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敵。
宣說根除修行違緣的六種教言法:一是修行人若欲消除鬼魔之違害,則應根除自己對身體與生命的執著,若能除卻對自我的執著,則一切妖魔鬼怪都會自然消失。喬麥仁波切這樣說過:“修行一定會遇到違緣,好人的身邊經常會有壞人的存在,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對鬼魔生起實有執著。二是若欲恭敬上者、隨順與己等同及不如自己之人,則應根除自己的我慢心,如是才能令自己變成很隨和的人,無論與何人都能和睦相處。叁是欲滅痛苦之人首先應探尋痛苦的根源——我執與我所執,只有徹底根除二取迷亂境相之執,才能滅除一切痛苦。四是凡欲證悟究竟實相之人,最終必須根除自己對有學道中方便善說的某些對治法的執著,因爲當修行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所謂的對治都不出邊執戲論,仍會遮蔽自然本智。五是我們若欲證得自然本智,則應根除修行中的一些有相的執著。六是欲即生成佛之人應根除一切懈怠懶惰而精勤修行。具足此等修要竅訣之人即能勝伏四魔怨敵。
宣說此外別無之六法:取悅衆生別無供養佛;
利他衆外別無解脫道;證無破立之外無等性;
悟心境無二外無法性;知輪回無實外無涅槃;
舍棄修者別無歧途障。證悟此理自然成法身。
宣說除此以外別處無有之六種法:一是身處世間的修行人應當具足作人的美德,以德感人、以善待人,時時處處唯行利樂衆生之事,這才真稱得上是在叁世諸佛面前大修供養的善業行爲,此外別無其余供佛更殊勝之法。《入行論》中所雲:“衆樂佛歡喜,衆苦佛傷悲,悅衆佛愉悅,犯衆亦傷佛。”二是我們既然生爲佛子就應廣行佛事,這樣才能成辦殊勝的解脫道。是故經常應以各種善巧方便來利益他等衆生,令他們離苦得樂、淨化心境,引導他們趨入正道修行,乃至最終獲得究竟安樂。此外再也找不到更殊勝的解脫道。叁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偏袒地執著諸法,應該證達無有煩惱、輪回等所破,也無智慧涅槃等所立的境界,除無破立的最勝中道義以外別無其余等性無二的智慧本體。四是我們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證悟心境無二的法界本性,除此以外,別無其余的法性所在。五應了知輪回本來是隨緣起顯現、虛幻無實之體性。通達此理之時,當即便處于涅槃的寂樂中,除此以外別無其余的涅槃所在。六是當我們修行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就應當舍棄能修與所修的執著分別念,此外別無比這更迫切需要遣除的歧途與垢障。凡是能證悟此理者都自然能成就法身果位。
困難更爲困難之六法:入佛門難不退更困難;
通叁藏難淨心更困難;得誓言難淨守更困難;
遇深義難實修更困難;獲境界難護持更困難;
利他衆難忍邪行更難。欲成佛者再難亦當行。
我等修行人應當了知在困難之中更爲困難之六種法:一應了知對于業障深重且充滿邪知邪見的凡夫,要想讓他們放下萬緣而趨入佛門修行是非常困難的,但對于已入佛門的人來說要想讓他們保持長久的向佛之心,即入佛門永不退轉則更爲困難。諸如有些憑著一時興趣,匆忙出家,快速返俗,乃至舍棄正法、妄加誹謗等事例也已屢見不鮮了。二應了知精通經律論叁藏對每一位修行人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但要依此來淨化自己的心境則是更爲困難的,也就是說真正能如理如法地以修戒定慧叁學來息滅貪嗔癡叁毒是末法時期難上加難的事情。叁應了知我們值遇具有法相的金剛上師、獲得密乘的無上灌頂、受持誓言是非常困難的,但得此誓言以後,能清淨守持則是更爲困難的事情。四應了知修行人值遇大乘了義甚深教義是很困難的,但得此甚深教義以後能如理實修則更爲困難。五應了知依修上師所明示的教言竅訣而獲得修證的境界是極其困難的,但獲得境界以後能繼續如實護持,不令散失則更爲困難。六應了知發菩提心廣行利益他衆之事是當今末法時期的一件難事,因爲濁世衆生惡心遍布而善根、福德都很微弱,但在如是殊勝的菩提道中要安忍別人的無端加害、誹謗等非理邪行則更爲困難。無垢光尊者諄諄告誡我們,凡欲成佛之人在菩提道中再難亦要勵力行持,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極爲稀奇教言之六法:若具信勤則于法布施,
必有所需受用真稀奇!若有敬信于佛上師前,
有所聽聞竅訣真稀奇!若以方便攝持五欲妙,
不舍享受解脫真稀奇!若勤實修縱然是衆生,
即生亦能成佛真稀奇!若于所證境界中專修,
則現內明法性真稀奇!如若恒時修習叁壇城,
則現叁身五智真稀奇!
