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P18

  ..續本文上一頁聖格,絕不會說假話。因此,所說最深難解的如來果德,他能信受不疑。人類的信仰,原有二種:1 用自己的智力,從究理而起的信仰。2 由于信任別人的啓示,間接引生自己的信仰,這如有人從遠方來,講述那邊的情形如何如何,雖是極難令人置信的事情,但由于說者一向誠實可靠,也可使大家相信不疑。阿難從信 [P154] 佛而深信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諸佛甚深行處,也是這個道理。從前有一外道,不信釋尊已證大菩提,特地暗派他的兒子,跟隨佛,視察佛的各種生活動態,經過了叁個月,看不出佛的一點毛病;這才棄邪向正,歸依佛陀。佛的威儀嚴肅,衣服整齊,內外一致;佛說法也用不著思考,說出自然契機契理,恰到好處;佛對世出世法,不用推求,自然現前明了。佛的叁業如此清淨如法,還有什麼可疑?阿難跟佛最久,而且最接近佛,在日常生活中,佛的穿衣吃飯,行住坐臥,待人接物,乃至說法度生,每一樣的動作,阿難都了解最爲親切,所以阿難對發揚藥師如來果德的本經,徹底相信。他接著說:縱使天空的「日月輪,可」以「令」它「墮落」下來;地上的「妙高山(須彌山)王,可」以「使」它「傾動」,而「諸佛所」說的話,絕對真實不虛,「無有」變「異」的!這即是表示,縱許日月輪有掉下來的一天,須彌山有傾動的一天,而阿難對佛說的可信性,卻始終不會稍有動搖。

  

  戊二 信謗德失 [P155] 『世尊!有諸衆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衆生對此難可解了的諸佛甚深行處,若相信不疑有何功德,若誹謗不信有何過失。先由阿難陳述不信的過失。

  阿難說:「世尊!有諸衆生」,因爲「信根(堅固的信心,如樹之生根)不具」足,「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便「作」這樣「思惟」:憑什麼理由,「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的「名號」,就能夠「獲」得那麼多的微妙「功德」,和殊「勝」的「利」益?「由此」疑惑「不信」,繼而「返生」種種「誹謗」。因這是諸佛共同的甚深境界,智慧較深的,還可從推理中求得信解,若智力薄劣的,對于佛法沒有深固信心的,當然難于信受了。不信而反加誹謗佛法,罪過很大,所以說:「彼于」漫長的生死「長夜」中,得 [P156] 不到佛光的照耀,一切福德智慧無由滋長,「失」去了極「大利樂」!永遠「墮」落叁「惡趣」中,沈沒苦海深淵,「流轉無窮」,求出無期。般若經 贊毀品說:一切功德贊歎經典爲大;一切罪過以毀謗經典爲重。

  接著,由佛贊歎信受的功德。佛「告」訴「阿難」說:「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而起淨信,「至心受持」憶念,恭敬供養,「不生」絲毫「疑惑」;如果這樣而還會「墮」于「惡趣」,決定「無有是處」!因爲聞說藥師如來的名號,能夠信受憶持,至心稱念,便可蒙佛慈悲願力的加被,得以往生淨土,或受生天上人間了,那有墮于惡趣之理?這是決無可能的。

  

  戊叁 信解希有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阿難!人身難得;于叁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P157] 名號,複難于是。

  既說明了信謗的德失,再歸結到,對藥師法門能生淨信,能如實理解,爲最極難得,最極希有。所以釋尊又告訴阿難說:這以上所說藥師如來的無邊功德,「是諸佛甚深」悲智「所行」的境界,一般衆生「難可信解」,而「汝」阿難現「今」卻「能」信「受」,「當知」這不是你自己的智慧力所能辦的,而完全「是如來威力」的加被。因爲,這不但一般愚癡暗昧的凡夫難于信解,即解脫生死,證得小乘極果的「一切聲聞」和「獨覺」,以「及未登」初「地」之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諸菩薩等」,也都同樣「不能如實信解」。登地菩薩,對于佛法才算已經登堂入室,分證得如來的法身,也才能部分如實信解諸佛的甚深行處。如實信解,是真實的、親切的確信,和徹底的、明了的體解。如一瓶醋,祗聽別人說是酸的,雖然可信,但不夠確切實在,必須親自嘗了一口,然後才確實知道它是酸的。我們平常的信,祗是一種仰信;相信佛、菩薩、祖師等,均屬仰信,即由尊敬仰 [P158] 慕而起信。對于佛果的功德,凡夫固然不能如實信解。就連二乘聖者,地前菩薩,也都未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即下一生就成佛的補處菩薩,才能如實信解。阿難的信,與我們的信,同屬于仰信;真正的如實信,那就要親自體證,所以極其不易。

  釋尊以如實信解不易,又作層層深入的說明:在生死輪回中,「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得了人身,能「于叁寶中」,起「信敬尊重,亦難可得」。如今世界上二十多億的人群中,信敬叁寶的能有幾人?這雖然是難中之難,但還不及聽聞藥師如來而如實信解的難得,所以說:「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複難于是」!這有叁層:第一人身難得,第二信敬叁寶更難得,第叁聞藥師名號更極難得;由前面的兩難得,顯示最後的難得。釋尊爲什麼要這樣說呢?須知對佛的果德,難信能信,難解能解,才顯出信解者所獲的功德是如何之大!

