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颇的发展了。等到与药师净土对论,弥陀净土,也即被误会作「等死」「逃生 [P33] 」,这那里是阿弥陀佛净土的真义!阿弥陀佛净土的信行者,应恢复继承阿弥陀 佛的固有精神!
六 佛土与众生土
土,即世界或地方,有共同依托义。如说:个人业感的报身是不共;而山河 大地等却是共的,即共同能见,共同依托,共同受用。所以、依此世界的众生, 能互相增上,彼此损益。佛法是自力的,如『亲友书』说:「生天及解脱,自力 不由他」。又如俗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此可见佛法为彻 底的自力论。但这专就有情业感的生死报体──根身说;若就众生的扶尘根,及 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所成的器世间说,就不能如此了。众生与众生,在剎土的依托 受用中,互相增上,互相损益;佛与众生,在剎土中,也有增上摄益的作用。这 样、佛有净土,摄化众生,众生仰承佛力而往生净土,即不是不合理的。世间多 有此类事例:如孟子小时候,孟母曾三迁住处,即深知环境的良好或窳恶,会影 [P34] 响身心。又如有些人,在某一环境里,颇能活动;换一环境,就不行了。一般所 说的环境能决定意志,也是有他部分的真实性。所以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的净土说 ,确实是合理的。
『仁王经』说:「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登净土」,这是约究竟圆满的 常寂光土说;就是最后身菩萨,还有一分业感异熟存在,所以不能与佛净土相应 。『智度论』(一0)说:普贤菩萨「不可量,不可说,住处不可知」,也约法 性遍一切土说。如约此净土说,求生净土的思想,是不会产生的。然而、佛不但 究竟圆满的安住最清净法界中,于因中修菩萨行时,也确是以摄取净土、摄化众 生为二大任务的。这是大乘行者,对于环境能影响意识,也有深刻了解的明证。 菩萨庄严净土,一方是由菩萨福德智慧所感得的应有胜德;一方也是为了摄化众 生,使众生在良好的环境内,更能好好的修行,而庄严净土。所以一法界中,本 无佛无净土可说;而适应众生机感,却确乎有佛有净土,这是大乘的共义。
常寂光土,不摄化众生,姑且不论。先说佛的受用净土。佛以福智庄严,依 [P35] 世俗说胜义,佛也感得究竟圆满的清净土──十八圆满土。分证真如的大地菩萨 ,生此佛净土中。约佛为自受用净土;约菩萨说,为佛的他受用净土。自他受用 净土,经中本少分别。这样的净土中,唯是一乘法。约此净土说,也无求生净土 的意义。因为这是菩萨分证真如必然而有的净土,虽没有佛那样圆满,而遍无差 别,无此无彼。如要说为差别,那末经中说:「十方净土随愿往生」,也非一般 众生所能求得往生的。
经中所说,众生发愿求生的净土,不是受用土,而是佛的应化净土。应化土 ,适应众生的机感,示现不同:有唯一乘而无三乘的,如阿弥陀净土;有通化三 乘,有菩萨、有声闻、缘觉的,如阿!B粊佛土;有通化五乘的,不但有二乘、菩萨 ,还有人天乘的,如弥勒净土──这都是净土。但应化土不一定示现净土,也可 应化秽土;说三乘法的,如释迦的示现娑婆国土。应化土有各式各样的,都与众 生特别有关。然此应化土,究是佛土,还是众生土呢?世界,不是个人的,是共 的。经说佛土,佛应化世界中,摄导众生,所以说这是某某佛土。约世间说,这 [P36] 不但是佛的,也是众生的。即众生业感增上有此报土;而佛应化其中,即名佛的 应化土。如释迦示现此间的五乘秽土,弥勒成佛时的五乘净土;众生业感的因素 ,极为重要。但通化三乘,唯教一乘的净土,即稍有不同。依大乘经说,佛为摄 受众生,现此清净土,固然是佛的净土。然菩萨在此净土中,除上随佛学外,也 是为了摄引一分众生同生净土的。如极乐世界,不但有阿弥陀佛,还有大势至等 诸大菩萨。诸大菩萨,都是由自己的福慧、善根,与佛共同实现净土的。这样的 净土,以佛为主导,以大菩萨为助伴,而共同现成净土;佛菩萨的悲愿福德力, 最为重要。其它未证真实的众生,也来生净土。如约众生自身,是不够的,这必 须:一、佛的愿力加持;二、众生的三昧力;三、众生的善根力成熟。能这样, 众生也生净土去了,这是阿!B粊佛国经中说的。佛菩萨成熟了的净土,摄引一分众 生于中修行,是约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相摄说。所以、究竟的佛土,是佛而非众生 的。如释迦剎土,弥勒净土,虽也以善根力、愿力而生,但主要是众生业感土; 佛应化其中,不过摄导一分有缘众生而已。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相摄的净土,是菩 [P37] 萨行因时,摄化一分同行同愿者共所创造的,依此摄受一分众生,使众生也参加 到净土中来。这是净土施教的真正意义,也是净土的特色所在,如弥陀净土、阿 !B粊净土等。
