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在了知一切苦乐因缘本来平等时,一切取舍定于大平等性中自然解脱。三是若我们去观察正行无漏智慧本来无生的本性,则在了知心性诸现都是本来的自性时,一定会通达本来无生的心性本体。四是我们若观察出定后得位的意识本面,则在了知心性外境本来无二无别时,毕竟能趋达入定、出定本来无二的本性。五是我们若观察后行(回向)起心动念的本面,则在了知内心所生起的烦恼能自然灭尽时,一定能诣至心境的本基之中。六是我们若观察前行、正行、后行之综合性,则可了知三者的时位概念即如空中的鸟迹般均无痕迹,尔时一定会证悟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自性之关要。若能了知此等甚深义理,则一切心识都会显现为法性本体之等性智慧。
宣说功德圆满之六法:畏惧轮回痛苦寻依处;
以信调伏自续随佛学;见大福德布施积二资;
精进鞭策日夜勤行善;知惭有愧为法愿舍命;
具有妙慧境心现法性。具足此等趋至轮回岸。
宣说能圆满一切功德之法有六种:一应畏惧三界六道轮回的一切痛苦,以此激发我们的出离心,从而寻求能解脱一切痛苦的依怙处——上师三宝。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违缘与痛苦时,切莫心生怯弱而应勇猛祈祷、皈依上师三宝。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于梦中遇到违害与恐怖时,若能忆念、祈祷上师三宝,则一切不悦之梦境皆能立即消除。”二应以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来调伏自心相续的无明傲慢等烦恼,从而依随佛陀的遗教精进修学。三应在现见大福德的对境前依靠布施来积累福慧二种资粮。四应提持正念,并以精进心来鞭策自己日日夜夜勤苦行持一切善法。五应树立知惭有愧的品格,为求佛法或为了佛法的兴盛,纵然舍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我们平时就应立下坚定的誓愿:“宁舍生命亦决不舍弃上师三宝!”六应具有殊胜的妙慧,若我们能以智慧来破除一切边执戏论,则一切外境与心识均能自然显现为法性的本体。具足此等功德之人则能趋至解脱轮回的究竟彼岸。
尽心尽力修持之六法:尽力舍弃今生琐事泥;
尽力令现边解脱智光;尽力清除无明愚痴暗;
尽力生出证相之苗芽;尽力清醒二取迷现梦;
尽力获取三身果宝珠。此乃圣妙教言当牢记。
我们应当尽心尽力修持之法有六种:一应竭尽全力舍弃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诸如灭敌护亲、求取名闻利养、积增财富、工商农务等如淤泥般污浊的琐事。二应尽力令自心相续显现边解脱的智慧光芒。边解脱者,即无论生起任何分别意念,都能当即解脱有无是非等边执戏论,不受任何束缚与执著的痛苦。三应尽力清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之迷暗,令清明的智慧本性无余现前。四应尽力让自心相续出生修行证相的苗芽。从诸法本体而言,虽没有什么可执著的,然其缘起的证相却是不可磨灭的。如具有大悲菩提心之人,看见可怜众生自然会生起难以堪忍的大悲心,禁不住热泪盈眶;若我们的相续中真正生起证悟法性的智慧,则于任何烦恼都会自然解脱,上述都是绝非造作的无为证相。五是为了不再沉睡迷梦,我们应尽力以智慧去清醒能所二取的迷现梦境。也就是要认清二取本性,灭除分别实执,不再颠倒执取。六应尽一切力量修行以获取三身无别的菩提果——究竟成办自他二利的如意宝珠。此等乃为圣者最胜妙之教言,我等修行人应当牢记在心。
修学殊胜断除之六法: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
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
断除欲妙平庸之贪执;断除散乱愦闹之牵连;
断除顾及他心之情面。谁具此等修法定如理。
我们应当修学殊胜行为而断除六种不如法行为:一应时时刻刻以正念摄持相续,令行为如法、威仪具足,即行如风、站如松、卧如弓、坐如钟,乃至在作礼佛、绕塔等善法时皆应断除身体的一切颠倒行为。二应令我们的口经常以美语赞颂他人之善德,或持诵经咒等,切莫口吐恶言秽语,当尽量断除无有意义的言语。如果我们所说的言语能增上他人的信心、悲心、精进心等,则说得愈多愈好;如果是出言不逊、谤人、谤法等说是道非之言,那就最好闭嘴禁语为妙。雪域诸大德都异口同声地说过“口是造业之门”。我们再翻开《百业经》、《贤愚经》等教典,则不难窥见口业有多得不可言喻的过患,不得不令人胆战心惊。因此修行人应万般谨慎自己的一切言语。三应断除意识妄念的外散与内收,因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并不是以分别心可以判断的事情。若整日胡思乱想,一个妄想后,又生其它妄想,这样不断地外散内收交替循环,则令光阴无义虚丧岂不可惜!四应断除色声香味等世间欲妙的平庸贪执,若能以殊胜菩提心、无上密法及无漏智慧的境界来摄持贪执则可将之转为道用,否则即当断除一切庸俗执著。五是作为修行人我们身要威仪寂静、心要清净无染,如果身行散乱,心则很难得到清净,显然这就会导致修行的障碍,故应断除散乱与愦闹的牵连。六应断除顾及他人种种情面之心,只要自己如理如法地行持,就不必在乎别人想什么,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来做事。因为世间庸人的想法与修行人的心境本来就是格格不入的,前者追求今世,后者追求来世,追求的目标不同故行为一定会有极大差别。谁能具足此等修法,则一定会如理行持。
