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論唯識無境的真實意義(能賢)▪P4

  ..續本文上一頁好比無明生肓不明緣起正理,唯以一己之偏見理解而執以爲真實。現實生活中此等妄執亦屢見不鮮。如西洋哲學家、宗教家,凡所主張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唯物論、唯心論、上帝主宰者,正如印度諸多外道的種種妄執,亦是不明緣起正理所致,若能明了緣起正理,則諸執盡遣。

  因唯識佛法明示,宇宙人生一切諸法均是以心識爲緣所生,生生滅滅,不斷轉變,並無常恒不變的自我、自性、神我、大梵天等的實體可得。一切諸法並非上帝所造,亦非無因而生。它們是依有情阿賴耶識中的種子遇緣而生起。緣起法雖然否定神我靈魂,但不否定生命的相續和業果的循環,說明由于衆生無始以來造善惡業熏習業種藏入阿賴耶識中,此種子遇緣則生起現行而令有情到叁界五趣去感招異熟果報。正如《唯識叁十頌》雲:“前異熟既盡,複生余異熟。”如是生生不已,才形成有情生命的相續、業果的循環。衆生的依正二報的好壞與否,全由衆生的業力所使然,並非由上帝來主宰。倘若衆生欲離苦得樂,則唯有今生多種善因,廣播善種,方能改變自己的種種危難厄運。所以命運把握在自己手裏,若一味沈醉于過去,或一味地聽天由命,由命運來擺布而不努力修善,改變自己的種種惡習,那麼,永遠無法逃離苦海的深淵,得大自在與解脫。綜上所知,若能真明唯識緣起之理,外道等邪因、無因生萬法等偏執則會蕭然無寄。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若能明了唯識無境之理,則能清楚認識到遍計執乃衆生死流轉的總根源。衆生因有此錯誤的執著和認識,所以生諸邪見和煩惱,由煩惱而造業,由造業而導致生死輪回苦無窮期。認識遍計執的過患,了知遍計所執相完全沒有,則會令行者懸崖勒馬,從根本上來解決吾人主觀心識的錯誤,遠離實我實法的謬執,而以正確的知見去觀照緣生法的真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又若能相信唯識無境之理,則會如實透視緣生如幻,無常、苦空等真理。因唯識佛法明示,宇宙人生的一切均是緣起,緣起則無常,無常即無我,無我即空,空則是苦。世間無不散的宴席,無不凋謝的花朵,好戲收場,終必是苦,再大的快樂亦不會永恒,如是觀照,則能了知緣起法的不實,如幻假有,則能以平靜之心處理周圍的一切事情,得時不高興,失時無挂礙若遇順境則不會滿足自傲,若遇逆境亦不會怨天尤人,則會逆來順受,泰然處之。透視緣起法,則知緣起法幻相宛然存在,善惡因果,真實不虛。如此則能令行者相信因果不爽,輪回的事實。面對幻化的世界,不會悲觀厭世,而會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光陰,會更精進努力去用功。去學習,去工作,去奉獻,去修行……如此培養積極進趣的人生觀,則會令有情的生命更充實,生活得更幸福。

  又若吾人能明了唯識無境之理,則能明白圓成實的真理就蘊藏在諸法中,只要善用其心,即能證得,故相信修行證果離我們不遠,迷悟乃一念間,雜染乃一念心的轉變。迷則是生死,悟即是涅槃。若起遍計執則成染汙的生死相,若除遣遍計執證見圓成實,則是清淨涅槃相的顯現。故《心地觀經》雲:“叁界之中,以心爲主,故能觀心者,心得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明了此理,則會令行者滿懷信心正式邁入從愚昧到達淨智的康莊大道——以當前一念心爲起點,時刻簡束自己的身口意,“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提高自我素質,通過精進修行,即可完成人生的理想境界。又若只要人人善護其心,善于遠用,把握此心,不但能使吾人自身心靈得到淨化,則引發行爲的清淨,更會以此清淨的心光影響周遭的衆生,如此展轉淨化,則會淨化社會,淨化人類。則能轉娑婆爲極樂,變人間爲淨土。故《維摩經》雲:“心淨則國土淨”。《遺教經》:“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真正認識心念,把握心念,改變心念,轉染成淨。才是吾人學習唯識無境真實妙理的重要意義。

