,译义即成无量光。无量光, 是阿弥陀佛的一名。仔细研究起来,阿弥陀佛与太阳,是有关系的。印度的婆罗 门教,有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佛法虽本无此说,然在大乘普应众机的过程中, 太阳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摄到阿弥陀中。这是从那里知道的呢?一、『观 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是落日观;再从此逐次观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 [P23] 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这即是以落日为根本曼荼罗;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即 依太阳而生起显现。「夕阳无限好,祇是近黄昏」,这是中国人的看法。在印度 ,落日作为光明的归宿、依处看。太阳落山,不是没有了,而是一切的光明,归 藏于此。明天的太阳东升,即是依此为本而显现的。佛法说涅槃为空寂、为寂灭 、为本不生;于空寂、寂静、无生中,起无边化用。佛法是以寂灭为本性的;落 日也是这样,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的究极所依。二、『无量寿佛经』(即『大 阿弥陀经』)说: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所以、阿弥陀佛,不但是 西方,而特别重视西方的落日。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 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

  若在梵语amita后面,附加a^yus─amita^yus,译义即是无量寿,这也是阿 弥陀佛的一名。大乘经里常说:佛是常住涅槃的,佛入涅槃,不是灰身泯智的没 有了,这和日落西山的意义一样。所以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的。佛的常住、无 量寿,也是一切佛所共同的。 [P24]

  总合的说,阿弥陀──无量,这是根本的,『般舟三昧经』如此。说为无量 光,如『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的阿弥多婆耶。无量寿,如『无量寿佛经』。光是 横遍十方的,这如佛的智慧圆满,无所不知。大乘经每于佛说法前,先放光,即 是象征慧光的遍照(波斯、印度宗教,都崇拜火光,也是看作生命延续的)。光 明,在一般人看来,是象征快乐、幸福、自由的。佛法的智慧光,即含摄福德庄 严的一切自在、安乐。依世间说,世间都希望前途是光明的,是无限光明的。无 限光明──幸福、安乐、自由的希望中,充满了无限的安慰,这是人类的一致企 求。无量寿,寿是生命的延续。众生对于生命,有着永久的愿望。因此、耶教…

《净土与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宝积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