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尋覓教言精進而修持。如是而行迅速得成就。
乃至我們修法獲得究竟前應依止之六種法要:一應舍棄引生貪戀的父母親友,真誠依止于己修行有助益的賢善道友。二應舍棄不懷善意的惡友,誠心依止具有賢智的上師。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們跟隨惡友,則縱有賢善的人格也會隨之變壞,故當依止具有賢善人格和深廣智慧的上師。叁應舍棄商議世間法之行徑而依止能令我們獲得永恒妙樂之殊勝正法。如雲:“除事修持佛法外,萬事都無好商量。”因爲諸世間法唯是助長貪嗔之因、墮落之源。四應依止上師廣聞深思顯密經續論典,以聞思之智慧盡力調伏自心相續。五應舍棄令身心散亂的城市和故鄉,專心依止寂靜的山林岩洞而實修佛法。六應尋覓具相上師,依之虔心聞思,待獲得甚深教言以後精進實修。我們若能如是行持,必定迅速獲得成就。
利益損害相雜之六法:依止不生功德之上師;
攝受不入正軌之弟子;不離世間八法而修行;
邪命養活同時利他衆;受持無有護心之戒律;
善惡錯亂行持密宗法。利害相混乃修法形相。
宣說利益與損害相雜之六種法:一是若不幸依止了不生功德的上師,也就是說所依止的上師不具足法相和成就相,僅以尋求名聞利養之心去攀緣、攝受弟子,彼對衆生沒有大悲菩提心,內心相續也沒有清淨戒行等內證功德,那麼對弟子來說有何利益有何害呢?雖然從傳法灌頂和信心方面弟子仍能獲得些許功德,因爲上師所宣說的都是諸佛菩薩的金剛教句,但從上師本人不具法相方面而言,久而久之弟子會生起邪見,誹谛上師,退失對佛法的信心等,將種下墮入金剛地獄之因。二是若不幸攝受了一位不入正法軌道的弟子,彼對上師的教言充耳不聞,更有甚者背道而馳,那麼對上師而言有何利益有何害呢?從悲心攝持分而言上師亦有些許功德,因佛法的加持是不可抹滅的。經雲:“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一方面而言,上師不作觀察濫收門徒必有一定的隱患,其將甚深教言傳于非法器者,即如將鋒利的寶劍交予瘋人之手,極其危險,如蓮師雲:“不察弟子如跳崖。”叁是雖欲修持解脫正法,然心卻不離世間八法,整日盤算如何才能牟取種種利養,這樣利害參半而修行,決定得不到究竟的解脫。阿底峽尊者說:“勤行世間八法者,雖能獲得暫時利益,來世必趨叁途,受苦無量。”《四十二章經》亦雲:“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四是有些人唯以五種邪命養活自身,同時又發心利益他衆,這也是利害參半的行爲。五是雖于行爲上受持了叁乘戒律,但卻不依教護持內心相續,或者表面上受戒而內在根本無有守持戒律之心。六是不明取舍、善惡錯亂、邪迷妄行之人卻修持密宗的甚深法要。這樣利害相混雜者,只能成爲修法的形相,絕無真實修法之功德。
壓服邪念如釘之六法:作害怨敵越伏越多故,
壓邪調伏我執爲要訣;欲妙愈享貪婪愈多故,
壓邪強製斷貪爲要訣;閑言碎語愈說多愈故,
壓邪禁語獨處爲要訣;護持他心愈作愈多故,
壓邪自然安住爲要訣;緊搓自心疙瘩愈多故,
壓邪自心放松爲要訣;世間雜事愈作愈多故,
壓邪安住自心爲要訣。具足此等滅除希憂執。
我們應當了知壓服邪念如同被鐵釘扣緊之六法:一是對我們作害的外來怨敵,若欲強行滅除,這樣怨敵會越降伏愈增多。佛經中說:能滅世間一切怨敵之人不算強者,能夠降伏自心之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強者。是故壓服邪念,調伏內在的我執乃爲最勝要訣。二應了知世間的種種欲妙愈享受愈增強貪欲,就像口渴之人飲鹽水一般愈飲愈渴,故當壓服邪念,依上師的教言和種種善巧方便強製性的斷除各種貪欲,乃爲修行的最勝要訣。叁應了知無有意義的閑言碎語愈說愈多,就算是晝夜長談也難以述盡,故當壓服邪念,堅定禁語,獨自安住,或口誦心咒,或閱讀經論,或內觀心續。四應了知護持他心的事情會愈做愈多,故應當壓服邪念而自然安住,或觀修諸法如夢幻般的本性乃爲最勝要訣。五是若強製性地緊搓自心,不令散亂,這樣攝心愈緊愈會增盛分別心,愈加胡思亂想,故當壓服邪念,令自心放松,坦然安住,這就是殊勝的對治要訣。六應了知世間的各種雜事愈作愈會增多,忙了此事,還有彼事,永無終了之時。若能壓服邪念,放下萬緣,綿綿不斷的世間瑣事也就自然了結了,故說安住自性、直觀本性是最勝要訣。具足此等要訣之境界者,自然能滅除希求與憂慮等執著。
法融自心驗相之六法:知妙欲魔不貪輪回相;
所作利衆蒙受加持相;覺性自在獲勝成就相;
不隨他轉生起正見相;想見上師具有敬信相;
舍棄今生已得法利相。具此六相乃爲真正士。
