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边本自解脱故唯是名称而已,亦即远离了非二之边。凡是能证悟此理之行者,于何时何境皆无任何执著。
第二远离有无常断见,依之获得自地之窍诀,
是自然智慧故离无边,无分别念垢故离有边,
无境离名之故离二边,现而游舞故离非二边,
当知大全解脱本解脱。
第二是介绍远离有无、常断诸见之窍诀:我们依此见解修习而获得的自然本地之窍诀即是现前自然智慧,如是之故远离无的边;无有任何分别念垢染的缘故离有的边;无有境现、本离名称之故远离二俱边;现而游舞故远离非二俱之边。当知此为大全解脱本解脱。
第三获得远离生灭地,如空生其不成离生边,
游舞不灭之故离灭边,生时无生远离二者边,
能见不成远离非二边,当证自性清净一法界。
第三是介绍获得远离生灭诸相之本地:犹如虚空,生法之基本来不成立,故远离生的边;觉性的游舞不灭故远离灭的边;生时无生故远离二俱之边;能见本来不成立故远离非二俱之边。我们应当证悟自性本来清净的一真法界之实相。
第四获得远离现空地,自性光明之故离空边,
无有分别念故离现边,无有破立之故离二边,
无有所缘故离非二边,当知大平等性自解脱。
第四是介绍获得远离现空本地之窍诀:自性光明不灭故远离空之边;无有任何分别念,本体空性故远离显现之边;无有破立之相故远离二俱之边;无有任何所缘故远离非二俱边。当知此乃大平等性,而且是自然解脱的。
第五获得远离常断地:所现本体空性离常边,
空性显现种种离断边,现空无离无合离二边,
见者本面净离非二边,一切本来未生持本净。
第五是介绍获得远离常断之本地:诸法所显现的本体皆为空性故远离常有之边;空性中缘起和合而能显现种种故远离断灭之边;现空无别、本无离合故远离二俱之边;见者本面本来清净故远离非二俱之边。当知一切法的本体本来从未产生过而如实护持本净。
第六获得远离贤劣地,未堕高见清除贤胜执,
未堕劣见清除断恶心,未堕二见二执自地空,
未堕无二远离一切边,若未了知如是大见解,
不能自离出现歧途障,低劣见解不能增境界,
是故持地窍诀极重要。
第六是介绍获得远离贤劣边执之本地:未堕高见者能清除贤胜的执著;未堕劣见者能清净并断除恶心的执著;远离贤劣之见而未堕二见与二执者,其自地本空;未堕无贤劣之二边者远离一切边执戏论。若行者未了知如是殊胜的大见解,则不能自离贤劣之边执而必定出现修行的歧途之障,况且仅依低劣的见解也不能增上修证的境界,是故护持本地的修行要诀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妄念转为助缘之六法:心识道用自消如微风,
内心现出自然之智慧;动念道用自净如闪电,
显现一切动念自明智;忆念道用自清如浊水,
显现忆念自然佛意趣;诸分别念道用为法性,
内现无有取舍之密意;执著道用自尽无对境,
自现无基所见消失智;自相道用明净明界伴,
内现明然无迹之智慧。如是实修之诸瑜伽士,
即从分别念中显现智,如同干薪之中燃大火,
一切现为助伴极关键。
了知能将妄念转为修行助缘之六法:一是若我们能依教将心识转为道用而直观其本性,则一切分别念将如虚空中的微风一般自然消失,尔时内心自然现出自然之智慧,而且分别念消失与智慧生起是同时的。二是将一切起心动念转为道用,也就是说当我们直观动念之本性时,一切动念会如闪电刹那消失在虚空中一般自然清净。同样直观正在动念之心,则一切动念刹那皆消融于心性本体之中,所显现的一切动念无不成为自明自证的智慧。三是若将一切忆念转为道用,即直观忆念之本性,则如浑浊的水自然会澄清般自然清净。尔时一切忆念都会自然显现为佛陀的密意(认识心性本体,即是上师佛的智慧密意)。四是若将一切分别念转为道用——直观其性,则一切分别念都会自然消融于法性本体之中。尔时于内在即可现前无有任何取舍的真实密意。五是若将一切内外执著转为道用——直观其性,则能自然灭尽一切执著,并且再也没有任何可执著的对境存在。尔时自然显现无有所见之基的本性,如对山河大地等法虽有所见,但无执著,也就是处于一种有相无执的境界,如是自然现前消失执著的智慧。六是若能将内外诸法的自相转为道用,即直观其性,则诸法自然是明净无垢的,故能成为光明法界的助伴,因此内在也自然现前明然无迹的智慧。能如是实修的诸瑜伽士,即能从一切分别念中显现智慧,如同在干薪之中盛燃大火一般,修行人应将一切内外显现转为道用——直观其性,使之成为修行的得力助伴是极其关键的。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要:调整风脉明点各自要,
身即依照禅定之六法;解脱庸俗平凡迷现要,
