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精勤地为他们拔苦予乐,此为大悲之盔甲。四是依靠闻思经论教法的方式来遣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无明痴暗,此为智慧之盔甲。五是具有大乘菩萨之胸襟,心宽量广如太虚,能怡然修持六度万行,并且是勇往直前毫不退失,此为安忍之盔甲。六是身口意三门毫不放逸地精勤行持一切善法,此为方便之盔甲。此六盔甲是一切佛子在学道修行过程中根本不可缺少的殊胜助伴。
宣说持执兵刃之六法:斩断二取持执等性刃;
斩断烦恼持执智慧刃;斩断邪命持执正命刃;
斩断破戒持执净戒刃;斩断吝网持执布施忍;
度化众生持执无厌刃。具此六刃斩断三有藤。
宣说修行人应当持执如同兵刃一般之六法:一为斩断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根源——能所二取的执著,我们应当持执现空大平等性的利刃。二为斩断心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我们应持执智慧的利刃。三为斩断依邪命养活的非理行为,我们应持执正命如法的利刃。四为斩断身口意三门破毁戒律的一切恶行,我们应持执清净戒法之利刃。五为斩断贪得无厌而所得不舍之吝啬网,我们应持执广行布施之利刃。六为广泛地度化一切有缘的众生,我们应持执无有疲厌之利刃,即恒时堪忍野蛮众生对自己的邪行、反抗、制造违缘等一切难行之事。具足此六种利刃者,则能斩断三有轮回中的一切藤蔓。
超胜一切教言之六法:虽知众生本是正等觉,
然为度众而广积二资;虽知一切佛刹如虚空,
然为修炼刹土猛精进;虽知利众当无厌烦心,
然不舍弃无我义之相;虽知具神通者能幻变,
然当于法界中不动摇;虽知不舍殊胜菩提心,
然当生起如来之智慧;虽以说法满足众生愿,
然不离开法性之境界。具此众人能得如来果。
我们应当了知超胜一切之六种教言:一是从实相本体分而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虽从见解上已了知一切众生本来即是正等觉佛,但从现相上仍存在很大的差别,众生由未认识心性本体而颠倒执取,被无明翳障遮蔽了本来的佛性,故于三有轮回的苦海中辗转受苦,我等已发大乘菩提心之行者就应该为度化众生而广泛修积福慧二种资粮。二是虽然我们已知道一切佛刹毫无实有自性,如同虚空一般清净无有变异,但我等众生因暂时的无明翳障而不得真实现见,是故为让自己早日现见诸佛清净刹土之本面,我们应当勇猛精进地修炼清净刹土之法,如修净土法门、莲师净刹法等。虽然净土无处不在,但未经修炼,仍是不能显现的。三是我们虽然知道在利益众生之时不应有任何厌烦心,而应耐心、孜孜不倦地广行饶益之事,但与此同时也不能舍弃无我空性义之相,也就是说在成办利他之事的过程中,不能生实执心,而应安住如梦如幻的境界修行。四是我们虽然知道具有大神通力者能幻变各种形相,并能以各种方便来饶益有情,然而也应安住于法界的本体中不动摇而修持,否则便与世间魔术没有差别。五是我们虽然知道不应舍弃殊胜之菩提心,而且此心亦是利众之根本,但是我们还应当在此基础上生起如来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因为只有获得究竟佛果之一切智智才能究竟利乐有情。六是从显现上我们虽能以讲经说法来满足一切众生的意愿,但还应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来摄持此等行为,时时在不离法性的境界中安住。具足此等要诀之修行人皆能获得普贤如来的果位。
了知魔业断除之六法:利他怯懦心烦意又乱;
小利喜悦一事亦不忍;怀疑正法舍弃微妙法;
不利众生求自得解脱;怕自流转舍弃菩萨行;
不发大愿而想灭烦恼。此六乃是魔业当远离。
了知一切魔业之相并力行断除之六法:一是我们在成办利他事业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怯懦的心境,甚或心烦意乱,则应了知此乃魔业所致,进而力行断除。二是自己在获得一些小便宜时喜悦万分,而真正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却不忍耐着去成办,或释为当看见别人因获得小利益而生起喜悦时,自己心里不能忍受,这都是魔业现前的征兆,我们应当力行断除。三是若人在闻思修的过程中疑信参半,经常怀疑正法对自己修行是否有益,或自己能否有成就等,以致舍弃微妙正法,当知这也是魔业现前的征兆。四是若修行人不以善心利乐众生,时时唯求自己获得解脱,产生这样的私欲心也是魔业所致,我们应当力行断除。五是若修行人畏惧自己在轮回中流转的痛苦,丝毫不顾念众生诸苦,这样舍弃菩萨的殊胜行为也是魔业所致,我们应当力行断除。六是若大乘修行人不广发弘法利生的大愿,而仅求自己灭除心相续中的烦恼,则也是魔业所致。当知此六种状况都是魔业现前而引起的,所以我们应彻底远离。
得师加持验相之六法:发起无上圆满菩提心;
