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散乱地修持正法,这种征兆即是依上师、本尊、空行等圣众所获得的最无上之加持。五是证悟无生无死的究竟本性,超离一切生灭戏论,乃为最无上的究竟悉地。六应了知证悟诸法本无所得之自性即是获得最无上成就的究竟定量,因为涅槃和轮回的本体都是空寂离戏的大法界,三时无有迁变。我们修习此等无上之教授就能如实证悟,佛果也将在自身中任运生起。
修行不为他转之六法:不为暂时爱友之缘转;
不为面谀饮食之缘转;不为交往散乱之缘转;
不为亲友情感之缘转;不为能工巧匠之缘转;
不为积蓄财物之缘转。具此六者究竟正法道。
能令我们的修行不为他缘所转之法有六种:一是不为暂时爱友之情缘所转。因为一切亲情往来都是我们修行的拖累和负担,只能增上身心的散乱,故当痛下决心斩断一切情缘。二是不为表面上的阿谀奉承及饮食受用等因缘所转,因为虚伪的赞美会蒙蔽我们的心智、增上慢心;美味佳肴会诱发我们的贪心,故当严厉抵制这一切过患之缘。三是修行人应往诣寂静之处,只身安住而修,不要为交际往来等散乱因缘所转。四是我们不应为亲友互相眷念的情感因缘所转,应时时观念无常的本性,了知暂时的相聚,终究会换来痛苦的别离,故当依随佛经教义摄心正念,断除一切贪恋与执著。五是修行人不要盲从于世间琐事,亦不要迷惑于能工巧匠的技艺,因为他们雕制的各种美妙饰品都是坏灭的本性,且于制作过程中无义奉送了自己一生难得的大好时光,就算你的技艺巧夺天工,雕制的器具精美别致,获得世界之最的殊荣也无任何实义。故当励力舍弃世间无义之事,誓不为此等外缘所转。六是不要为积蓄财物之缘所转,因为财物虚幻无实,且是烦恼之因,弊多利少,最终累己害人。假如我们已具足此六法功德,且不为任何外缘所转,则说明自己无疑已经趋入究竟正法之道,必定会得大成就。
观察而舍人格之六过:心乱谤他五毒极粗重;
无所事事心粗无主见;喜爱无义琐事及交际;
刚愎自用不听他人劝;趋附高官喜新延误事;
虚伪狡猾怀恨在内心。观察修法过患而舍弃。
通过观察,我们应舍弃六种不良人格:一是心烦意乱、喜谤他人、乐论是非、心相续中五毒烦恼极其粗重,这种恶劣之人格应当舍弃。二是整日放荡不羁,无所事事,分别心思极其粗大,心无主见,总是喜欢随声附和,这种卑劣之人格应当舍弃。三是喜爱无义琐事,如逛街闲游、做生意、歌舞赌博以及人际交往等,这种人格也应当舍离。四是不听他人忠告,自作聪明、刚愎自用之人总以个人为中心,我行我素,实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徒,这种人格应当舍离。五是不立志气、趋附高官、处处攀缘、喜新厌旧之人,凡是交待于他的事情总是以无止息的拖延而耽误,这种不稳重之人格亦应舍离。六是为人虚伪狡猾,作事毫无诚意,纵遇小事或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怀恨在心,总伺机报复以了心腹大患,这种人格极其恶劣。是故我们在修法过程中应当闭目内观,看自己有否此等过患,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对待,或在会遇此六种过患之人时亦应当设法远离,当然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极力帮助对方,使之远离此等过患亦不为过。
行为劣者过患之六法:不报恩德恩将以仇报;
无自知明过分要求他;反复无常情绪多变化;
口是心非表面假奉承;不知具义心杂喜言谈;
从未利他反怀有希望。如是违法之人当离弃。
我们应该了知行为恶劣者之六种过患:一是有些人格卑劣者在受人恩惠的情况下,非但不报恩德,反而恩将仇报。世间谚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格恶劣者却恰恰与之相反,如是做人都不合格,又如何去圆满佛道?二是有些人从不自我量力,外在行为极其散乱,内在贪嗔痴等五毒烦恼炽盛,却不知审视自己的过失而过分严格地要求他人,无惭无愧地讲些口头大道理。三是性格漂浮不定,情绪反复无常,变化多端,今天发愿闭关静修,明日却打着参学的旗号四处观光,还妄想旅游成佛,这也是恶劣者的行为。四是虚伪狡诈、口是心非之人,通常口里说一套,心里却盘算另外一套,阿谀奉承而居心叵测,实为典型的笑里藏刀,与这种人交往须得小心又谨慎。五是不明事理、不辨善恶利弊之人,他们不知何事有义,为之利己益人,亦不知何事无义,为之损人不利己,心思杂有恶毒,却喜欢口若悬河地侃侃而谈。六是从不愿意奉献少许、毫无利他之心者从来都是满怀希望地盘算如何得到他人的种种利养。无垢光尊者告诫我们应当远离如是六种违背法规之恶劣人。
远离一切过患之六法:心地善良稳重琐事鲜;
誓言坚定安忍具毅力;不为他害不为外缘转;
情意长久敬信里表一;心纯善巧方便智慧高;
不言他过根除自过患。如是胜士堪为菩提友。
