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将其断定为迷乱分别心的作为而加以舍弃。三是无论什么样的贪执,皆为欺惑苦恼之因,所以我们也应将之断定为迷乱而舍弃。四应了知一切名闻利养皆为欺诱之性,故应断定为迷乱而舍弃。五应了知无论怨敌还是亲人都无恒常之性,有些亲人翻脸如翻书,一不如意当即变成怨敌,若值遇其他因缘,怨敌瞬间也会变成自己的亲人,故怨亲都无决定性,我们应将之断定为迷乱而舍弃。六是若了知万法无实的本性,则能摧毁对一切迷乱显现的执著心。
暇满人身具义之六法:财富无义欺故勤修法;
听闻随词句故勤修法;仅知失精华故勤修法;
思维增妄念故勤修法;传讲耽字面故勤修法;
未修不成佛故勤修法。
令我们的暇满人身具有意义之法有六种:一是了知世间一切有漏财富毫无实义,皆是欺惑的本性,故应精勤实修佛法。二应了知如果我们听闻佛法,不依文解义或调伏自心相续,则只能是随顺词句而已,故应精勤实修佛法。三是若仅仅了知经论的词句,而不着重实修佛法者终将丢失精华之义,故应精勤实修佛法。四是若仅仅着重了知思维词句而不实修法义,则只能是增上分别妄念之因,别无实义,故应精勤实修佛法。五是自己仅仅是耽著字面之义,而为别人传讲佛法时,若不调自己的心相续则也无任何意义,故应依教调心,精勤实修佛法。六是若于佛法未能实修实证,则不能成就佛果,故应精勤实修佛法。
舍弃轮回修心之六法;无义欺惑故舍世间事;
增长贪爱故舍欲妙执;无有实义故舍恶希求;
终弃一切故舍财物执;聚际必散故舍亲情恋;
祸害根源故舍贪嗔执。若舍此等正法自然成。
舍弃轮回而修心之法有六种:一应了知轮回诸法除了欺惑众生以外别无实义,故当励力舍弃世间的一切琐事而修心。二应了知世间的一切欲妙受用都是增长贪爱之因,是故我们应当舍弃对一切欲妙的执著。因为贪执世间欲妙者如渴者饮用盐水一样,越饮越渴,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三应了知一切财色地位等都是无有实义的,故当舍弃对五欲的强烈希求而修心。四应了知世间的一切唯我所用而非我所有,待身坏命终之时,必定会弃离一切而独自往诣中阴界,是故我们应当舍弃对一切财物的执著而修心。五应了知一切聚际必定会有分散的时候,悲欢离合本是无常的定律,故应舍弃对亲情的眷恋而修心。六应了知一切祸害的根源是贪嗔等恶分别心的执著,故当舍弃贪嗔等执著而修心。我们若能舍弃此等世间庸执,那么于正法便能自然修成。
生起因果定解之六法:听闻三藏诚信因果法;
水滴满瓶为例积二资;火星焚林为例断罪业;
苦乐昔业致故积福德;一时无法圆资次第修;
当知若有我执定有业。
我们应当了知对因果能生起定解之六种法:一是通过听闻经、律、论三藏教典来增上诚信因果法要的力度。若不依靠三藏教义的明示与警醒,本来很不稳定的凡夫就易于退失对因果的信心,故依世尊的遗教方能产生对因果法永不退失的信解心。二是于善法切莫因小而不为,比如水滴虽然极其微小,但若持久地积累,逐渐就能积满一大瓶。以此理类推,可知福慧二种资粮也是由微薄到丰厚渐积圆满的。因此我们无论修积何种资粮都应该从点滴作起,这亦是诚信因果之相。三是于不善法切莫因小而为之,比如火星虽然极其微小,但若顽强不息地盛燃,逐渐也能焚尽草木森林。以此理类推,我们应当励力断除凡是有害于众生的一切大小罪业。四应了知我们在现世生活中所感受的一切苦乐都是往昔的善恶业力所致,故当为未来享受极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修积福德资粮。五应了知二种资粮是经过逐渐而长期地累积才得以圆满的,仅在一刹那或一天的短暂时间内,是无法如是成办的,故唯有次第修积才能究竟圆满。六是我们应当了知因果乃世间必然的定律,凡有我执者,必定会有其相应的种种业相。若能破除我执,证悟诸法空寂离戏的本性,则一切业相也就如烟消云散般自然融入于法界之中。
听闻法器应断之六过:时机尚未成熟如陶坯;
耳不专注如器口朝下;听闻不记心中如漏器;
相杂烦恼而闻如毒器;所闻不为道用如垢器;
以知词句傲慢如劣器。断除诸过如法而谛听。
听闻佛法之法器应断除的过患有六种:一是闻法者的时机法缘要成熟,相对机缘尚未成熟之人来说,闻法后非但不能如理行持,且有一定后患,如同用尚未经过烈火烧制过的陶坯罐装水,必定会令陶坯当即毁坏。同样有些机缘尚未成熟之人,既不诚信因果至理,对上师三宝亦是疑信参半,结果草率出家,盲从他人闻法,最后却对上师、密法以及因果法则妄加诽谤,如是等等后患无穷。二是身体虽然加入到闻法的行列,但若耳识不专注,仍一无所获,如同将容器之口朝下,倒再多的水,也装不进少许。三是听闻佛法时,若心不专注,妄想纷飞,不记法义,则如有漏洞的容器般一无所存。四是相杂贪嗔痴等烦恼而听闻佛法者,犹如容器中存有毒液,就算注进甘露亦会被染而变为毒素。五是我们所闻的法义,应该融入自心相续,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修。若不将所闻之法转为道用而行持也无任何意义,犹如在秽浊不堪的容器中装水一样,根本起不到法的作用。如云:“倘若闻法不修法,所闻再多亦枉然。”六是如果仅以了知一些词句来装点自己而妄起傲慢之心,这种如鹦鹉学舌般之劣器的确无有实际的用处。因此我们应当断除上述的诸般过患而如理如法地谛听佛法。
