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唾涕,弃时应掩蔽,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戒律中也说粪便不能弃于水泉等处。
同样,在用餐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威仪,《入行论》云:“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坐于何处,尤其坐于上师面前、大庭广众之中,身体威仪一定要庄严。不能躺着,放肆、伸足、搓手等,应当端坐,身体姿态尽力作到庄严。《入行论》云:“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此外,跑跑跳跳、开怀大笑、弄姿作态等凡是身语意一切不寂静的行为皆当禁止,缓慢调柔为主。《花鬘论》云:“歌舞赌博跑跳等,众人皆见并效仿,已入严重罪业门,违越戒律命根因。”如是而行必将远离菩提,因此必须断除放逸行为。《护境眷请问经》中云:“未护三门行放荡,不敬具慢贪心强,不灭烦恼具重惑,此等之人离菩提。”
自己相续未寂静调柔之前不能调伏他人。所以首先应当使自相续寂静调柔。《赞无边功德颂》中云:“自未调柔虽说具理词,言行相违不能调他众,汝思为利无边有情众,自未调柔精进而调柔。”《宝积经》云:“未渡不能度他人;未解不能令他解,盲人无法指引路,解脱者能令解脱,具目者能导盲人。”又《十法经》中云:“我为救渡一切众生而精进,为令一切众生解脱而精进,为令一切众生寂静调柔而精进,若自己尚未调柔,不寂静、不护根门,则非为我所能,故当寂静、调柔、护根门。”
此外,蒙受他人利益,应当感恩图报,遭受别人损害,则当作为行善与修持菩提之因,一切行为中如慈母般忍耐疲厌,将自己视为比他人低下,行走缓慢、无论办何事、言何语均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甚至梦中也不该诽谤、贪嗔他人。
白日上午、中午、下午,夜间初夜、中夜、黎明六时中念诵《三聚经》(即顶礼、忏罪、回向)等功课。《入行论》云:“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应当唯以行持善法度日。《经观庄严论》云:“佛子诸行为,随根机行境,以合理言词,利众为先行。”
若广说,则如《华严经·清净行境品》中所说:“菩萨进入房屋时当发心愿一切众生到达解脱城中;睡眠时发心愿获得佛陀之法身;作梦时观想愿证悟诸法如梦;醒来时发心愿从无明中苏醒;起床时发心愿获得佛身;穿衣时发心愿著知惭有愧之衣;系腰带时发心愿皆结善缘;坐于垫上时发心愿获得金刚座;向后靠时发心愿获得菩提树;点火时发心愿焚毁烦恼薪;火燃起时发心愿燃亮智慧火;饭熟时发心愿获得智慧甘露;进餐时发心愿获得禅定食;外出时发心愿从轮回城中解脱;下梯阶时发心愿趋入轮回利益有情;开门时发心愿开启解脱门;关门时发心愿阻塞恶趣门;上路时发心愿趋入圣道;上行时发心愿一切众生享受善趣安乐;下行时发心愿断绝三恶趣;遇到众生时发心愿亲睹佛陀;落脚时发心愿饶益众生;抬足时发心愿拔除轮回;眼见佩装饰品者时发心愿获得相好之饰;见无装饰品者时发心愿具足清净功德;见满器时发心愿功德圆满;见空器时发心愿过患空无;见喜爱之众生时发心愿喜爱正法;见不喜爱之众生时发心愿不喜有为法;见安乐之众生时发心愿获得佛之安乐;见苦难众生时发心愿遣除有情之一切痛苦;见患者时发心愿摆脱疾病;见报恩者时发心愿报答诸佛菩萨之恩;见不报恩者时发心愿于邪见者不报恩;见反对者时发心愿能消灭一切处道;见赞叹之情景时发心愿赞叹诸佛菩萨;见他人说法时发心愿获得佛陀之辩才;见佛像时发心愿无碍面见诸佛;见佛塔时发心愿见众生之应供处;见人经商时发心愿获得圣者七财;见人顶礼时发心愿获得人天导师佛之无见顶相。”
此外,应当对一切无义的散乱事生起厌烦心并观无常。在地上乱涂乱画、草率行事、妄念纷起等出现散乱时,以正知正念立即断除,身体所作,口中所言,心中所想皆应转向正法。晚上睡眠时身势右卧,头朝北,随念死亡,将三宝观于自己的顶上,心安住于如虚空般的法性中入眠。《入行论》云:“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昼夜六时中应当于佛像、佛塔等三宝所依前念诵《普贤行愿品》或得贡瓦巴阿阇黎所著的《七十颂愿文》等而发愿。 或者诵《菩萨戒二十颂》,此义在《宝鬘论》中云:“于诸佛正法,僧众及菩萨,恭敬皈依已,顶礼应供处。消灭诸罪业,广修众福德,诸有情福善,一切皆随喜。我合掌顶礼,请转妙*轮,直至有众生,请佛久住世。我以所作福,已作及未作,愿一切有情,皆发菩提心。愿有情无垢,根圆离无暇,正行得自在,正命悉具足。愿诸有情等,手中具财宝,诸资具无量,尽生死无竭。愿一切女人,恒为胜丈夫,一切有情明,戒足愿成就。愿有情妙颜,端形大威光,见者悦无病,得大力长寿。成方便善巧,愿解脱诸苦,安住三宝中,具足佛法财。修慈悲喜心,离惑住等舍,施戒忍精进,静虑慧庄严。圆满诸资粮,相如极显明,不思议十地,愿不断进行。我亦以彼德,及余而庄严,远离一切过,于有情胜慈。有情意所求,诸善修圆满,愿恒常断除,诸众生苦恼。诸世间异生,为怖所懊恼,但愿闻我名,远离大恐惧。见念闻我名,诸异生净信,离错住真实,定圆满菩提。愿一切生中,五神通随行,愿于诸有情,恒常作利乐。诸世间异生,欲作众罪业,愿彼等无损,恒时顿遮止。如地水火风,药及旷野树,愿众生恒常,随意而受用。于生如爱命,随彼极爱我,众罪咸归我,我善施众生。何时有有情,未得解脱者,我虽得菩提,誓愿住三有。”如是昼夜各念诵三遍,则可获得无量福德。《宝鬘论》又云:“故于像塔前,抑或余亦可,昼夜诵三遍,此二十颂偈。”“上述诸福德,设彼有形状,恒河沙世界,亦不能容纳。”
另外,修持菩萨乘三藏中所说之教义而度日。为什么呢?虽已获得了如梦般短暂的暇满人身,但也是如水泡般无常,依此身若未得道,则以后也难以得道。
1 七大:所缘大、修习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善巧大、正性修习大和功业大。
2 慈法八德:长寿、妙颜、种姓圆满、自在圆满、辞严、具大名望、丈夫身、具力。
3 五种精华:藏医中所说的五种滋补药品:蔗糖、炼酥、蜂蜜、芝麻油与食盐。
4 形象化修饰法:用比方摹拟被比事物性状,加以形象化后,不用同、似等词,使二者形成一体以修饰其词句。分为二十类:省格、不省格、省或不省格、全部、支分、总体、一支、相应、不相应、参差、提高、相违、原因、双关、同况、异况、否定、平分、双重与歪曲。
5 《瑜伽师地论》:本书分:本地分、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次摄释分。藏籍说为无著所著,汉籍说为弥勒所说。唐玄奘译,共一百卷。汉籍五分次第,本地分、摄抉择分之后,次摄释分、次摄异门分、次摄事分,与藏籍次第有异。
6 别解脱戒七种,即别解脱戒之依报有七种,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或男居士、优婆夷或女居士;正学女。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第八品 发菩提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