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坡,李光耀发表一篇文章登在报纸上,社会福利制度不善。他说当初他看到这个政策也欢喜,现在想一想,新加坡决定不可以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看到美国被福利政策拖垮了,法国拖垮了,许许多多施行福利政策的国家,因为有福利可以生活,大家可以不要工作了,让老百姓学成懒散,国家收入不敷於支出,所以到最后国家财政一定被这个政策拖垮,这个现象就可悲。什么人能看得这么远?所以这就不是一个好事情!必须要过了几十年之后,毛病出来了,大家看到害怕了。害怕了,能不能废止?没有办法废止。人民已经得到利益了,政府想废止是不可能的,只有一代一代的去拖,拖到最后,这个国家拖垮为止,没有办法挽救!
我们在美国住了不少年,美国现在的债务,到第三代的人都还不清,你说多可怕!二次大战之初,它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所谓债权国,现在变成负债国。那个债怎么负的?福利政策把它拖垮了。这是举一个例子,说明善恶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得出来的,你要往深处看、往远处看,你才发现眼前是好,后头后患无穷!所以没有大智慧的人,他怎么能看得到。
六波罗蜜里面,就是菩萨生活这六个守则里面,第二个是持戒。持戒是广义的,里面没有狭义的,就是守法,要养成守法的观念。佛的教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章,乃至於风俗习惯、道德观念都要遵守。这里面有条文的,有没有条文的(不成文的),都要遵守。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成就,一定要有忍耐的能力。大的事业要大的耐心,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就。
忍为什么要用辱?这个名词是古时候这些翻经的法师特别为中国人翻的,梵文典籍里面没这个意思。我们中国古人、读书人把「辱」看得很重。诸位念古书,也许听说过,中国从前念书人,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士是读书人,今天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杀头没关系,不可以侮辱。把这个「辱」看得这么重,所以翻经的法师翻忍辱,辱都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都可以忍了,特别是为中国知识分子用的这么一个字。就是告诉你,一定要能忍,忍人之不能忍,你才能够成人之不能成,才能够成大功、立大业。
第四是精进。进是进步,精是精纯,纯而不杂,不是杂进,不是乱进,是精进,天天求进步,可见得佛法的教育不会落伍。说佛法旧了,佛法是几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个观念你就看错了。佛法是万古常新,它天天求进步,永远在时代的前端,永远带著时代走。不会说它跟著时代走,那就错了。这个精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如果认识不清,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学佛的佛弟子,你在佛法里根本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它永远是新的,永远是我们生活指导的原理原则。无论是哪一个时代,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它所说的原理原则确确实实超越时空,这是我们称之为经典,永恒不变的真理。
第五个是禅定。有进步,然后才能达到禅定。而这个禅定跟我们一般讲修学的禅定,意思完全不同。它这个禅定是自己,就是我们现在讲自己胸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叫定,叫禅定。它这个禅定是这么说法的,不是叫你每天盘腿面壁去修定,不是这个意思。也正是《金刚经》后面两句话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诱惑。现在这个世界科技发达,日新月异,叫人看了眼花了乱,你看了之后「如如不动」,绝不被它所动摇,这是你有功夫,你有主宰,这叫有定。看这些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我不知道,我样样都知道,这叫智慧,这个就是六波罗蜜里面的般若波罗蜜,你有智慧,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我们买一个电冰箱,这一个电冰箱好好的用、好好的保养,至少可以用十年。这十年当中,电冰箱的进步变化很多,我天天看到,我要不要再去换一个新的?不需要了,我家的还可以用、还好好的,这就是你有定功,你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不至於看到这个新的,我这个旧了,人家来看到好像我很寒酸,不好意思,赶紧去换一个新的,那你就被外面境界迷了。你没有智慧,你也没有定功,你被迷了,你的日子当然不好过。为什么?你收入的那些钱,都被制造这些日新月异东西的那些人骗去了。
佛法讲魔,哪是魔?这些东西就是魔,五花八门都是魔,来折磨你,来引诱你,让你动心,让你去买他的东西,让你把所有赚来的钱统统供养、奉献给他,那叫魔境。有智慧的人,如如不动。我穿得暖,吃得饱,住的房子不要大。我常讲房子大了是替房子做奴隶,好辛苦!所以房子愈小愈好,生活才自在。有智慧的人,生活快乐、幸福、美满,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人过神仙生活。哪里像世间人过得这么辛苦!佛教导我们的,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最后一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达到究竟圆满了。普贤菩萨跟其他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一类的人心量广大,他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著想,他没有想自己、也没有想家庭,也没有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他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心量就大了,大到真正圆满。这样大的心量,他所修的一切行,都叫大行。
