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七册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P16

  ..续本文上一页:“较供十方佛菩萨,仅供上师一毛孔,何故福德为超胜?”《智慧殊胜续》云:“若于上师一毛孔,仅以一滴油涂抹,较供贤劫千佛尊,其福德聚亦超胜。”按密续所说,下至仅对上师的一毛孔涂抺一滴油,就已超胜供养十方诸佛的福德。

  问:前者供养的事相远不如后者广大,为何福德反而超胜呢?

  原因是供养境有差别,即师恩较佛恩更深重的缘故。宗大师也说:“无上乘中所说,对于无倒宣说道之究竟的善知识,仅供一毛孔的福德,也能映蔽供养一切诸佛。”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供养上师,在未生起如是定解之前,应当持续不断地观修。

  归纳:

  《秘密不可思议解脱经》说:“一尘中有尘数刹。”一粒极微尘中安住着数量等同极微尘数的诸佛,就像这样,在虚空中毫无间隔地遍满了诸佛,谁能分身至每一尊佛前普兴供养呢?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然而,供养眼前的上师,就等于供养了诸佛,上师接受了供养,等于诸佛接受了供养;而且,供养上师的福德远胜供养诸佛。因此,在供养上师之外,再也没有更关键的修要。

  如此,便可提出“万法归一,一摄一切”的修要,即:万法都归摄于修上师这一法中,这一法摄尽了一切法。如法供养上师,就是供养了一切;如理承事上师,就是承事了一切;至心祈祷上师,就是祈祷了一切;与上师真实相应,就是相应了一切。依止上师乃道之根本,本立则道生,故应把握此关要,趋入修行的捷径。

  《五次第加持品》说:“舍弃一切供养后,唯一供养上师尊,令彼生喜将获得,遍知殊胜之智慧。”须知,在主要和次要当中,应取主要;在直接和间接当中,应取直接。从这种角度来说,应当放下余供,唯一精勤供养上师,这是在根本上修。(注意:此处的“上师”,特指具备法相的密宗金刚上师;而且,其密意是强调密乘行者依止金刚上师的重要性,并非让学人舍弃供养三宝,因为三宝总集是金刚上师,舍弃三宝则是舍弃上师。)在根本上修行本来极为合理,但我们往往舍本逐末、颠倒行持,对根本的上师不用心修习供养,反而重视次要、间接的。希望学人明白修要之后,致力于依止善知识这一根本。

  己二、承事之利益

  以下从教证、理证和公案来了知有关承事的利益。

  教证:

  《不可思议经》云:“承事上师尊,具不思议德。” 承事上师,将产生无法言思的殊胜利益。类似的教证还有很多。

  理证:

  上师是诸佛总集的体性之故,承事上师等于承事诸佛;上师恩德深重之故,承事上师的福德超过承事诸佛。

  公案:

  阿底峡尊者说:“身口意唯一承事上师,此外不必再单独寻找一种修行。”说完就让香却仁青承事。据说,以此缘起力,后来尊者的弟子中,没有比香却仁青修行更好、证悟更高的人。

  嘉裕瓦格西平时唯一承事金厄瓦上师,以此缘起力,一天他出门倒灰,当走到第三级阶梯时,一切经论的含义都在心中豁然明现。这是以承事上师的力量而自然现前稀奇功德的事例。

  萨迦班智达也是以恭敬承事上师而清净业障的,并且在相续中自然生起了许多教证功德。他自述:

  我对上师扎巴江村说:“从少年时代起,我就修习上师瑜伽,因此祈请您为我传授上师瑜伽。”

  上师却回答:“你尚未对我生起真佛之想,在你的心目中,我只是你的伯父。所以,对于上师,你还不能以自己的身体和受用来行持一切难行。”于是没有为我传授上师瑜伽。

  后来,有一次我现前死相,当时上师也显现连续数月法体不安。那段时间,我没有顾及自己的饮食和睡眠,几乎昼夜都在侍奉上师,我似乎因此清净了深重的罪障。此后,上师才为我传上师瑜伽,我因而对上师生起了真佛之想,见到上师是一切诸佛的自性——圣者文殊师利菩萨。从此,我遣除了寿障,四大日益调和,也正是此时,我才无倒通晓了声明、因明、俱舍、戒律等一切教诫和正理的关要,对所有佛经也获得了无畏辩才,对天、鬼、人不论何者都生起了慈悲心。汉地刚强傲慢的元帝也向我求法,并对我极其尊敬。我的相续中生起了真实证悟。所以,那时上师正是为了我才示现病相的。

  种敦巴格西异于他人之处,也在于他对阿底峡尊者真正作了大承事,因此他的成就超胜尊者其他的弟子。当年承事阿底峡尊者时,他连上师的大便都直接用手清除,诸如此类的秽业,他都真正行持了。以此缘起,虽然他只是一名居士,却成为一切出家众的顶严,并且成为尊者的补处,继承光大尊者的法业。

  归纳:

  萨迦班智达说:“千劫修持波罗蜜之相,头目手足一切施舍等,以上师道刹那尽摄收,故当承事汝应修欢喜!”千劫之中通过布施头目脑髓等所积聚的福德资粮,以精勤承事上师,刹那之间就能圆满无余地摄集。所以,能让我们积资净障的方便,除了承事上师之外,再无更殊胜之法。

