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寻觅教言精进而修持。如是而行迅速得成就。
乃至我们修法获得究竟前应依止之六种法要:一应舍弃引生贪恋的父母亲友,真诚依止于己修行有助益的贤善道友。二应舍弃不怀善意的恶友,诚心依止具有贤智的上师。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跟随恶友,则纵有贤善的人格也会随之变坏,故当依止具有贤善人格和深广智慧的上师。三应舍弃商议世间法之行径而依止能令我们获得永恒妙乐之殊胜正法。如云:“除事修持佛法外,万事都无好商量。”因为诸世间法唯是助长贪嗔之因、堕落之源。四应依止上师广闻深思显密经续论典,以闻思之智慧尽力调伏自心相续。五应舍弃令身心散乱的城市和故乡,专心依止寂静的山林岩洞而实修佛法。六应寻觅具相上师,依之虔心闻思,待获得甚深教言以后精进实修。我们若能如是行持,必定迅速获得成就。
利益损害相杂之六法: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师;
摄受不入正轨之弟子;不离世间八法而修行;
邪命养活同时利他众;受持无有护心之戒律;
善恶错乱行持密宗法。利害相混乃修法形相。
宣说利益与损害相杂之六种法:一是若不幸依止了不生功德的上师,也就是说所依止的上师不具足法相和成就相,仅以寻求名闻利养之心去攀缘、摄受弟子,彼对众生没有大悲菩提心,内心相续也没有清净戒行等内证功德,那么对弟子来说有何利益有何害呢?虽然从传法灌顶和信心方面弟子仍能获得些许功德,因为上师所宣说的都是诸佛菩萨的金刚教句,但从上师本人不具法相方面而言,久而久之弟子会生起邪见,诽谛上师,退失对佛法的信心等,将种下堕入金刚地狱之因。二是若不幸摄受了一位不入正法轨道的弟子,彼对上师的教言充耳不闻,更有甚者背道而驰,那么对上师而言有何利益有何害呢?从悲心摄持分而言上师亦有些许功德,因佛法的加持是不可抹灭的。经云:“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方面而言,上师不作观察滥收门徒必有一定的隐患,其将甚深教言传于非法器者,即如将锋利的宝剑交予疯人之手,极其危险,如莲师云:“不察弟子如跳崖。”三是虽欲修持解脱正法,然心却不离世间八法,整日盘算如何才能牟取种种利养,这样利害参半而修行,决定得不到究竟的解脱。阿底峡尊者说:“勤行世间八法者,虽能获得暂时利益,来世必趋三途,受苦无量。”《四十二章经》亦云:“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四是有些人唯以五种邪命养活自身,同时又发心利益他众,这也是利害参半的行为。五是虽于行为上受持了三乘戒律,但却不依教护持内心相续,或者表面上受戒而内在根本无有守持戒律之心。六是不明取舍、善恶错乱、邪迷妄行之人却修持密宗的甚深法要。这样利害相混杂者,只能成为修法的形相,绝无真实修法之功德。
压服邪念如钉之六法:作害怨敌越伏越多故,
压邪调伏我执为要诀;欲妙愈享贪婪愈多故,
压邪强制断贪为要诀;闲言碎语愈说多愈故,
压邪禁语独处为要诀;护持他心愈作愈多故,
压邪自然安住为要诀;紧搓自心疙瘩愈多故,
压邪自心放松为要诀;世间杂事愈作愈多故,
压邪安住自心为要诀。具足此等灭除希忧执。
我们应当了知压服邪念如同被铁钉扣紧之六法:一是对我们作害的外来怨敌,若欲强行灭除,这样怨敌会越降伏愈增多。佛经中说:能灭世间一切怨敌之人不算强者,能够降伏自心之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强者。是故压服邪念,调伏内在的我执乃为最胜要诀。二应了知世间的种种欲妙愈享受愈增强贪欲,就像口渴之人饮盐水一般愈饮愈渴,故当压服邪念,依上师的教言和种种善巧方便强制性的断除各种贪欲,乃为修行的最胜要诀。三应了知无有意义的闲言碎语愈说愈多,就算是昼夜长谈也难以述尽,故当压服邪念,坚定禁语,独自安住,或口诵心咒,或阅读经论,或内观心续。四应了知护持他心的事情会愈做愈多,故应当压服邪念而自然安住,或观修诸法如梦幻般的本性乃为最胜要诀。五是若强制性地紧搓自心,不令散乱,这样摄心愈紧愈会增盛分别心,愈加胡思乱想,故当压服邪念,令自心放松,坦然安住,这就是殊胜的对治要诀。六应了知世间的各种杂事愈作愈会增多,忙了此事,还有彼事,永无终了之时。若能压服邪念,放下万缘,绵绵不断的世间琐事也就自然了结了,故说安住自性、直观本性是最胜要诀。具足此等要诀之境界者,自然能灭除希求与忧虑等执著。
法融自心验相之六法:知妙欲魔不贪轮回相;
所作利众蒙受加持相;觉性自在获胜成就相;
不随他转生起正见相;想见上师具有敬信相;
舍弃今生已得法利相。具此六相乃为真正士。
