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P2

  ..续本文上一页,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主题是“中国佛教之研究”。中日两国佛教学者和佛教界人士100多人出席了会议,有10名学者宣读了论文摘要,会议的论文摘要载《法音·学术版》第2期。

  1989年:

  3月27日至3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日本驹泽大学共同在京召开“中日禅学研究研讨会”,主题“中日禅宗研究”。50余人参加了会议。

  11月20日至22日,“第三次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在东京举行。会议的所有论文登载在《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2期上。

  12月2日,四川省乐山市史学会和乐山大佛乌尤文管局在乐山市召开了“大佛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有35人参加了会议,送交论文18篇。会议论文收在1990年《乐山师专学报》社科版第1期上。

  1990年:

  7月24日至28日,“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中日双方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29篇。会议主题是“探讨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奥秘”会议的论文集未出版。

  9月2日至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西域佛教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暨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佛教协会、长安佛教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等9个单位联合召开的。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30篇。会议论文集未出版。

  9月9日至13日,陕西省社科联与法门寺博物馆在法门寺召开了“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日、法、美等国共10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多篇。会后成立了“法门寺文化研究会”,出版了《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月23日到24日,“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举行,主题是“中日净土教之研究”。会议论文刊登在1990年的《佛教文化》上。

  1991年:

  9月20日至21日和11月26日至28日,南京艺术学院佛教考古艺术界人士和日本龙谷大学的学者,分别在成都和南京召开了以“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为主题的中日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达80余人,提交论文30多篇。会议论文分期刊载在《东南文化》上。

  10月14日至16日,“中日第四次佛教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日两国的佛教研究者近100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1篇。会议的主题是“十至十四世纪中日佛教”。会议论文刊登在《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2期上。

  1992年:

  5月10日到13日,“国际法门寺佛教学术会议”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各地的代表约60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22篇。会议论文集以1993年《人文》杂志增刊的形式出版。

  7月12日到18日,山西大学在太原召开了“中国佛教思想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新加坡及大陆、港台地区的代表60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46篇,会议论文集由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书名为《中国佛教思想与文化》。

  10月6日到10日,“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峨眉山举行,参会代表共120余人,收到论文64篇。会议论文集未出版。

  11月5日至9日,由重庆市文化局和大足石刻博物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举办的第三届大足石刻研究会年会在四川大足举行。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资料36篇。会议论文收入《四川石窟艺术研究会暨重庆大足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专集——大足石刻研究会文选》。

  11月9日至11日,“第四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移至北京举行。主题“中国佛教的传统与创造”。会议论文刊登在《佛学研究》第三期上。

  1993年:

  6月3日至6日,由浙江台州地区文化教育局、天台县人民政府、天台山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于天台县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天台山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及其影响”。近8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53篇。会议论文刊于《东南文化》1994年增刊上。

  9月25日至27日,“圆瑛佛学思想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佛教协会、中国宗教学会上海分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共同发起,参会学者50余人,收到论文37篇,收入《圆瑛大师圆寂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中。

  11月9日,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佛教文化景点发展现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1月23日至29日,“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中日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中国南方早期佛像性质和年代分期”,“中国南北方早期佛教和佛像的区别”、“中国南方早期佛像的起源及传播途径”。

  1994年:

  4月16日至22日,中国玄奘国际讨论会在河南偃师与西安两地举行。主办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玄奘研究中心、陕西长安佛教研究中心。中国代表80余人,外国代表23人与会,收到论文60余篇。会议论文《玄奘研究文集》于1995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8月8日至9月12日,纪念鸠摩罗什诞生16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地新疆克孜尔石窟举行,主题是“鸠摩罗什与中国民族文化”,中外学者共140余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38篇。会议论文集未出版。

  11月2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禅学研究》编辑部、湖北大学、湖北省佛教协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黄梅县人民政府联合会召开的“禅宗与中国学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黄梅县召开。参会代表10余人,收到论文70余篇。论文集《东山法门与禅宗》由武汉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

  12月14日,由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研究所、上海市宗教局研究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静安古寺共同举办的“持松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在静安寺举行、来自中日两国的僧俗两界人士和学术界人士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1995年:

  3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法门寺博物馆发起,邀请首都学术界、佛教界专家学者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学术讨论会”,会上由学者介绍了有关唐密曼荼罗的研究情况。

  9月4日至6日,在潭南嵩山脚下的登封市内举行了“少林寺与禅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和国内佛教僧俗二界及学术界人士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含论文提要)共70余篇。论文集《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1996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9月7日至10日,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举行。全国各地的学者120余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43篇,会议修订通过了《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章程》。

  10月7日至8日,中日第六次佛教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关系”。会议论文刊于《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二期上。

  11月9日至11日,“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现代管理中心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和台湾佛光山大学筹备处联合举行的。收到论文23篇。会议论文集未出版。

  11月13日,“应慈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在上海沉香阁、上海市宗教事务局研究室、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百家出版社出版《应慈法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一书。

  10月31日(农历9月20日),弘一大师诞辰115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泉州鲤城宾馆大礼堂举行。会议由泉州佛教协会和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二百余人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69篇。

  12月18日,在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颁奖仪式北京举行。来自北京的佛学研究专家和学者任继愈、郭朋、方立天、巫白慧等60余人出席了仪式。任继愈先生主持了颁奖仪式。获奖者黄心川先生的论文是发表于1986年西安隋唐佛教讨论会的《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佛教的交流——新罗来华佛教僧侣考》(《隋唐佛教论文集》,陕西三秦出版社)一文。此为中国大陆佛学界唯一荣获的国外的学术奖。

  1996年:

  4月8日至9日,大藏经编纂及电脑化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由国务院事务局办公室主办的。有关情况刊于《藏外佛教文献》第2辑。

  8月20日至25日,“首届中原宗教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举行。会议由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主题是“佛教与二十一世纪”。参会代表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1997年河南宗教文化研究会出版了论文集。

  8月30日至9月4日,“大乘与东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和西安两地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佛教中心与日本学术界共同组办。会议采取了在北京和西安两地接站举办的方式举行。第一站于8月30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日佛教哲学”。第二站于9月3日至4日在西安陕西社会科学院举行,主题是“长安佛教与日本”。

  10月2日至23日,第六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北京新万寿宾馆会议举行,主题是“中外佛教交流”。中外学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刊于《佛学研究》1…

《20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