了知一切魔业而遣除;闻大乘法励力而行持;
于轮回中利他无厌倦;说声闻法不执其胜妙;
纵证密意亦当勤修持。此乃一切佛子所应行。
了知获得传承上师加持必生内证验相之六法:一是若我们已在自心相续中真实发起了无上圆满的菩提心,则应了知这是自己获得上师加持的一种殊胜验相。二是若我们能了知自己不如法的一切作为都是魔业所致而励力加以遣除,则也是获得上师加持的一种验相。三是在听闻大乘教法时,若自心法喜充满,并能励力不懈怠地依教行持,则说明这也是获得上师加持的一种验相。四是我们于轮回苦海中广事利益他众之伟业时,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度和违缘均无厌倦之心,并能勇猛精进地广利有情,说明这也是获得上师加持的一种验相。五是我们在为他人宣说声闻教法时,若能了知自己所说之法实为度化众生之方便途径,根本不会执著其为最胜了义之法,确信最了义之法唯有能成就佛果之大乘法,能如是明辨者也是获得上师加持的一种验相。六是纵然自己内心已证悟了诸佛菩萨的究竟密意,然于外在的行为上亦精勤修积二种资粮,如是广利有情,不舍弃丝毫善法,也是获得上师加持的一种验相。当知此等乃为一切佛子所应行持之法。
欲求说法之人六种魔:于无怙者不赐正法魔;
轻视堪为法器弟子魔;为求财物说法又是魔;
于非法器传授深法魔;于求胜乘者说小乘魔;
不随根机随意说法魔。不为此等魔欺极重要。
欲求为他人说法之人易遭六种魔境:一是若法师舍弃可怜无怙的众生,而不为他们传授佛法,则可推知此法师已着了不赐予正法之魔境。二是有些弟子本来是大乘根机,然上师却不予重视,反而轻视如是堪为法器的弟子,这对上师来说也是着魔之相。三是若修行人发心不正,非以利乐众生为等起,仅为追求财物等而说法,则也是着魔之相。四是若上师不能明辨弟子的根机,而于非法器者随意传授甚深法要,则也是着魔之相。五是若上师于契求胜乘法要之利根者宣说小乘教法,则也是着魔之相。六是若法师不随应众生根机的差别而笼统随意地宣说佛法,则也是着魔之相。作为传扬佛法的法师,努力令自己具足殊胜智慧而不为此等魔业所欺惑是极其重要的。
弟子当断邪魔之六法:弃善知识依止罪恶友,
是着远离示道怙主魔;舍弃大乘闻受小乘法,
是着步入歧途邪道魔;弃解脱道寻世间学问,
是着所作所为颠倒魔;不乐投生希求自涅槃,
是着退失发心铠甲魔;自未曾闻诋毁微妙法,
是着错乱取舍之恶魔;不知善恶取舍法非法,
是着无明黑暗笼罩魔。诸法器者断此极关键。
我们应了知作弟子者当断除之六种邪魔法:一是修行人如果弃离了真正的善知识,反而去依止一些人格卑劣、罪恶深重的道友,这种人即是着了远离开示正道怙主之邪魔。二是如果舍弃了大乘教法及其发心,反而闻受一些小乘教法,这种行为便是着了步入歧途邪道之魔。佛在《摄集经》中说:“何人舍弃大乘而趋入小乘道,其罪较犯菩萨根本戒尤重。”三是如果修行人随心所欲地舍弃真实的解脱正道而寻求有漏的世间学问,这种人即是着了所作所为颠倒之魔境。四是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如果不乐意随缘投生到众生所需要的地方去履行自己的意愿,反而舍弃菩提心,像小乘阿罗汉一样希求自己获得涅槃,只顾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这种人是着了退失发心铠甲之邪魔。五是如果自己从未听闻过大乘的殊胜教法,也根本不知道法义,反以粗狂之心诋毁殊胜大乘的微妙法门,这种人即是着了错乱取舍之恶魔。六是若不能正确了知善恶差别,也不知取舍法与非法,时时处处非理蛮干,这种人即是着了被无明黑暗笼罩之邪魔。凡是受持教法或堪为法器者,励力依教断除这六种魔境极其关键。
不为魔业所害之六法:断除我慢恭敬善知识;
断除嗔恨赞叹他人德;断除懈怠勤修甚深义;
断除偏执寻觅诸佛法;断除渐次趋入双运道;
断除琐事修持精华义。谁具此六能摧毁魔军。
了知谨慎行持、不为魔业所害之六法:一是谨慎自己的身业,我们在修行的日常生活中应当断除贡高我慢之心,谦卑处事,和蔼待人,恭敬承侍自己所依止的善知识。二是谨慎自己的口业,也就是要断除对他人的嗔恨心,不随意揭露他人的过失,也不以恶语谩骂他人,而应经常随喜并赞叹他人的一切功德。三应断除懈怠懒惰之陋习,勤修甚深法义。四是修行人不能分宗别派,应依无垢的教理教证断除对宗派及不同法门的执著,理智地寻觅一切佛法而广闻博学。五是当我们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即应尽力断除渐次的修学方式而趋入无上智悲双运道之方便途径。六应励力断除世间的一切琐事,一心修持佛法的精华义。谁能具足此六种修要,谁就能有力地摧毁阻碍修道的一切魔军,并且能顺利地成办一切修行道业。
学大乘者破戒之六法:舍弃三宝欺骗应供处;
舍弃净心虚伪而行持;于诸佛子恶语而中伤;
他人行善令生后悔心;嗔恨嫉妒趋入胜乘者;
趋入方便智慧脱离道。恒当策励舍弃此六法。
修学大乘之行者因不善…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