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30

  ..续本文上一页缘或随福德分。故具真实要点极关键。

  通过教理观察并抉择而成为修行真正有义之法有六种:一是虽然人生的痛苦多得无可言喻,但我们可以依上师的窍诀来了认痛苦是大乐智慧的本性,如果未能了达此理,且执著所断痛苦和所求安乐为自相实有,则如同在伤口上洒盐般将增上苦受,因为一切痛苦均来源于执著。二应了知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业恼以串习力会不断增上贪嗔等烦恼,若依教了认其本性,则能现前等性智慧。如果未能了达此理而对贪嗔之境作取舍,在分别心的作用下,已落执著之网,此无疑将成无上修法的极大过患。纵然自己修行能力微弱,亦不具足胜观的智慧,但却可以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认识贪嗔的自性,了认其本体为等性智慧,即是寂灭贪嗔和摄受智慧的最胜窍诀。三应了知在修行的过程中虽然会遭受种种恶缘,但也不必为之苦恼,应当欢喜纳受违缘,视之为增上我们修行的助伴,如果未能了知一切恶缘是增上修行的助伴,而欲依种种方便来将之遣除,则将成为修行中的最大束缚。四应了知一切恶兆的自性是吉祥,如果未能了知恶兆的的本性是吉祥征兆而生起自相的执著,那么就算现前成就悉地的征相亦会变成魔障与歧途。比如我们在修法中显现了成就悉地的征兆,然因不认识这种祥兆反而执著为恶兆,以此实有执著成就相也会变成魔障歧途。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恶兆时,切莫生起实执,应视为梦幻的境界,如是则能将一切恶兆转为祥兆。五应了知倘若未以正法来调伏自心相续,就算具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口才,其丰富优美的词句反而会成鹦鹉学舌之语,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应当常念人生无常、轮回痛苦而精进依法实修,调伏内心相续。六应了知无论我们行持任何善法之前必须要具有发菩提心这一大殊胜,倘若不以菩提心摄持,则一切善业无不成为声缘二乘的善根或是世间一般随福德分之善根,终不能成为大乘不共的随解脱分的殊胜善根。是故我等修行人努力具足此等真实要点是极其关键的。

  诸修行人自然之六法:依止静处自然增善法;

  赞叹他人自然起信心;调伏自续自然增善妙;

  积累七财自然遣贫穷;功德增上自成佛子嗣;

  护佑众生自持佛子行。如此行持之士极鲜少。

  诸修行人自然能成善根之法有六种:一是我们若依于人迹罕至的寂静处,远离一切愦闹散乱而专心闻思修行,则将如上弦月般自然增上身口意的一切善法功德。二是如果我们经常口出妙音,随喜赞叹他人的种种功德,那么自己对上师三宝、道友以及三门善法自然能生起信心。三是我们若能依教调伏自心相续,如法行持,则自然能增上智慧等有漏无漏的善法功德。四是我们若能夜以继日地积累圣者七财(信、戒、惭、愧、闻、施、慧),则将自然遣除贫穷,增上无尽的福报,令自己受用圆满无缺。五是我们若能不断增上一切善法功德,则自然将成为佛子,也即是佛陀的子嗣,最终成就佛的果位,荷担如来家业。六是我们若能以大悲心护佑众生,令众生出离痛苦的深渊,不辞劳苦地弘法利生,作随缘教化等事业,则自然行持了大乘佛子的殊胜行为。然于当今末法时期能如此行持之人却是极其鲜少的。

  依六重要生起欢喜心:深深生起敬信困难故,

  精勤改变自心极重要;妄念现为助伴困难故,

  生何忆念解脱极重要;器情现为净刹困难故,

  了知如梦如幻极重要;证悟解脱同时困难故,

  励力精勤观修极重要;直接利益他众困难故,

  修学发愿发心极重要;内心无有贪执困难故,

  渐渐知足少欲极重要。修学此义速得殊胜果。

  修行人可依六种重要窍诀来生起欢喜心:一是现处末法时期的众生于内心深处真实生起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和对因果无误的信解极其困难,因为我们诞生以前经过胎障的迷惑,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心相续又受到世间八法的严重染污,如是饱经恶习熏染的心对人事万物的执著恰恰违逆因果正理,总是颠倒执取,以苦为乐,是故我们应当精勤依教改变自心恶习,树立正确知见是极其重要的。二是众生无始以来的邪恶知见和五毒烦恼非常坚固,要想将一切分别妄念转现为修行的助伴,除上根利智者以外,普通行者很难成办,故于平时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无论生起任何念头都要认知彼为自然解脱的本性,因为真正以理观察时,除智慧的妙用力以外,内外遍寻不得意念的自体,于此数数串习熏修是极其重要的。三应了知一切器情世间皆为诸佛菩萨与清净刹土的本性,然因我们生生世世流转轮回,熏染了强烈的执著心,福薄障重而难以真实现见,故应依靠经论教理了知诸法如梦如幻、本体清净之性,如实观修极其重要。四应了知浊世众生根器愚钝,业障深重,通过修行而同时获得证悟与解脱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教法处于果期时,众生根器非常锐利,即便是佛陀片言只语、少许法义一经耳根,立即证果,且在证悟的同时获得解脱。而今处于佛法教期,除乘愿再来的利根利智者外,我辈凡夫纵闻千经万论亦难证果。是故我们入密咒金刚乘的甚深捷道,通过上师直指心性等窍诀励力精勤地如法观修,以期不久的将来获得证悟与解脱是极其重要的。五应了知不具实修实证之功德者欲直接利益他众极为困难,是故对于我们来说精勤修学三藏教义、广发大菩提心愿是极其重要的。阿底峡尊者也说:“不具神通,亦未真实成熟利他心之前,利生事业很难直接成办,但我们应当常发善心,从而精勤地闻思修行。”六应了知我们生为凡夫俗子,要想内心不为贪欲等烦恼执著所缚是很困难的,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见道菩萨才能断除现行的烦恼障,而俱生烦恼要到七地才能断尽。”可见,七地以下的圣者菩萨尚有细微的烦恼未断,何况我辈凡夫。为了削弱或渐除无始以来的贪执心,我们应当精进修学知足少欲的高尚风范,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若能修学此等教义,必定速得殊胜的解脱果。

