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今生诸事难以成办,而且未来世还会转生于八无暇处,感受劳苦等诸般剧烈痛苦。五是心恒散乱而不能一缘安住者,因不修习禅定,故其面前会有四大魔等候着施予相应的苦刑,所谓四魔即烦恼魔、五蕴魔、天魔、死魔。六是不修证无二智慧之人,将永远沉溺于三有轮回中不得解脱。总而言之,在不行持六度波罗蜜多者的前方,将有诸般造害的怨敌等候着施予种种苦刑。为能避免此等恶缘,我们应当精进修行六度波罗蜜多。
修甚深义无需之六法:处处增善无需依静处;
妄念自解无需舍轮回;自不放逸无需护他心;
证悟心性无需诵经典;了悟幻化无需断贪执;
通达实相无需寻佛果。具足此等大士能利众。
修习甚深义时无需勤苦劳作之法有六种:一是在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时,则可任运地实修甚深义,此时我们无论身处愦闹的都市还是依于寂静山林,处处都能增上诸多善法,何处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修行,因此就无需特依寂静处,而能随缘随处任运安住。二是如果贪嗔痴等分别妄念能自然解脱而不受任何烦恼的驱使,修持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修行人就无需特意舍弃轮回,亦不用怀疑自己在轮回中解脱与否,因彼已住于本自解脱之境。三是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若能时时提起正知正念而不放逸、懒散,如是防护自之根门,谨慎行道,就无需特意护念他心。四是如果自己证悟了心的本性,则无需念诵经典,大可直接安住于本然觉性中。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往往将内在的少许觉受误以为是殊胜的证悟,这完全是错误的认知,要知道觉受是修行的一种体验觉知,尚未超出分别念的范畴,易于变异,甚至无端消失,而证悟完全是无分别智慧的境界,是恒固无有变异的,只有圆明与不圆明的少分差别而已。五是若自己能真实了悟诸法为缘起幻化的本性,不起少许执著,此时就勿须依于各种理论来加以破析,亦不用刻意去断除某种贪执。六是如果真正已经通达了一真法界的究竟实相,则无需特意寻觅佛果,亦不用怀疑自己是否能获得佛果,当彻底远离希疑之心。具足此等修证境界的大瑜伽士皆能任运地利乐有情。
修法殊胜助缘之六法:殊胜福田恭敬师三宝;
殊胜看破舍弃今生事;殊胜财富依止闻思信;
殊胜亲友了达心本面;殊胜发心斩断私欲藤;
殊胜证相上师视为佛。若具此等任运成二利。
我们应当了知对自己的修法有殊胜助缘之六种法:一应认知世间最为殊胜的福田是上师三宝,因此恭敬上师三宝最有利于自己的修行,依之必定能获无量功德。反之,不恭敬这一殊胜福田而妄加诽谤者,必定会引生无量的过患,因上师三宝是我们修行者最为严厉的对境。二应了知最殊胜的看破是舍弃今生的名闻利养等一切世间琐事,而一心修持出世间法,以为来世能受用诸般乐果作好充分准备。三应了知依止上师生起的闻所生慧与思所生慧以及诚敬的信心即是最殊胜的财富。我们通常所说的圣者七财即是修行者最大的财富。如云:“信财戒财惭愧财,闻财施财慧亦财。”四是将了达自心的本面尊为最殊胜的亲友,这样的亲友时时刻刻都会形影不离地与自己生死相伴。五是将斩断私欲之藤视为最殊胜的发心。我们应当随行诸佛菩萨们修行的足迹,断除一切自私自利之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脱离苦,并身体力行地时时饶益一切有情。六应了知最殊胜的证相即是视自己的根本上师为真佛。如是则能获得佛的无量加持;若视上师为普通凡夫,那么对之祈祷、依之修行就很难得到加持。因此视上师为佛也是我们修行的一种证相。若我们能具足此等功德则能任运成办自他二利。
应当断除非事之六法:断除不知他心诽谤人;
断除信士生厌之邪命;断除过分放荡疯狂行;
断除轻辱他人我慢心;断除为求衣食舍正法;
断除轻视因果深缘起。若断此六非事成正士。
修行人应当断除六种非份之事:一应断除诽谤他人的行为。常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不具他心通,根本不知道他人的内心相续,若信口诽谤的对境正是具有内证功德的菩萨,那么所获的罪过就大了。二应断除令信士生起厌烦心的邪命行为。我们作为修行人,如果仅为个人利养四处攀缘,乔装贤善却又纰漏百出,这样就很容易令信士退失对三宝的信心,故当断除邪命养活的一切行为。三应断除过分放荡的一切疯狂行为。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一定要护念众生的信心,切莫令生邪见,即使您的修行境界高如天空,智慧深如海洋,但还是要具足威仪,如法行持,谨慎身口意三门,切莫显露令凡夫难以接受的疯狂行为。四应断除轻视、侮辱他人的我慢恶心,因此心一起,定灭善法功德而增长诸多过患。五应断除为求衣食等普通生活而舍弃珍贵正法的颠倒行为。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甚至舍身赴死,寻求正法。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仅为寻求四句偈语,曾剜身肉做灯千盏、投身火坑等历尽了无量苦行。我们身为佛陀的追随者,发愿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岂能因求衣食而舍弃正法,是故纵遇命难也应励力杜绝这种颠倒行为。六应断除轻视因果等甚深缘起法的恶心。因果深细难测,缘起奥妙无穷,唯有佛陀的一切智智才能圆满抉择,若凡夫以分别心臆测,则连因果缘起的皮毛亦难以衡量,故不能妄加轻视。我们若能断除此等非理之事,就可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修行正士。
