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佛教▪P9

  ..续本文上一页。一般的习惯,如果是一个新的道场建立了,我第一部经一定讲《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有地了。讲这一部经才叫这个道场开光,这是真正的开光。开光一点不迷信,到后面我还会给大家说明开光的意思,现在完全是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这是为道场奠基,这个意思非常要紧。

  然后把孝亲这一个心推广,大乘戒经里面讲孝敬一切众生,这就变成了大慈大悲。什么人代表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代表。所以地藏菩萨的孝道往上提升一级,就是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的人很多,求观音菩萨保佑,把观音菩萨当作神明看待。观音菩萨委屈的不得了,你把他糟蹋掉了,你这么瞧不起他,他还会保佑你吗?没这个道理的。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用意在哪里?看到这一尊像,想到我对一切人要大慈大悲。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我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个模型放在这边,照这个模型塑造自己,这是佛法,这是教学。这一尊像、或者这一个名号放在那里,是时时刻刻提醒你,你对於一切众生要大慈大悲,无条件的关怀爱护,无条件的帮助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经典里教给我们是这些东西。

  第三位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智慧。也就是我们自己修学,我们跟一切大众相处,我们尽孝、我们修慈一定要依据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文殊菩萨代表理性,他是智慧的、是理论的,而不是感情的。感情里面就麻烦,有迷!理性是觉!

  最后达到究竟圆满,就是孝、慈、理智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我们工作上,应用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上,那叫作普贤菩萨。普是普遍,平等普遍。我好,希望一切众生个个都好,没有一个不好,这个叫普贤。普贤菩萨圆满了,那就是成佛了。

  普贤菩萨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而我们现在采取的《无量寿经》,古人讲《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严经》的分量很大,无论在理论上、在事实上,事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处事待人接物,琐琐碎碎都讲得很详细。佛的经典是教导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过一个美满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与宇宙人生真相完全相应的生活,这个生活才美满!也就是说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这就是大圆满的生活。佛法是教给我们这些的,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大乘圆满法。所以佛法里哪里有迷信?

  我们首先要把佛菩萨的名号、造像表法的意思搞清楚,否则的话,学佛那的确是迷信,佛法里面真正的好处,你决定得不到。这个入门、门径、修行的次第,就是孝亲、尊师、慈悲、理智、平等,是同时修的。同时里面有次第,次第里面有同时,这是《华严经》上所说:「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有次第。

  譬如,先从孝亲,再提升到大慈大悲,再培养理智,再培养一个广大的心量,这是有次第的。虽有次第,也可以同时修学这几个科目。像前面讲的五个科目,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个里面,它都含摄了。孝亲里面包含有慈悲、有理性、有智慧,智慧里面含著有孝亲、有慈悲,这个就是「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的意思。

  佛法大致的意思明了以后,我们要问,具体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上,我们要怎么作法?这是佛法真实的教学,所有一切经论里面都有。所以经典的修学,实实在在讲,一部经就够了。每一部经里,这些意思统统具足。问题是你真的要把它看懂,你要能把它做到才管用。

  我们净土宗的修学、目标是求生净土,去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孝道做到究竟圆满了。诸位想一想,我们要不孝顺父母,你能到极乐世界去吗?不可能的!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也不能把一个不孝父母的人,虽然他天天念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巴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能够徇私接引你去。没这个道理!

  阿弥陀佛怎样教导我们?净土有「三经一论」,这是净土的根本经典。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经里面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要,净宗概论,把西方极乐世界详详细细的介绍给我们。而《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教材,对於西方净土的理论,《观经》里面有补充的说明,非常的重要。十六观是讲往生的方法,方法讲得很详细。你看《无量寿经》上只讲「三辈往生」,《观经》里面讲九品,就讲得详细了。因果的道理,念佛是因,往生成佛是果,这一些道理做了一个详细的补充说明。

  《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小本经的内容,劝我们要相信、要发愿、要求生净土。小本经里,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四次的劝导,真叫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次的劝我们。这个机会不能错过,错过了太可惜了!我们净宗的修学,就是依据这三部经。一论就叫《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换句话说,这一部书就是天亲菩萨自己依照《无量寿经》、《观经》修学往生的报告,以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为修学的参考。

