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浅谈《楞严经》中三种相续对人类的现实意义(释利度)▪P3

  ..续本文上一页人的福报要靠不断地积累,只顾一味地享乐,待福报享尽时,未来的生命就会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又由于人类的无知,才有了迷信的产生。面对浩瀚的宇宙,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有的人将自己全部的幸福都寄托于对神灵的祈求和祭拜。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做出了解释,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猜测和臆想之上,但万物有灵的影响至今不衰。尽管人们对幸福拼命地追求着,幸福却依然遥不可及,非但不曾得到,反而招致无尽的痛苦。正如《阿毗达摩俱舍论·分别界品》所说:“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所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9〕这首偈颂告诉我们,沉溺于欲望的人总在不断向外希求,一旦所求不能如愿,就会沮丧失落,有如被箭射中那样痛苦难奈。从而看出,被欲望驱使的人对世间的一切都想占为己有,想使与我有关的一切都从属于我。却不知我所涉及的愈多,自我所受的牵制就愈甚,这样怎么会快乐幸福呢?所以,人类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从心上下手。

  《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为我们找到了建立幸福人生的方向,可以说它是人类建立幸福人生的指南针。如果我们对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有了正确的认知,知道了其中阐述的种种道理,便会扭转以前心中的种种邪见,深信因果,这样在行为上才不会妄造杀、盗、淫等恶业。如此,才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使我们从痛苦、不幸中得到解脱,而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所以,三种相续对建立幸福的人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对维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翻开人类历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互相吞并,最后由秦始皇统一中国才暂告结束。但不久战火再起,又发生楚汉战争,经过汉朝的短暂和平,中国再次进入长期分裂的三国鼎立时期。然后是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伴随着战争,民不聊生。近代以来,中国又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等巨大灾难。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其他国家也经历了同样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直到今天世界由民族、宗教、领土、资源、利益冲突等因素引发的局部战争仍此起彼伏,某些地区的人民正在遭受着战争的苦难。与此同时,不仅上述传统安全问题没有解决,更有甚者,近年来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又日趋严峻。如果21世纪再重演世界大战,人类可能会同归于尽。正如《地藏经》所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10〕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贪、瞋、痴等烦恼的支配下,造了无量无边的业。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不得安宁?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佛在《楞严经》中通过三种相续把问题的根源讲出来了,不在别处,正是在于人心,在于人内心有贪、瞋、痴等烦恼。只要这些烦恼不曾解决,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安定,世界也不可能和平。所以,世界要想实现和平,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彻底扭转贪、瞋、痴等烦恼,世界和平才有保障。《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它使我们对世界、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使我们了知到贪、瞋、痴三毒的过患。如此,我们便可将平常惯有的思想改变,从而导致行为上的改变,这样世界上所有互相残杀的现象便会停止,各国之间也就不用再搞军备竞赛,来防御他国的侵略,整个世界就会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气。

  因此,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必须从改造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世界的和平才有保障。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只有将心中的贪、瞋、痴转化为戒、定、慧,这样人类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能真正地实现和平。由此看出,三种相续对维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起着积极作用。

  (四)生命的回归

  在这世间,虽然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极高的权位,在他人面前也尽显风光,然而其内心深处仍然对生死疑惑迷茫。人们可能在享受物欲和感官愉悦的时候,将这个问题掩盖,然而这个困惑却始终埋藏在心里,挥之不去。因为生命中最本质的问题,并不会因人的高低贵贱而改变。

  物质文明的繁华仅仅是表相的热闹而已,人的内心世界中依然空落无依。众生无始以来都在漫无边际的轮回路上漂泊,有谁真正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乡?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如星辰的世间智者,他们是各种世间学问的行家高手,通过他们的智慧打造了如今这个繁华的物质世界,那么他们有没有办法断除轮回呢?实际上,面对死亡时,他们承受的痛苦和一般人没有两样。这个世界也流行着无数认为可以救度人们的思想和学说,但终究只是分别念制造的戏论。一个自己还在生死海中沉溺的人,怎么可能救度我们?如果不是佛陀在《楞严经》中通过三种相续为我们讲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讲出了众生的生死根源,实乃我人一念无明妄动而已,我们便将永远生活在无明构造的世界中,不会知道远离恶行、摆脱恶趣,也不会懂得宇宙人生的法则普遍存在于每个众生心中。是佛陀让我们了解到众生生命中的本来面目,通过三种相续为人类找到了生命回归的方向。正如《宗镜录》卷二十九云:“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11〕世间的一切文化、科学、经济、政治无一不在寻求解决人生的问题,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着手解决,只有伟大的佛陀为我们讲出了生命回归的方法。那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界时,不要起攀取之心,而是如实地了知一切皆是我心中所现物,这样才会远离贪、瞋、痴等烦恼的系缚,不被外物所转。渐渐用此方法观察事物,才有可能开发出自己本来具足的智慧,转无明为妙明,回归到生命的本来。所以,三种相续对有情生命的回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五浊恶世,它是警世的钟声,唤醒迷梦中的人类。

  结 语

  通过对三种相续的浅析,使我们了知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生起,是没有第一因、或主宰、创造者的。片面的学说决不能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不应从平常感觉到的知识中找答案。否则便成盲人摸象,错误地把象的部分肢体当成全象,让明眼人见了便知此等人实乃愚痴。

  我等众生,从无始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随业漂流。但此迷惑不从外来,而是自心变现的,它的体性虚妄不实。所以,人类的病源是无始以来伴随着生命中的无明,人类若想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正确的认知,不再枉受轮回之苦,就应该如佛所教,把解决问题的根源回归到自心上来,而不是从心外诸法上去证验。必须了解生命内在的因素,知道哪些力量会伤害我们,又有哪些力量会使我们获得自在。否则即使社会给我们再多的自由,我们仍会受到内心的束缚。由于自身的无知和种种烦恼,决定了我们无法自由。只有从根本上断除烦恼的根源,才不会无助地沉溺在痛苦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用佛法的智慧来改造自己,从思想上摆脱贪、瞋、痴等烦恼;从行为上不再造杀、盗、淫等诸业。把生命中不健康的因素彻底洗涤。这样我们才能积极坦然地面对人生,否则,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

  总之,世间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前因后果,都有其发展规律。明白了因果法则,就要以此为生活指南和行为标准,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才是对现在的生命、也是对未来生命负责的态度。当我们远离无明的困扰时,才能做生命真正的主人,才会散发出无尽的智慧之光,照亮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主要参考书目:

  1.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主编:《欧洲哲学通史》卷上,南开大学出版社。

  2.赖永海、杨维中注释:《新译楞严经》,三民书局印行。

  3.《太虚大师选集》(中),正文出版社印行。

  4.《太虚大师全书》第22卷、第23卷,宗教文化出版社。

  5.济群法师著:《幸福人生的原理》,民族出版社。

  6.方立天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南怀瑾著:《楞严大义今释》,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8.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福建莆田广化寺印。

  9.圆瑛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海影印厂印刷。

  〔1〕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主编:《欧洲哲学通史》卷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34页。

  〔2〕冒从虎、王勤田、张庆荣主编:《欧洲哲学通史》卷上,第219页。

  〔3〕《大正藏》第19册,第120页。

  〔4〕《大正藏》第10册,第41页。

  〔5〕同上。

  〔6〕《大正藏》第19册,第120页。

  〔7〕同上。

  〔8〕同上。

  〔9〕《大正藏》第29册,第3页。

  〔10〕《大正藏》第13册,第780页。

  〔11〕《大正藏》第48册,第586页。

  

《浅谈《楞严经》中三种相续对人类的现实意义(释利度)》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