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44

  ..续本文上一页的分别念都不出边执戏论之缚网,都是现前本性的一种障碍,故修行达到一定境界时,要放弃一切对治法,令诸动念自然消逝于法性的本体之中。若能具足此等修行要诀,则一定能成就菩提正道。

  不离六度修持之六法:布施莫受吝啬敌干扰;

  持戒莫为破戒匪摧毁;安忍莫被嗔恨刃刺穿;

  精进莫为懈怠镣束缚;禅定莫为散乱毒混入;

  智慧莫被愚痴暗障蔽。断除六种违品而修法。

  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离六度波罗蜜多而修持之法有六种:一是当我们遇到前来乞讨的可怜众生而作相应布施时,切莫受到吝啬怨敌的干扰与阻碍,应当广发悲心、长伸妙手、发放布施以满足众生所求。二是我们应当以正知正念来持守自己所受的种种戒法,切莫令自心相续那清净的戒体被破戒的盗匪所摧毁。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时时防护自己的根门,守持清净的戒律。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纵然遭受别人的无端损害、谩骂、诽谤、侮辱等,也应当理智地修习安忍,坦然地面对一切,切莫让嗔恨的利刃刺穿自己忍辱的铠甲。四应了知精进是生起福慧二种资粮共同的根本因,只有依靠精进才能成办修行的道业,因此,我们为解脱生死轮回而精进修行时,切莫被懈怠的镣铐所束缚。五是当我们在修习禅定时,一定要谨遵上师的窍诀教言如法禅修,切莫让散乱的毒素乘虚混入,否则,禅修的真实境界就无法成功地趋达。六是心相续中所生起的殊胜智慧,切莫被愚痴的迷暗所障蔽,比如太阳被乌云遮蔽,那时再强大的光芒也无法显现其本能作用。是故我们应依各种善巧方便来遣除心相续中的一切迷暗,以令智慧的光芒普照三界。当知断除六度的违品而修行对于我们每个修行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宣说六无机缘之自性:不见苦性之人无解脱;

  护情面者灭迷无机缘;闻思为名利者无实修;

  造罪业者善趣无机缘;懈怠之人证受无机缘;

  有邪见者修法无机缘。远离此无机缘极关键。

  宣说六种无有机缘之自性:一是若人不见知轮回苦性而颠倒执取,以苦为乐则根本不会产生出离心,如是之人必定无有解脱的机缘。二是若人不具正确知见,整日顾头护尾,以护亲友情面而虚度时日,这种人欲灭除迷乱也无有机缘,因为他们没有闻思修行的机会。三是若人为求名闻利养或居其它不良目的而闻思经论,则无有实修的机缘,因为他们不是为求解脱而听经闻法,心术不正故不可能真实起修。所以我们在闻思修佛法时,端正自己的发心是很重要的。四是若人造诸罪业,如诽谤上师、辱骂僧众、损害众生等,非但毫无悔悟之心,而且继续深造更为严重的罪业,这种人不用说获得解脱,就是欲转生人天善趣的机缘也根本得不到。五是若人于修积善法功德方面毫无兴趣,整日只顾吃喝玩乐,做任何事情都懈怠懒惰,从来也不欲实修佛法,那么这种人要想获得一些修证的觉受也无有机缘。六是若人于上师三宝、因果等不生诚信反而助长邪见蔓延,这种不依教树立正见之人欲实修佛法也无有机缘。因为在邪见的大地上不可能生长修持正法的庄稼。修行人远离此等无机缘之因而创造修行的顺缘是极其关键的。

  修时观心方便之六法:时而观察安住稳固心,

  谁知远离生住灭本性,心性获得自在修习要;

  时而观察觉受之本面,谁知不住无有外境执,

  喜心自现不生证悟要;时而观察功德增情形,

  谁知不灭幻化自解脱,获得无生功德行为要;

  时而观察入定法性义,谁知自然大乐本清净,

  诸法等性转为道用要;时而观察自住之觉性,

  谁知远离轮回二取性,断定胜义唯一性之要;

  时而观察未修之觉性,谁知见修无作通彻性,

  直视证悟法身本面要。具足六要善缘瑜伽士,

  法尽境界灭心真喜悦!

  修行时所需要之六种观心方便法:有时候我们应观察既能安住而且又非常稳固的心,谁能确知心性是本来远离一切生住灭的本性,谁就掌握了令心性获得自在的修习要诀;有时候我们应观察所修证之明乐无念等觉受的本面,谁能确知一切觉受本来不住之性,谁就无有对外境现相的执著,这就是喜心自现、本来不生不灭的证悟要诀;有时候我们应观察自己的信心、悲心、菩提心等修行功德不断增上的情形,谁能了知此诸功德是自性不灭的幻化显现,而且其本性也是自然解脱的,谁就获得了本来无生功德之行为要诀(从有相功德到达无相功德);有时候我们可观察入定境界中的法性本义,虽无能现与所现的联络心识,然一旦安住也能如实认知,谁能确知自然大乐智慧本来清净的体性,谁就已掌握了将诸法等性转为道用之要诀;有时候我们可观察自然安住的觉性本体,谁能确知自然安住之境是远离轮回中的能所二取之体性,谁就已掌握了断定胜义唯一法界本性的要诀;有时候我们可观察尚未实修过的本来觉性,谁能确知一切见修都是本来无作、通彻赤裸的本性,谁就已掌握了直接透视证悟法身本面的要诀。具足如是六种要诀的善缘大瑜伽士,一定会速诣法性尽地的究竟境界,如是自然寂灭心与心所的执著,真喜悦!

