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40

  ..续本文上一页都是弃离了解脱正道的佛法油子,而且亦是违背戒律学处、罪大恶极的佛教败类,我们应当立即远离这种人。

  断除善恶混淆之六法:莫依无智增长贪嗔师;

  莫摄无信观察过失徒;莫行不善造罪之善法;

  莫作求敬回报之布施;莫作抚养亲友之供养;

  莫为求得利养而说法;听受此言必与正法符。

  断除善恶混淆之迷蒙而明清了认表面上看似善法、实际上不一定是善法之六种法:一是切莫依止无有智慧,并增长贪嗔心的上师,因为他会严重污染我们的相续。二是作为上师,切莫滥摄无有信心而喜欢观察上师过失的弟子,因为摄受这样的弟子自他均无意义。三是莫行表面上看似善法而实际绝非善法之事,如以会供为借口而杀生、享用血肉、饮酒或以贪嗔为因而修双运、降伏法等。四是修行人应以悲心施予乞者所需资具,在布施之时莫作求得别人恭敬与来日的丰厚回报之想,也就是让我们在布施时不要希求未来的异熟果,若能以三轮体空的智慧作摄持则更为殊胜。五是修行人不可将自己的财物用来抚养亲友,因为亲友无修行功德,不能享用十方信众的供养。六是当我们具足讲经说法的能力时,一定要以清净的大悲心将佛法甘露洒遍众生的心田,莫为求得自己的利养而说法,时时应观察自己说法的动机,一旦发心有染便依教加以轨正。凡是听受此等教言并将之融入自心者,必定能与正法相符合。

  心与所行相违之六法:未离俗心表面行正法;

  无有敬信表面依上师;法未入心表面装大师;

  未断愦闹表面依静处;道相未增表面修禅定;

  无有修证表面利他众。智者当弃此六相似行。

  内在之心与外在所行相违背之法有六种:一是若修行人于内心未离开世间法,且贪著不舍,以致三毒烦恼异常炽盛,虽然他们表面上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等行于正法,但这种伪装的表相行为却如狐狸披上虎皮一般滑稽可笑。二是我们若对自己的上师无有少许的恭敬与信心,且心高气傲妄生邪见,则纵于表面上伪装出很恭敬的行为,仍会因心行违逆而失去依止上师的意义,且易滋生令自己更加堕落的罪过。三是有些人身为佛子,然佛法教义和调伏烦恼的窍诀等却丝毫未融入自心相续,这种人往往热衷于表面上伪装德高望重的大师之行为,如是来摄受眷属而以高位自居,此等带欺骗性的狡诈行为必定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恶果。四是若修行人未断除愦闹心漂浮不定,随处外散,则纵于表面上依于静处仍将成为无意义的相似修行。五是若修行人自己心相续未增上少许道相,则纵于表面上闭目禅修,亦无任何意义,唯是自欺欺人。六是倘若我们的相续中连基本的出离心和大悲心等的修证都未产生,则于表面上大张旗鼓地宣扬要利益他众、宏扬佛法等也无任何意义。具有智慧之人应当舍弃这六种相似的行为。

  虚伪欺骗自心之六法:未得确信口说离戏论,

  以此虚伪见解欺自心;未得修要盲目伺察修,

  以此虚伪观修欺自心;放逸无度粗暴疯人行,

  以此虚伪行为欺自心;不警堕罪表面守戒律,

  以此虚伪誓言欺自心;不求佛果而图智者名,

  以此虚伪闻思欺自心;未证心性向往得圣果,

  以此虚伪之果欺自心。自心不被欺骗极重要。

  虚伪欺骗自心之法有六种:一是若我们的内心根本未得确信,而在口中却妄谈诸法离一切戏论、什么都不执著等,以此虚伪的见解必定会欺惑自心相续。因为我与我所的执著非常坚固,连字面上的信解也未产生过之人,无我空性的定解又如何能从内心生起呢?二是若我们未能获得上师传授的修行要诀,而仅以自己的分别妄心来盲修瞎炼,那么这种以伺察意而修的虚伪观修一定会欺惑自心相续。比如不具窍诀明示而盲修大威德的人,其结果却是把自己变成了罗刹,故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而修行很重要。三是若修行人放逸无度,无少许内证功德,却妄持粗暴如疯人般的行为,则此种自不量力的虚伪行为一定会欺骗自心相续。四是若修行人不警惕密乘的堕罪而恣意妄行,仅于表面上守持密乘戒律,以秘密誓言作幌子大肆享用五肉五甘露等,则此虚伪的誓言一定会欺惑他自己。五是若人于佛果毫无希求,又无真实的利他之心,而仅以贪图利养之心求取智者的美名,则此人纵然精进地闻思经论亦是一种虚伪之举,所行必定会欺惑自心相续。六是若修行人未证悟心的本性,而向往在余处获得究竟的圣果,则此根本不符合大乘了义经论和密乘窍诀部的教义,当知只有见性才能成佛,故此虚伪之果一定会欺惑自心相续。作为修行人,令自己的心不被种种虚伪之相欺骗是极其重要的。

  断除非理行为之六法:切莫贩卖祖先之法宝;

  切莫同胞相残道友争;切莫违法乱纪行非法;

  切莫散布毒气欺他人;切莫信口开河谤人法;

