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我执,
追求名闻利养大错误;不作遣无明暗之闻思,
自高盲修瞎炼大错误。断此错误趋近解脱道。
断除错误自性之六法:一是当我们具有财富受用之时,理应供养今生与来世的依怙处——上师三宝。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云:“财富应供四依处。”如果修行人未能将自己的财富上供三宝,反而相赠、取悦于亲友,则是一大错误之举。二应念念不忘地持诵本尊心咒,若不持诵悉地之根本——殊胜咒语,而整日无休止地与人闲扯,则是一大错误之举。三应了知修行人若不修积信、戒、惭、愧、施、闻、慧这圣者七财,而整日积累痛苦之源——金钱财富,则是一大错误之举。四是修行人应当修习心性本义之究竟实相,若不如实修习而整日奔忙于一些令身心散乱的琐碎事情,则是一大错误之举。五是修行人应当经常善调自续,若不调伏一切罪过的祸患根源——我执,而大肆追求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则是一大错举。所以我们应当经常以理论和窍诀来推理、观寻我的存在,如观察我的来处、去处、安住处,看自己能否依此方式安住如梦如幻的境界,能否依此渐渐削弱我执。六是修行人应作遣除无明痴暗之闻思,若不如理闻思,就不能懂得佛法的基本教义,如是反而贡高我慢地盲修瞎炼则是修行的一大错误。在五浊恶世中,按比例而言,不学佛者多,学佛者少;在学佛者中不修行之人多而修行之人少;修行人当中不欲闻思而盲修者多,真正能以闻思修并进的人确实少之又少。是故我等修行人应当断除此等错误行径而趋近解脱的正道。
修行核心窍诀之六法:依止功德源泉智者师;
舍弃迷乱之因颠倒事;他人恶行易染莫交往;
扰乱禅定根除名言诤;舍弃无有完结之琐事;
离悉地故莫依他本尊。饮食增贪随得而享用,
如是而行增上诸善行。
我们应当了知修行的核心——殊胜窍诀之六法:一应依止一切功德的源泉,即具有智慧的殊胜上师。二应舍弃令身心迷乱之因,即世间的颠倒诸事。三应远离与秉性恶劣者之交往,因为自己的见解尚未稳固,定力极其微弱,很容易染浊他人的恶劣行为,故切莫与之交往。《佛子行》中亦云:“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四应远离扰乱修习禅定之因,即热衷于名言词句咬文嚼字的诤论,因为这些诤论除增上分别寻思外,别无意义。五应舍弃世间琐事,若自己放不下世间琐事,则其会如海浪般连绵不断、永无止息,只有彻底看破、放下,世事才会有终了的时候。六应依修能成就一切悉地的唯一本尊,如果对本尊也弃旧迎新地改换依止,则有远离悉地的过患,是故除自己已经选定的本尊以外,切莫随意改换依修其他本尊。若能专一依修固定的本尊、吟诵其心咒,并将诸佛菩萨与本尊融为一体而观修则能成就殊胜悉地。此外,修行人若过分贪执美味佳肴,则会愈来愈增上贪欲之心,故应随缘所得而享用,不可过余追求,我们若能如是行持,则相续自然会增上诸多善法功德。
依恶上师沾染六过患:依恶知识一切诸弟子,
以邪宗派沾染常断见;以恶行为引入颠倒途;
以劣道相增长嗔怒心;以盲修习积迷现习气;
以颠倒修导入世间法;以恶劣果堕入恶趣中。
故求解脱道之诸信士,当善观察彻底而舍弃,
违缘邪魔恶劣之上师。
如果不依经教善加观察、取舍上师,而盲目地依止了一位邪恶的上师,则弟子一定会沾染上诸般过失,如是过患归摄为六种:一是如果不幸依止了一位恶知识,则跟随他的所有弟子都会因邪宗教义而在心相续中沾染常断之邪见。二是以彼邪知识的恶劣行为将会把弟子们引入颠倒的歧途,诸如教令弟子吸咽、饮酒、杀生祭神等非理恶行,由于弟子们不具智慧,不辨是非真伪,故无正确取舍的能力,唯依师教而行,如是将会埋下严重的过患。三应了知以一些鬼神有漏的神通,开天眼、显示种种怪异变化等低劣的道相者,非但对修行不利,且易增上嗔怒之恶心。四是若修行人以邪法盲目修行,则根本不会增上善法功德,唯能累积迷执现法的不良习气,因其不具真实智慧与殊胜窍诀,所修持的完全是丧失大悲心的邪法。如云:“一盲引众盲,相牵入悬崖。”五是恶知识将会以颠倒的修行把弟子们完全引入世间法中,如追求名闻利养、互相勾心斗角、蔓延贪嗔恶心、不择手段地强夺巧取等,必将造成严重的过患。六是以此诸般恶行必定会感召恶劣的果报——直接堕入恶趣中感受无量的痛苦。是故为求解脱正道的诸信士们,首先应依经教善加观察自己将要依止的上师,具法相者终身依止不离,不具法相者就不要结成师徒关系,为免误入修行的歧途,应当舍弃违缘之因——邪魔般恶劣的上师。
沾染恶友行为之六法:交往愚夫沾染无聊行;
交往少年沾染嬉戏行;交往俗人沾染农商行;
交往商人沾染谋利行;交往嗔者沾染粗暴行;
交护亲者染求温饱行。故舍恶友依止善法友。
