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二取诸法为永恒不变、常有自在之法,那么执持这种大常见即是修行的一大歧途。四应了知若将一切境现视为怨敌或荆棘树般远离,则也是修行中的一种歧途。五应了知若将一切诸法归属为心,而除了自明自智的心性本性以外,一切均无,如是执心识为实有而修持即是修行中的一大歧途。六应了知若将分别识聚视为实有的圣尊,并且离开了本体空性的真义而修持也是修行中的一大歧途。明了上述之理,作为修行人我们千万不要误入此六种歧途,也不要超离法界大平等之性而修持。
出现六过纠正之六法:犹如云消空中纠正法,
所现一切种种心幻变;自性悉皆净于法性空,
犹如贼至空室纠正法,分别妄念本体无自性,
生起之时未生无识别,仅仅放松则无所断法;
犹如冬林着火纠正法,观察所生境念之本面,
从而现为法性之助伴;犹如毒为咒摄纠正法,
无生境界之中灭妄念;犹如民见国王纠正法,
五毒生时认识自放松,从而彻见法性义本面,
犹如船上乌鸦纠正法,所生掉举除开法性外,
别无去处境界中安住。以此六要所生诸忆念,
自性自净自清解重要。
我们应当了知在修行中容易出现的六种过患,当过患出现之时即应依六法加以纠正:一是犹如云消散虚空中一般的纠正之法,即所显现的一切种种法皆为心之幻变,故可将其分别心的自性悉皆清净于法性的虚空之中,当如是以此纠正自己修行的过患。二是犹如盗贼进入空屋而无有忧惧一般的纠正之法,即应了知一切分别妄念的本体无有自性,当我们生起分别妄念之时,其心念本体就是本来未生而无有识别的,若仅仅坦然放松而修持,则无有任何所断法。三是犹如冬季林木着火一般的纠正之法,即我们在观察所生分别念的本面时,会发现一切心念无不现为法性之助伴。有如林木枝叶无不成为着火之因,同样,分别心亦无不成为证悟法性之因。四是犹如毒物被咒语摄持后即可成为妙药一般的纠正之法,即若以无生的境界来摄持一切诸法,则自然能寂灭一切分别妄念,并能使之悉皆显现智慧的本性。五是犹如臣民面见国王而威力自竭般的纠正之法,在我们生起五毒烦恼之时,当下即应认识其本性而自然放松,这样就能现前法身智慧,以致彻底现见法性义之本面。六是犹如船上乌鸦不敢远翔一般的纠正之法,即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航行的船上有一只乌鸦,它只能在船上往来盘旋而不敢独自远去,同样,我们所生起的一切掉举等分别心,除法性以外也别无归处,唯于法性的境界中安住。以此六种要诀所生之诸般忆念,当知其自性是自然清净、自然解脱的,了知此理是极为重要的。
真实证悟确信之六相:镇慑一切功过无怯懦;
自心法身住于肉身中;不贪轮回利他无厌倦;
通达唯一明点无歧障;诸魔法性无有违缘惧;
苦乐皆空希忧取舍无。通达此理众人悟实相。
当我们对诸法自性生起真实的证悟时,可通过六种确信之相来了知:一是当真正的证悟智慧现前之时,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一切功德与过患皆不产生大的执著之心,已获自在之故能镇慑一切功过,对自己接下来必走的修行道路也不会有怯懦之心。二是自心光明之法身本住于自之肉身中,密宗称之为童子瓶佛身,对此观点我们依佛陀第三转*轮所宣说之教义或《宝性论》的教义即能遣除一切怀疑而真实无误地了达。三是当我们真实证悟法性之时,对轮回不会再产生贪执之心,能励力实行弘法利生之事业而无厌倦,钱财在眼前便如粪土一般,名誉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四是当我们通达觉空无二的法性真实义之时,则所现诸法皆是唯一的法界明点之性,修行过程中的违缘、歧途等障皆能转为道用。五是一切外在之魔缘皆为法性之游舞,证悟此义之行者皆不为任何魔缘所害,纵然天魔、死魔等一并现前亦不会产生丝毫畏惧之心。六是真实证悟法性时,世间的一切痛苦与快乐都成为一味大平等的空性,无执故无希求、忧虑与取舍。对于上述之理,若人人都能通达则众人皆可依之证悟诸法实相。
真实获得稳固之六量:现有诸法幻化自现故,
恒时出现无自性道相;烦恼本体本来清净故,
五毒自灭显现自明智;功过本来现为大智故,
显现取舍二念自清性;证悟精华之义无他现,
是故妄念现于法性中;心性宝珠自己获得故,
远离死迁恐怖无畏惧;现见自心法性正觉义,
是故脱离精进希忧缚。如是瑜伽之士即正觉。
