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35

  ..续本文上一页敌。

  宣说根除修行违缘的六种教言法:一是修行人若欲消除鬼魔之违害,则应根除自己对身体与生命的执著,若能除却对自我的执著,则一切妖魔鬼怪都会自然消失。乔麦仁波切这样说过:“修行一定会遇到违缘,好人的身边经常会有坏人的存在,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对鬼魔生起实有执著。二是若欲恭敬上者、随顺与己等同及不如自己之人,则应根除自己的我慢心,如是才能令自己变成很随和的人,无论与何人都能和睦相处。三是欲灭痛苦之人首先应探寻痛苦的根源——我执与我所执,只有彻底根除二取迷乱境相之执,才能灭除一切痛苦。四是凡欲证悟究竟实相之人,最终必须根除自己对有学道中方便善说的某些对治法的执著,因为当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所谓的对治都不出边执戏论,仍会遮蔽自然本智。五是我们若欲证得自然本智,则应根除修行中的一些有相的执著。六是欲即生成佛之人应根除一切懈怠懒惰而精勤修行。具足此等修要窍诀之人即能胜伏四魔怨敌。

  宣说此外别无之六法:取悦众生别无供养佛;

  利他众外别无解脱道;证无破立之外无等性;

  悟心境无二外无法性;知轮回无实外无涅槃;

  舍弃修者别无歧途障。证悟此理自然成法身。

  宣说除此以外别处无有之六种法:一是身处世间的修行人应当具足作人的美德,以德感人、以善待人,时时处处唯行利乐众生之事,这才真称得上是在三世诸佛面前大修供养的善业行为,此外别无其余供佛更殊胜之法。《入行论》中所云:“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二是我们既然生为佛子就应广行佛事,这样才能成办殊胜的解脱道。是故经常应以各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他等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净化心境,引导他们趋入正道修行,乃至最终获得究竟安乐。此外再也找不到更殊胜的解脱道。三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可偏袒地执著诸法,应该证达无有烦恼、轮回等所破,也无智慧涅槃等所立的境界,除无破立的最胜中道义以外别无其余等性无二的智慧本体。四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证悟心境无二的法界本性,除此以外,别无其余的法性所在。五应了知轮回本来是随缘起显现、虚幻无实之体性。通达此理之时,当即便处于涅槃的寂乐中,除此以外别无其余的涅槃所在。六是当我们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应当舍弃能修与所修的执著分别念,此外别无比这更迫切需要遣除的歧途与垢障。凡是能证悟此理者都自然能成就法身果位。

  困难更为困难之六法:入佛门难不退更困难;

  通三藏难净心更困难;得誓言难净守更困难;

  遇深义难实修更困难;获境界难护持更困难;

  利他众难忍邪行更难。欲成佛者再难亦当行。

  我等修行人应当了知在困难之中更为困难之六种法:一应了知对于业障深重且充满邪知邪见的凡夫,要想让他们放下万缘而趋入佛门修行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已入佛门的人来说要想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向佛之心,即入佛门永不退转则更为困难。诸如有些凭着一时兴趣,匆忙出家,快速返俗,乃至舍弃正法、妄加诽谤等事例也已屡见不鲜了。二应了知精通经律论三藏对每一位修行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但要依此来净化自己的心境则是更为困难的,也就是说真正能如理如法地以修戒定慧三学来息灭贪嗔痴三毒是末法时期难上加难的事情。三应了知我们值遇具有法相的金刚上师、获得密乘的无上灌顶、受持誓言是非常困难的,但得此誓言以后,能清净守持则是更为困难的事情。四应了知修行人值遇大乘了义甚深教义是很困难的,但得此甚深教义以后能如理实修则更为困难。五应了知依修上师所明示的教言窍诀而获得修证的境界是极其困难的,但获得境界以后能继续如实护持,不令散失则更为困难。六应了知发菩提心广行利益他众之事是当今末法时期的一件难事,因为浊世众生恶心遍布而善根、福德都很微弱,但在如是殊胜的菩提道中要安忍别人的无端加害、诽谤等非理邪行则更为困难。无垢光尊者谆谆告诫我们,凡欲成佛之人在菩提道中再难亦要励力行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极为稀奇教言之六法:若具信勤则于法布施,

  必有所需受用真稀奇!若有敬信于佛上师前,

  有所听闻窍诀真稀奇!若以方便摄持五欲妙,

  不舍享受解脱真稀奇!若勤实修纵然是众生,

  即生亦能成佛真稀奇!若于所证境界中专修,

  则现内明法性真稀奇!如若恒时修习三坛城,

  则现三身五智真稀奇!

