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圣格,绝不会说假话。因此,所说最深难解的如来果德,他能信受不疑。人类的信仰,原有二种:1 用自己的智力,从究理而起的信仰。2 由于信任别人的启示,间接引生自己的信仰,这如有人从远方来,讲述那边的情形如何如何,虽是极难令人置信的事情,但由于说者一向诚实可靠,也可使大家相信不疑。阿难从信 [P154] 佛而深信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诸佛甚深行处,也是这个道理。从前有一外道,不信释尊已证大菩提,特地暗派他的儿子,跟随佛,视察佛的各种生活动态,经过了三个月,看不出佛的一点毛病;这才弃邪向正,归依佛陀。佛的威仪严肃,衣服整齐,内外一致;佛说法也用不着思考,说出自然契机契理,恰到好处;佛对世出世法,不用推求,自然现前明了。佛的三业如此清净如法,还有什么可疑?阿难跟佛最久,而且最接近佛,在日常生活中,佛的穿衣吃饭,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乃至说法度生,每一样的动作,阿难都了解最为亲切,所以阿难对发扬药师如来果德的本经,彻底相信。他接着说:纵使天空的「日月轮,可」以「令」它「堕落」下来;地上的「妙高山(须弥山)王,可」以「使」它「倾动」,而「诸佛所」说的话,绝对真实不虚,「无有」变「异」的!这即是表示,纵许日月轮有掉下来的一天,须弥山有倾动的一天,而阿难对佛说的可信性,却始终不会稍有动摇。
戊二 信谤德失 [P155]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众生对此难可解了的诸佛甚深行处,若相信不疑有何功德,若诽谤不信有何过失。先由阿难陈述不信的过失。
阿难说:「世尊!有诸众生」,因为「信根(坚固的信心,如树之生根)不具」足,「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便「作」这样「思惟」:凭什么理由,「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的「名号」,就能够「获」得那么多的微妙「功德」,和殊「胜」的「利」益?「由此」疑惑「不信」,继而「返生」种种「诽谤」。因这是诸佛共同的甚深境界,智慧较深的,还可从推理中求得信解,若智力薄劣的,对于佛法没有深固信心的,当然难于信受了。不信而反加诽谤佛法,罪过很大,所以说:「彼于」漫长的生死「长夜」中,得 [P156] 不到佛光的照耀,一切福德智慧无由滋长,「失」去了极「大利乐」!永远「堕」落三「恶趣」中,沉没苦海深渊,「流转无穷」,求出无期。般若经 赞毁品说:一切功德赞叹经典为大;一切罪过以毁谤经典为重。
接着,由佛赞叹信受的功德。佛「告」诉「阿难」说:「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而起净信,「至心受持」忆念,恭敬供养,「不生」丝毫「疑惑」;如果这样而还会「堕」于「恶趣」,决定「无有是处」!因为闻说药师如来的名号,能够信受忆持,至心称念,便可蒙佛慈悲愿力的加被,得以往生净土,或受生天上人间了,那有堕于恶趣之理?这是决无可能的。
戊三 信解希有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P157] 名号,复难于是。
既说明了信谤的德失,再归结到,对药师法门能生净信,能如实理解,为最极难得,最极希有。所以释尊又告诉阿难说:这以上所说药师如来的无边功德,「是诸佛甚深」悲智「所行」的境界,一般众生「难可信解」,而「汝」阿难现「今」却「能」信「受」,「当知」这不是你自己的智慧力所能办的,而完全「是如来威力」的加被。因为,这不但一般愚痴暗昧的凡夫难于信解,即解脱生死,证得小乘极果的「一切声闻」和「独觉」,以「及未登」初「地」之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诸菩萨等」,也都同样「不能如实信解」。登地菩萨,对于佛法才算已经登堂入室,分证得如来的法身,也才能部分如实信解诸佛的甚深行处。如实信解,是真实的、亲切的确信,和彻底的、明了的体解。如一瓶醋,祗听别人说是酸的,虽然可信,但不够确切实在,必须亲自尝了一口,然后才确实知道它是酸的。我们平常的信,祗是一种仰信;相信佛、菩萨、祖师等,均属仰信,即由尊敬仰 [P158] 慕而起信。对于佛果的功德,凡夫固然不能如实信解。就连二乘圣者,地前菩萨,也都未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即下一生就成佛的补处菩萨,才能如实信解。阿难的信,与我们的信,同属于仰信;真正的如实信,那就要亲自体证,所以极其不易。
释尊以如实信解不易,又作层层深入的说明:在生死轮回中,「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得了人身,能「于三宝中」,起「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如今世界上二十多亿的人群中,信敬三宝的能有几人?这虽然是难中之难,但还不及听闻药师如来而如实信解的难得,所以说:「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这有三层:第一人身难得,第二信敬三宝更难得,第三闻药师名号更极难得;由前面的两难得,显示最后的难得。释尊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须知对佛的果德,难信能信,难解能解,才显出信解者所获的功德是如何之大!