你们念《无量寿经》,念了很多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修普贤行,每一个人的心量、眼光的远大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阿弥陀佛看齐,那个行持就叫普贤行。
我们再谈到佛法修学的层次、程序,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信、解、行、证」。第一你要有信心,如果对佛法没有信心,你就不能接受。可是对佛法要产生信心,实在讲,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世出世间法里常讲缘分,佛法里面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善根、福德、因缘,这个事情就难了。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话的确很有道理。
我在年轻的时候,在学校念书的时代,在那个时候社会上破除迷信,大家都把佛法看成迷信,所以我们从小的观念里面,这个东西是迷信,没有法子接受。佛教表现在外面的样子,也真的是迷信。台湾因为地方小,大陆上几位法师到了台湾,常常有讲经说法,在大陆上没有。到以后我们才明了,大陆上能够讲经说法的法师,大概不到十几个,国家那么大,幅员那么大,只有在几个大都市里面才有法师讲经。
像我们住在农村里面,小县市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讲经的,只听到说和尚念经,没有听说过有讲经的,所以表现的都是度死人,这个寺院他们跟死人往来,都跟他们发生关系,好像跟活人没什么关系;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年轻的时候走教堂,走基督教教堂,还听听牧师讲讲道,有的时候听说还满有道理,反而佛法还不如他们。所以我在年轻的时候对於基督教、伊斯兰教很向往,我在伊斯兰教里一年,在基督教里两年,但是佛教里面是决定不能接受。
到台湾之后,我想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跟我上课,最后这个单元是佛经哲学,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恍然大悟,佛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可惜没有人知道。实在讲,连出家的法师也没说过。出家的法师来学佛、来念佛,为什么学佛?为什么念佛?说不出来。怎么能教一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糟糕!很顽固!如何能接受?所以我接受方先生教导之, 后,才知道佛门里面有宝,有好东西!可是这个好东西,出家人说不出来,我们只有到寺院去找经典来读,非常非常的可惜!以后才听听法师们讲经,可见得这个缘太难太难了。发现到有这么好的东西。没有发现,那就无所谓了。既然发现,我们得到受用了,如果不能把佛法发扬光大、不能把佛法好好的宣传,我们觉得很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很对不起遗留下这么多的典籍,所以这样才激发一个心,要真正来发心弘扬。
所以我自己是学会讲经以后才出家的,我一出家就讲经,在讲台上到今年三十八年了,几乎没有中断过。一个星期至少七次,多的时候有二、三十次,一天讲三次,讲过一段时期。这是觉得我们有使命感,应当把什么是佛法要说出来,要叫大家来,大家要知道。
所以第一个我们对老师要相信,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骗我们,相信历代的祖师大德代代承传是真实的。但是单单信不够,一定要求解。佛法不像基督教,信了就可以得救。佛法信了,不行!信你可以入门,不能得救。要解,要理解,正确的理解,圆满的理解。解了以后要行,行是要做到,把佛法的理论、方法、境界,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这叫行。什么叫证?在生活当中,证实佛讲的道理、讲的教训没错,证明我从前所信的,证明从前我所理解的,是这么个意思。「信解行证」跟前面讲的义趣一样,有次第,有圆融,它才圆满。
第二、这个修学。古时候的规矩比我们现在好,这是第一天跟诸位讲的「师承」,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中国古代的师承,应用在传统的文化,应用在佛法的修学是决定正确的,决定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佛门讲「修行证果」,它确实能够达到。可是师承在现代已经没有了。我算是非常幸运,还沾到了一点的边缘,大概从我以后就断掉了、就没有了。我还沾到一点边缘,非常的幸运!
什么叫师承?跟一个老师学。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哲学,遇到方东美先生,我对他非常尊敬,我想跟他学。那个时候我在工作,只希望在工作多余的时间里面去旁听他的课。他在台湾大学教哲学,我想到学校听他的课,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我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他看。他回了我的信,要我到他家里去见面、面谈;谈了以后,他不让我到学校去。他告诉我,四十年前的学校跟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学校跟四十年前比,那就变化太大了,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他说你要到学校来听课,你会大失所望。他讲这一句话,就是…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