明知交往人格恶劣者将引来无穷的过患,修行人自当远离,那么我们可以亲近之道友又是怎么样的呢?那就应观察,看是否具足下列六种条件:一是心地善良,忠厚诚恳,性情稳重,慷慨大方,世间烦杂琐事鲜少,一心从事出世间正法。二是言行一致,从不虚愿,故所发誓言极其坚定,途中纵遇种种艰辛、逆缘,仍能泰然自若地安忍,具有强大的毅力来成办一切誓愿,毫无违逆。三是一切所作所为谨慎如初,思路清晰,具有智慧,懂得辨析取舍,不违世出世规,做任何事情都会得到人们的拥护,亦懂得善护自身故不为他人所害,内在的正见稳如泰山,绝对不为任何外缘所转。四是对师长、道友、亲眷等情深意长,从不喜新厌旧,亦不见异思迁,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和信心情真意切,表里如一。如果有人心里满怀邪见,居于某种目的而诈现恭敬行为,此乃虚伪之举,应当舍弃。五是心地纯朴,无论成办什么事情都具诸善巧方便与高超的智慧。六是经常内观相续,非但不谈论他人过患且力行根除自己的过患。如是具足上述六种功德的殊胜士夫就可以成为我们修道中最亲密、可靠的菩提道友。
修法之人嫉妒之六过:欲得胜他丰富之受用;
欲求众多眷属与弟子;欲求一切广大福德财;
欲求美名飞幡遍世界;欲求自力超胜一切人;
除己之外一人亦不想。此人已被欲天箭射中。
修法之人以嫉妒将引生的六种过患:一是心怀嫉妒之人,总是欲望获得超胜于他人的丰富受用,纵使得到亦不知足,其心志已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又何谈修行呢?二是欲求摄受众多的眷属与弟子,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与知名度并引以为荣。要知道当我们具足摄受弟子的能力时,不用千辛万苦地攀缘、觅求,弟子也会如众星捧月般地聚集在自己的身旁;在不具足摄众能力时,万般寻求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且会毁坏自己的修行,退失他人的信心。三是嫉妒心炽盛者往往因欲求世间的一切有漏福德与财产而丧失内在的理智,如是我们的道心及殊胜智慧都会退失。四是嫉妒心强盛之人总会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美名的飞幡布满世界各地。当今时代,许多形象的修行人为得美名与崇高地位,而不择手段地搞自我宣传,标榜自己是大活佛、大法王等骗取信众的财富,抑或这就是末法时期悄然而至的标志,怎不令正士大德担忧?五是心存嫉妒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能力超胜所有世间之人,孰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纵然累死、气死,这种妄想亦不可能实现。六是有嫉妒心的人时时唯求自己获得名誉、地位以及眷属圆满等种种利益,此外不思及任何人的利益,更何谈对他人的一片善心?这怎么能谈得上是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大修士呢?彼等显然已经被欲界天魔王波旬的贪嗔箭毒等射中了要害,若不及时悔悟,忏尽愆尤,提持正念,就只能与解脱背道而驰,从而堕落三涂。
心怀嫉妒外相之六法:羡慕具有福德愦闹者;
恶语中伤行法之大德;见他圆满嗔恨扰自心;
嘲笑讥讽慈心利他者;诋毁诽谤修行成就者;
袒护协助无明邪见者。
我们可依六种外现之相来观察、衡量心怀嫉妒之人:一是羡慕具有福德之人,不惜低声下气地去讨好、交际,整日忙碌于吃喝玩乐的愦闹者。二是自己虽无能力、功德,然因嫉妒心的缘故,总喜欢以恶语中伤行于正法的高僧大德。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无端挖苦、谩骂,总是以唇枪舌剑攻击行于正法之人。三是看见他人各方面比较兴盛圆满的时候,就禁不住大发嗔恨心,如是嗔心怒火便烧毁了自己含辛茹苦累积的功德,同时也扰乱了自己的内心而难以安住修法。四是自己无能,却反而嘲笑、讥讽具有慈悲心、能利益他众之贤德人士,这亦是心怀嫉妒的表现。五是无因诋毁、妄加诽谤真正的修行人及修行获得成就之人,造作如是罪苦之因,何时能有脱离苦海之机?六是片面地袒护、协助充满无明邪见之人,无疑会成为恶劣之徒的帮凶,其实质即为邪见者之同党,必将摧毁自己的正念相续。具足这六种外相者,说明心中满怀嫉妒,与之交往时应具善巧方便,否则还是远离为妙。
依止如此劣者之六过:仅见亦退信心出离心;
仅闻亦离殊胜解脱道;仅念亦播轮回之种子;
仅触亦失加持与悉地;仅谈亦灭敬信清净心;
结上法缘为魔所加持,死后堕入无间地狱中。
是故当舍如此恶缘者。
如果依止满怀嫉妒心的恶劣者,当即就会出现六种恶兆:一是仅与这种恶劣者见面,亦将退失我们前所具有的信心与出离心。二是仅仅听闻此恶劣者的声音,亦将令我们远离殊胜的解脱道。三是仅仅从内心念及这种恶劣者,亦将使我们播下沉溺轮回之种子。四是仅仅与这种恶劣者接触,彼之晦气亦将毁坏我们积累的善法功德,令我们失去上师的加持与本尊赐予的悉地等。五是仅与这种持有邪见的恶劣者交谈些许话语,亦将灭尽我们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与清净心。六是若与这种持邪见的恶劣者结上法缘或恭敬侍奉他等,即为受魔加持的一种恶相,待身坏命终之际…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