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22

  ..续本文上一页修行是极其重要的。

  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散于外境忘失敬信心;

  忙碌温饱忘失三宝尊;性恶急躁忘失密誓言;

  盲目无知忘失轮回苦;爱财谋利忘失行善法;

  起嗔毒心忘失菩提心;放荡不羁忘失恶趣苦。

  具此六法长久漂轮回。

  我们应当了知忘失解脱正道之六法:一是若自身常处愦闹之地,心无自在而散于外境,东听西闻、左顾右盼,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忘失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与信心。二是执著温饱者整日忙碌于烹制美味佳肴、购买华美的衣饰,渐渐地生死大事便抛之脑后,情不自禁地也就忘失了上师三宝尊——这一殊胜的皈依境。三是性情恶劣又急躁之人没有耐心去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利益过患,往往感情用事,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志,需要秘密守持的誓言总是在事情一来就不顾一切的恶劣性情中忘失,或生贪心穷追不舍,或生嗔心提刀杀人等。四应了知若人无善辨是非真伪之智,盲目无知地虚度光阴,时时以苦为乐,自我麻醉,这样自然就会忘失轮回的三根本苦与八分支苦,而且还颠倒妄执为轮回有乐无苦。五应了知贪爱财富之人总是不择手段地谋求利润,诸如偷税漏税、倒卖伪劣产品、敲诈勒索、暗盗三宝财物等,如是自然会忘失行持善法的重要性,更不会身体力行。六应了知易起嗔恨等恶毒心者,自然会忘失珍宝菩提心。本来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互相作过父母,故应如现世自身父母般对待他们,施予仁慈、悲心,为他们造作种种利乐之事,呵护有加,不仅发愿自己觉悟解脱,亦要发愿令一切父母众生觉悟解脱。若人恒时放荡不羁,就自然会忘失三恶趣的种种痛苦,深溺五欲之中,肆无忌惮地造杀生、偷盗、邪淫等罪业,灭尽善法功德,远离解脱正道。具足上述六种忘失正法之过患者,必定会长久漂泊于轮回的大苦海中,了无出期。

  激励自己教言之六法:正士传家之宝即修行,

  切莫懈怠拖延修正法;妄念乃为焚烧智慧因,

  莫视执著所缘为殊胜;痛苦逆缘激励行善法,

  切莫忧伤呻吟而断之;显现五毒乃为智密道,

  见敌害己切莫生反感;种种违缘乃是成就兆,

  切莫怀有恶意生嗔心;轮回显现乃是佛净刹,

  莫执迷现二取为实有。

  我们应当了知能激励自己的信心、精进心等修行之六种教言:一应了知古往今来的高僧正士们代代相承的传家宝即是“修行”。为此我们切莫懈怠懒惰、拖延修法时间,而应当机立断,勇猛精进地修持正法。二应了知妄念乃为焚烧智慧之因,若于所缘境不起妄念,则菩提智慧将日日增上,所以不能视执著某种所缘境为殊胜证相。从另一个角度讲,若能将妄念以善巧方便转为道用,彼即是能盛燃智慧火焰之因,故应了认妄念与执著的本体。三应了知所遭遇的一切痛苦和逆缘都是激励我们行持善法的助缘,故当化悲痛为修行的动力,切莫为之忧伤呻吟,亦不必想方设法断除逆缘痛苦,而应恒时以此作为鞭策我们精进修行的方便。四应了知所显现的贪嗔痴等五毒烦恼乃为成熟现前自然智慧之殊胜密道,是故遇见怨敌造害于己之时,切莫于彼生嗔怒之心,当转反感为恭敬,念彼为助进我们修行的大善知识。五应了知我们所遭遇的种种违缘乃是自己获得成就的一种征兆,切莫为此满怀恶意妄起嗔恨之心,应内观心性,坦然安住。六应了知三界轮回的一切显现都是佛陀的清净刹土,因诸法为大平等的本性,无有清净与不清净的差别。了知此理,我等修行人切莫执著因坚固的迷乱习气而显现之二取诸法为自相实有,当时时安住于梦幻本净的境界之中。

  染污法性歧途之六法:实相本是逸然无偏袒,

  然被贪心分别妄念染;法性本是远离诸言思,

  然被有无边执增损染;心性本是无二无生灭,

  然被执著生死想所染;境现本是心性空明镜,

  然被贪嗔二取实执染;胜义本是离诸戏论相,

  然被实执怀疑所污染;实相无偏阿赖耶缘起,

  然被二取迷乱习气染。

  以分别心染污法性而入歧途之六种法:一是诸法的究竟实相本来是逸然、明然、空寂的本性,既不偏于明分,亦不偏于空分,无有任何偏袒之相,然而却被贪心等分别妄念所染污,以致显现迷乱的轮回,有情深受迷惑而执著能取所取。二应了知诸法法性本来是远离一切言说与思维的,然而此超思离言的究竟本性却被有无等边执戏论增损染污。三应了知心的本性本来是明空无二,超离一切生灭之相,然而此无生无灭的本体却被执著生死循环的杂乱思想所染污。四应了知外境的一切显现本来是心性空寂的明镜中幻现而有的,即心性之明分不灭,毫无自相实有,然则此显而无自性之法却被贪心嗔心等二取实执所染污。五应了知胜义谛本来是远离有无等一切边执戏论之相的,然而此空寂离戏的本体却被实执和怀疑等分别心所污染。六是实相本为无偏颇之真实义阿赖耶,本来无离无合,且远离一切执著等相状,因缘起而显现种种幻化之相,然而却被二取分别心的迷乱习气所染污。

