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師特爲倡導,以適應現代人類,發揮佛法的大用。
二、東方淨土與中國:佛說:「從此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P4] ;同時又說:從「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曰淨琉璃」。釋尊開示了二大法門,固然東方西方的淨土,都有著真實意義,但釋尊出生于印度,即就我們這小小的世界來看,也是異常適合,富有深長意義的。如印度以西的人,多傾向類似彌陀淨土的思想;印度以東的人,又多類似藥師淨土的精神。這是說,從印度向西去,人民的宗教思想,無論回教或基督教,總是信仰一神,死後求生于天國,重于信仰及後法樂。故佛說西方淨土,不但十萬億土外的極樂,印度以西的國家,如轉穢爲淨,也是極樂淨土式的,重視後生樂。自印度向東,如中國則不然,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東方的文化思想,特別著重現生樂,實與藥師佛的淨土相近。所以此經最能適應中國人心。
叁、依藥師淨土創建人間淨土:我們對于藥師法門,平時祗著重消災延壽,而不知藥師如來在過去生中,曾發菩提心,發廣大願,行大悲行,而後才成就無上佛果,成就清淨光明的琉璃世界。關于這,經裏說得極其詳細,我們參加藥師法會,應該一面祈求藥師如來恩德的加被,一面依佛因地所發的大願,所行的悲 [P5] 行,照著去躬行實踐,以資自淨化他,完成人間淨土。民國二十二年,戴季陶院長,于寶華山啓建藥師法會,領導大衆如藥師佛那樣發十二大願。如能依此大願去實行,不但個己小小災難可以消除,就是整個國家社會甚至整個世界,也可轉爲莊嚴淨土。因藥師的東方淨土,即是依其本願功德而實現的。我們若能實踐此一法門,那末,我們這個充滿無邊苦難的惡濁世界,面臨危難的中華民國,不就可轉成清淨的淨琉璃世界嗎?所以我們聽講此經,應如此理解與實行,而祈求人間淨土的建立。
二 釋經題
本經的經題,據佛說有叁個名稱:1.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2.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3.拔除一切業障。現在流通的本經,是以第一名稱爲經題。因爲拔一切業障,就是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將的饒益有情,也只是護持藥師如來的功德法,而令有情獲得此功德的法益。所以以本攝末,立名爲藥 [P6] 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藥師」:現代談到藥師,祗是配藥的人,而古代卻不然,藥師與醫生的含義一樣。佛法中常稱佛陀爲無上醫王或大藥師,因佛能治療一切衆生的種種疾病。經裏說:人的生理上有叁種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叁種病──貪、瞋、癡。大覺佛陀出世救濟衆生,即是爲了拔除衆生身心的種種病患,故贊歎佛爲大醫王、大藥師。我們不可把含有崇高意義的藥師一名,視爲普通的配藥人。
什麼是病?什麼是藥?病,即是由于不調和所起的現象,如經說:「一大不調,百一病生」。人的身體,某一部份不調和,即會有病,更會影響到全身的不調和。心的不調也是這樣,我們心理若是有點反常現象,或是有了某種煩惱,便會牽連及全部精神的不安。如此說來,世間的病患就多了,從各個衆生的身心,而擴大到家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莫不病患重重。如一個家庭,若父子夫妻兄弟姊妹不調和,此一家庭就是有病;一個團體中的組織分子不調和,此一團體也即有病;再擴大言之,政治不上軌道,是國家病;人類不相調協,是世界病。有 [P7] 病即有苦,所以種種災難,種種苦痛,無一不是導致于沖突不和而産生的病態。在個己方面,我們平常也許會自以爲沒有病,其實依佛法說:「人生無有不病時」,不過微而不覺罷了。人生從來離不了病。我們既生而爲人,則必定有身有心,有五髒六腑等生理組織,而這些組織因素,時時發生矛盾,時時都在病中。不過若能使它傾向于調和,調和的成分多,身體就稱爲健康。從這個意義去看,世間的一切,有痛苦,有災難,即無非是病。
衆生有病,便需治之以藥。世間的醫藥以及政治法律等,都可說是藥;但在佛法中,藥就是佛法──法藥。唯有佛法方能療治一切疾病。剛才說,病有身心、家庭、團體、國家、世界等不同病態;凡能夠減除苦痛,使苦痛變成安樂的,都是藥,因此可說世間什麼都是藥,處處都有藥,不過我們不知,若懂得了就什麼皆可治病。過去有位學醫的,將要畢業的時候,醫師爲欲考驗他的學力如何,便命他上山采藥,要他見了藥都采了來。結果他去了一天,仍然空手回來。醫師問他何故空手而歸?他說滿山的樹木花草,土石沙铄,樣樣是藥;藥太多了,叫 [P8] 我從何采起!這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藥,都可以治病,問題在用藥的人是否理解藥性,會不會應病與藥。佛法是不定法,衆生有種種病,佛就用種種法藥去對治,因爲佛法是依衆生的病而施設的,所以說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有了什麼病,就治以什麼藥,若拘執爲這是藥那不是藥,那就離佛法遠了。