我们应当了知容易沾染恶劣道友不良行为之六法:一应了知若常与无智愚夫交际往来,则自己很容易沾染上他们歌舞娱乐、旗牌赌博等无有任何意义的无聊行为。二应了知若常与少年人交往,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幼稚的嬉戏行为,如做游戏、捉迷藏等散乱事。三应了知若常与世间俗人交际往来,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经商务农等行为。四应了知若常与商人们交际往来,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那一心谋求财利的不良行为。如整日盘算以什么方法去挣钱,怎样以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等,为挣钱而挖空心思。五应了知若常与有嗔恨心的人交往,则自己容易沾染上他们那邪恶、蛮横的粗暴行为。六应了知若常与喜于护亲之人交往,则自己容易沾染贪求温饱等享受的行为。是故我们应当舍弃恶劣的道友,而应依止具有善法与正知正念的道友。
依止祸殃家人之六过:虽生无常心然懈怠修;
虽具智慧信心无修时;虽知今生无用不舍世;
虽具深法然仅羡慕修;广闻博学然未利自他;
虽懂实相见解平庸死。莫入如是之途当谨慎。
依止家人所致祸殃之六过:一是我们对万法虽已生起了无常心,但若常与家人共聚畅谈,则会随他们的分别意趣而变得懈怠,以致耽误修法。二是我们虽然具足领悟经论的智慧,对上师三宝亦有一定的恭敬与信心,但若常与家人相聚,则整日忙碌琐事,占用了宝贵的时间却未能脚踏实地的修行,且会殃及自己的慧命。三是我们虽已了知今生的一切均无用处,一切都是烦恼过患之因,但若依随家人与亲情的牵扯,则不能舍弃世间,而且一头扎入世法苦海之中不能自拔。四是我们仰赖上师宏恩,虽已具足了甚深法要的传承,法本不缺、万事齐备,但因家人的牵扯而未能实修,仅仅处于羡慕修行的心境状态又有何用呢?如当今口中赞叹大圆满殊胜的人虽然很多,但真正实修大圆满者却寥寥无几。五是我们虽已畅游在佛法的海洋里,精勤地闻思三藏教义,然因家人的牵扯而未能履行初心——真实成办自他二利,如是不但荒废了自己的宝贵学识,而且也葬送了自己难得的暇满人生。六是我们依靠上师明示的殊胜窍诀,虽已懂得了诸法实相的见解,但因家人的牵扯而未能依见起修,结果在临终时还是平庸而死,岂不哀哉?是故作为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要误入与家人牵扯的歧途,而应当机立断地谨慎取舍,割爱辞亲、义无反顾地步入修行之道。
宣说为魔诱惑之六法:贪财者为财物魔诱惑;
具智者为功德魔诱惑;高官则为贿赂魔诱惑;
富者则为福德魔诱惑;恶业者为逆缘魔诱惑;
求名者为美言魔诱惑。此等之人极多莫跟随。
宣说为鬼魔所诱惑之六法:一是若修行人贪享财富,则必定会为财物魔所诱惑而致身心随钱财所转不得自在。二是具有智慧而未成熟究竟之人,虽然表面上的能力、事业等都显得很强大,但实际上却是为功德魔诱惑所致的虚伪表相。有些修行人往往被自己的表面能力、功德所蒙蔽而起贡高我慢之心,或恃才傲物,诽谤佛法及高僧大德,以非说是,以伪说真,蒙骗世人、造业无边还认为自己满有能力。三是若人身居高官显位,则易为贿赂魔所诱惑,往往见利就上。俗话说:“拿别人物手软,吃别人物嘴软。”受贿之人自然而然地会昧着良心行诸非法之事。四是若人生活富裕,则易为福德魔所诱惑,所以物资受用过于丰盛亦是修行的一大违缘。五是恶业深重之人在遇到不顺的逆缘时往往会做出毁坏三宝的行为,诸如对上师生邪见、诽谤正法、谩骂金刚道友等,这些都是为逆缘之魔所诱惑的征相。六是希求名利之人总喜闻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且一闻赞言,自心增慢,这即是被美言魔所诱惑的征相。具有上述此等过患之人在当今时代已多得不胜枚举,但我们欲求解脱之人都应培养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切莫与恶劣之人同流合污。
违背学处过患之六法:思维行为庸俗闲言多;
迷乱罪行接连不断现;持受种种我执贪嗔见;
修习恶心邪见不间断;行持不善非法种种行;
心不入法而随今生转。弃离解脱道之法油子,
违背戒律罪大当远离。
违背戒律学处过患之六法:一是违越学处之人,其心境、思维、行为都显得极其庸俗无义,口吐闲言碎语,道友不喜见闻,自身孤立无援,甚为可怜。二是违越学处之人,若不听他人忠言劝告而生惭愧之心,一意孤行,一错再错,则罪行将接连不断的出现。三是违越学处之人喜于持受种种我执与贪嗔恶见,行为蛮横而不讲道理,纵然恶贯满盈,还要强词夺理地为自己巧言辩护。四是违越学处之人,习惯性地串习并坚固恶心,不具丝毫善意,邪知邪见将不间断地生起。五是违越学处之人总是行持不善之法,丧尽天理德性,几乎无恶不作,且以种种恶行为荣。六是违越学处之人,其心难以趋入正法,只能懵懵懂懂地紧随今生的温饱、财富等利养而转。上述之人…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