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必定会堕入无间地狱,感受无量痛苦。是故我们应当用智慧的眼目善加观察,彻底远离如此具恶缘之人方是明智之举。
劣人所具恶相之六法:不如俗人岂能成行者?
不如贱种岂能成信徒?不如外道岂能成菩萨?
不如邪见者岂成咒师?不如罪人岂能成修士?
离佛法者岂能有见修?此乃佛教之贼假行者,
引信士入邪道当弃之。
我们应当认知卑劣之人所具有的六种恶相:一是如果连普通世俗人的行为都不如,岂能妄称自己是真正的修行者?二是如果连世间乞丐、铁匠、娼妓等贱种人的人格都不如,岂能妄称自己是佛教的信徒?三是所作所为若连外道的行为都不如,岂能妄称自己是菩萨?因为外道中亦有行持十善、慈心护生等善行。四是言谈举止若连谤无因果的邪见者的行为亦不如,岂能妄称自己是取舍究竟、灭尽贪心嗔心的密咒师?五是连一个违逆法规的罪人之心境都不如之人,岂能妄称自己是大修士?六是若人从内心深处舍弃佛法的教义,从行为上背离佛法之规,这种人怎么可能具有依佛法而树立的正见与修行?具有这六种恶相之人,无垢光尊者痛斥他们为佛教之盗贼、败类,纯粹的假修行者,是引导信士趣入邪道之大邪师,我们应当远离。
不得成就脱离之六法;虽具发心然若未发愿,
不能播下色身之种子;虽有悲心若未灭私欲,
不入利他大乘之行列;虽行随顺时机未成熟,
不成利他反成讥讽因;虽居深山若未生厌离,
难以斩断依附贪嗔藤;无有敬信虽空口祈祷,
不获一滴加持甘露雨;智慧虽高若未离戏论,
不辨轮涅缚于宗派笼。是故窍诀融心极重要。
许多修行人久修而不得成就,其原因就是脱离了紧密相关的六法:一是虽具发心——发誓利乐一切有情之菩提心,然于所依处上师三宝前仍要广发大愿,诸如愿我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与正法、能荷担如来家业、具足救度众生的能力、常转正法之轮、点燃智慧的火炬、照明三涂之幽暗、引导众生出离罪苦的深渊、趋达解脱安乐的彼岸等等。我们若未如是广发大愿,仍就不能播下殊胜色身(佛的报身与化身)的种子,因为利乐有情的事业,唯依报身与化身方能成办。可见发心与发愿是相辅相成的,切莫脱离彼此紧密的关系。二是虽然在相续中生起了相似的大悲心,然若未能灭除私欲之心,不念众生苦楚,时时为自己谋求种种利养,则根本不能趋入万事利他这一大乘壮举的行列。因为大乘的根本核心在于“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脱离苦”。三是虽行随顺世间某种因缘来利益他众,然若时机尚未成熟,则非但不能成办利益他众的事业,反而会成为他人讥讽之因。是故具有智慧之人,无论欲成办何事,事前皆应仔细观察,看时机有否成熟,切莫盲目行事。四是虽然身居林间山岩等寂静处,但若内心对三有轮回未生起厌离心,常念红尘漏乐,则难以斩断依附贪嗔之心而生长之烦恼藤蔓,如是被烦恼束缚,愁苦满怀,甚至不能自拔,故当依教调伏自心相续,使之宁静,专意修持佛法极为重要。五是若对上师三宝无有恭敬和信心,仅如鹦鹉学舌般地空口祈祷,则绝对不能获得一滴加持的甘露法雨。因为一切加持、悉地等功德全都建立在恭敬与信心的地基之上,敬信与加持是相等的,有一分敬信得一分加持,有十分敬信,得十分加持。不具敬信而妄求加持者,则如愚人说食数宝般毫无意义。六是有些人智慧虽然较高,且辩才无碍,但因未了认空性本体,未能超离边执戏论,亦不善辨析轮回与涅槃法性平等实相,为边戏所摄而偏执地耽著自宗,破斥他宗,妄立门户之见,这样仍被束缚在宗派的牢笼之中难以获得解脱。是故我们应当虔心吸取传承上师的教言窍诀,将之融入心续是极为重要的。
诸修行者需具之六法:畏惧轮回如被屠夫追;
精进行善如同耕田地;依对治如患者服良药;
精勤利他如同育幼子;善调自心如同揉皮革;
灭我执敌如同伏冤家。恒时依止此等六需具。
诸修行者需要具足之法有六种:一是对三有轮回深生畏惧之心,其限度如同有情被屠夫追逐,即将断头丧命的强烈恐怖心情,四处仰望求救,迫不及待地渴望出离如此苦境。二是精进行持善法之心,喜勤不懈,念及一切善根与功德的增长完全来自于精进,如同农夫耕耘田地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故当精勤修积善资。三是我们在修行的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自己心念不正、恶习等烦恼丛生,尔时当立即依靠种种强有力的对治法来加以遣除,如同身患重疾之人服用良药般,为病服药,不稍迟缓。四是我们生为佛子,当行佛事,秉教修行,利乐有情,勇猛精进,遇难不退。利益他众之行持即如同慈母抚育顽皮的幼子般无微不至,这种无私的奉献,无怨无悔,且能持之以恒。五是采用各种方法来善加调伏自心相续的无明烦恼,如同搓揉坚硬的皮革一般,久之便会令其变得非常柔软。同样,我们可以用各种调伏方法来令自己刚强难化的性情变得温和调顺。六是若能依于各种善巧方便灭尽我与我所的执著怨敌,则如同降伏了三世一切冤家仇敌一般,身心都会感到轻松自在。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恒时应当依此六法,能持久修行则极为殊胜。