束缚欲求网中之六法:欲求远离戏论之真义;
欲求空乐无二双运义;欲求无缘如空清净义;
欲求空性智慧精藏义;欲求觉性光明之密义;
欲求本来解脱自然智。见片面义如盲人摸象,
即是耽著我见相有实,故当摆脱执相我见网,
无有是非自证离边执,断定广大边解脱之义。
此外,我们还应断除一切欲求之贪执心,就算是欲求善法,到一定的时候也会变成束缚的网罟,如是我们应当认知束缚在欲求网罟中之六法:一应了知当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若过分欲求获证能远离诸边戏论的真实义,则实际上彼已落入了执著网罟,故此过分的欲求是应断的所破法。因为离戏的真如实义并无堪忍自相存在,从离实执的角度而言,它本非心所境界,而是超离能求所求的大无为法,故凡是来自于心所的执求必定应成所破法。二是当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若欲望执求空乐无二的大双运义,则也落入了一种束缚网,我们应当断除此网的束缚。三是若修行人特别欲望执求无缘如虚空的清净本义,则亦未出束缚之网。四是若修行人特别执求空性智慧本来一味的精藏义,则也落入了一种束缚网。五是修行人若执求觉性光明之密义,则也落入了一种束缚网。六是修行人若执求分别念本来解脱的自然本智,则也是一种束缚。因为这些都是我见的片面之义,口中虽然说的是高深境界,心中却树立起一种自相的所缘境而特别执求,如是即同盲人摸大象般仅仅能猜测了知而不会获得真实的体证境界,也就是说,这些心所的遍计执求都是强烈耽著我见的主观意识,若认为某一所缘存在自相实有而执求,则愈执求愈会坠落在自编的缚网中,难得解脱的机会。是故我们应依上师的窍诀来摆脱执一切相的我见网,因为从最究竟的见解来说,诸法本来无有是非真伪之别,也无实质性的能证所证之境界,其各别自证的境界是远离一切边执戏论的,故执求都是戏论,我们应如是断定广大边戏自然本解脱的真实义。
实修自然灭尽之六法:外境所取之识自然灭;
内在能取分别自然灭;秘密二取之识自然灭;
忆念空性执著自然灭;究竟觉受本体自然灭;
入定出定轮翻识自灭。圆满此六诣至法界地。
了知在实修过程中能自然灭尽不净心行之六法:一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于外境所取之不清净识就能自然寂灭。二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内在能取的分别识也能自然寂灭。比如以前对外境的美色、财物等的贪执心很强烈,通过修行就能逐渐断除这些执著心。三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于秘密二取和合的有缘识也能自然寂灭(断除单空的执著)。四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为破除实执烦恼而忆念空性的执著也能自然寂灭,能如如不动地安住在光明离戏的境界中。五是通过实修至究竟时,我们于某些觉受之本体也会自然寂灭。六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于入定、出定轮番交替的意识也能自然寂灭,因为修行到一定境界时,入定出定均无任何差别。扎嘎活佛在对修行人的教诫中说:“上等修行人圆满见修行果,如雪山狮子般能得把握确信;中等修行人分四种,其一即是以恭敬信心经常观修上师、祈祷上师、永远不退失恭敬与信心;下等修行人不具任何见解,经常处于茫然无记的寂止中,如冬眠于洞中的旱獭一般沉睡。”能圆满此六种功德的瑜伽士,毕竟能诣至法界之本地。
以不超离实修之六法:自身不离佛陀之坛城;
语言不离利众之佛语;意识不离法身之密意;
饮食不离甘露之供养;行住不离如幻之事业;
实修不离法性之真义。谁以此六不离而修学,
即是享用胜密之宝藏。
我们应当了知不超离实修之六种法要:一要令自己的身体不离佛陀的身坛城,从密法而言,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普贤如来的坛城;从显教而言,自身修为佛或将佛尊观在自己面前,这些都是不离佛身坛城的修法。二要令我们的语言不离利益众生之佛语(经教),也就是说我们口中的言语应该都是教化人心的经论教句。三要令我们的意识恒时都不离所证法身本体的密意,或处于明乐无念的境界中,或安住自己修证的觉性密意之中。四要令自己在饮食时也不离观念甘露供养本体无二的如来坛城之修法,如将上师观在自身受用轮中广作供养。五要令自己在行住坐卧时均不离如梦如幻的事业,也就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均无任何贪执,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六要令自己的一切实修均不离法性之真实义,也就是说应以大中观或大圆满的见解来摄持我们的一切实修法。谁能不离此六要而修学,即是享用了最胜密法之精要宝藏。 …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