  

  丁二 功德無盡 [P159] 『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佛的德行難思,信解固然難得,功德無盡,也難以盡說。因爲佛有無窮無盡的功德,故難以信解;由于難信難解,顯得佛功德的無窮無盡。

  佛對「阿難」說:「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爲什麼有那樣大的功德,令衆生聞其名號,一切災難悉皆消除,一切願求都能滿願?因爲,在過去菩薩因地中,修「無量」的「菩薩行」,發「無量」的「廣大願」,所以成佛以後,即有「無量善巧方便」,慈濟一切有情,令其離苦得樂。不但佛果的善巧方便,無量無邊難以說盡,即菩薩因中的廣大行願,也難說盡,所以釋尊說:「我若」以「一劫」或「一劫余」的時間,「而」來「廣說」藥師如來的無量行願,和善巧方便,也還是說不完。因爲「劫」的時間雖長,而到底是有「盡」的;「彼」藥師「佛」的廣大「行願」,及其「善巧方便」,卻是「無有」窮「盡」的,怎麼說也說不完。這是顯示藥師如來因行與果德的 [P160] 廣大無盡。

  

  乙二 菩薩宏傳

  丙一 開示宏通

  丁一 救病難以延命

  戊一 說延壽法

  己一 起說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如來開示後,必有稱機的大菩薩發願繼佛宏揚,這等于老師提示根本道理,由學生去發揚光大。今此菩薩宏傳,特重于消災延壽。也分叁科,第一開示宏通;先是救病難以延壽。

  當釋迦如來開示結束「時」,在法會的聽「衆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名」叫「救脫」。此大菩薩,顧名思義,即救拔衆生脫離苦難,是依德 [P161] 立名。因藥師世尊的精神重此,所以代佛宏揚消災延壽一門,由這位救脫菩薩來負擔。救脫菩薩「即從」自己的「座」位站「起」來,依著請法的禮儀,「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恭敬地「曲躬合掌,而」向「佛」禀「白」他的意思。

  

  己二 正明

  庚一 病患垂危 『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衆生,爲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幹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

  救脫菩薩說:「大德世尊」!到佛滅千年後,「像法轉時,有諸衆生」善根微薄,業障深重,「爲種種」病「患之所困厄」。一病就是幾月,或「長病」幾年,「羸瘦」如柴,「不能飲食」。越病越重,「喉」嚨口「唇」,由于熱度高,均得「幹燥」焦破,不能說話。眼「見」東西南北「諸方」黑「暗」來侵襲。依佛法說,一個人病得口唇幹裂,鼻子翹起,眼色無神, [P162] 種種「死相現前」的時候,若見四方的黑暗彌漫,即是下墮惡趣的現象。到了這臨死的片刻,自己病苦難堪,而「父母」以及兄弟、妻兒等「親屬」,及「朋友、知識」──師長或知心友好,見其病勢沈重,醫藥無救,將與死神見面,不免有死別的苦切,所以「圍繞」著病人,「啼」哭啜「泣」,這給病人更添無限的苦痛。人都是要死的,死時多少有一些苦痛。可是最苦痛的,是上有父母,無人奉養,下有兒女,無人撫育,或年輕的恩愛夫婦,難離難舍,或財富多而放不下,這才是臨終時的最大苦痛。

  

  庚二 神識受報 『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

  神識受報,依佛法的究竟義說,是很深奧的;今救脫菩薩,爲了適應末世鈍根衆生,故用一般的通俗說法。他說;病人當在垂危之際,雖然「自身 [P163] 」還是「臥在本處」的病榻上,但卻看「見琰魔」王的「使」者來拘引他。琰魔,中國俗稱爲閻羅王,義譯爲平等王或雙王。據說,有兄妹二人死後受生地獄,分掌統治罪人的職權,故稱雙王;因對罪犯的判罰公平,鐵面無私,不!4樂人情,所以又名平等王。王的使者,或如我們人間衙門裏的差役,或是生得古怪凶惡,他把病人的「神識」拘「引」到「琰魔法王」的跟「前」,聽候審判。…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成佛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