我们尚应了知生起真实证悟并获得稳固之六种正量:一是所证已经获得稳固的修行人,在他们面前现有的一切诸法皆是幻化之游舞自现,无有毫许堪忍之自性,并且恒时能出现无有自性的一切地道之功德与证相。二究竟来说,任何一种烦恼其自性本体都是本来清净的,如是之故,在贪嗔痴等五毒自然生起而又自然寂灭的过程中即能显现自明自证之智慧。三就诸法本性而言,一切功德与过患本来就显现为大平等的智慧故,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取与舍这两种观念也自然清净于大法界的本性中。四是修证已获稳固的行者,其所证悟的精华之义即密宗最究竟的深义,此外再也无有其他清净与不清净的显现,是故妄念皆消融与无生无灭的法界本性中。五是自证获得稳固者,自己已认识心性本体,稳获此证悟之摩尼宝珠之故,远离死亡、迁移、恐怖而无任何畏惧。六是自证获稳固者现见自心之真实本性、法性正觉之义,是故已脱离修法精进与否以及希求解脱而忧虑堕入轮回之束缚幻网。具足如是六种稳固正量之瑜伽士即为正等觉。
已得密意境界六确信:证悟诸法离边中观道;
证悟现空双运大光明;证悟一切等性之大乐;
证悟无二唯一之明点;证悟任运自成离方义;
证悟本净本性究竟义。彼等无有欲证之意念,
于证悟时无有自诩心,故为幻化离喻瑜伽士。
我们应当了知已得大圆满密意境界之六种确信:一是证悟诸法远离一切边执戏论,并恒时能安住于离边之中观道中。二是证悟了现空或智悲双运之大光明,完全了悟了心性自现不灭之本性。三是证悟现有之轮涅诸法皆是大平等的本性,一切功过、贤劣、多少、好坏等都达成一致,平等无别,能安住如是等性之大乐境界。四是证悟一切现有之法皆是无二无别,全都是唯一之法界明点自性。五是证悟觉性任运自成、远离一切方隅之义。六是证悟诸法本性最究竟的实相义自然本净、无作无改。
已了知得密意境界的六种确信,在实修之时,我们对彼等应无有欲证悟之分别意念;于证悟之时亦不会洋洋得意地在人前自诩。自明自证的境界只有证悟者最明白,那是离一切言思而无法用比喻明示的,即如哑人尝到糖的甘美滋味一般,欢喜在心里而无以表达。如是证悟之行者故可称为幻化离喻之瑜伽士。
如是证悟解脱六方式:正当显现一切外境时,
现即解脱如冰化为水;明知内在觉性诸法后,
知即解脱如水融入水;中间动念二意散射时,
散即解脱如空中闪电;一切假立名声传出时,
名即解脱如同空谷声;所持宗派承认之正时,
彼即解脱如虹消空中;所修之果成就即解脱,
犹如如意宝珠满需欲,自性自解对治自清净,
无名离境密意任运成。如是上根即生得解脱。
如是证悟法界本性而获得解脱有六种方式:一应了知山河大地、有情众生等一切外境正在显现时,显现的当下即是解脱,有如冰融化为水,冰与水二者之本性乃一味无别,此外在冰上怎么也寻找不到一个异于水的自性。二是我们明然了知内在种种觉性诸法之后,在了知觉性本面的当下即现前解脱,这好比将一盆水倒入水池中,水相互交融后再也找不出一盆水单独的自性,水与水本体无二无别。三应了知中间刹那生起的动念,亦或修行不能专一行持而显三心二意,这样的念头正在散射时,其散射的当下即现前解脱,好比空中的闪电,电光划过夜空闪现的同时便顿然消失。四应了知世间一切名声皆是假立而无实有自性,当一切名声或其它响声传出之时,在名声显出的当下即是解脱。别人对我们作的赞叹,即如空谷的回声一般虚幻无实,赞叹之声刹那即失,皆为迷乱之显现,去寻找时如何亦不得其实有自体故当下现前解脱。五应了知我们所持执的宗派观点之自性,正在承认自宗与他宗的观点之时即现前解脱,好比空中显现的彩虹于刹那间消失于虚空,此时如何亦寻找不到先前所见彩虹之实相。六应了知我们通过修持所证道果之自性,在成就的当下即现前解脱,犹如如意宝珠一般能满一切众生的需求与欲愿。上述六种证悟方式极为殊胜,依自性自解脱与自性自清净的对治,远离一切名言、境现的执著,并且分别念的密意境界又是任运自然而成的。我们依上师的殊胜教言已明知诸法自性,以及自己的迷乱,故于迷乱的当下认识自心之本性极为重要。如是上根利智之人闻此窍诀并依之实修即生就能获得解脱。
当知中根法性中阴时,获得解脱二种之六法,
第一舍弃肉身之六法:内外一切聚于自心时,
即是远离所取之外境;心性集于智慧之中时,
即是远离能取之心性,觉性智为习气包藏时,
地风融入水大身无力,出现粪便之时当超度;
水风融入火大身肢颤,面容积尘口水鼻涕滴;
火风融入风大口鼻干,丧失体温口鼻无光泽,
此时温度若集于脚掌,则堕地狱密处转恶鬼,
脐间傍生心间投生人,喉间非天集眼生天界,
热散顶上则得无上果;一切风风融入神识时,
外气急促不能向内吸,神识不清眼自光灯失,
外气中断神识入光明,内气中断身心相分离,
彼身留世智慧现法界。此等即是初现隐没式。
此外,我们尚应了知中根行者依窍诀在法性中阴时获得解脱的二种六法(共十二法)。
第一即是舍弃肉身之六法:一应了知当自身内外、上下一切明点聚合于自心之时即是远离所…
《窍诀宝藏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