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国土(依报)及其名号(正报),现在要分别陈述药师如来的行愿。此科文长,又分三节,先总说。
佛呼「曼殊室利」说:「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他所以证得圆满佛果,成就清净庄严的世界,即因过去生中,「本行菩萨道时」,以大悲心,「发十二大愿」,摄导众生。药师佛因地所发的大愿,不同凡夫的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求,也不像小乘的只顾自了生死,独善其身;自是慈悲心怀的流露,为了满足众生的愿欲。所以这里说,药师如来的本行大愿,是为了「令诸有情」的「所」有希「求,皆」能获「得」。如希求离生死苦,成菩提乐;或求往生净土;或有病患而要求全愈;或因其它种种人生缺陷而要求弥补。如此各式各样的欲求,药师如来从他的大功德,慈悲善巧中,能随众生心所欲者,皆得满足。
因地发十二大愿,是愿力;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则是成佛以后,本愿功德的完满实现。佛在因地发了大愿,并非一切留到成佛以后,而是照愿心 [P51] 去实践,去求充实,这样,惑业渐渐蠲除,功德一天天增长,到了成佛,才究竟圆满。药师佛成大菩提时,十二广大悲愿,都能一一如期实现,就因他在菩萨因地中,对自己所发的誓愿,能随分随力,躬行实践,一步步地做去,一点点地聚积,所以他一登大觉地,一切大愿也就宣告完成了。药师是如此,弥陀等也莫不如此。我们依愿去求,确能如愿感应,这必有其感应的力量存在。偈说:『福慧资粮力,诸佛加持力,及与法界力』。愿求之所以能获成就,实有这三种力量。1自力,即自身方面,要集有福报及智慧的资粮,特别是信愿真切。如医生给你治眼疾,要眼有复明的机能;如眼睛真的坏了,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2佛的加被力,佛菩萨的悲愿,永远顾念着众生,光照着众生,祗要众生的希求,是合理而有可能的,便都可以交感。3法界力,一切法的本性──法界本无差别,无限碍的平等法界中,生佛平等,凡圣一致。所以众生有感佛可能性,诸佛菩萨有随感而应的可能。这样,我们若能一面依自己的福慧力,一面仗佛愿力的加被,那么,我们要求 [P52] 消灾免难,离苦得乐,必定可以成办。
己二 别叙
庚一 生佛平等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此下即将十二大愿,逐一分别叙说。
释尊对曼殊菩萨说:药师如来在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中,「第一大愿」 ,是生佛平等愿。他立「愿」说:「我来世」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自身」能放射大「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三藐三菩提,此译正等觉。正觉通于小乘,等觉通于菩萨,故在三藐三菩提之上,又加一阿耨多罗,阿耨多罗译为无上。无上正等觉,即佛的圆满觉;佛的正觉,是最极遍照最极究竟的。平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P53] 成佛好象是很容易的。其实必须福慧资粮具足,自利利他的无边功德,都达到最高峰,最圆满的境地,才能成正等觉。修行者,祇是或多或少,成就佛德的一部份而已。药师说他将来成佛时,要身放光明。光明如火焰一样,叫炽然;从佛身而遍照一切世界,这是诸佛同具的身相。如佛像后有一光圈,即是(化身)佛陀的圆光相。毗卢遮那佛,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大日如来,也即以太阳的光照为喻;大乘经中,常说到佛的光明,照耀无量世界。我们虽生活在这去佛时遥的末世,未见佛陀的真身,但我们仍然沐浴于佛的慈光中,祗是不自觉罢了。如太阳虽悬空朗照,可是瞎子却见不到。佛光也如此,无时不照,无处不照,众生因无明烦恼的障蔽,常在光中而不见光。修学佛法的,果能精勤进修,净除烦恼的尘垢,见佛光明,或是见佛现身,那是必然之事。
药师如来证大菩提时,又「以三十二丈夫相」及「八十」种「随形好,庄严其身」。身似琉璃光辉映彻,已显得药师如来的身相,是如何地明净! [P54] 再加上这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更见德相的圆满庄严。三十二相是为印度公认的大人相,特别为男子的胜相。这里不能一一说明,略举数种来说,如佛足底的平满相,千辐轮相,佛身的紫金色相,垂手过膝相,顶髻相等,共有三十二种之多(详见法数)。这些相,依印度当时的相法,为最高贵最庄严的福德相。轮王或如来,才完满的具足。八十种随形好,是随身体的某部形态,所有某种美的特征,如佛手柔软,毛发光泽,面容丰满等。释尊当时即因德相庄严,每次出游教化,还不曾说法,便有很多人要求归依。佛法本不着相,但为了导引众生,令众生欢喜生信,所以药师如来因地中,要发愿具足这种福德庄严相。药师佛的本愿,不但希望自己身相光明,众好具足,同时还希望,「令」所有「一切有情」,皆「如」自己一样,平等平等,「无」有差「异」。