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比无明生肓不明缘起正理,唯以一己之偏见理解而执以为真实。现实生活中此等妄执亦屡见不鲜。如西洋哲学家、宗教家,凡所主张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物论、唯心论、上帝主宰者,正如印度诸多外道的种种妄执,亦是不明缘起正理所致,若能明了缘起正理,则诸执尽遣。
因唯识佛法明示,宇宙人生一切诸法均是以心识为缘所生,生生灭灭,不断转变,并无常恒不变的自我、自性、神我、大梵天等的实体可得。一切诸法并非上帝所造,亦非无因而生。它们是依有情阿赖耶识中的种子遇缘而生起。缘起法虽然否定神我灵魂,但不否定生命的相续和业果的循环,说明由于众生无始以来造善恶业熏习业种藏入阿赖耶识中,此种子遇缘则生起现行而令有情到三界五趣去感招异熟果报。正如《唯识三十颂》云:“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如是生生不已,才形成有情生命的相续、业果的循环。众生的依正二报的好坏与否,全由众生的业力所使然,并非由上帝来主宰。倘若众生欲离苦得乐,则唯有今生多种善因,广播善种,方能改变自己的种种危难厄运。所以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若一味沉醉于过去,或一味地听天由命,由命运来摆布而不努力修善,改变自己的种种恶习,那么,永远无法逃离苦海的深渊,得大自在与解脱。综上所知,若能真明唯识缘起之理,外道等邪因、无因生万法等偏执则会萧然无寄。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若能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则能清楚认识到遍计执乃众生死流转的总根源。众生因有此错误的执著和认识,所以生诸邪见和烦恼,由烦恼而造业,由造业而导致生死轮回苦无穷期。认识遍计执的过患,了知遍计所执相完全没有,则会令行者悬崖勒马,从根本上来解决吾人主观心识的错误,远离实我实法的谬执,而以正确的知见去观照缘生法的真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又若能相信唯识无境之理,则会如实透视缘生如幻,无常、苦空等真理。因唯识佛法明示,宇宙人生的一切均是缘起,缘起则无常,无常即无我,无我即空,空则是苦。世间无不散的宴席,无不凋谢的花朵,好戏收场,终必是苦,再大的快乐亦不会永恒,如是观照,则能了知缘起法的不实,如幻假有,则能以平静之心处理周围的一切事情,得时不高兴,失时无挂碍若遇顺境则不会满足自傲,若遇逆境亦不会怨天尤人,则会逆来顺受,泰然处之。透视缘起法,则知缘起法幻相宛然存在,善恶因果,真实不虚。如此则能令行者相信因果不爽,轮回的事实。面对幻化的世界,不会悲观厌世,而会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光阴,会更精进努力去用功。去学习,去工作,去奉献,去修行……如此培养积极进趣的人生观,则会令有情的生命更充实,生活得更幸福。
又若吾人能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则能明白圆成实的真理就蕴藏在诸法中,只要善用其心,即能证得,故相信修行证果离我们不远,迷悟乃一念间,杂染乃一念心的转变。迷则是生死,悟即是涅槃。若起遍计执则成染污的生死相,若除遣遍计执证见圆成实,则是清净涅槃相的显现。故《心地观经》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故能观心者,心得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明了此理,则会令行者满怀信心正式迈入从愚昧到达净智的康庄大道——以当前一念心为起点,时刻简束自己的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提高自我素质,通过精进修行,即可完成人生的理想境界。又若只要人人善护其心,善于远用,把握此心,不但能使吾人自身心灵得到净化,则引发行为的清净,更会以此清净的心光影响周遭的众生,如此展转净化,则会净化社会,净化人类。则能转娑婆为极乐,变人间为净土。故《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遗教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真正认识心念,把握心念,改变心念,转染成净。才是吾人学习唯识无境真实妙理的重要意义。
