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令诸息客皆欢喜,圆满资粮获悉地,
有客生喜还宿债,令害魔喜遣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照射自己去疾病,
魔障逆缘皆灭尽,赎死获得二成就。
观想:自己化现出与宾客数量相同的勇士,同时供养一切宾客,令彼等心生欢喜。即令诸佛等出世间圣众欣喜,从而获得二悉地;令六道众生欢喜而还清宿债;令魔众生喜而遣除违缘。令诸宾客皆大欢喜之光芒照射自己而息灭一切病魔违缘。
丙四、作回向:
不缘诸法自心性,不缘心性法界性,
如是境界中安住,如幻性中作回向。
如是了知宾客、施物、施者皆是自心,诸法除了自己离戏之心性外别无其它,而于入定中如幻作回向。
丙五、宣说功德:
修革萨里的瑜伽士圆满一切内会供:
以此可除诸违缘,圆二资粮离二障,
心生无量加持悟,急生出离无我执,
现有现师成所愿,安乐临终现光明,
中阴解脱圆二利,故当勤修上师法。
此外,如是而修还有酬补一切失戒,供养诸天尊,断除我执、常执,从而毁灭二取迷乱等无量功德。
丙六、修持之理:
佛说刹那念上师,胜过劫修生次第。
《菩提轮游舞续》中云:“佛陀说忆念,怙主上师福,胜过俱胝劫,观修天尊身。”
乙五(功德)分二: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丙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
欲求遍德云聚中,所降三地甘露者,
当依胜德财根本,具信大悲上师尊。
遍知佛陀是自他功德的尊主,即佛陀以无死正法财富救度众生,想获得具无量功德佛陀之云聚中所降下的滋润三界之三转*轮妙雨者,应当依止善知识。《中般若颂》云:“须菩提,欲得遍知佛果者当依善知识。”《般若摄颂》云:“当恒依止智者师,智者德由彼生故。”三转*轮:出有坏佛陀成佛后于七七四十九日未说法。于第一七日中跏趺不解,第二七日中凝视菩提树,第三七日踏遍赡部洲,第四七日踏遍三千界,第五七日诣至龙宫,第六七日在柱吉林园中说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我已获,纵于谁说亦不能证悟,是故默然独自住林中。”如是默然安住。当时,嘎滚与桑波商人供养世尊蜂蜜,佛无有器具接纳。尔时,四大天王同时各献一石钵。佛仅诵吉祥文加持之。第七七日中经梵天、帝释祈请,前往鹿野苑为五比丘及八万天子转了四谛*轮。尔后于灵鹫山为来自十方的菩萨、四众眷属以及天龙等转了无相*轮。之后赴往天界、龙宫、明月城等处为种种不定眷属转了了义*轮。转三次*轮之密意是相应下根、中根、上根或初学者、入道者、悟实义者以能说三藏、所说三学之方式而次第宣说的。尽管有些阿阇黎说三次*轮是同时转的,只是在不同众生前如是次第显现而已。但我认为:根据诸经部中所说的各个年数,此种说法不合理。《大毗婆沙论》中说佛住世八十年;《涅槃经》中说八十年零三个月。如《八大佛塔经》中云:“珍达祈请三月后,世尊涅槃礼彼塔。”也有些阿阇黎说佛住世八十二年。诸多佛经中所说八十年零三个月一定是确切的。关于佛住世八十年,《大毗婆沙论》中云:“说法处及广严城,具白地城与天界,雪巴瘦与僑赏弥,静处以及佛塔山,竹林园及具怨城,及与迦毗罗卫城,佛于此等圣地处,各自安住一年矣。炽热山洞住二年,妙药林中住三载,王舍城中住五年,苦行之处住六年,舍卫城住廿三年,王宫中住廿九年,如是佛寿为八十,尔后能仁趋涅槃。遍知世尊所安住,此等福德之圣境,当以身语意三门,恒时恭敬而顶礼。”
丙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为息无始时串习,以及意惑而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无有厌倦依上师。
乃至未达到无有业惑之前,为了息灭此等烦恼,必须依止胜过自己的善知识,因为还需要获得殊胜功德。应当象善财童子与常啼菩萨那样寻求正法,乐城之源大商主财坚之子善财走遍南方一带,恒时求法,依止了文殊童子等授记并加持的五十四位上师和随学彼等教言的五十四位上师,共一百零八位上师。常啼菩萨寻求智慧波罗蜜多法门时卖身,后与商主之女等五百随从一同乘车前往东方熏香城,供养承侍法胜菩萨而求得正法。
甲六、回向本品善根:
将本品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利行帝释琵琶声,善缘者闻成甘露,
令依恶师邪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关于利行,《莲聚经》云:“以布施招手,以爱语迎接,以同事安抚,以利行劝谏。”依止真实善知识中所得之善说,胜过帝释所弹奏的琵琶声之妙语。以此福德愿长久依止恶知识流转轮回中疲惫不堪的一切众生于人天导师出有坏佛陀之乐园中,在如意云下得到休息。
祈愿因依颠倒恶知识,长久沉于三有众多罪,
自心疲惫不堪诸有情,诣至大乐佛陀之尽地。
愿诸小乘根机心低劣,唯一自寻寂乐之道者,
悉皆追随佛子之足迹,趋入大乘圣道成佛果。
诸佛金身如同满月轮,人天群星之中极庄严,
利乐白光遣除惑恼热,愿诸众生获得彼功德。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五品依止善知识释终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五品 依止善知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