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P3

  ..续本文上一页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菩萨应当发起无有限量的善根,用各种使国土清净庄严的方法,成就自己的佛土,实行无有分别无有限量的布施(三轮体空),从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菩萨又能随顺法性,而除一切恶,清净身口意三业,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经历无数劫,广度众生;菩萨观法如幻化,即能发心勇猛精进而不退失懒惰,且能听闻诸佛缘起的无量功德,志愿随顺而无有疲倦;菩萨能以智慧剑破烦恼贼;菩萨深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犹如贼巢,即能以空智,承担拯救众生的大任,出离贼巢,使他们永远解脱;菩萨依住法性,无有身口意三业之过,即能以大精进摧破降伏四魔所扰,常求无念实相智慧。罗什法师以为,无取相念也。凡夫行有念智慧,则高慢益甚,是故求无念智。

  【经文】行少欲知足,而不舍世法,不坏威仪,而能随俗,起神通慧引导众生,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善别诸根,断众生疑,以乐说辩,演法无碍,净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无量,开梵天道。

  【经文意思是】菩萨虽行于少欲知足,却并不坏诸世间法,因为诸法幻化,无取无舍,即是无可贪求,所以能少欲知足;菩萨能不坏威仪,而又能悠然自在地随俗广结善缘;菩萨能够方便运用神通慧,对机说法,对症下药,引导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菩萨行住坐卧,对于所闻,正念不失,总持不忘;菩萨能够善于观察众生根机,对症下药,如是机能灭除众生的无明,断其疑惑;菩萨以乐说的辩才,演无碍的法音,使众生听闻而得度;菩萨净化十善道,即以空无相无作于十善道,秉受人天之福报,使众生见之欢喜而得度;菩萨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能开拓梵天的道路,即以梵天位教化众生。

  【经文】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身口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本。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

  【经文意思是】菩萨常能劝请善知识说法,并随喜赞叹,由此得佛音声,悟入佛之知见;菩萨身口意三业于至善相应,即能得佛威仪,行住坐卧有序而自在,并以此接引众生;菩萨深修善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行将展转更为殊胜;菩萨实行大乘佛法,自利利他,如是而成为菩萨僧教化众生;菩萨心不放逸,才能不舍而不失众善。实行以上如是等法,即称为菩萨不灭尽有为法,即是菩萨方便智运用。

  【经文】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

  【经文意思是】怎样称为菩萨不住无为法呢?回答是,以三解脱门为例,修学于空,心中不生起空的概念;修学无相无作,心中也不生起无相无作的概念而修众善;修学无起,也没有生起无起的概念,依然能够发菩提心,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经文】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

  【经文意思是】因为诸法空相,不是由修而成,只是随顺法性的无起无作罢了,即使是空,也是空即非空;而如果有无相无作无起的概念,实际仍是即相即作即起,所以菩萨观法无常,不贪不执,而依然能不似二乘人灰身灭智;菩萨观娑婆世界是苦,则不住,即无苦,不似二乘怖畏生死;观法无我,即破人法二执,如是无执则无私,即能诲人不倦,菩萨观一切法本自寂灭,而不容许永住寂灭之中,因行未圆,佛果未满,不似二乘停滞于化城之中;菩萨观一切法,始无所来,终无所去,即能随缘度众生,虽观无所归,却因佛果未圆,所以要归趣善法。

  【经文】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经文意思是】菩萨观一切法生无生相,灭无灭相,却以因缘所生法,承当起一切教化众生的天然职责;菩萨观一切法,自性空而无漏,只是随顺空性,而不再有断诸漏,如是才能随缘任用,济度群生;菩萨观一切法空,行无所行,虽无所行,却又能以缘起的行法教化众生,则能不舍大悲,拔济众生之苦;菩萨观一切法本自具足涅槃,而不另有涅槃可证,即称正法位,且又能不住于正位涅槃,不似小乘住于涅槃;菩萨观诸虚妄不实,速朽故不牢固,无有实我故无人,无有真实故无主,无有不变形色故无相,虽如此,菩萨因四弘誓大愿未满,而不放弃福德禅定智慧,即以勇猛精进行普贤行。菩萨以上种种修法,都是观于真谛而不舍俗谛,即真谛绝诸戏论,俗谛严土化人。此等修法称为菩萨不住无为。

  【经文】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

  【经文意思是】进一步说,菩萨具足福德的缘故,则能不住无为;具智慧的缘故,则能不尽有为。菩萨因大慈悲的缘故,则能不住无为;满本愿的缘故,则能不尽有为;菩萨对治烦恼,集法药故,则能不住无为;济度众生,随缘授药,即对机说法,则能不尽有为。菩萨和其光同其尘,才能了知众生身心等病,因此不住无为;菩萨以四摄法调济治愈众生身心等病,因此不尽有为。此段是双融二谛以显中道,无为是真谛,有为是俗谛。所谓“不住不尽”,即是非真非俗,也即是:即真即俗。如住无为,则不能修福德,故为具有福德则不住无为;如尽有为则不能增智慧,故为具有智慧,则不尽有为。

  【经文】诸正士,菩萨以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

  【经文意思是】各位正知见德菩萨,菩萨如果已经修习这个法门,即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此即称为尽无尽解脱法门,你们大家都应当学。

  【经文】尔时彼诸菩萨闻说是法,皆大欢喜,以众妙华,若干种色,若干种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此经法,并诸菩萨已,稽首佛足,叹未曾有,言:释迦牟尼佛,乃能于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现,还到彼国。

  【经文意思是】正当说完了这段话之际,众香国的九百万大菩萨们皆大欢喜!当时以众妙花,其中若干种色,若干种香,遍散于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释迦牟尼佛以及这不可思议解脱经,并诸菩萨,稽首佛足,叹未曾有!称赞说:释迦牟尼佛!能够在这个娑婆世界,善行方便!说罢忽然全都不见,回到众香国去了。此诸众香国中的菩萨,从初见娑婆秽土,生下劣想,及闻诸佛国土所作佛事不同,净秽国土都是为净秽众生而显现,所以请法时悔过自责,现在听闻了尽无尽解脱法门,即触通二谛,以为是菩萨所行,才相信在秽土行菩萨道,一生之功,胜于净土百千劫行,真实不虚,于是欢喜散花,称扬赞叹,作礼而归。

  太虚大师以为,忽然不见,表示尽义,还到彼国表示无尽义,显示众香国的菩萨已经证入尽无尽解脱法门了。事实上,宇宙万有的一切法,都是尽无尽相,而对于此,如能随顺法性,不假造作,即当下即是解脱。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