  4、得大轉依,成就妙果

  《法華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故,出現于世”。由此觀之,諸佛出現于世,皆由大悲心所使。由大悲心故,宣說種種妙法,爲令有緣者,隨機得度。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一種權巧方便,其目的皆令衆生轉染成淨,轉凡成聖,離苦得樂,唯識教法亦就是說如是,行者若能依此教法精進修持,則能得到真實的義利,成就殊勝的妙果。

  首先,行者若聽聞唯識教法後,複如是依此教法如理作意,修四尋思觀,以此四尋思的觀慧推求識上所顯現的似法似義種種名義自性差別,唯是意識遍計所得,唯是假立不如實有,進一步修四如實智觀,由尋思慧在理解的基礎上,確認名義自性差別是假有實無實不可得,如實觀察便能次第悟入叁相諸法的真實性。如《攝論

  入所知相品》雲:“如是菩薩悟入意言似義相故,悟入遍計所執性;悟入唯識故,悟入依他起自性;雲何悟入圓成實性,若已滅除意言聞法重習種類唯識之想,爾時菩薩已遺義想,一切似義無容得生,故似唯識亦不得生,由此菩薩名已悟入圓成實性。”此文意爲行者若能觀察諸法名義自性差別等相唯是意識遍計所起的相似種種境界相,實無自體可得,實無所有,如此即是悟入遍計所執相,又若能了知一切諸法皆是依心識爲緣而生起,皆是唯識所變,如幻如化,皆不實有,此識亦是依種子、根境爲緣而得生起,亦不真實,如此即名悟入依他起相;又行者由于遣除了遍計所執的義想。一切相似的境相則沒有生起的可能,似唯識的義想亦不得現起。如是所取亦無,能取亦亡,由此行者安住在無分別相的平等法界中,平等無分別智相應生起。此時名已悟入圓成實性。

  行者悟入圓成實性即是悟入唯識真實性,此時即是入于菩薩真實見道。又如《攝論》雲:“如是菩薩悟入唯識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極苦地,善達法界,生如親家,得一切有情平等心性,得一切菩薩平等心性,得一切佛平等心性,此即名爲菩薩見道”。由此故知,行者通過修行悟入唯識性,就能悟入一切有情平等;一切菩薩所生起的大悲願力,所作事業平等平等;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法身平等平等無有差別行者得此叁事平等,即能爲真佛子,紹隆佛種,令不斷絕。

  又行者依此唯識無境的觀法修習見道之後,若能繼續觀照修習,則能緣根本後得二智而成辦五種勝果。如《攝論》雲:“複次爲何義故入唯識性,由緣總法出世止觀智故(根本智)由此後得種相識智故(後得智)爲斷及相阿賴耶識諸相種子,爲長能觸法身種子。爲轉所依,爲欲證得一切佛法,爲欲證得一切智智入唯識性。”由此可知,行者若依唯識教法精進修持,則能斷除阿賴耶識中的雜染種子及其能熏之因(諸雜染法)並能長養法身種子,從而令雜染種子漸減、淨種漸增,便能轉舍賴耶中雜染所依而得無垢大圓鏡智。清淨的所依,如此則能證得佛果位上的一切正法功德,最後即能徹底斷二障,證二空,及一切智智,圓滿無上菩提佛果。

  綜上所述,行者若能依唯識無境去觀照修習,不但能令行者滌除諸障,斷諸迷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更能令行者親證諸法的真實,得到出世間種種殊勝的利益,證得清淨的佛果。由此,故說依此大法而修行實踐,義利難思,勝用無窮。

  唯識無境理論甚深微妙,希有難得,語非謬解,亦非詭辯,而是真實不虛的真理,只要行者用心體會、如理觀照,精進修習,即可證得此真實妙理,並能得到現世、未來的殊勝義利。但因吾等處于無明大夢之中,修無所證,還不能洞悉此深奧的理趣。常言道:“佛法貴于行而不貴于知”。或有雲:“說到一丈,不如行到一尺”。若只明理而不修持,則如“說食數他寶,自無半毫分”的毫無價值。故吾等既明此理,更應在日用中把握唯識的慧見之尺,將自己對諸法的妄執連根拔起,徹底擺脫偏見邪執的束縛,舍邪見而生正見,去無明而生般若,通過般若舵手的指引,令吾等成爲有智覺者,進入聖道,徹見真理,共同邁向究竟解脫之城。

  

《略論唯識無境的真實意義(能賢)》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