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师特为倡导,以适应现代人类,发挥佛法的大用。
二、东方净土与中国:佛说:「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P4] ;同时又说:从「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净琉璃」。释尊开示了二大法门,固然东方西方的净土,都有着真实意义,但释尊出生于印度,即就我们这小小的世界来看,也是异常适合,富有深长意义的。如印度以西的人,多倾向类似弥陀净土的思想;印度以东的人,又多类似药师净土的精神。这是说,从印度向西去,人民的宗教思想,无论回教或基督教,总是信仰一神,死后求生于天国,重于信仰及后法乐。故佛说西方净土,不但十万亿土外的极乐,印度以西的国家,如转秽为净,也是极乐净土式的,重视后生乐。自印度向东,如中国则不然,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东方的文化思想,特别着重现生乐,实与药师佛的净土相近。所以此经最能适应中国人心。
三、依药师净土创建人间净土:我们对于药师法门,平时祗着重消灾延寿,而不知药师如来在过去生中,曾发菩提心,发广大愿,行大悲行,而后才成就无上佛果,成就清净光明的琉璃世界。关于这,经里说得极其详细,我们参加药师法会,应该一面祈求药师如来恩德的加被,一面依佛因地所发的大愿,所行的悲 [P5] 行,照着去躬行实践,以资自净化他,完成人间净土。民国二十二年,戴季陶院长,于宝华山启建药师法会,领导大众如药师佛那样发十二大愿。如能依此大愿去实行,不但个己小小灾难可以消除,就是整个国家社会甚至整个世界,也可转为庄严净土。因药师的东方净土,即是依其本愿功德而实现的。我们若能实践此一法门,那末,我们这个充满无边苦难的恶浊世界,面临危难的中华民国,不就可转成清净的净琉璃世界吗?所以我们听讲此经,应如此理解与实行,而祈求人间净土的建立。
二 释经题
本经的经题,据佛说有三个名称: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3.拔除一切业障。现在流通的本经,是以第一名称为经题。因为拔一切业障,就是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将的饶益有情,也只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而令有情获得此功德的法益。所以以本摄末,立名为药 [P6] 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现代谈到药师,祗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含义一样。佛法中常称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药师,因佛能治疗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经里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瞋、痴。大觉佛陀出世救济众生,即是为了拔除众生身心的种种病患,故赞叹佛为大医王、大药师。我们不可把含有崇高意义的药师一名,视为普通的配药人。
什么是病?什么是药?病,即是由于不调和所起的现象,如经说:「一大不调,百一病生」。人的身体,某一部份不调和,即会有病,更会影响到全身的不调和。心的不调也是这样,我们心理若是有点反常现象,或是有了某种烦恼,便会牵连及全部精神的不安。如此说来,世间的病患就多了,从各个众生的身心,而扩大到家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莫不病患重重。如一个家庭,若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不调和,此一家庭就是有病;一个团体中的组织分子不调和,此一团体也即有病;再扩大言之,政治不上轨道,是国家病;人类不相调协,是世界病。有 [P7] 病即有苦,所以种种灾难,种种苦痛,无一不是导致于冲突不和而产生的病态。在个己方面,我们平常也许会自以为没有病,其实依佛法说:「人生无有不病时」,不过微而不觉罢了。人生从来离不了病。我们既生而为人,则必定有身有心,有五脏六腑等生理组织,而这些组织因素,时时发生矛盾,时时都在病中。不过若能使它倾向于调和,调和的成分多,身体就称为健康。从这个意义去看,世间的一切,有痛苦,有灾难,即无非是病。