關于藥與病,已如上所說,現在再談能知病源能應用藥的人──藥師。佛法說有兩種藥師:一爲小藥師,一爲大藥師。小藥師的醫術不太高明,藥箱裏也祗有一兩樣藥,祗能治療一兩種病;大藥師就不同,他的藥箱裏具備了種種藥,應有盡有,而且醫術高明,能深察病情,精用藥物。這喻諸佛菩薩,圓具精深的智慧,宏偉的願力,廣大的悲行,有種種法門,種種的妙藥,衆生有什麼病即能治以什麼藥,千變萬化奇形怪狀的病患,配以千差萬殊的藥方,皆能運用自如,從無差錯;決非偏執一方一法的小藥師可比。
藥師治病,有標治與本治的不同,頭痛治頭,腳患醫腳,是標治;探究病源 [P9] 以徹底根除病患,是本治。頂好的醫治,是一面培養元氣,一面預防足以致病的因素,也即是治于未然,這才是上等治法。在心理方面,如教以正當知見,信因果,信叁寶;在生理健康方面,教以重視衛生,勤于運動,善自調攝。身心若預先調好,根本不會生病。如果不預先防備,而待病發之後才用藥治好,已是下等治法。這雖是必需的,但到底不及前者。俗語說:「刀傷藥雖好,不割更妙」。講究治本的,是培養身心的健康,使各部平衡發展,消除疾病的因素。治家病、治國病,也如此。如病發生以後才去醫治,實已遲了一著。上等藥師無不標本兼治,問題還是在病人本身,如醫生教他注重衛生,預防病素,他不聽,結果才病倒下來。
佛給衆生治病,也有治標治本二法。歸依叁寶之後,能依教法而按步進修,從願行中慢慢地體驗。種種煩惱,種種苦痛,自然就會由減少而終至完全根絕,以達最高理想的實現。但普通人不能如此,不知平時進修,善的不保留,不擴充;壞的不減除,反而與日俱增。身心不知調攝,家事不善處置,國事不善治理, [P10] 弄得毛病發作,痛苦無邊!佛法爲救治衆生身心的種種病苦,故有消災免難的標治法門。在病人,雖不免被譏爲:「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然能猛自回頭,急求叁寶加被,還不失消災得樂的時機。只怕不認病,不求醫,那才死而後已。所以,能切實依教奉行,苦難不消而自消,福慧不增而自增。欲求免難延壽消災障,大家要奉行本標兼治。
依照佛陀治病的方便,還可分爲二:一正治,二奇治。正治,是一般的治療法;奇治,是特殊的治療法。毒藥是害人的,但真正的名醫,砒石也可當藥,這是特殊的奇治。但奇治不易,每會發生危險,而一般的治法則較爲穩當、安全,不致引生意外。佛的治法也有正常道和特殊辦法,如佛說無我,是根本正治;但有些衆生不能了解,心生恐怖,或是曲解佛意,抹煞因果,向惡拒善,佛于是不得不又說有我,以正其偏弊。這類正用反用,種種慈濟衆生的方便,不勝枚舉。總之,全視衆生患何種病,即治以何種藥。正路雖遠而平坦易行,曲道雖近而崎岖危險。這點,修學佛法的人,非首先了解不可。 [P11]
藥師,本可爲一切佛的通稱,佛都能善治衆生病的。佛體察衆生的種種病情,能施設運用種種法藥──八萬四千法門,即是八萬四千法藥。如作大類的分別:有人天法藥,小乘法藥,以及自利利他的菩薩法藥等。約此意義,一切諸佛都是無上醫王,都是大藥師。不過東方淨土的如來,特別重視消災免難,特重于治理衆生身病,所以特以藥師爲名。究竟的無上的藥師,唯是佛陀,而佛弟子依佛教法修學,或自學,或講說以利化,多少學習了佛陀的法藥,多少救治衆生的病苦,也可以稱爲藥師。
「琉璃光」:也是東方佛的名字。此中所說的琉璃,不是琉璃燈、琉璃瓦等琉璃,而是梵語薜琉璃的略譯,是一種寶物。顔色如萬裏無雲的碧空,又如澄清深徹的海水;體質堅固,如金剛石,爲極希有的珍寶。這是以琉璃寶的光輝、明淨,而比喻佛德,所以東方藥師佛,又以琉璃光爲名。
琉璃寶,或釋作遠山寶。依佛教說,我們的這一世界,當中是須彌山,山的周圍有四大部洲,須彌山的四峰皆是寶類所成。南贍部洲所對的山峰,即琉璃寶 [P12] 積聚而成。此寶山光輝映入空際,遂呈青色,故琉璃義譯爲遠山寶。現代科學家,對于天空何以會呈現青色,當然有他的解說。而佛出印度,取印度當時的見解,解說爲由于琉璃寶光的反映。
佛與菩薩,皆是依德立名。但佛德崇高,沒有完美適當的,所以只能從佛(自利或利他)德的某特性,或用譬喻來勉強诠示。如須彌山王佛,是以巍峨高大的山王,比擬佛德的偉大崇高;如栴檀香佛,因佛的德香遠聞,故以栴檀香立名;又如雷音王佛,形容佛的法音遠震,如空中的雷音一樣,震撼世界。佛的名號,以德或從譬喻安立,這裏的琉璃光,也是從比類來贊佛的德性。
琉璃光的含義,現在略說兩點:一、依衆生的心境說。本經以東方佛土爲淨琉璃世界,佛名琉璃光如來;輔佛宣揚…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