诸修行人应为之六法:顶戴上师本尊空行众;
三门善法转为菩提道;抛弃我执实执与常执;
铲除一切今生之念头;以对治力摈除五毒惑;
积累闻思修行之财富。以此可令自他变富裕。
我等修行人应当奉行之法有六种:一是念念不忘恭敬顶戴上师、本尊、空行这三大修行之根本。因为上师是我们祈求加持的来源,本尊是恩赐悉地的根源,空行则是令我们获得成就的根源。倘若弃离了三根本,我们即便是废寝忘食地精进努力,也终修无所成,因此必须恭敬顶戴、念念不忘、虔心祈祷三根本圣众。二是将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一切善法以智慧摄持,使之完全转为菩提道用。如果仅为一己私利而造作某种善根,虽然功不唐捐,但其果报必定渺小或一次性用尽。《入菩萨行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因此我们应当以三轮体空的智慧及初中后三大殊胜来摄持所造的一切善根。三应依甚深的中观理论来破析诸法本体,力行抛弃我执、实执、常有等一切执著。我等众生皆因无始以来的实执分别心,妄起我执与我所执等造作诸业,生死流转,无限循环,了无出期。而今凭借往昔的福德因缘,幸遇上师明示宇宙万有之真理,了认诸法本空离根之性,从而树立殊胜正见,以闻思之智破除一切实有执著,这样久久熏修,来日必定横超三界、成就无上佛果。四是我们应当铲除为今生求利养的念头,时时提持正念,勤求出世间正法,远离世间八法。噶当派的格西亦说:“若仅为今世的利养而讲经说法则无任何意义。”五是我们应以四种对治力来摈除相续中具有的贪、嗔、痴、傲慢、嫉妒这五毒烦恼,令心相续清净无染。六应精勤积累闻思修行的殊胜财富,此为解脱途中必备的无漏资粮、永恒的财富,这种财富水不能溺、火不能焚、抢不去、盗不走,将永远跟随自己直至解脱。依此六法可令自他众生都能变成真正恒固不衰的大富豪。
实修法时所需之六法:定然速死故需舍非法;
浑噩易生故需断懈怠;精进易失故需依对治;
敬信易退故需恒串习;迷乱难断故需知无实;
邪行易染故需不交往。
实修解脱法时必不可少之法有六种:一是了知自己的寿命如风中残烛非常短暂,必定会迅速趋向灭亡。因此在无常尚未来临的有生之年,我们应当励力舍弃一切非法而勤修解脱正道。二是实修正法时如果稍有放逸,便容易沉入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状态,故当断除一切懈怠的行为,于昼夜六时中精进无有疲厌。三是精进之心容易生起也极易退失,常言道“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我们应当依于种种对治力,如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法门令精进心持久不退。四是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也容易退失,为令信心持久恒固不退,当在自心相续中时时忆念上师的种种功德而串习修炼。五是因我们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极难断除,故当依靠中观理论来了知诸法如梦如幻、显而无有自性之本体。认知诸法的无实本体以后,数数观修,功夫炼到家就自然能断除实执的种子及习气。六是我等凡夫因定力不够而容易受到种种邪行的污染,故当护持自己的修行与人格,断除与闲杂人等的交际往来,当知独自安住、阅读经论、依文解义、敛目内观是极为殊胜的。
趋入佛教皈依之六法:佛陀三身所修之皈依;
三乘之法行道之皈依;声缘净心助伴之皈依;
成就上师所依之皈依;一切本尊成就之皈依;
智慧空行加持之皈依。此等前行之法极重要。
趋入佛教皈依之法有六种:一应了知佛陀三身无别的果位乃为我等修行人最终所要取证的圣果,故说法报化三身是所修之皈依。二应了知小乘、大乘、密乘所宣之法即是行者所修之道,故称行道之皈依。三应了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实为我们修行净心法门的助伴,他们能伴随我们越过生死的大沙漠,趋至解脱的安乐洲,故为助伴之皈依。四应了知获得大成就之上师乃为我们修行旅途中唯一的怙主,只有依靠上师所传授的教言窍诀,方能修有所成,以至现证大菩提果,故上师是我们所依之皈依境。五应了知一切本尊是我们获得成就的根源,故为成就之皈依。六应了知智慧空行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获得加持的根本,故为加持之皈依。此等前行之法是我们真实趋入佛门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如理依修极为重要。
一切信士当知之六法:知为当为利己之正法;
知舍当舍迷现之贪执;知闻当闻上师…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