我们应当了知佛法真正融入自心之六种验相:一应了知一切妙欲都是魔幻变出来诱惑我们的,若能舍弃世间欲妙,则获不贪执轮回之相。二是若我们自己平时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在利益他等众生,则为蒙受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加持之相。三应了知若我们修证的觉性已达任运自在的境界,则为获得殊胜成就之相。四应了知当我们能主宰自之修行,不随他人所转,即是生起稳固正见之相。这是非常希有而难得的,因为末法时代很多修行人就像墙头草般东吹西倒毫无主见。五应了知若我们时时都想见自己依止的上师——修行的怙主,那就是对上师具有恭敬信心之相。六应了知当我们彻底舍弃今生的名闻利养等一切琐事之时,即是已得法利之相。凡是具有此六种验相之人皆可称得上是真正的修行士夫。
宣说所需不惧之六法:实修深义不惧恶念敌;
观心性义不惧八法敌;修炼法身不惧二取敌;
无基道用不惧二障敌;实修大乐不惧痛苦敌;
实修本体不惧希忧敌。具足此等而行成大事。
宣说修行人所需要的六种不畏惧:一是实修深义者不必畏惧恶念之怨敌。修持共同乘的行者一旦发现自己生起恶念就特别害怕,并立即施予强有力的对治法。而实修密法深义之行者,却可依上师的窍诀将一切恶念直接转为道用。二是在观修心性本义时,不必畏惧世间八法这一怨敌的侵扰,如如安住即可,因以诸法本体一味无别。三是观修法身自性时不必畏惧分别执著之怨敌,就在这样的本性中安住,了认诸法是本来法身的游舞,二取即可融入法界。四是实相本来基中无有能所二取之迷乱显现,了知此理将迷现转为道用并安住于法界一味的本性中则不必畏惧烦恼障与所知障的怨敌,证悟诸法实相本空、离根之性,二障都会寂灭在心的本性之中。五是若实修无上密法中所明示的大乐智慧,则不必畏惧世间种种痛苦的怨敌,其性本来清净故。六是实修诸法一味大平等的的本体时,不必畏惧苦乐希忧之怨敌,轮涅本体无二故。若能具足此等要诀而行持,则将成办普贤如来果位之大事。
趋入正法取舍之六法:不依正知行为不如法;
不舍随顺行善不正规;不依要诀不生暧觉受;
时机未到不能利他众;不具威力不能遣违缘;
智悲脱离即生不成佛。是故依要行善极重要。
趋入正法的修行人应当取舍之法有六种:一是若不依靠正知观察守护自之身口意三门,则行为不会如法。因此我们应当以正知来观照内相续的起心动念与外身肢的举手投足,尽量依教轨正不令散失。二是若不舍弃随顺世间的散慢行为,则不会正规地行持善法,受世俗贪染故,凡所发心承办之事皆是居于某种目的而为之。三是不依靠上师所开示的修行要诀,纵修亦不会生起暖相与觉受。四是在自己修无所证,也就是说没有获得一定的成就相和修证功德,且度化众生的时机亦尚未成熟之时,若踌躇满志而欲大张旗鼓地弘法利生,则是枉费心机。五是在成办自他二利事业的过程中,自己若不具足一定的威摄力,则不能遣除所遭遇的种种违缘。因此我们应当努力修持,增上大悲与智慧等威力,待功德圆满后就能轻而易举地遣除一切违缘。六应了知成佛的根本是智悲大双运,如果智慧脱离大悲,则即生不能成就佛果。如同开启智慧宝藏之钥匙一样,修行不能不依靠要诀,是故我等修行人依要诀行持一切善法是极其重要的。
断除恶劣之想六种法: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
道友视为怨敌毁誓言;自高自大远离正法道;
贩卖教言邪命而养活;不修本尊舍弃正法道;
行法寻财远离解脱道。离六恶想而修极重要。
修行人应当断除六种恶劣想法:一是若将自己所依止的上师视为普通凡夫,则恭敬与信心难生而傲慢与嫉妒易起,如是将远离上师所赐予的一切加持。故应将上师视为真佛,于彼虔诚祈祷,生起百分之百的信心,念念不忘上师,行住坐卧皆依教观修上师。对此,乔麦仁波切和嘎玛巴亦有殊胜教言:“上师在灌顶传法时,十方诸佛都融入于他的身体,尔时生起如佛之恭敬信心能获得极大加持与功德”。二是若将在同一坛城内受过灌顶的金刚道友视为怨敌般势不两立,或争执某些事情寸步不让,互相讽刺、谩骂,则将毁坏自己的密乘誓言,终竟不能获得成就。三是自高自大之人,上不敬师长,下不和道友,且无惭无愧地高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好象世界上没有他地球就不会转动似的。这种目空一切之人,已远离正法之道,故不会生任何修行功德。如云:“我慢的山岗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四是若修行人居心叵测地妄求利养,以致毫无羞耻的贩卖无价之宝——甚深教言,那么这种邪命养活之人无疑已成为佛教变相的盗者。五是已入密乘之行者,不间地观修本尊即为终身受持之誓言,若不观修本尊,则有毁誓之患,如是自然也就舍弃了正法之道。此外以贪嗔之心观修本尊法者亦有舍弃正法之道的过患。六是行持佛法者,若时刻寻求生财之道,一头钻进钱眼里不能自拔,自己的身份与修行皆抛于脑后,则此人已远离了解脱道。是故我等修行人远离上述六种恶劣的想法而如法…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