  断除邪命养活之六法:断除诈现威仪之邪命;

  断除谄媚奉承之邪命;断除旁敲侧击之邪命;

  断除巧取讹索之邪命;断除赠微博厚之邪命;

  断除恣意享财之邪命。如理修法断此为最佳。

  我等修行人应当断除邪命养活的六种行为:一是现今末法时代有些心术不正之人为了求取种种名闻利养,便会在信众前显露出异乎寻常的行为,又为保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而费尽心机掩饰自己的过错。我们应当断除这种诈现威仪,巧取信财之邪行。二是有些人为了迎合世人的心意而求得利养,便穷思竭虑地虚谈一些无意义之事,比如对自己看准的对方说,“我已暗中遣除了你和你家中的违缘,以后我会继续善护你的事业,让你安享高官厚禄”,或言“你的前世是某某佛菩萨、你是某某活佛的转世”等。用这种谄媚奉承的方式讨好世间人而求取利养是极为卑劣的,我等修行人应断除这种邪命。三是有些人为了求得一些钱财,就对信徒说“我长期住山苦行,不幸身染重疾,医生吩咐我需服用什么营养补药,穿什么柔软衣服”等力求别人的援助,或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无惭无愧地说“你这东西从何处买来,我需用此物,怎么也买不到”,希望对方能赐予自己。这种旁敲侧击的邪命我们也应当断除。四是有些人假借某种理由或以威胁恫吓的方法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如对某人说,你在某时有命难,若供养我多少钱财,我便可以为你化险为夷。此外亦有嫌弃别人的低劣供品,夸赞某人的上好供品等行为,我们应当断除这种巧取讹诈的邪命。五是有些人将自己的一些微廉物品赠送给有钱之人,希望博得丰厚的回报,如将药品、糖果、衣物等普通物品送给某些人,还美其名曰是法王的加持品或解脱圣物,这样居然也能讨得有些人的倾囊回赠。这种举动从表面上看来是慈悲的关怀,但其发心浊秽不堪,我们应当断除这种赠微博厚的邪命。六是有些人从不衡量自己修行有无功德,亦不以因果作为修行的准绳,却恣意享用三宝和信徒的财富并且铺张浪费无惭无愧,我等修行人应当断除这种邪命。若能如理修法断除此等邪命则是最为善妙的。

  宣说共法教言之六法:循序渐进为净行教言;

  修四无量为发心教言;现空双运为实修教言;

  甚深地道为寻要教言;正见心性边解脱教言;

  无偏闻思乃殊胜教言。

  宣说行持共同法门之六种教言:一是我们的修行一定要遵循秩序,逐渐上进。顺次第者,如先受灌顶,次受窍诀,后再修行,或先修五十万加行,然后再进入正行,当如是依次而修,切莫逆次而行,此乃清净行为之教言。二是欲发菩提心者,首先应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此为发心之教言。三是我们在修行时既不能堕有边,亦不可落无边,而应处于中道,修习现空双运之法,此乃实修之教言。四是我们所寻觅而依修之法,应是涵摄五道十地的甚深要诀,如是修行乃为寻觅修要之教言。五是所谓的正见,即是了认心的本性,生起决定信解,此为边解脱之教言。六是既不偏爱自宗,亦不嫌弃他宗,当广闻博学各大宗派之经论教典,这样的无偏闻思乃为最殊胜的教言。

  断绝希望窍诀之六法:无愧之人守戒无希望;

  不精进者修法无希望;无敬信者得加持无望;

  无智之人证悟无希望;懈怠者获道相无希望;

  恶意之人利他无希望。

  能令我们断绝修行中无正因而欲获正果的六种窍诀:一是无有惭愧之人,无论能作还是不能作的事情都恣意妄行,这种人要想清净地守持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任何一戒都无有希望。二是不具精进之人,放荡不羁,懈怠懒惰,不是睡大觉就是忙于吃喝玩乐,以诸多无义之事消磨时光者,于修法无有希望。三是若于上师三宝无有恭敬与信心,则欲获得加持无有希望。末法时期很多人在形式上皈依上师三宝,但却不如法行持,自己背道而驰,还恶说上师三宝没有加持力。四是愚昧无智之人,欲获得高深的证悟境界,决定无有希望。因为高深的证悟只有在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修积圆满时才能获得。五是懈怠懒惰之人欲获得修行的道相无有希望。因为显宗和密宗的任何一种道相都是建立在精进的基础之上。六是满怀恶意而无少许善心之人,人格极其卑劣故,若期待他们作利益众生之事,那绝对无有希望。是故我们每一位修行人首先都应当改善自己的人格,之后再谈利他。

  宣说修学次第之六法:入门初学讽诵声因明;

  次当守戒闻思诸经论;第三依止上师入正道;

  第四令师生喜闻教授;第五精进修持究竟法;

  第六无有厌倦利他众。随学此等大德之规范。

  宣说修学次第之六种法:一是刚趋入佛门的初机学者,首先应该学习仪轨讽诵及声明(文法)学和因明(逻辑)学。这样熟练仪轨、掌握语法、打开思路、遣除疑惑、稳固信心等能助进智慧的增长。第二步应当依次求受并严净持守沙弥戒、比丘戒等,同时闻思一些…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