4、得大转依,成就妙果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由此观之,诸佛出现于世,皆由大悲心所使。由大悲心故,宣说种种妙法,为令有缘者,随机得度。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种权巧方便,其目的皆令众生转染成净,转凡成圣,离苦得乐,唯识教法亦就是说如是,行者若能依此教法精进修持,则能得到真实的义利,成就殊胜的妙果。
首先,行者若听闻唯识教法后,复如是依此教法如理作意,修四寻思观,以此四寻思的观慧推求识上所显现的似法似义种种名义自性差别,唯是意识遍计所得,唯是假立不如实有,进一步修四如实智观,由寻思慧在理解的基础上,确认名义自性差别是假有实无实不可得,如实观察便能次第悟入三相诸法的真实性。如《摄论
入所知相品》云:“如是菩萨悟入意言似义相故,悟入遍计所执性;悟入唯识故,悟入依他起自性;云何悟入圆成实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重习种类唯识之想,尔时菩萨已遗义想,一切似义无容得生,故似唯识亦不得生,由此菩萨名已悟入圆成实性。”此文意为行者若能观察诸法名义自性差别等相唯是意识遍计所起的相似种种境界相,实无自体可得,实无所有,如此即是悟入遍计所执相,又若能了知一切诸法皆是依心识为缘而生起,皆是唯识所变,如幻如化,皆不实有,此识亦是依种子、根境为缘而得生起,亦不真实,如此即名悟入依他起相;又行者由于遣除了遍计所执的义想。一切相似的境相则没有生起的可能,似唯识的义想亦不得现起。如是所取亦无,能取亦亡,由此行者安住在无分别相的平等法界中,平等无分别智相应生起。此时名已悟入圆成实性。
行者悟入圆成实性即是悟入唯识真实性,此时即是入于菩萨真实见道。又如《摄论》云:“如是菩萨悟入唯识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极苦地,善达法界,生如亲家,得一切有情平等心性,得一切菩萨平等心性,得一切佛平等心性,此即名为菩萨见道”。由此故知,行者通过修行悟入唯识性,就能悟入一切有情平等;一切菩萨所生起的大悲愿力,所作事业平等平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平等平等无有差别行者得此三事平等,即能为真佛子,绍隆佛种,令不断绝。
又行者依此唯识无境的观法修习见道之后,若能继续观照修习,则能缘根本后得二智而成办五种胜果。如《摄论》云:“复次为何义故入唯识性,由缘总法出世止观智故(根本智)由此后得种相识智故(后得智)为断及相阿赖耶识诸相种子,为长能触法身种子。为转所依,为欲证得一切佛法,为欲证得一切智智入唯识性。”由此可知,行者若依唯识教法精进修持,则能断除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及其能熏之因(诸杂染法)并能长养法身种子,从而令杂染种子渐减、净种渐增,便能转舍赖耶中杂染所依而得无垢大圆镜智。清净的所依,如此则能证得佛果位上的一切正法功德,最后即能彻底断二障,证二空,及一切智智,圆满无上菩提佛果。
综上所述,行者若能依唯识无境去观照修习,不但能令行者涤除诸障,断诸迷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能令行者亲证诸法的真实,得到出世间种种殊胜的利益,证得清净的佛果。由此,故说依此大法而修行实践,义利难思,胜用无穷。
唯识无境理论甚深微妙,希有难得,语非谬解,亦非诡辩,而是真实不虚的真理,只要行者用心体会、如理观照,精进修习,即可证得此真实妙理,并能得到现世、未来的殊胜义利。但因吾等处于无明大梦之中,修无所证,还不能洞悉此深奥的理趣。常言道:“佛法贵于行而不贵于知”。或有云:“说到一丈,不如行到一尺”。若只明理而不修持,则如“说食数他宝,自无半毫分”的毫无价值。故吾等既明此理,更应在日用中把握唯识的慧见之尺,将自己对诸法的妄执连根拔起,彻底摆脱偏见邪执的束缚,舍邪见而生正见,去无明而生般若,通过般若舵手的指引,令吾等成为有智觉者,进入圣道,彻见真理,共同迈向究竟解脱之城。
《略论唯识无境的真实意义(能贤)》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