  行法远见断定之六法:上之远见断定正见量;

  下之远见了知所行时;彼之远见知境现如幻;

  此之远见舍弃二取执;外之远见闻思无偏袒;

  内之远见调伏心五毒。如是而行击败轮回军。

  断定修行正法之六种远见:一是通过闻思经续论典及上师直指心要的窍诀,若生起等净无二的最上远见,则可以断定其为正见之量。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依靠各种方便来抉择无上正见,复次依见行持才不会错路。二是修行应该从浅入深,从低到高,如同登上高楼的阶梯,当依次第逐一修行,不可殊漏。以戒法为例,内心应生起无上的见解并授持外之威仪诸行,首先唯依别解脱戒(小乘戒)等共同行为,取舍善恶因果细致入微,如是逐步上进,待修行达到无上乘相应的境界时方可任运行持无上密法的不共行为,如圆满次第中依她身方便道或大圆满中的二十一种行为等等,这主要根据自己的内证境界而了知并决定自己所行的时间,何时应作共同行为,何时应作不共同行为,也就是说下之远见是指了知自己应作共不共行为的时间。三应了知彼等一切外行之远见是要了知一切境现如梦如幻,任何行为都无自相实有,当以如梦幻般的境界摄持而行。四应了知此等内观之远见是通过如梦如幻的观修来彻底舍弃能所二取的执著为根本目的。五是若欲达到上述四种远见的极限,则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外之远见——依止上师广闻博学一切显密教典,如宁玛派所安立的九乘法门等。唯有依靠无偏的闻思才能融会贯通教义精华,以便了了分明地无误修行,如是即可契证诸乘之精要极限。六是通过闻思修行,逐渐调伏五毒烦恼,令心清净无染,回归本然,此乃内之远见。若能如是行持者,必定迅速击败轮回的一切魔军。

  不能实现奢望之六法:未调自续奢望调他心;

  耽著字面奢望悟实相;有缘观修奢望净烦恼;

  依边执法奢望获解脱;不行善法奢望得善趣;

  不断恶业奢望离恶趣。如是奢望之人欺自己。

  仅仅抱着一分奢望而不能实现之法有六种:一是若人从来不对内调伏自己的心相续、息灭贪嗔等烦恼,却一味奢望调伏他人的分别恶心,当知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我认为欲严格要求别人者,首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具有带动的能力。二是若修行人仅仅耽著经论的字面,不依文解义、领纳于心,却奢望证悟诸法实相,当知这不契实际的愿望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因为只有如法实修才能如实证悟。三是心有缘相、实执而观修之人,奢望破除我执、清净烦恼亦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净除烦恼的唯一对治法是破除实执的无缘智慧。四是依有无等边执法而修持之人奢望从中获得解脱亦不可能实现,因为解脱是建立在远离边执戏论基础之上的。五应了知三门从不行持十种善法之人,若奢望获得人天善趣的福乐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佛经中已明确指出:奉行十善业者才有资格生人天善趣享受种种安乐。六应了知不断除恶业亦不行持善法者,奢望从恶趣中获得解脱也不可能实现。因为轮回中,因果无欺而存在,毫厘不爽,行十不善业者必堕三途,感召种种苦受。如是不切实际地寄于奢望之人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未觉丧失正念之六法:人生以五毒惑而虚度,

  将堕恶趣自尚未发觉;误入夫妻子孙束缚网,

  将沉苦海自尚未发觉;贪亲嗔敌偏袒而度日,

  已造恶业自尚未发觉;三门所作所为未断前,

  希求安住心性失正念;今生世间琐事未断前,

  希求入解脱道失正念;贪执空见词句失境界,

  希求证相暖相失正念。未觉丧失正念人太多!

  自己尚未察觉就已丧失正念之六法:一应了知人生难得且寿命又极其短暂,然世俗中人不明因果,大多数都以五毒烦恼造业而虚度人生,以此深重的罪业即将堕落恶趣,他们自己却尚未发觉。二是迷失自我者,一旦误入夫妻及子孙后代这一束缚的网罟之中,便整日为衣食及生儿育女等烦琐之事而忙碌奔波,不…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