这可约两方面说:1约净琉璃世界的生佛平等说:生于东方净土,身相圆满,与佛无异。但不能说一切有情,因为现实的众生界,并不曾真的如此平等。2约一切众生佛性说:一切众生性,本都是光明遍照 [P55]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的。如来藏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光明显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本来具足。祗因众生为无明所覆,不曾开显,所以隐而不现。这要到成佛,方能如实证知。故华严经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未能证得』。在佛的心境,照见一切众生,确是平等不二的。约这意义说,佛证得无上正等觉时,大地众生无不是佛,众生与佛平等平等。但从众生边看,众生苦恼,愚痴暗昧,于一切诸法实相,从来不知不见,痛苦流转,何能与佛平等?因此,有人说我们是凡夫,不要妄自尊大;尽管生佛平等,而我们还是众生。有人说:我们要深信自己是佛,如禅宗要人直下承当自心是佛;密宗要人起佛慢,说即身成佛。这些话,可说都有一分道理。我们是凡夫,所以要修行办道;因为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可修行成佛。
庚二 开晓事业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 [P56] 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此文与第一大愿的意义有关而用意不同。上愿重于佛的法性身,显示生佛平等。此愿重在从法性而起应化身,开晓众生。
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第二大愿」,是说:「愿我来世」,究竟证「得」大「菩提时」(菩提,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略称),「身」相犹「如琉璃」宝,「内外」都极「明」亮莹「彻」,「净」洁得没有丝毫的「瑕」疵和垢「秽」。所有的「光明广大」,豁破无边黑暗;如此「功德」庄严身,「巍巍」不动如须弥山一样,所以说:清净佛「身」,「善」于「安住」。佛身的光明炽盛,光光相照,形成一种「庄严」的「焰网」。光明遍照,「过于日月」──日月祗是世间的光明,自然不及佛身的光明。
如来藏经,曾以九喻说明众生的本有佛性,也有琉璃宝喻。众生的佛性,如清净无瑕的琉璃宝,虽藏在污染中,但它的光泽明净,依然不损分毫。 [P57] 懂得此理,众生的佛性身,也如琉璃,尽管流转生死淤泥中,也不失其原有的光洁。药师如来,彻底揭去无明暗影,刷除烦恼污泥,本身佛性身毕竟显发,故说身如琉璃。
药师如来的身光,照及「幽冥」的苦恼「众生」,使其痴暗心眼,「悉蒙开晓」,而能「随」着各人心「意」的「所」有「趣」求,「作诸事业」去。这段文义,约浅显说;佛放光时,住在黑暗世界,一向不见光明、不闻佛名的众生,受到佛的光明照了,就得着开晓,而随自己的意趣,做他所乐意做的种种事业。这如太阳东升,一切人都从寤而起,作工的作工,读书的读书,种田的种田,做生意的做生意,大家各事其所事。然约深密说:众生无始以来,在愚昧昏迷之中,什么都不晓得,由于佛的慈悲愿力,启发众生的智慧,便一样一样都明白起来,会做起来。古代厚生利群的发明家,可说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在无知的众生前,每每现身开导,发明房屋、耕种、纺织、文字……;种种器具,种种正当学说,使众生知道实行。世界文 [P58] 化的进步,各种工巧技术,都发生于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之中。所以经说:若无佛菩萨出世,世间一切善法,一切资生具,就都没有了。故佛菩萨化世,不但开导众生以身心修养,也开导众生以一切知识和技能。约这个意义说,我们是无时无处,不在药师佛的智光遍照中,慈光护持中。
庚三 无尽资生愿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为了维持生命,必须有足够的资生物──衣、食、住、行,乃至医药。这一切物质生活的受用,不仅要有,而且要多,要丰足,少了就会引生世间的诸般罪恶。譬加盗窃、劫杀、斗争……等罪恶的滋长,多因资生物的缺乏。所以药师如来的悲愿,不但要使众生获得谋生的知识和作事的能力,而且要「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生产多量的「受用物」资,「令」一切「有情」,凡有「所」需要的,「皆」能「得」受用 [P59] 「无尽」,而给大家过着富足、丰裕、安乐的生活,绝不「令众生」,对于物质的供应上,「有所乏少」,发生你有我无的现象。
瑜伽师地论说:菩萨学法,当于五明处求。五明,除了佛法──内明,还有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修学大乘菩萨行,凡有利众生的学问技能,都要学,智慧一天天求增长,到了成佛,一切功德妙法,始能圆满具备,取之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