在佛土与众生土中,还有菩萨净土。证悟真如以上的菩萨,所有净土,唯识 家说是佛的他受用土。约菩萨说,即菩萨的自受用土。天台宗说是实报庄严土, 与佛的清净法界土,有一分共义,不过没有究竟吧了!所以由菩萨的福慧,与佛 共同受用大乘法乐。可说佛受用土,也可说菩萨受用土。这样、究竟的彻底的说 ,佛净土,绝对不是唯佛一人,还有许多菩萨。经中说到受用净土,也还是无量 大众所围绕。这些菩萨,都由自力来到净土的。应化土,如弥陀,阿!B粊佛土,有 无量菩萨,也不一定是发愿往生的;净土中有佛,即有菩萨。是佛的应化土,也 是一分大菩萨的应化土。总之、说到净土,即是诸佛、菩萨与众生展转互相增上 助成的。在佛土与众生土间,不能忽略菩萨与佛共同创造净土,相助摄化众生的 意义。 [P38]
七 庄严净土与往生净土
一 庄严净土
中国净土宗,发展得非常特别。但知发愿往生,求生净土,而净土从何而来 ,一向少加留意。一般都以为,有阿弥陀佛,有佛就有净土,而不知阿弥陀佛, 并不是发愿往生而得净土的。大乘经中,处处都说庄严净土,即菩萨在因地修行 时,修无量功德,去庄严国土,到成佛时而圆满成就。现在只听说往生净土,而 不听说庄严净土,岂非是偏向了!一切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必然的「摄受大愿 无边净土」,『大般若经』说:以种种世界,种种清净,综合为最极清净最极圆 满的世界;菩萨发愿修行去实现他。一切大乘经如此说,如弥陀净土,就是这样 的好例。『无量寿佛经』说:阿弥陀佛过去为法藏比丘时,有世自在王佛为他说 二百一十亿的净土相。法藏听了这各式各样的不同净土,就发大愿,要实现一最 [P39] 清净最圆满的净土。一切菩萨无不如此,所以说「摄受大愿无边净土」;这是菩 萨行必备的内容。菩萨的所以摄取净土:一、一切诸佛成就清净庄严净土,菩萨 发心学佛,当然也要实现佛那样的净土。二、为什么要实现此净土?不是为自己 受用着想,而是为了教化众生。有净土,就可依净土摄化众生;摄引了众生,即 可共同的实现净土。摄取净土以摄化众生,这是净土的要义;净土是从为利益众 生而庄严所成,不是从自己想安乐而得来的。
庄严净土,为大乘行的通义;今且据『维摩诘经』的「佛国品」,以阐明菩 萨庄严净土的意义。经上说:「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菩萨修净土,是由于 众生类。如造房屋,必以地为基础。菩萨净土,不离众生。惟有在众生中,为了 利益众生,才能实现净土。所以净土说,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与大乘法相应的。 论到「众生之类」,是菩萨常从四事观察:即用什么世界能使众生生起功德?应 以什么国土能调伏众生,使烦恼不起?以什么环境,能使众生生起大乘圣善根来 ?要以怎样的国土,方能使众生契悟佛知佛见?因众生的根性不同,生善,灭恶 [P40] ,起大乘善根,入如来智慧,也就要以各式各样的环境去适应众生,摄化众生; 即于此适应众生的根性好乐中,创造优良的净土,使众生能得生善等利益。庄严 净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众,此约应机现土说。约菩萨的修行,摄导众 生,成就净土果德说,那末经中又说:「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 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等。简略的说,发菩提心,慈悲喜舍,六度 ,四摄,菩萨一切功德行,都是成就净土因。如直心,是质直坦白,而无险曲的 心,菩萨以此为法门,以此化众生,即自然的与不谄曲的众生相摄增上,也能化 谄曲的众生心为直心。不谄众生与菩萨结了法缘,到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也就 来生其国了。庄严净土的菩萨──摄导者,以六度万行度众生;修六度万行的众 生,受了佛菩萨的感召,也就来生其国。实际上,这样的实现净土,是摄导者与 受摄导者的共同成果。因此,不能想象为实现了的净土,唯佛一人,而必是互相 增上展转共成的。菩萨是启发的领导者,要大批的同行同愿者,彼此结成法侣, 和合为一的共修福慧,才能共成净土。约佛说,这是自受用佛土;约菩萨说,这 [P41] 还是菩萨自力感得的应有净土。不知庄严净土,不知净土何来,而但知求生净土 ,是把净土看成神教的天国了。了知净土所来,实行发愿庄严净土,这才是大乘 佛法的正道。往生净土,是从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的意义中,别开方便。太虚大师 示寂后,范古农的悼文中说:大师倡导的是正常道,他自己行的是方便道。正常 道,即大乘菩萨法的净土正义;方便道,是从正常道而别生出来的。庄严净土, 是集菩萨功德所共同实现的,为大乘法的真义,这是应特别注意的!
二 往生净土
一、一般的往生法:往生净土的法门,有通有别。通是修此法门,可以往生 十方净土;别是特殊的方便,着重于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是清净…
《净土与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