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P7

  ..續本文上一頁的國土(依報)及其名號(正報),現在要分別陳述藥師如來的行願。此科文長,又分叁節,先總說。

  佛呼「曼殊室利」說:「彼」東方淨琉璃世界的「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他所以證得圓滿佛果,成就清淨莊嚴的世界,即因過去生中,「本行菩薩道時」,以大悲心,「發十二大願」,攝導衆生。藥師佛因地所發的大願,不同凡夫的爲了滿足自我的欲求,也不像小乘的只顧自了生死,獨善其身;自是慈悲心懷的流露,爲了滿足衆生的願欲。所以這裏說,藥師如來的本行大願,是爲了「令諸有情」的「所」有希「求,皆」能獲「得」。如希求離生死苦,成菩提樂;或求往生淨土;或有病患而要求全愈;或因其它種種人生缺陷而要求彌補。如此各式各樣的欲求,藥師如來從他的大功德,慈悲善巧中,能隨衆生心所欲者,皆得滿足。

  因地發十二大願,是願力;令一切有情所求皆得,則是成佛以後,本願功德的完滿實現。佛在因地發了大願,並非一切留到成佛以後,而是照願心 [P51] 去實踐,去求充實,這樣,惑業漸漸蠲除,功德一天天增長,到了成佛,才究竟圓滿。藥師佛成大菩提時,十二廣大悲願,都能一一如期實現,就因他在菩薩因地中,對自己所發的誓願,能隨分隨力,躬行實踐,一步步地做去,一點點地聚積,所以他一登大覺地,一切大願也就宣告完成了。藥師是如此,彌陀等也莫不如此。我們依願去求,確能如願感應,這必有其感應的力量存在。偈說:『福慧資糧力,諸佛加持力,及與法界力』。願求之所以能獲成就,實有這叁種力量。1自力,即自身方面,要集有福報及智慧的資糧,特別是信願真切。如醫生給你治眼疾,要眼有複明的機能;如眼睛真的壞了,再高明的醫生,也無能爲力。2佛的加被力,佛菩薩的悲願,永遠顧念著衆生,光照著衆生,祗要衆生的希求,是合理而有可能的,便都可以交感。3法界力,一切法的本性──法界本無差別,無限礙的平等法界中,生佛平等,凡聖一致。所以衆生有感佛可能性,諸佛菩薩有隨感而應的可能。這樣,我們若能一面依自己的福慧力,一面仗佛願力的加被,那麼,我們要求 [P52] 消災免難,離苦得樂,必定可以成辦。

  

  己二 別敘

  庚一 生佛平等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此下即將十二大願,逐一分別敘說。

  釋尊對曼殊菩薩說:藥師如來在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中,「第一大願」 ,是生佛平等願。他立「願」說:「我來世」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時」候,「自身」能放射大「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叁藐叁菩提,此譯正等覺。正覺通于小乘,等覺通于菩薩,故在叁藐叁菩提之上,又加一阿耨多羅,阿耨多羅譯爲無上。無上正等覺,即佛的圓滿覺;佛的正覺,是最極遍照最極究竟的。平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P53] 成佛好象是很容易的。其實必須福慧資糧具足,自利利他的無邊功德,都達到最高峰,最圓滿的境地,才能成正等覺。修行者,祇是或多或少,成就佛德的一部份而已。藥師說他將來成佛時,要身放光明。光明如火焰一樣,叫熾然;從佛身而遍照一切世界,這是諸佛同具的身相。如佛像後有一光圈,即是(化身)佛陀的圓光相。毗盧遮那佛,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大日如來,也即以太陽的光照爲喻;大乘經中,常說到佛的光明,照耀無量世界。我們雖生活在這去佛時遙的末世,未見佛陀的真身,但我們仍然沐浴于佛的慈光中,祗是不自覺罷了。如太陽雖懸空朗照,可是瞎子卻見不到。佛光也如此,無時不照,無處不照,衆生因無明煩惱的障蔽,常在光中而不見光。修學佛法的,果能精勤進修,淨除煩惱的塵垢,見佛光明,或是見佛現身,那是必然之事。