  放下追求世法之念头,寻求正法修成正等觉。

  我们应当断除非理妄行的六种法:一是作为佛教徒,我们千万不可贩卖祖先大德们之遗教法宝。有些人为了生计而贩卖经书、佛像、铃杵等法物,却不知此非理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过患,了知此理,我们即应断除这种非理之行。二是在同一上师荫护下的同行道友应当情同手足般互敬互爱,切莫同胞相残,亦莫令道友与道友之间互起争执。三是修行人应当安分守己,既不能违越佛规,也不能违越世规,切忌不可行于违法乱纪的非法。四是修行人应当依教如法行持,切莫染污僧团、散布贪嗔痴等毒气而欺骗他人。五是修行人应当言语谨慎,切莫信口开河妄下结论、诽谤他人和正法。六是作为修行人我们应放下追求世间八法的邪念,当一心寻求能使自己获得解脱的正法,进而如法修持,以期早日成就正等正觉的果位。

  如理趋入正法修行者,前往城区过患之六法:

  因中晦气觉受加持失;因起烦恼失坏三戒律;

  因破誓言逆境违缘多;因染迷现丧失见修行;

  因染庸俗心与法相违;因恶业牵还俗成在家。

  是故莫游城区依静处,万一必去亦作囹圄想,

  诸根莫散外境当慎重。

  对于已如理趋入正法的修行人来说前往城区闹市会出现的六种过患:一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由于中了晦气之毒,前所修行的一切觉受和加持都会散失,若不及时远离城市,则自己必定会在迷迷糊糊中虚丧光阴,以致摧毁自己的修行与功德。二是修行人到了都市以后,由于不具定力、心无自在,故随境所转而妄起种种无明烦恼,如是必定会失坏三乘戒律。三是修行人到城市去必定会违背自己以前所承诺的誓言,因为以前曾发愿不离静处而专一修行,后来以种种因缘而离去,故一定会步入逆境遭受违缘。四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由于染浊迷乱现境的缘故,自然会丧失见修行之功德。五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因与普通俗人交往,染著他们贪嗔痴等庸俗心境,故身口意三门的所作所为都会与佛法相违背。六是修行人到了城市以后,因受恶业牵引故身心不能自主,如有些出家人被迫还俗成为白衣而忙于养儿育女等烦琐的事情,如是自然失毁了自己清净的戒行与闻思修事业。是故我等修行人切莫游历于城镇等愦闹区域,应依寂静处精勤修行。万一因某种特殊需要而必须去城区亦应当作囹圄想,思维自己即将步入监狱的门槛,当如是摄心正念。了知身处愦闹城市易遭众多违缘之理,是故我们应守护诸根,切莫令之散乱于外境。

  修行要点总纲之六法:究竟见解趋至佛密意;

  实修当依窍诀方便要;觉性智慧以理而印持;

  心识值遇外境而解脱;一切摄于无变心性中;

  诸法归于大圆满总纲。实修此要即生成菩提。

  我们修行的要点在此可摄为总纲之六法:一应了知无论显宗还是密宗,其究竟见解都必定要趋至佛陀的真实密意,依如是见解实地起修才能现前佛果。此外,若依一般暂时的见解则无法趋达究竟的彼岸。二是我们在实修之时,切莫依分别心自作主张,应当谨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和方便如理行持。三应了知依教修行所认识的觉性本体并非是自己分别念的境界,而是智慧的境界,我们应以此殊胜正理来印持。四是我们的心识在值遇外境之时,若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来认识其本体,即会获得自然解脱的境界,这就是密法中最殊胜的窍诀。明知此窍诀后,我们无论值遇什么样的外境,都可将此执境的分别念自然解脱于本基觉性之中。五是我们应将形形色色的一切外境尽摄于无有任何变异,亦无任何改造的心性之中。六是最终一切诸法无不融会于大圆满见修行果的总纲之中,如同百川汇入大海般,大圆满本来即涵盖了一切万法如是存在的自性。当知能实修此等要诀的补特伽罗,即生必定成就大菩提果。

  奠定基础教言之六法:奠定智慧基础行闻思;

  奠定大乘基础学发心;奠定加持基础传承妙;

  奠定证悟基础悟心性;奠定功德基础具勤信;

  奠定快乐基础弃轮回。随行一切圣者之足迹。

  能奠定修行成就基础之教言有六法:一为奠定智慧的基础,我们应当依止上师广行闻思三藏教典。二为奠定大乘菩萨的基础,我们应勤学殊胜发心,首先修学大悲心,接着广学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直至无上菩提心。所谓菩提心者,即以大慈悲心于众生拔苦予乐,乃致令他们获得究竟解脱的佛果。三为奠定求得殊胜加持的基础,我们应恭敬秉持清净善妙的传承。四为奠定证悟的基础,我们应内悟心性本体。寂天菩萨云:“若心的秘密未能了悟,则一切都是漂泊无定的。”是故当知,所谓的证悟不在于外境,而在于内心之根本自性,只有认识心的本性才能奠定证悟的基础。五为奠定一切功德的基础,我们应具足精勤与信心,因为它是诸功德之母。六为奠定快乐的基础,我们应弃离如火宅般的轮回,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我等修行人若能随行一切圣者菩萨们的足迹,则是最为殊胜的。《扎嘎山法》中云:“古往今来的一切高僧大德都是安住寂静处、赞叹寂静处,他们从未赞说过城市是好的修…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