真实听闻妙法之六法:具胜智慧正直求法义;
依善知识闻法不厌足;多依上师令诸智者喜;
多闻开启种种妙法门;多闻佛法反复明确义;
广闻博学询问与辩论;受持浩如烟海之法藏。
虽然我们已经堪为闻受妙法之器,但在真实听闻妙法之时尚有六种要门需要了知:一是具有殊胜的智慧、心地善良、禀性正直,远离世间琐事而专意勤求法义。二是依止善知识闻受佛法,纵然历有年所,甚或于同一法门闻思数遍也不起少许厌足之心,何时有宣佛法皆喜闻乐听。三是真实求法者,不但要虔心如理地多依上师教诫,而且自己的一切行为也要令智者们生大欢喜心,如是才能获得真实加持。四是若欲增上自己的智慧,则应多闻显密经续论典,如是既能开启种种殊胜妙法之门,亦能开启无量的微妙智慧。五是多闻佛法,深深思维,反复理解,明确法的本义,以思所生慧来解开法的一切疑难。如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六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应当广闻博学,虚心实意地向上师祈问经论的疑难处;远离贪嗔之心而与道友展开辩论,以便彻底遣除心中疑惑,稳固正念相续。所以我们应以这种广闻博学的方法来受持浩如烟海之教法宝藏。
正确思维法义之六法:思此词句宣说何意义;
有何分类归纳为何意;有何异名归属于何法;
如何归纳概括而实修。细致思维能启法宝门。
我们贵为佛子,一门心思寻求解脱,不仅要广闻博学,而且还要结合正确思维之六种法:一是通过闻法而思维所宣说的法句到底是什么意义,佛陀所宣之妙法通常有内、外、密、极密之分,亦有了义不了义之别,故应反复听闻,深深思维,坚信每闻思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二是思维所闻经续论典中所分的品类有多少,如是便于了知各品类的摄义要点,同时为调伏自己内在的各种烦恼,相应各自的根机而侧重受持。三是思维每一分类的归纳又是什么意义,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如是明了其中心思想。四是了知每一法相有什么相异的名称。五是思维所闻之法应归属于显密三藏中何类所摄。六是要思维经续论典的教义是如何归纳概括的。如实了知后方能依之精勤实修,这样细致的思维后就能启开妙法宝藏之门。
正确修行法义之六法:了达实相解脱常断边;
成大乘道空见具大悲;自住法性无有沉掉散;
止观双运增上诸证相;无有希忧所缘二取相;
成为诸烦恼障之对治。修此禅定者趋三有岸。
当我们遣除对所闻之法的疑惑后,在正确修行法义之时尚有六个要点需要了知:一应了达诸法的究竟实相,彻底解脱常边与断边。二是成就大乘之道者,应具有大空离戏的甚深正见,以及对众生无伪的大悲心。三是自然安住于法性之本体中,无有沉掉与散乱。四应了知正确修行法义者,通过寂止与胜观的双运修法,能日益增上诸般证相。五是对涅槃与轮回无有希求与忧虑,所缘能所二取之执著相彻底寂灭于法界的本体中。六是正确实修法义必定成为诸烦恼障之对治力。因此我们若能修习这种禅定等持,必定将趋向解脱于三有之究竟彼岸。
不为外缘所害之六法:了知赞毁均为空谷声;
不执他人对己之贪嗔;自之行为不违诸正法;
不求积蓄布施资具果;不舍鼓励行善之病魔;
不断生起敬信清净观。此乃改变逆缘之勇士。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为任何外缘所违害之法有六种:一是了知他人给你的赞叹与毁谤宛若空谷回声,毫无实义,对此若心里不起少许执著,则绝对不被任何外缘所害。二是不执著他人对自己的贪心与嗔心,随遇而安,这样你的修行绝对不会被外缘所害。三是我们的一切行为皆不能违越正法的轨则,时时应当秉持因果与教法的正道而行。四是不求积蓄财物与布施资具之异熟果报,我们应以三轮体空的境界来摄持所作的一切善业,不报任何希求之心。五是从不舍弃能鼓励我们行持善法的种种病魔,因为在病魔等违缘的催促下,能警醒我们提持正念而精进用功修行。六是在我们的心相续中应不断地对上师三宝生起诚敬的信心与清净观。如此方能堵塞邪见之门而树立正知正见,这样绝对不会被任何外缘所害。此等乃为能改变我们修行过程中所遇逆缘的大勇士。
断除垢染劣意之六法:追求名声地位之劣意;
谋求利养受用之劣意;境现执为实有之劣意;
贪心缠绕身语之劣意;忙碌现…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