我們應當了知佛法真正融入自心之六種驗相:一應了知一切妙欲都是魔幻變出來誘惑我們的,若能舍棄世間欲妙,則獲不貪執輪回之相。二是若我們自己平時的一切所作所爲都是在利益他等衆生,則爲蒙受上師和諸佛菩薩的加持之相。叁應了知若我們修證的覺性已達任運自在的境界,則爲獲得殊勝成就之相。四應了知當我們能主宰自之修行,不隨他人所轉,即是生起穩固正見之相。這是非常希有而難得的,因爲末法時代很多修行人就像牆頭草般東吹西倒毫無主見。五應了知若我們時時都想見自己依止的上師——修行的怙主,那就是對上師具有恭敬信心之相。六應了知當我們徹底舍棄今生的名聞利養等一切瑣事之時,即是已得法利之相。凡是具有此六種驗相之人皆可稱得上是真正的修行士夫。
宣說所需不懼之六法:實修深義不懼惡念敵;
觀心性義不懼八法敵;修煉法身不懼二取敵;
無基道用不懼二障敵;實修大樂不懼痛苦敵;
實修本體不懼希憂敵。具足此等而行成大事。
宣說修行人所需要的六種不畏懼:一是實修深義者不必畏懼惡念之怨敵。修持共同乘的行者一旦發現自己生起惡念就特別害怕,並立即施予強有力的對治法。而實修密法深義之行者,卻可依上師的竅訣將一切惡念直接轉爲道用。二是在觀修心性本義時,不必畏懼世間八法這一怨敵的侵擾,如如安住即可,因以諸法本體一味無別。叁是觀修法身自性時不必畏懼分別執著之怨敵,就在這樣的本性中安住,了認諸法是本來法身的遊舞,二取即可融入法界。四是實相本來基中無有能所二取之迷亂顯現,了知此理將迷現轉爲道用並安住于法界一味的本性中則不必畏懼煩惱障與所知障的怨敵,證悟諸法實相本空、離根之性,二障都會寂滅在心的本性之中。五是若實修無上密法中所明示的大樂智慧,則不必畏懼世間種種痛苦的怨敵,其性本來清淨故。六是實修諸法一味大平等的的本體時,不必畏懼苦樂希憂之怨敵,輪涅本體無二故。若能具足此等要訣而行持,則將成辦普賢如來果位之大事。
趨入正法取舍之六法:不依正知行爲不如法;
不舍隨順行善不正規;不依要訣不生暧覺受;
時機未到不能利他衆;不具威力不能遣違緣;
智悲脫離即生不成佛。是故依要行善極重要。
趨入正法的修行人應當取舍之法有六種:一是若不依靠正知觀察守護自之身口意叁門,則行爲不會如法。因此我們應當以正知來觀照內相續的起心動念與外身肢的舉手投足,盡量依教軌正不令散失。二是若不舍棄隨順世間的散慢行爲,則不會正規地行持善法,受世俗貪染故,凡所發心承辦之事皆是居于某種目的而爲之。叁是不依靠上師所開示的修行要訣,縱修亦不會生起暖相與覺受。四是在自己修無所證,也就是說沒有獲得一定的成就相和修證功德,且度化衆生的時機亦尚未成熟之時,若躊躇滿志而欲大張旗鼓地弘法利生,則是枉費心機。五是在成辦自他二利事業的過程中,自己若不具足一定的威攝力,則不能遣除所遭遇的種種違緣。因此我們應當努力修持,增上大悲與智慧等威力,待功德圓滿後就能輕而易舉地遣除一切違緣。六應了知成佛的根本是智悲大雙運,如果智慧脫離大悲,則即生不能成就佛果。如同開啓智慧寶藏之鑰匙一樣,修行不能不依靠要訣,是故我等修行人依要訣行持一切善法是極其重要的。
斷除惡劣之想六種法:上師視爲凡夫離加持;
道友視爲怨敵毀誓言;自高自大遠離正法道;
販賣教言邪命而養活;不修本尊舍棄正法道;
行法尋財遠離解脫道。離六惡想而修極重要。
修行人應當斷除六種惡劣想法:一是若將自己所依止的上師視爲普通凡夫,則恭敬與信心難生而傲慢與嫉妒易起,如是將遠離上師所賜予的一切加持。故應將上師視爲真佛,于彼虔誠祈禱,生起百分之百的信心,念念不忘上師,行住坐臥皆依教觀修上師。對此,喬麥仁波切和嘎瑪巴亦有殊勝教言:“上師在灌頂傳法時,十方諸佛都融入于他的身體,爾時生起如佛之恭敬信心能獲得極大加持與功德”。二是若將在同一壇城內受過灌頂的金剛道友視爲怨敵般勢不兩立,或爭執某些事情寸步不讓,互相諷刺、謾罵,則將毀壞自己的密乘誓言,終竟不能獲得成就。叁是自高自大之人,上不敬師長,下不和道友,且無慚無愧地高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好象世界上沒有他地球就不會轉動似的。這種目空一切之人,已遠離正法之道,故不會生任何修行功德。如雲:“我慢的山崗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四是若修行人居心叵測地妄求利養,以致毫無羞恥的販賣無價之寶——甚深教言,那麼這種邪命養活之人無疑已成爲佛教變相的盜者。五是已入密乘之行者,不間地觀修本尊即爲終身受持之誓言,若不觀修本尊,則有毀誓之患,如是自然也就舍棄了正法之道。此外以貪嗔之心觀修本尊法者亦有舍棄正法之道的過患。六是行持佛法者,若時刻尋求生財之道,一頭鑽進錢眼裏不能自拔,自己的身份與修行皆抛于腦後,則此人已遠離了解脫道。是故我等修行人遠離上述六種惡劣的想法而如法…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