  在今天净土有五经,多出了两种,这两种怎么来的?其中一种是清朝咸丰年间,咸丰距离我们现在不算太远。诸位晓得清朝末年有个慈禧太后,慈禧就是咸丰的妃子,那个时候她还不是皇后,是咸丰的妃子。咸丰年间有一位修净土的魏源居士,对於佛法很通达。他将《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把这一卷经合在净土三经的后面,当时成为净土四经。所以诸位如果在读古人注疏里面,有提到净土四经,就是讲这个四经。他把《普贤行愿品》列到净土经论里面去,有没有道理?非常有道理。

  我们读《无量寿经》就晓得了,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经文上佛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十大愿王。由此可知,净土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华严可以说是讲理论、讲方法,而净土说的真正就是华严的修行证果。因此,我们认识了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普贤大士的法界,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普贤菩萨。

  前面跟诸位说过,菩萨是通号,不是专指一个人。只要是修十大愿王的这个人,这人就是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上面从阿弥陀佛,下面是一切众生,都修普贤十大愿王,所以那是普贤的世界,统统是普贤菩萨。好像一个学校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一年级,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大大小小的全是普贤菩萨。太难得了!

  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所以《华严经》是我们佛门里的第一经。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承认的。《华严》是根本*轮,《华严》是佛法概论,无论在事在理都讲得很详细,末后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什么?就是我们现前的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在你自己本位上,你是学什么的?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是生活在什么环境里面?就在你自己生活环境,一丝毫不要改变,修普贤行。这个真正叫利益无边!

  实在讲,经太大了,现在讲的人已经没有了。我在台湾南部,有几位法师碰到我,常常劝我,要求我讲《华严经》。他说:「你要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这个话我也知道,缘没有成熟。我很想讲一遍,缘没成熟,机缘不成熟。这个经讲一遍,每一天两个小时,要讲四年,才能讲圆满。我现在没有办法找个地方住在那里不动四年,这不行!找我的地方太多了,要到处乱跑,所以讲这个经就相当困难了。

  这一次在新加坡讲《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我预定的时间是四个月,大概差不多四个月是可以讲圆满,相当不容易!现在经讲了差不多四分之三了,还有一小部分还没讲完。我这里讲完了,赶到新加坡再去把这个经讲圆满。回到新加坡,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讲圆满。所以诸位要晓得,一部大经的讲圆满,相当不容易。尤其像《华严》,太希有了、太难得了。中国自古以来,一个人一生能听一部《华严经》,是非常非常希有的因缘。

  过去清凉大师,在我们中国佛教史上,真是希有难得,他一生《华严》讲五十遍。五十遍怎么讲的?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讲五十年。他老人家好像活了一百三十多岁,长寿!所以从前听经,讨经单,住在寺庙里,在家居士也一样,在寺庙里去讨个经单,就是报名,「我要听这一部经」,寺庙里也分给你住的地方,在寺庙里吃,大概也会分一点工作给你做,也不能白住,分一点义工给你做,住一年,一部经听圆满。你想再听一遍也可以。

  所以从前修行,我们在佛教史里面、在传记里面看到的,无论出家在家,往往是三年、五年他就开悟了,就有成就了。现在学佛学几十年,学一辈子,还是迷惑颠倒,什么原因?薰习的力量太短了,所以难!

  从前的道场,每一天听经八小时,寺院是学校,出家人是老师,天天讲经说法,听八个钟点经,这解门,开智慧!念八个小时佛,一天十六个钟点都没有妄想,都不起贪瞋痴慢,他的心怎么不清净!天天不断这样训练,给你训练个三年、五年,他自然就得定了,得三昧了,开悟了。现在不行,现在这个道场了不起,天天讲经,一天讲两个钟点经,我们这才一个半钟点。就算两个钟点经,二十四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你说有什么用?这没有用处了!以前讲二十四个小时,十六个小时他心在道上,那个才管用!所以从前人那么成就,我们看到觉得奇怪,实在有他的道理。所以两个钟点的时间,不行!必须要全部精神灌注在这里。

  近几年来有!我在美国、在台湾、在新加坡、在中国大陆看到,少数的一些人,他们用什么方法?把我的录音带写成文字,有时一天也要用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录音带反覆的听,一句一句的写下,一部《无量寿经》写圆满了,他有了一点功夫。一部《无量寿经》写下来,也要一年多的时间。从录音带上一个字一个字去写,听了,他会记不得,写下一句,重覆倒回去,然后再听,全部精神灌在这个里面,他也不打妄想,也不生烦恼了…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宗科学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