了知器情乃为佛坛城;自然生起大乐境界要,
即闭下风而修宝瓶气;安住无念法性境界要,
舌尖上卷勿触二上腭;自明智慧清净虚空要,
双目直视一卡虚空处;本来智慧任运自成要,
心性无改放松明清住。具此法者安住法性中,
故具缘者应当精进修。
了知安住法性境界之六要诀:一是我们在修习圆满次第时,当依教调整体内风脉明点各自要点,身要即是依照禅定的六法(结跏趺坐、身体端直、眼睛垂视鼻尖、头部微俯、舌抵上腭、两手等印)。二是在修习生起次第时,我们应修习解脱庸俗平凡、迷现的要诀,依教了知一切器情世间乃为诸佛之清净坛城,当如实观修。三是我们要想自然生起大乐智慧的境界,所依要诀即是持闭下风而于内观修宝瓶气。四应了知安住无念法性境界的要诀,即是将舌尖往上卷,但勿抵触上腭,当如是修炼。五应了知自明智慧清净于虚空之要诀,即是双目直接注视自前距离一卡远的虚空。六应了知本来智慧任运自成的要诀,即是于心性无改、自然放松中明清而安住。具足此等法要者皆能安住于法性的本体之中,是故,具善缘的行者皆应精进实修此要窍诀。
安住法性境界之六法:当以六种窍诀而了知,
依靠三时无别之窍诀,断除二执分别心念边,
不忆过去不妄想未来,现在无执之中坦然住;
依靠燕子入窝之窍诀,断除希忧分别心念边,
现在之心无生亦无灭,不散等性之中放松住;
依靠士夫舍事之窍诀,断除执著依处分别边,
心性实相无改平等中,远离所缘平等一味住;
依靠大鹏翱翔之窍诀,断除怀疑二执分别边,
断心识边自然本性中,广大平等一味而安住;
依晨日出清净之窍诀,断除种种境现分别边,
不摄根门不破动念中,六聚悠然放松而安住;
依靠相执自净之窍诀,断除种种妄念分别边,
于所显现诸境无取舍,无改本性之中如理住。
如是住者无二性中住,定现边解脱之广意趣。
了知安住法性境界不离之六法:此六法当以六种窍诀来分别了知。一是依靠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无别这一窍诀来断除二执分别心念之边,即不忆念过去、不妄想未来、不执著现在,当于如是无执著的境界中坦然安住。二是依靠燕子入窝般的窍诀来断除希忧分别心念之边。燕子在入窝前,首先善加观察,待遣除一切险疑后才安然入窝,同理,我们通过闻思来观察而断除其违品后,才可无忧地安住修习。我们现在的心即是远离一切分别念、无生无灭的本性,故当在毫不散乱的大平等性中自然放松地安住。三是依靠大士夫舍事之窍诀来断除一切执著所依处之分别边,亦即我们应当在心性实相无改大平等性中,远离一切能缘所缘而平等一味地安住。四是依靠大鹏翱翔的窍诀来断除一切怀疑二执之分别边,亦即我们应当在断除一切心识边执之自然本性中以广大平等一味的方式而安住。五是依靠清晨日出一般清净的窍诀来断除种种境现之分别边,亦即不收摄根门,也不破除动念,我们应在此不破立之明清中,以六识聚悠然放松的方式而安住。六是依靠相执自净之窍诀来断除种种妄念之分别边,亦即于所显现的诸境中无有任何取舍的执著,并在无改之本性中如理安住。如是安住者即等同于在无二本性中安住,也就决定能现前边解脱之广大意趣。
宣说修行共过之六法:明清不分无念茫茫然;
特意修明偏堕智慧方;散射内收片面执著心;
未证内明迷迷茫茫状;未彻断定跟随怀疑转;
三门改造迷乱成妄念。如是六过所生诸障碍,
求真义者当断而修持。
宣说修行中显密共许之六种过患:一应了知若明清不分地处于无念茫茫然的状态,则是修行的一种过患。二应了知特意注重修持明念诸觉受而偏堕于智慧方面,不行持大悲心、菩提心等方便法,也是修行中的一种过患。三应了知当自心稍有向外面散射之时,便立即以强力内收,这种片面的执著心也是修行的过患。四应了知若修行人未能生起内证功德,只是处于迷迷茫茫的状态之中,则也是修行中的一大过患。五应了知若行者未能彻底断定法性本义,也就是对正法没有生起真实定解,仅仅跟随分别怀疑而转,则也是修行中的一大过患。六应了知若不能认识迷乱的本性而将身口意三门加以改造,则一切无不成为分别妄念的境界,这也是修行中的一大错处。对于如是六种过患所产生的诸般障碍,欲求真实义者应当力行断除,如是而修持很重要。
宣说修道歧途之六法:四无色界作意之修行;
执持世俗无因果断见;执持二取不变大常见;
境现视为怨敌或荆棘;一切归心自证自明修;
分别识聚视尊离真义。万勿堕入此等六歧途,
亦勿超离法界平等性。
宣说修道中易入歧途之六法:一应了知在禅修之中,若行者不远离四无色界的作意而修持,则即步入了修行中的歧途。二应了知执持世俗中无有因果的断见也是一大歧途。三应了知若执著能所…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