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诀宝藏论释▪P59

  ..续本文上一页脱的自性,无二智慧也如水晶自性般如是而存在。

  六种直指所摄之六法:义阿赖耶无二离偏向;

  彼中迷现轮回之自性;迷现迷执自心之幻变;

  从中脱离无基修妙力;境心自灭解脱为智慧;

  智慧自净本来执坚地。此六正法总纲极重要,

  仅仅了知自然得成就。

  宣说六种直指所摄之六法:真实义之阿赖耶(如来藏)没有能所二取之耽著,远离一切偏向方位;在尚未了认此义之际,彼阿赖耶迷现为轮回之自性;其正在迷现、迷执之时即是自己心的幻变显现,实际上所现根本无有一个实有的自相,皆如空中彩虹显而无有自性;欲从此迷现中获得解脱者,应了认心的本性,修持心的妙力;一切外境与心念自然寂灭而解脱为自然智慧,如经阳光的照射后,彩虹会自然消融于虚空中一样,众生在本基中无实而显现,正在迷现之时为众生,一旦认识其本性后,则一切虚妄境现皆会融入法界的本基中,证得普贤如来的果位;最后证达智慧本自清净之自性而持于本来之坚地。此六种直指之窍诀乃为正法之总纲,故对行者来说极为重要,仅仅了知此理也会自然获得成就。

  究竟深义三身六直指:第一任运自成之直指:

  水晶明镜以及太阳光,明性自性本性三种性,

  法身自性清净之本性,犹如无垢水晶本洁净,

  报身本体光明之自性,犹如清洁明镜中影像,

  化身现相无内外本性,犹如日月照射至十方,

  此等本来任运自成故,莫从他寻当知自本具。

  这里将究竟深义之三身分别直指为六种修要窍诀。

  第一即是任运自成的直指窍诀:以水晶、明镜、太阳光这三种比喻来显示明性的法身、自性报身、本性化身三种性。其中法身自性清净的本性,犹如内外透明、无垢的水晶一般本来洁净无暇;其报身本体光明的自性,则犹如清洁无垢的明镜中显现影像一般,清澈了然、显而无有自性;其化身在所化众生面前显现的无有内外之别的本性,则犹如日月普遍照射于十方世界一般,没有南北方隅之别。此三身无别的功德在每一众生的心相续中都是本来任运自成、自然本住的缘故,我们切莫向外寻觅三身的本体,应当了知每一众生自性本具三身功德,只是被忽然的无明障垢所遮蔽,暂时不能现前,一旦消除了无明障垢,此觉性本体则如日离云雾般赤裸地显现出来。

  第二宝珠不灭之直指:自性清净为本体法身,

  光明不灭为自性报身,智慧不灭为大悲化身,

  自具彼性如力士宝珠。

  第二即是以宝珠不灭的方式来直指本性:我们心的自性本来清净故为本来的法身(本体空性);其光明不灭则为自性报身(自性光明);其明空双运之智慧不灭则为大悲化身(大悲周遍)。如同大力士自然具足如意宝珠一般,每一众生自己本具彼三身本性。

  第三太阳自现之直指:如同日轮通彻无分别,

  觉性智慧无念为法身,如同不为云遮自明净,

  五门顿然明清为报身,如同光线射向一切处,

  显现六境不灭为化身,如同晨起日出自证中,

  本具三身当知其本面。

  第三以太阳光自现的比喻来直指本性:如同日轮的光芒通彻而无有任何分别一样,觉性智慧本来无念故为法身;如同日轮不为云雾遮蔽而显得自然明净一样,眼耳等五根门的境现本来都是自然明清的,此顿然所现之性乃为报身;如同日轮的光线没有彼此分别,且能普遍照射一切处所一样,色声香味六境显现而不灭,此乃为化身;如同旭日东升一般,当我们证悟了然明清、自现之心性本体时,会很明清地知道自心本具三身无别的本体,当如是了知其真实本面。

  第四以日直指现法界:如空清净法性法身中,

  如日自现光明之报身,自性无二觉空之化身,

  自己具有当知其本面。

  第四是以日轮的比喻来直指净现之法界:如同在万里无云的清净虚空中自然显现璀灿的日轮一样,清净法性之法身大虚空中自然会显现光明灿然的报身,日轮放射出自性无二的大光芒,即如自性觉空无二的化身。如是三身无别的本体每一众生本来具有,我们应当了知其为自心之本面。

  第五喻义因三之直指:喻如虚空清净之法身,

  乃为超离一切偏堕性,义即光明自净之报身,

  乃为本来自成无为法,因即自光显现之化身,

  乃为令生诚信自明灯。

  第五即是以比喻、意义、因三种方式来直指本性:比喻即是如清净的大虚空一般,本净之法身乃超离一切偏堕之性;意义即是光明自净之报身乃本来自成之大无为法;因即是自性之光所显现的化身乃令众生生起诚信之自明灯。