众生有病,便需治之以药。世间的医药以及政治法律等,都可说是药;但在佛法中,药就是佛法──法药。唯有佛法方能疗治一切疾病。刚才说,病有身心、家庭、团体、国家、世界等不同病态;凡能够减除苦痛,使苦痛变成安乐的,都是药,因此可说世间什么都是药,处处都有药,不过我们不知,若懂得了就什么皆可治病。过去有位学医的,将要毕业的时候,医师为欲考验他的学力如何,便命他上山采药,要他见了药都采了来。结果他去了一天,仍然空手回来。医师问他何故空手而归?他说满山的树木花草,土石沙铄,样样是药;药太多了,叫 [P8] 我从何采起!这是说,世间一切都是药,都可以治病,问题在用药的人是否理解药性,会不会应病与药。佛法是不定法,众生有种种病,佛就用种种法药去对治,因为佛法是依众生的病而施设的,所以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有了什么病,就治以什么药,若拘执为这是药那不是药,那就离佛法远了。
关于药与病,已如上所说,现在再谈能知病源能应用药的人──药师。佛法说有两种药师:一为小药师,一为大药师。小药师的医术不太高明,药箱里也祗有一两样药,祗能治疗一两种病;大药师就不同,他的药箱里具备了种种药,应有尽有,而且医术高明,能深察病情,精用药物。这喻诸佛菩萨,圆具精深的智慧,宏伟的愿力,广大的悲行,有种种法门,种种的妙药,众生有什么病即能治以什么药,千变万化奇形怪状的病患,配以千差万殊的药方,皆能运用自如,从无差错;决非偏执一方一法的小药师可比。
药师治病,有标治与本治的不同,头痛治头,脚患医脚,是标治;探究病源 [P9] 以彻底根除病患,是本治。顶好的医治,是一面培养元气,一面预防足以致病的因素,也即是治于未然,这才是上等治法。在心理方面,如教以正当知见,信因果,信三宝;在生理健康方面,教以重视卫生,勤于运动,善自调摄。身心若预先调好,根本不会生病。如果不预先防备,而待病发之后才用药治好,已是下等治法。这虽是必需的,但到底不及前者。俗语说:「刀伤药虽好,不割更妙」。讲究治本的,是培养身心的健康,使各部平衡发展,消除疾病的因素。治家病、治国病,也如此。如病发生以后才去医治,实已迟了一着。上等药师无不标本兼治,问题还是在病人本身,如医生教他注重卫生,预防病素,他不听,结果才病倒下来。
佛给众生治病,也有治标治本二法。归依三宝之后,能依教法而按步进修,从愿行中慢慢地体验。种种烦恼,种种苦痛,自然就会由减少而终至完全根绝,以达最高理想的实现。但普通人不能如此,不知平时进修,善的不保留,不扩充;坏的不减除,反而与日俱增。身心不知调摄,家事不善处置,国事不善治理, [P10] 弄得毛病发作,痛苦无边!佛法为救治众生身心的种种病苦,故有消灾免难的标治法门。在病人,虽不免被讥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然能猛自回头,急求三宝加被,还不失消灾得乐的时机。只怕不认病,不求医,那才死而后已。所以,能切实依教奉行,苦难不消而自消,福慧不增而自增。欲求免难延寿消灾障,大家要奉行本标兼治。
依照佛陀治病的方便,还可分为二:一正治,二奇治。正治,是一般的治疗法;奇治,是特殊的治疗法。毒药是害人的,但真正的名医,砒石也可当药,这是特殊的奇治。但奇治不易,每会发生危险,而一般的治法则较为稳当、安全,不致引生意外。佛的治法也有正常道和特殊办法,如佛说无我,是根本正治;但有些众生不能了解,心生恐怖,或是曲解佛意,抹煞因果,向恶拒善,佛于是不得不又说有我,以正其偏弊。这类正用反用,种种慈济众生的方便,不胜枚举。总之,全视众生患何种病,即治以何种药。正路虽远而平坦易行,曲道虽近而崎岖危险。这点,修学佛法的人,非首先了解不可。 [P11]
药师,本可为一切佛的通称,佛都能善治众生病的。佛体察众生的种种病情,能施设运用种种法药──八万四千法门,即是八万四千法药。如作大类的分别:有人天法药,小乘法药,以及自利利他的菩萨法药等。约此意义,一切诸佛都是无上医王,都是大药师。不过东方净土的如来,特别重视消灾免难,特重于治理众生身病,所以特以药师为名。究竟的无上的药师,唯是佛陀,而佛弟子依佛教法修学,或自学,或讲说以利化,多少学习了佛陀的法药,多少救治众生的病苦,也可以称为药师。
「琉璃光」:也是东方佛的名字。此中所说的琉璃,不是琉璃灯、琉璃瓦等琉璃,而是梵语薜琉璃的略译,是一种宝物。颜色如万里无云的碧空,又如澄清深彻的海水;体质坚固,如金刚石,为极希有的珍宝。这是以琉璃宝的光辉、明净,而比喻佛德,所以东方药师佛,又以琉璃光为名。
琉璃宝,或释作远山宝。依佛教说,我们的这一世界,当中是须弥山,山的周围有四大部洲,须弥山的四峰皆是宝类所成。南赡部洲所对的山峰,即琉璃宝 [P12] 积聚而成。此宝山光辉映入空际,遂呈青色,故琉璃义译为远山宝。现代科学家,对于天空何以会呈现青色,当然有他的解说。而佛出印度,取印度当时的见解,解说为由于琉璃宝光的反映。
佛与菩萨,皆是依德立名。但佛德崇高,没有完美适当的,所以只能从佛(自利或利他)德的某特性,或用譬喻来勉强诠示。如须弥山王佛,是以巍峨高大的山王,比拟佛德的伟大崇高;如栴檀香佛,因佛的德香远闻,故以栴檀香立名;又如雷音王佛,形容佛的法音远震,如空中的雷音一样,震撼世界。佛的名号,以德或从譬喻安立,这里的琉璃光,也是从比类来赞佛的德性。
琉璃光的含义,现在略说两点:一、依众生的心境说。本经以东方佛土为净琉璃世界,佛名琉璃光如来;辅佛宣扬…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