  断除恶劣秉性之六法:受苦吝者不积后世粮;

  无信不依师者无法财;不勤修者不得菩提道;

  贪亲友者中阴不见性;有我执者不能摧四魔;

  贪心重者一地坐不住。积六恶业果报自承受,

  是故行持善业极重要。

  我们应当以六种法要来断除恶劣秉性:一是有些人纵然感受缺衣少食的贫穷痛苦,心里仍就吝啬不已,从来不以上供下施的方便法修积后世的善法资粮,这样他们来世会面临更为贫穷的痛苦。《入中论》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是故我等修行人应断除悭吝之心,勤修布施自利利他。二是有些人于上师三宝无恭敬与信心,亦不依止上师闻思佛法,他们的精神世界必定是一片荒芜,无有少许佛法圣财作支柱,故只能在迷迷糊糊中丧尽一生宝贵的时光。乔麦仁波切说:“住于静处却不事修行而奔忙琐事者,是低劣的修行人。”三是不精勤修行者必定不能获得菩提正道,因为一切菩提都是建立在精进的基础上。呷当派格西常说:“上等精进者,得上等成就;中等精进者,得中等成就;下等精进者,得下等成就。”若人根本无有精进而欲获得菩提,则必定是遥遥无期的。四是贪恋亲友之人因迷乱习气深厚,故在中阴界中不能现见自己的本性。如果我们在临死时能舍弃对亲友、财富的执著,一心祈祷上师三宝,那么凭借自己的恭敬信心和平时受持的密法窍诀,在中阴的境现中就容易了认心的本性而获得解脱。五应了知具有我执之人不能摧毁天魔、烦恼魔等四大鬼魔,若我们能削弱我执以致灭尽我执,则诸烦恼、痛苦、魔障均能逐渐乃至彻底消失。藏地俗语亦有“我执愈重者魔愈多”之说,故修行人应当极力断除我执。六应了知贪欲心深重的人在一个地方是很难长久安住的,他们往往行随心转,事事欲办却所办不成,心性漂浮不定,想得多做得多,可惜总是有始无终,今天住在这里,明天住在那里,到头一事无成。积累上述六种恶业之人,其痛苦难熬的果报唯有自己承受,是故我们应当断除一切恶业、行持一切善业,牢记此教言极其重要。

  宣说六种应当之自性:初当生起厌离出离心,

  不喜外境一心修正法;其次当知休息自心法,

  知于佛身语意中放松;复次当令心得大安慰,

  且得证悟确信无忧虑;再次当得殊胜大乐果,

  现前本来清净之果位;尔后当令他人得安乐,

  以四事业引导诸有情;再后即当安住不退地,

  现前任运自成之手印。以六应当修行极重要。

  宣说六种应当依修之自性:一是初期修学佛法的人,首先应当生起真实无伪的厌离心,即了知轮回的苦性和万法的无常,这样逐渐就不再喜欢世间的外境法,行者一旦灭除对物资受用以及名闻利养的希求心,这样就能安住静处一心修行正法。二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了知能令自己无始以来疲倦已久的心灵获得休息之法,也就了知应怎样于佛之身语意(妙法)中坦然放松。我们若能经常观修佛的身像、思维法语、安住法性无别的意境中,就能寂灭我们的无明分别心,也就真令疲乏之心在法味中安然休息了,同时也能获得极大的功德。三是如果我们的心能与佛之身语意相应,则能获得极大的安慰,并且自心也能获得殊胜的证悟与确信,彻底断除一切疑惑,无有少许忧虑之心。四是当我们通过修行而证得殊胜觉受时,即获得了真实而殊胜的智慧大乐果,最终能现前大圆满中本来清净的究竟果位。五是在我们获得真正的大成就时,就能令他等众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息增怀诛的四大事业来饶益有情,引导众生趋入解脱正道。六是最后我们即当安住于永不退转的究竟本地,届时能现前任运自成之手印(事业),如布玛莫扎在成就大光身以后,暂时安住法界,待时机成熟时就显现化身来利益众生。我们依上述六种应当修行之次第而行持是极其重要的。

  未得究竟道用之六法:若观未修动念之本面,

  了知妄念自性本面时,所现定于无生刹解脱;

  若观修习所生之意识,了知苦乐因缘平等时,

  定于取舍等性中解脱;若观正行无漏无生性,

  了知心性诸现自性时,则定通达无生之心性;

  若观出定意识之本面,了知心性外境无二时,

  则趋入定出定无二性;若观后行动念之本面,

  了知所生烦恼自灭时,则定诣至心境本基中;

  前行正行后行相合观,了知三者无迹如鸟迹,

  则定证悟三时自性要。若知此理心识现法性。

  我们在修行尚未获得究竟时,应该了知能转为道用之六法:一是如果观察自己未曾修过的分别动念之本面,则在通彻了知此诸妄念自性的本面时,内外一切所现定于本来无生的刹那中自然获得解脱。二是如果我们去观察通过修习某法所产生的意识本面…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