丁二 功德无尽 [P159]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佛的德行难思,信解固然难得,功德无尽,也难以尽说。因为佛有无穷无尽的功德,故难以信解;由于难信难解,显得佛功德的无穷无尽。
佛对「阿难」说:「彼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什么有那样大的功德,令众生闻其名号,一切灾难悉皆消除,一切愿求都能满愿?因为,在过去菩萨因地中,修「无量」的「菩萨行」,发「无量」的「广大愿」,所以成佛以后,即有「无量善巧方便」,慈济一切有情,令其离苦得乐。不但佛果的善巧方便,无量无边难以说尽,即菩萨因中的广大行愿,也难说尽,所以释尊说:「我若」以「一劫」或「一劫余」的时间,「而」来「广说」药师如来的无量行愿,和善巧方便,也还是说不完。因为「劫」的时间虽长,而到底是有「尽」的;「彼」药师「佛」的广大「行愿」,及其「善巧方便」,却是「无有」穷「尽」的,怎么说也说不完。这是显示药师如来因行与果德的 [P160] 广大无尽。
乙二 菩萨宏传
丙一 开示宏通
丁一 救病难以延命
戊一 说延寿法
己一 起说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如来开示后,必有称机的大菩萨发愿继佛宏扬,这等于老师提示根本道理,由学生去发扬光大。今此菩萨宏传,特重于消灾延寿。也分三科,第一开示宏通;先是救病难以延寿。
当释迦如来开示结束「时」,在法会的听「众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叫「救脱」。此大菩萨,顾名思义,即救拔众生脱离苦难,是依德 [P161] 立名。因药师世尊的精神重此,所以代佛宏扬消灾延寿一门,由这位救脱菩萨来负担。救脱菩萨「即从」自己的「座」位站「起」来,依着请法的礼仪,「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恭敬地「曲躬合掌,而」向「佛」禀「白」他的意思。
己二 正明
庚一 病患垂危 『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
救脱菩萨说:「大德世尊」!到佛灭千年后,「像法转时,有诸众生」善根微薄,业障深重,「为种种」病「患之所困厄」。一病就是几月,或「长病」几年,「羸瘦」如柴,「不能饮食」。越病越重,「喉」咙口「唇」,由于热度高,均得「干燥」焦破,不能说话。眼「见」东西南北「诸方」黑「暗」来侵袭。依佛法说,一个人病得口唇干裂,鼻子翘起,眼色无神, [P162] 种种「死相现前」的时候,若见四方的黑暗弥漫,即是下堕恶趣的现象。到了这临死的片刻,自己病苦难堪,而「父母」以及兄弟、妻儿等「亲属」,及「朋友、知识」──师长或知心友好,见其病势沉重,医药无救,将与死神见面,不免有死别的苦切,所以「围绕」着病人,「啼」哭啜「泣」,这给病人更添无限的苦痛。人都是要死的,死时多少有一些苦痛。可是最苦痛的,是上有父母,无人奉养,下有儿女,无人抚育,或年轻的恩爱夫妇,难离难舍,或财富多而放不下,这才是临终时的最大苦痛。
庚二 神识受报 『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神识受报,依佛法的究竟义说,是很深奥的;今救脱菩萨,为了适应末世钝根众生,故用一般的通俗说法。他说;病人当在垂危之际,虽然「自身 [P163] 」还是「卧在本处」的病榻上,但却看「见琰魔」王的「使」者来拘引他。琰魔,中国俗称为阎罗王,义译为平等王或双王。据说,有兄妹二人死后受生地狱,分掌统治罪人的职权,故称双王;因对罪犯的判罚公平,铁面无私,不!4乐人情,所以又名平等王。王的使者,或如我们人间衙门里的差役,或是生得古怪凶恶,他把病人的「神识」拘「引」到「琰魔法王」的跟「前」,听候审判。…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