  极为稀奇之六种教言:一是若人具有信心与精勤心,则于上师所垂赐的法布施当中必然会得到自心所需要的最胜受用(法味甘露);倘若不具信心与精勤,纵遇无上法施亦如在石头上浇水般毫无意义,这真是很稀奇!二是若人具有恭敬与信心,则在与佛无别的上师面前必然会有契合自心所需要听闻的殊胜窍诀,依此必将获得极大的利益,且生生世世受用无穷;无有恭敬与信心之人整日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奔忙于无义琐事之中,纵然上师传受无等的窍诀,仍然一无所获而成为法海中的法盲,这真是很稀奇!三是若我们的所行皆能以密法中的生圆次第等方便来摄持,则于色声香味触五欲妙境不需要刻意舍弃而能直接享受,非但不成束缚轮回之因,反而会成涅槃解脱之因,这真是很稀奇!四应了知若人精勤实修无上密法,则修者纵然是平凡众生,在即生之中亦能成就无上佛果,这真是很稀奇!在密乘的历史记载中,即生获得大成就的密咒瑜伽师的确是不可胜数的。五应了知当我们如理依修上师的窍诀时,若能安住于自己所证悟的境界中专注修持,则一定会现前内明之法性智慧,这真是很稀奇!六是我们若能恒时修习身语意三坛城,也就是说观身相为游舞力现、语言为金刚语、一切意识皆为法身智慧,如是修持则一定会显现法报化三身以及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性智(五大智慧),这真是很稀奇!

  诸修行者过失之六法:远离不知辨别见解眼;

  远离永久所需行善友;无有引导解脱善知识;

  折断能依闻思之手杖;不愿而着二取烦恼魔;

  无法解脱业牵堕恶趣。于具此六过患诸众生,

  虽生悲心难忍泪不止,然其恶业未尽无法度。

  我们应当了知诸修行人容易出现的六种过失:一是有些所谓的修行人如同生盲者不见色法般远离了能无误辨别诸法的见解眼目,不知善恶利弊的差别,更不知法与法性的真实义,只是凭借意识形态的一种感观乱修一气,如是非但徒劳无义,且处境极其危险。二是有些偏激固执的修行人,总以为在生死轮回的旷野之中能坐享其成,只望天上掉下馅饼而不欲修积善法功德,如是便远离了菩提道中永久所需要的善法道友,因而只能孤苦无依地在轮回中往来循环,漂泊无定。三是被无明烦恼障蔽智慧眼目的异生凡夫,若未能值遇引导自己趋向解脱正道的善知识,仅凭自己的分别邪智去研究、判断、盲修等,则不能达到解脱的彼岸,且有易于跌落沟坎悬崖的危险。四是有些放逸懒散的修行人,不欲精勤闻思修行,故彻底折断了能依闻思的手杖,如是则难以抵达成就的高峰,好比欲徒步越过大沙漠的跛子,若彼无拐杖的扶助又如何能趋达目的地呢?五是有些所谓的修行人,虽然乐意享受安乐而竭力摆脱痛苦,但内心却经常遭受能所二取的烦恼魔的损害,以致被无量痛苦所逼,故当了知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六是有者因往昔的业障尚未忏悔清净以致无法获得解脱,并且受业力的牵引会迅速堕落恶趣的深渊。无垢光尊者很悲哀地说:呜呼!对于具足此等过患之诸众生,我虽禁不住生起强烈的大悲心,以致泪流不止,但彼等在恶业尚未灭尽之前亦是无法度化的。

  不堕颠倒歧途之六法:虽未尽心承侍三宝尊,

  然思恶趣恐怖勿造罪;虽未敬信殊胜之上师,

  然思邪见过患勿诽谤;虽未真切慈爱诸道友,

  然思破誓过患勿嫉妒;虽未依教修成自宗法,

  然思恶业过患勿谤法;虽未摧毁迷现之实执,

  然思内外变化勿执常;虽未直接成办利他事,

  然思因果缘起勿害众。

  修行人应当认知并掌握不堕颠倒歧途之六法:一是末法时期的众生虽然未能尽心尽力地承侍供养三宝尊众,然亦不可对三宝尊众制造违缘,也就是说,作为三宝的弟子理应承侍供养三宝,即使不能如理作出贡献与报恩之善举,亦应思维三恶趣的痛苦与恐怖,切莫造下堕落的罪业。二是作为金刚乘的行者理应于上师生起信心,恭敬地以三殊胜供养上师,令其生大欢喜心,当今末法时期的我辈凡夫,虽然未能敬信于具有殊胜法相的上师,但也千万不要忘恩负义地诽谤上师,当思维对上师生邪见的过失以杜绝我们邪恶的诽谤之心。经中说:“若人对上师生一念邪见,又不及时行忏悔,待身坏命终之际无间堕落金刚地狱感受无量痛苦。”三是我们本应真切地慈爱一切金刚道友,如护眼目般不令有损,然若未能如法护念道友,则应思维破毁誓言的过患而断绝对道友的嫉妒之心。四是我们理应依教勤修自宗的一切教法,然若未能于法修有所成,亦千万不要诽谤正法。导致修法不能成就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自己的业障所致,有可能是自己修行方法有误......《涅槃经》云:“三种难治之症中,诽谤大乘教法者所具之患是任何声闻缘觉都不能治愈之症。”故应思维谤法等恶业的过患而断绝谤法之心。五是修行本应如理依修,为摧毁一切迷现的实执而观修如梦如幻的无常境界,我们虽未如实观修,但也应思维一切内外诸法都是因缘缘起变化、循环不息之理,千万不要执著彼等为常有实法。比如一个人从小到老,期间增减衰老等变化都是现量所见的,对此如何寻觅亦不得恒常之性。六是作为大乘行者理所当然地应该广利有情,我们虽未直接成办利他的广大事业,但也应思维因果缘起的关系,极力断除一切恶心,千万不可损害众生。…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