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我们应当了知结合修行之六种法要:一应了知显密的甚深教义深奥难测,若仅以自己的分别智慧于经论的文字上做游戏,则其密义、隐义无所知之,了义、不了义亦难以明辨,故只有依靠上师的窍诀才能得以明示,蒙师指点迷津方能如理修持。二应了知上师的指示亦必须结合前辈高僧大德们的优良传统,不能随心所欲,乱示一气,依法不依人,故当按原则依教指示。三应了知所谓的传统非为民间习俗,而是祖师大德实修体证之经验,作为一名具相的上师,自己必须具足一定的体证验相,如是方能无误地引导弟子趋向解脱,若自己未生起体证与验相而仅依前辈大德的传流人云亦云地为弟子作指示,则难免不入歧途。四应了知所谓的体验必须要结合诸密续中所说的暖相和觉受,因密续所明示之暖相和觉受真实不需,无疑是一把印证我们修正确与否的标尺。五应了知其暖相亦必须要与修行所得之果相结合,譬如认识心的本性所生暖相必须要与我们欲获之果相结合。六应了知我们欲获之果位,不可夹杂自私自利之心去求,而应与利他的广大菩提心相结合,求证无上的佛果。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脱离了此等修法要诀,则将误入歧途。
极为重要教言之六法:行善不离禅座极重要;
心与教法相应极重要;外缘不乱禅定极重要;
正见解脱边执极重要;境界不离法性极重要;
所现方便生智极重要。
了知对自身修行极为重要之六种教言:一应了知行持善法之人时时不离禅座极为重要。也就是说修行之人首先应让自己的身体安住一处,进而摄心正念逐步专注所缘境不散乱,最终才能修得自心堪能无缚。这样一切善法功德就能自然而然地修积圆满。二应了知令心与佛陀的教法相应是极其重要的。佛陀所宣八万四千法门,法法殊胜,门门圆融,具不可思议的加持,然若行者仅停留于闻法的路口而不将法融入自心相续,则再甚深的法也不能起到调伏分别妄念的作用。在听闻佛法后依教奉行,令身心调柔即是心法相应之相。三应了知在禅修之时,令禅定境界不为一切外缘所扰乱是极其重要的。外界财色等五花八门的事情对人心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但相对于具有一定禅定境界的修行人来说亦是无利无害,喜怒哀乐之事理所当然会置之度外。四是我们通过闻思所得到的大中观或大圆满之正见应当解脱一切边执戏论。因为只有在无垢而究竟的见解基础上实修才能获证究竟的果位,而离一切边执戏论是大法界的本性故最为究竟,树立此离一切边执戏论之正见亦极其重要。五应了知我们在修法过程中所获得的任何境界均不离法性,尔时不起任何分别执著是极其重要的。六应了知显现的一切法都是能令我们生起智慧的一种方便,故有方便与方便所生的关系。无论是眼识所见,还是耳识所闻等诸法都可相应转为道用而成为生起智慧的方便,这是极为重要的窍诀。
当行真实正法之六要:观轮回过当除贪执心;
修炼无实当知如幻化;发菩提心当唯行利他;
密意离思当辨轮涅法;一切妄念当知自解智;
自获加持当转他人心。
欲获究竟解脱的修行人皆当行持六种真实的正法:一是经常观察轮回的诸般过患,诸如地狱的炽热苦、饿鬼的饥渴苦、傍生的愚痴互啖苦、阿修罗的嫉妒战争苦、人间的三苦八苦、天人的临终五衰苦,如是处处充满痛苦,故当断除对轮回的贪执心,生起坚固的出离心。二是经常观修诸法无实、如梦如幻之性,无论依圣教量还是理论都能抉择诸法的无实本体,了知任何法都是缘起和合的一种假相,其作者就是我们迷乱的心识。如是数数熏修,以串习力渐渐就能断除对诸法的实执心,终将彻证诸法显而无有自性的本体。三是欲发菩提心者,唯一应当行持的就是利益他众的事业,时时以大悲心愍念众生苦楚,身体力行地救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四是通过闻思修行和诚敬信心的祈祷,即能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其真实密意虽然超思离言,但在本然安住时,亦应明辨轮回与涅槃之法。我们所了认的本来觉性是涅槃法,一切分别寻思都是轮回法,如实了了分明,不可混乱。五是我们应当依靠上师所明示的窍诀来直观一切分别妄念的本面,无误了知妄念即是自解脱的智慧。六是在我们获得上师三宝的加持以后,应当尽力以各种善巧方便转化他人之心,如未信佛法之人,令其诚信;疑信参半者,令其消除怀疑;已信佛法者,令其增上并稳固信心,从而趋入真实正道修行。
断除修行歧途之六法:心不散乱离戏中安住;
心不茫然自具明觉性;心不漠然以正念摄持;
心不愕然具明乐觉受;心无希忧光明任运成;
心无方圆无偏而观修。如是而行无误殊胜道。
修行的目标虽已明确,但在实修之时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谁也不会希望自己成为睁着眼睛跌落深渊的不幸者,所以我们应当了知能断除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歧途之六法:一应摄心正念不令散乱,安住于远离有无等一切边执戏论的境界。二是我们应恒依上师的教言对治修行中的种种境现,不可使自心呈现茫然无所措的状态,如是智慧明清,自然就具足了明清的觉性。三是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管出现何种境相,自心皆不可漠然视之,当时时以正念摄持相续,依胜观与寂止双运而修。四是无论会遇善妙的顺境还是出现恶怖的征兆,自心皆应如如安住,不可感到惊愕,如是于彼境界中就自然会具足明乐无念的殊胜觉受。五应了知我们修行之心既不能希求涅槃亦不可忧虑自己沉溺轮回,因为大光明的本体是任运自成的。六应了知我们每一个众生的心本来无有方圆等任何相状,究竟实相远离言思,故当无偏袒、执著地如实观修。真能如是行持之人,即可远离种种歧途而无误趋入速获解脱的殊胜正道。