極爲稀奇之六種教言:一是若人具有信心與精勤心,則于上師所垂賜的法布施當中必然會得到自心所需要的最勝受用(法味甘露);倘若不具信心與精勤,縱遇無上法施亦如在石頭上澆水般毫無意義,這真是很稀奇!二是若人具有恭敬與信心,則在與佛無別的上師面前必然會有契合自心所需要聽聞的殊勝竅訣,依此必將獲得極大的利益,且生生世世受用無窮;無有恭敬與信心之人整日漫無目的地東遊西逛,奔忙于無義瑣事之中,縱然上師傳受無等的竅訣,仍然一無所獲而成爲法海中的法盲,這真是很稀奇!叁是若我們的所行皆能以密法中的生圓次第等方便來攝持,則于色聲香味觸五欲妙境不需要刻意舍棄而能直接享受,非但不成束縛輪回之因,反而會成涅槃解脫之因,這真是很稀奇!四應了知若人精勤實修無上密法,則修者縱然是平凡衆生,在即生之中亦能成就無上佛果,這真是很稀奇!在密乘的曆史記載中,即生獲得大成就的密咒瑜伽師的確是不可勝數的。五應了知當我們如理依修上師的竅訣時,若能安住于自己所證悟的境界中專注修持,則一定會現前內明之法性智慧,這真是很稀奇!六是我們若能恒時修習身語意叁壇城,也就是說觀身相爲遊舞力現、語言爲金剛語、一切意識皆爲法身智慧,如是修持則一定會顯現法報化叁身以及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性智(五大智慧),這真是很稀奇!
諸修行者過失之六法:遠離不知辨別見解眼;
遠離永久所需行善友;無有引導解脫善知識;
折斷能依聞思之手杖;不願而著二取煩惱魔;
無法解脫業牽墮惡趣。于具此六過患諸衆生,
雖生悲心難忍淚不止,然其惡業未盡無法度。
我們應當了知諸修行人容易出現的六種過失:一是有些所謂的修行人如同生盲者不見色法般遠離了能無誤辨別諸法的見解眼目,不知善惡利弊的差別,更不知法與法性的真實義,只是憑借意識形態的一種感觀亂修一氣,如是非但徒勞無義,且處境極其危險。二是有些偏激固執的修行人,總以爲在生死輪回的曠野之中能坐享其成,只望天上掉下餡餅而不欲修積善法功德,如是便遠離了菩提道中永久所需要的善法道友,因而只能孤苦無依地在輪回中往來循環,漂泊無定。叁是被無明煩惱障蔽智慧眼目的異生凡夫,若未能值遇引導自己趨向解脫正道的善知識,僅憑自己的分別邪智去研究、判斷、盲修等,則不能達到解脫的彼岸,且有易于跌落溝坎懸崖的危險。四是有些放逸懶散的修行人,不欲精勤聞思修行,故徹底折斷了能依聞思的手杖,如是則難以抵達成就的高峰,好比欲徒步越過大沙漠的跛子,若彼無拐杖的扶助又如何能趨達目的地呢?五是有些所謂的修行人,雖然樂意享受安樂而竭力擺脫痛苦,但內心卻經常遭受能所二取的煩惱魔的損害,以致被無量痛苦所逼,故當了知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六是有者因往昔的業障尚未忏悔清淨以致無法獲得解脫,並且受業力的牽引會迅速墮落惡趣的深淵。無垢光尊者很悲哀地說:嗚呼!對于具足此等過患之諸衆生,我雖禁不住生起強烈的大悲心,以致淚流不止,但彼等在惡業尚未滅盡之前亦是無法度化的。
不墮顛倒歧途之六法:雖未盡心承侍叁寶尊,
然思惡趣恐怖勿造罪;雖未敬信殊勝之上師,
然思邪見過患勿誹謗;雖未真切慈愛諸道友,
然思破誓過患勿嫉妒;雖未依教修成自宗法,
然思惡業過患勿謗法;雖未摧毀迷現之實執,
然思內外變化勿執常;雖未直接成辦利他事,
然思因果緣起勿害衆。
修行人應當認知並掌握不墮顛倒歧途之六法:一是末法時期的衆生雖然未能盡心盡力地承侍供養叁寶尊衆,然亦不可對叁寶尊衆製造違緣,也就是說,作爲叁寶的弟子理應承侍供養叁寶,即使不能如理作出貢獻與報恩之善舉,亦應思維叁惡趣的痛苦與恐怖,切莫造下墮落的罪業。二是作爲金剛乘的行者理應于上師生起信心,恭敬地以叁殊勝供養上師,令其生大歡喜心,當今末法時期的我輩凡夫,雖然未能敬信于具有殊勝法相的上師,但也千萬不要忘恩負義地誹謗上師,當思維對上師生邪見的過失以杜絕我們邪惡的誹謗之心。經中說:“若人對上師生一念邪見,又不及時行忏悔,待身壞命終之際無間墮落金剛地獄感受無量痛苦。”叁是我們本應真切地慈愛一切金剛道友,如護眼目般不令有損,然若未能如法護念道友,則應思維破毀誓言的過患而斷絕對道友的嫉妒之心。四是我們理應依教勤修自宗的一切教法,然若未能于法修有所成,亦千萬不要誹謗正法。導致修法不能成就有多種原因,有可能是自己的業障所致,有可能是自己修行方法有誤......《涅槃經》雲:“叁種難治之症中,誹謗大乘教法者所具之患是任何聲聞緣覺都不能治愈之症。”故應思維謗法等惡業的過患而斷絕謗法之心。五是修行本應如理依修,爲摧毀一切迷現的實執而觀修如夢如幻的無常境界,我們雖未如實觀修,但也應思維一切內外諸法都是因緣緣起變化、循環不息之理,千萬不要執著彼等爲常有實法。比如一個人從小到老,期間增減衰老等變化都是現量所見的,對此如何尋覓亦不得恒常之性。六是作爲大乘行者理所當然地應該廣利有情,我們雖未直接成辦利他的廣大事業,但也應思維因果緣起的關系,極力斷除一切惡心,千萬不可損害衆生。…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