  了解承事上师的殊胜利益之后,应按华严九心的要求,逐条对照自心,尽心尽力地行持。若最初无法达到华严九心的心量,至少内心也要猛利发愿实行如上的依止法,如此才能获得经论和传记中所说的殊胜利益。

  戊二、虔信而恭敬之胜利分三:一、加持自然融入之利益 二、证悟功德油然而生之利益 三、速得殊胜成就之利益

  己一、加持自然融入之利益

  雪山上能否降下清泉,完全依赖阳光的照射,同样,上师的加持能否融入相续,依赖对上师清净的信心。所以,若想求得加持融入自心,必须善加护持敬信的相续,切莫让违品损坏,此乃关要。

  哲贡炯巴仁波切说:“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精勤修敬信。”

  因此,加持融入多少,完全依随信心的大小,若以恭敬和信心依止上师,加持必然融入自心。

  己二、证悟功德油然而生之利益

  果仓巴尊者说:“以上等的敬信将生起上等的证悟,以中下的敬信仅能生起中下的证悟,故应珍护到量的敬信。”所以,证悟的大小,全赖自己信力的大小。须知,在获得证悟的助缘当中,确实以上师的加持最为强大,而获得加持又须依赖自己对上师的敬信,因此平时应当一心一意地祈祷上师。

  总之,有多少信心和恭敬,就会融入多少加持;融入多少加持,就会产生多少证悟的功德。因此,唯一赞叹对上师的敬信是证悟的窍门。

  己三、速得殊胜成就之利益

  若对具相的金刚上师具足到量的敬信,必能即生成佛。《时轮金刚续》云:“千劫一切三世中,三宝境前恒供养,亦于群生施无畏,即生佛果尤不得。然于大恩上师尊,若以信心令欢喜,共与不共诸悉地,无疑即生当成就。”即使在千劫一切三世中供养三宝,并且对许多众生行无畏布施,仍然无法即生现证佛果;然而,若对上师殷重祈祷、承事供养,或者对上师的一切吩咐都依教奉行,则确实可以即生成佛。帝洛巴尊者也说:“即生欲得金刚持,道之究竟上师道,敬信究竟敬信师。”

  所谓“不修成佛”,即不必经过闻思等苦行而轻易获得解脱。其实,这也必须依靠对上师敬信的缘起力。对此,噶当祖师都一致承许,如甲瓦用滚有一偈颂说:“上师一句亦不传,弟子一座亦不修,佛果一生亦可得,是道殊胜敬信师。”

  那么修习到何种程度,才是生起真实敬信的标准?

  如果一想起上师的功德和恩德,就泪水直流、汗毛竖立,这才算是生起了真实的敬信。许多高僧大德提到自己上师的尊名时,都泪流不止。比如,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成千上万的僧众前讲法时,一忆念起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的恩德,总是泪水纵横,内心充满了敬信和感恩之情。

  归纳:

  若非相似或造作,而是真正对上师生起了敬信,则加持必然融入自心;加持一旦融入,则相续必将产生功德。因此,在敬信上师之外,别无更殊胜的修行。

  戊三、思惟忆念与祈祷之利益分二:一、忆念之利益 二、祈祷之利益

  己一、忆念之利益分二:一、仅仅忆念之利益 二、恒常忆念之利益

  庚一、仅仅忆念之利益

  一、胜过修持生起次第

  《誓言庄严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与十万劫中勤修本尊相比,刹那忆念上师的福德更为殊胜。

  《明灯续》云:“何人八万四千大劫中,广修布施,护持净戒,修习安忍,策发精进,安住静虑,开发智慧;然而仅仅一刹那忆念相好严饰的本尊身,即已胜彼福德。比起八万四千大劫中修习本尊,刹那忆念上师的福德更为殊胜。何以故?即生能得佛果之故。”八万四千大劫中行持六度,不如一刹那忆念自己有缘的本尊;八万四千大劫中修持殊胜的本尊,又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的福德。所以,仅仅忆念上师一次就能成就殊胜的福德。

  果仓巴尊者说:“生起次第的修法虽然多,但没有超过上师修法的。”

  二、胜过修持圆满次第

  《阿底庄严续》云:“圆满次第一劫中,离眠愦闹恒久修,心间观师仅一瞬,功德胜前十六倍。”在一个大劫中远离睡眠、愦闹并常久地修行,不如心中一瞬间观修上师,后者的功德胜过前者十六倍。所以,应当诚信:忆念上师具有成就殊胜功德之利益。因为:普通修法的功德远远不如圆满次第的功德,而忆念上师的功德比修圆满次第更为殊胜。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道的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彼等还要依靠行为和增相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的本体才能使自相续生起实相的证悟,即可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以此密意,藏传佛教的传承上师不论修持何法,都在上师瑜伽的基础上起修,这是极为稀奇的窍诀。

  三、映蔽一切福德

  尊安达瓦的传记中说:“然以仅念上师力,其余供事诸佛等,一切福德悉映蔽,善哉善哉修随喜。”仅仅内心忆念上师,就已经超过供养承事诸佛等的大福德。如此甚深的要点,不论傲慢的智者们内心是否接受,对实修者而言,的确是唯一信解之处。

  四…

《《正法妙音》第七册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