  藥師如來證大菩提時,又「以叁十二丈夫相」及「八十」種「隨形好,莊嚴其身」。身似琉璃光輝映徹,已顯得藥師如來的身相,是如何地明淨! [P54] 再加上這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等,更見德相的圓滿莊嚴。叁十二相是爲印度公認的大人相,特別爲男子的勝相。這裏不能一一說明,略舉數種來說,如佛足底的平滿相,千輻輪相,佛身的紫金色相,垂手過膝相,頂髻相等,共有叁十二種之多(詳見法數)。這些相,依印度當時的相法,爲最高貴最莊嚴的福德相。輪王或如來,才完滿的具足。八十種隨形好,是隨身體的某部形態,所有某種美的特征,如佛手柔軟,毛發光澤,面容豐滿等。釋尊當時即因德相莊嚴,每次出遊教化,還不曾說法,便有很多人要求歸依。佛法本不著相,但爲了導引衆生,令衆生歡喜生信,所以藥師如來因地中,要發願具足這種福德莊嚴相。藥師佛的本願,不但希望自己身相光明,衆好具足,同時還希望,「令」所有「一切有情」,皆「如」自己一樣,平等平等,「無」有差「異」。這可約兩方面說:1約淨琉璃世界的生佛平等說:生于東方淨土,身相圓滿,與佛無異。但不能說一切有情,因爲現實的衆生界,並不曾真的如此平等。2約一切衆生佛性說:一切衆生性,本都是光明遍照 [P55] ,具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的。如來藏經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光明顯赫;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本來具足。祗因衆生爲無明所覆,不曾開顯,所以隱而不現。這要到成佛,方能如實證知。故華嚴經說:『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未能證得』。在佛的心境,照見一切衆生,確是平等不二的。約這意義說,佛證得無上正等覺時,大地衆生無不是佛,衆生與佛平等平等。但從衆生邊看,衆生苦惱,愚癡暗昧,于一切諸法實相,從來不知不見,痛苦流轉,何能與佛平等?因此,有人說我們是凡夫,不要妄自尊大;盡管生佛平等,而我們還是衆生。有人說:我們要深信自己是佛,如禅宗要人直下承當自心是佛;密宗要人起佛慢,說即身成佛。這些話,可說都有一分道理。我們是凡夫,所以要修行辦道;因爲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可修行成佛。

  

  庚二 開曉事業願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 [P56] 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此文與第一大願的意義有關而用意不同。上願重于佛的法性身,顯示生佛平等。此願重在從法性而起應化身,開曉衆生。

  藥師如來因地所發的「第二大願」,是說:「願我來世」,究竟證「得」大「菩提時」(菩提,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略稱),「身」相猶「如琉璃」寶,「內外」都極「明」亮瑩「徹」,「淨」潔得沒有絲毫的「瑕」疵和垢「穢」。所有的「光明廣大」,豁破無邊黑暗;如此「功德」莊嚴身,「巍巍」不動如須彌山一樣,所以說:清淨佛「身」,「善」于「安住」。佛身的光明熾盛,光光相照,形成一種「莊嚴」的「焰網」。光明遍照,「過于日月」──日月祗是世間的光明,自然不及佛身的光明。

  如來藏經,曾以九喻說明衆生的本有佛性,也有琉璃寶喻。衆生的佛性,如清淨無瑕的琉璃寶,雖藏在汙染中,但它的光澤明淨,依然不損分毫。 [P57] 懂得此理,衆生的佛性身,也如琉璃,盡管流轉生死淤泥中,也不失其原有的光潔。藥師如來,徹底揭去無明暗影,刷除煩惱汙泥,本身佛性身畢竟顯發,故說身如琉璃。

  藥師如來的身光,照及「幽冥」的苦惱「衆生」,使其癡暗心眼,「悉蒙開曉」,而能「隨」著各人心「意」的「所」有「趣」求,「作諸事業」去。這段文義,約淺顯說;佛放光時,住在黑暗世界,一向不見光明、不聞佛名的衆生,受到佛的光明照了,就得著開曉,而隨自己的意趣,做他所樂意做的種種事業。這如太陽東升,一切人都從寤而起,作工的作工,讀書的讀書,種田的種田,做生意的做生意,大家各事其所事。然約深密說:衆生無始以來,在愚昧昏迷之中,什麼都不曉得,由于佛的慈悲願力,啓發衆生的智慧,便一樣一樣都明白起來,會做起來。古代厚生利群的發明家,可說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佛菩薩在無知的衆生前,每每現身開導,發明房屋、耕種、紡織、文字……;種種器具,種種正當學說,使衆生知道實行。世界文 [P58] 化的進步,各種工巧技術,都發生于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之中。所以經說:若無佛菩薩出世,世間一切善法,一切資生具,就都沒有了。故佛菩薩化世,不但開導衆生以身心修養,也開導衆生以一切知識和技能。約這個意義說,我們是無時無處,不在藥師佛的智光遍照中,慈光護持中。

  

  庚叁 無盡資生願 『第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衆生有所乏少。

  一個人生存在世界上,爲了維持生命,必須有足夠的資生物──衣、食、住、行,乃至醫藥。這一切物質生活的受用,不僅要有,而且要多,要豐足,少了就會引生世間的諸般罪惡。譬加盜竊、劫殺、鬥爭……等罪惡的滋長,多因資生物的缺乏。所以藥師如來的悲願,不但要使衆生獲得謀生的知識和作事的能力,而且要「以無量無邊」的「智慧方便」,生産多量的「受用物」資,「令」一切「有情」,凡有「所」需要的,「皆」能「得」受用 [P59] 「無盡」,而給大家過著富足、豐裕、安樂的生活,絕不「令衆生」,對于物質的供應上,「有所乏少」,發生你有我無的現象。

  瑜伽師地論說:菩薩學法,當于五明處求。五明,除了佛法──內明,還有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修學大乘菩薩行,凡有利衆生的學問技能,都要學,智慧一天天求增長,到了成佛,一切功德妙法,始能圓滿具備,取之無…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成佛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