究竟调伏自心之六法:究竟解脱乃断故乡执;
究竟务农乃勤行善法;究竟归宿乃得实相地;
究竟守护乃弃爱我执;究竟调伏乃灭五毒敌;
究竟实修无散护正念。若具此六所愿如意成。
我们应当了知究竟调伏自心之六种法:一应了知修行人最究竟的解脱乃为断除对故乡的执著心,进而断除对父母亲友的贪恋之情。《佛子行》云:“贪爱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二应了知修行人最究竟的务农事业乃为精进行持一切善法、断除一切恶法,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实修。三应了知我们最终的究竟归宿乃为获得实相之本地——现证心的本性,这即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四应了知最究竟的守护乃为弃离对自我的贪爱与执著,故舍弃我执是最完善保险的守护。五应了知最究竟的调伏乃为灭除内在隐藏的贪嗔痴慢嫉五毒怨敌,因为五毒为地狱之五种根源,如云:“灭除五毒即平息纷争,无一物者,苦恼不相随。”六应了知最究竟的实修即是令身心无有散乱,时时护持正念相续。复次,进入更深一层的实修,即任运安住、了认心性之明乐无念的境界,护持修证的觉受相续。我们若能具足此六种窍诀,如理持久地修行,那么一切所愿将如意自成。
诸修行者危险之六法:虽具信心若未断名利,
终有世法危险当谨慎;虽依静处若未具出离,
终有散乱危险当谨慎;虽具道相若未断慢心,
终有魔障危险当谨慎;虽集护法若不具悲心,
终有业倒危险当谨慎;虽具高见若未除贪执,
终成油子危险当谨慎;虽勤利众若为私欲缚,
终成骗子危险当谨慎。
诸修行者应当认知六种危险之法:一应了知虽然对上师三宝具有信心,但若未断除希求名闻利养之心,最终还是会被世法所染,沉溺于滚滚红尘中,随波逐流,生死漂沉,极其危险,故当谨慎。二应了知虽然表面上依于静处修行,但若不具足出离心之鞭策,最终仍会随分别欲望所转而散乱,以致虚丧一生宝贵的时光,这也非常危险,故当谨慎。由此可见出离心的重要性,它是三乘行者修法必不可少的首要课题。其生起的方法,如宗喀巴大师云:“暇满难得寿无常,思维能除此世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断除今未来世对世间有漏安乐的贪执心即能生起坚定的出离心。三是修行中虽然具足一些修道的证相,诸如面见本尊、自在运行明点等,但若未能断除我慢之心,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以圣位自居,目空一切,非理妄行等,终将遭到魔障的违害,非常危险,故当谨慎。四是虽然自身周围集聚着众多护法神,时时护持不离左右,但若相续中不具少许大悲心,终有一天会因无常之缘而致业际颠倒,这也非常危险,故当谨慎。有些人修念护法神的目的不是悲心维护众生,而是嗔心降伏他众,残害生灵,这样就算你修得能与护法神对面交谈,一呼百应,于己于他又有什么真实的利益呢?只能成为业际颠倒之大患。是故依靠各种对境来引生大悲心很重要。五是虽具高深的见解,然若内心未断除种种贪执之行者,最终将成为佛法的油子,于千经万论所说,知而不行,或妄斥为不了义之说,上师教言置若罔闻,对别人宣讲佛法教句时口沫横飞,自己内在却恶念纷起,处处明知故犯,事事背道而驰,成为这样的佛法油子是极其可悲而危险的,故当谨慎。六是虽然于表面上精勤地利益众生、摄受眷属,但却不以真正的菩提心摄持,仅为一己私利,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便万事大吉,这样为私欲所缚之人终将成为佛教与众生的大骗子,其行为极其危险可怖,故当谨慎!
断除障碍所需之六法:断除不持正法大障碍;
断除不知魔业大障碍;断不敬信上师大障碍;
断不净观道友大障碍;断谤入胜乘士大障碍;
断除三门罪行谄诳障。修解脱道断此极重要。
断除障碍所需之法有六种:一是断除不修持正法之懈怠懒惰心。若人身体出家,心却忙于种种世间琐事,不行持出世间正法,则将形成难以解脱生死苦海的一大障碍,故当精进行持正法,断除这一大障碍。二需了知修行的障碍还出自于种种魔业,并且诸魔业均来自于我执这一大魔头,若不了知这一根本隐患而加以断除,则亦是修行成就的一大障碍。三应断除不恭敬上师之心念与行为,否则将形成获得加持之大障碍。由于我们的修行能力很弱,就象初学步的婴儿需要长者的扶持般,弟子离不开上师,若失去上师的加持,我们在修行途中会走得异常艰辛,且危难重重。四是在与金刚道友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应当常观清净心,切莫着眼观察道友的过患,更莫妄起蔑视之心,否则亦将障碍修行功德的生起。五应断除对趋入殊胜大乘…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