  第六法界觉性之直指:如空法界本净即法身,

  如界本体光明即报身,如离方位觉空即化身,

  自证性中本来已成故,莫于他寻寻亦无得时,

  未知此理如炼石成金,天盲寻金日为云遮蔽,

  无足登梯盲人去佛堂,犹如黑暗之中升明月,

  虽似明亮然却具痴暗,是故慎重无误抉择后,

  稳获心性之义极关键。

  第六即是法界觉性直指之窍诀:法界本净、本体空性即是法身;自性光明不灭即报身;远离方位等分别执著、觉空无二显现即化身。此三身之本性在自证的本性中本来已成故,切莫于外在的他处寻觅,纵然向外去寻觅亦无有获得的时候。

  尚未了知此等义理而于外寻找佛性者,如同欲将石头炼成黄金、天生为盲眼之人寻找黄金或浓云蔽日、无足者登梯、盲人去佛堂等一般是决定不能成办的事。此等犹如在黑暗中升起的明月,月虽似明亮然却暗淡无光。是故我们依教慎重无误地抉择此理以后,再通过修习稳获心性之本义是极为关要的。

  入定出定不离六密意,当以六种比喻而了知:

  第一空中微风比喻示:犹如虚空明净智慧中,

  实修动念解脱自明性,体验通彻无执之觉受,

  未知此理一缘之等持,如同风中残烛不堪缘。

  无论入定还是出定均不离如来的密意(法界本体),此理当分别以六种比喻来了知。

  第一是以空中微风的比喻来加以明示:若我们在犹如虚空般明净的智慧中精勤实修,则一切起心动念都会自然解脱于自明自知的本性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在入定出定中观看自心时,一切动念会自然消于法界,如微风融入虚空般,尔时自然会体验到通彻无执的一种殊胜觉受,而且无论出现什么违缘均无所畏惧。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而仅修一缘等持,则如风中残烛般纵有觉受也不能稳固地保持多久,并且很容易消失,或根本不能面对所遭遇的某种违缘而随外缘所转,丝毫不能堪忍。

  第二清晨日出比喻示:实修离明蔽边之本性,

  体验自净明清之智慧,未知此理如同患瘟疫,

  昏沉掉举遮障实相义。

  第二是以清晨日出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实修远离一切明与蔽之边的本性,结果就能体验到自净明净的智慧境界。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则如同罹患瘟疫的病人般必定会处于昏沉掉举的状态中,如是无疑会遮障一切实相本义。

  第三无风油灯比喻示:实修毫不动摇境心义,

  体验未经改造大等性,未知此理如同不孝子,

  座间修习需时无用途。

  第三是以无风扰动而盛燃油灯的比喻来加以明示:实修毫不动摇境心之本义,也就是说自己的心既不随内之分别念所转,也不随外境色法等所转,这样就能体验到未经改造的大平等性的智慧境界。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则如同不行孝养的孽子不听召唤一般在座间修习需要之时却显得无有用途。我们若能修持不随境心所转的本义,令心获得自在,达到一切住平等性的境界,善缘逆缘无不平等,心无分别执著,这样则如很守孝道的贤子一样,随叫随到,一呼百应。

  第四虚空广界比喻示:实修普明无边平等性,

  体验离希忧执之密意,未知此理精进堕险地,

  如同断翅小鸟飞空中。

  第四是以虚空广界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实修心性普明而无有边执戏论的大平等性,便能体验到本来即远离希忧诸执的真实密意。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而盲目地精进修炼,则有堕落险地的可能,如同被折断翅膀的小鸟飞在空中一般定有坠落之危险。

  第五大海波浪比喻示:实修自融自现法界性,

  体验生住灭与法性融,未知此理基中执二取,

  无法脱离破立之对境。

  第五是以大海波浪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通过实修自心的一切分别动念皆自然融入法界而自然显现的法界本性,便能体验到一切法之生住灭与法性融会一味的境界,因为法界本来就是一味一体的。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而于本基中执著能所二取,则无法脱离破立之对境。

  第六小溪入海比喻示:实修识聚自融自心性,

  体验多者一味一明点,未知此理无法灭妄念,

  如同芥子洒落于地面。若知如是窍诀切要修,

  则如大海深广瑜伽士,未知此理如小溪干涸,

  见修行皆不能胜外缘。

  第六是以小溪汇入大海的比喻来加以明示:我们若将六识聚自然融会自心本性而实修,便能体验到多者本来一味、唯一明点的境界,一切都是法性游舞的显现,多现为一、一现为多等互不相碍。如果行者尚未了知此理,则无法灭除分别妄念,如同芥子洒落到地面而难以捡净。

  若我们能了知如是窍诀切要而修持,则各自的智慧境界将如大海般深广无垠,亦堪为大瑜伽士的称号;若我们尚未了知此等义理,则如小溪干涸般,自之见、修、行皆不能胜伏外缘,且修无所成、不得自在。

  获得见解本地之六要:第一无有二取之见解,

  获得自证无二之本地,六境空性远离所取边,

  智慧自明远离能取边,无能所取远离二取边,

  边解唯名远离非二边,证此理者于何皆无执。

  我们应当了知获得见解本地之六要:第一若我们能树立无有能取所取诸边之见解,依此便能获得自证无二的本地。色声香味等六境本来为空性故远离所取之边;智慧本来自明故远离能取之边;无有能所二取故远离二取共识之边;一切…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学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