诸入道者莫成之六法:稳固信心莫成二取心;
厌离轮回莫成痛苦心;广闻博学莫成为名言;
精进修行莫成图安乐;发心利他莫成为形相;
高高见解莫成傲慢心,此等极为重要具者少。
令诸入道者莫成过患之法有六种:一是我们虽应稳固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但切莫将信心转为执著而增上能取与所取的实执心,更不可以虚伪的信心对待上师三宝。二是我们虽然应对轮回深生厌离,并强烈希求从中获得解脱,但切莫将此心转为另一种无形的束缚,以致觉得难以自拔而成痛苦心,当以轮回的种种苦患来增强自己的出离心,从而勤修能获得解脱之正道。三是我们虽应广闻博学一切知识,但切莫耽著名言词句的优劣,当深入细致地理解所修之法义,令心与法相应。四应了知精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究竟的成就,乃至最终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故切莫将此精进心转为贪图暂时的福报与安乐之有漏因。五是我们既然已广发菩提心,就一定要拿出实际行动,积极真实地利乐他众,切莫成为形相上及口头上的利生事业,愿行一致才能圆满菩提大业。譬如,有些人虽常常鼓吹自己是大乘佛子,但于心里却从未发起少许利益众生之心,遇到好事自己就拼命攀求,遇到坏事就推委于人,时时处处自私自利,这就是大乘佛子修行的一大错举。六是大中观、大圆满等高深的见解难以真实坚固的生起,一旦生起如是甚深正见切莫以此成为滋生傲慢心之因。
上述之要点对我们每一个修行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但这几点要求比较高,实行起来亦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时值末法,具高深见解而无傲慢者少,精进行持而不贪图利乐者少,发心利益他众而不成形相者少,还有很大一部份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唯持佛法的形相,如是等等。真能圆满断除此诸过患之人非常稀少,故当牢记这些教诲,防非止恶。
作为最深要诀之六法:灭除我执恒自取失败;
根除实执莫有表功心;断除无义散乱闲杂语;
所见皆观离戏之心性;断绝牵连莫随六境转;
远离贪执了达法性义。如是而行自利速成办。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了知最甚深的六种窍诀:一是若欲灭除我执这一流转轮回之根本因,就应恒时身处卑位,处处谦让别人,自己取受一切失败与痛苦以锤炼自己的意志。如《修心八颂》中所云:“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二是当我们根除了对万法生起的实有执著时,切莫滋生表功称德之心,也就是说不可美言自己破除实执的功德,此心一起,便落执著,试问有何功德可言?三是我们应该断除一切无义的散乱和闲言碎语,令自己的身体稳然安住,口中常诵经咒赞偈,心意思维佛法义理,当如是如法行持。四是日常生活中所见闻的一切法皆应以理观修为离戏之心性、游舞等力现。五是我们应当断除对亲友眷属的牵连,令身体稳如泰山、心如如不动,安住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之中,不随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所转。六是当我们最终远离一切贪执之时,就能彻底了达万法之本性——真实义。若能如是行持者,虽不求自利而一切自利都将自然而然地迅速成办。
详细宣说真相之六法:诚心依止上师无迷乱;
及时行善死亦无后悔;不执亲怨相合众人心;
感恩图报众皆成恩人;断除嫉妒报复调自续;
追循前辈足迹成所愿。
在此尊者又为我们详细宣说了修法之六种真相:一是若能不假虚饰地以诚敬的信心依止上师闻思修行,则在修行的旅途中决定无有迷乱,亦不会被违缘击倒,且能转逆境为顺境圆满成办道业。二是若我们毫不懈怠地及时行持份内的一切善法,则能修积足够的善根资粮,如是纵至死亡来临亦无有后悔。三是不以贪嗔之心偏执亲友与怨敌,坦诚平等地相待一切众生,如是自己所作所为都能相合众人之心。四是我们应当培养知恩报恩的美德,世间谚语亦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凡是有恩于己之人,哪怕仅仅是点滴恩惠都要尽心尽力地报答,这样众人都将成为自己的恩人而自然能平息心中的怨恨、嗔恚。五是修行人应当励力断除恶毒的嫉妒心和报复心,恒时与人为善,常修随喜,乃至他人的一毫之善也真心实意地…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