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星学佛为哪般?▪P2

  ..续本文上一页“信”而且向往它,希望自己达到某一种境界,这才构成了信仰。所以说,正信的佛教也罢,佛教也罢,佛教首先是正信,你必须明白自己信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自己信什么东西,如何信?如何向往?如何自省?不知道如何达到某一种境界却要信仰的话这就是迷信。所以说,佛教是迷信还是正信,在于你自己明白不明白那个“信”的精神的东西。

  刚才谈到这个明星信佛的影响,这个影响确实存在。因为这个时代需要一种很大的声音传播某一种东西,才不会被搅天的信息湮没。在这一点上,明星信佛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这个明星信的时候,你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在信什么?是不是你明白信仰一种什么精神?如果说佛教追求一种所谓的解脱也罢,所谓的自由也罢,那么,你是不是真的明白,这种解脱和自由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明白这个之后,那么你是不是明白如何实现这种自由?如何实现这种解脱?需要做哪些事情?

  如果知道这些东西,那么这个才是真正的信仰、正信。如果不明白这个东西,单纯地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时候就用一种非常狂热的行为,说一些不一定符合佛教正见的话,那么,这就会造成很大的误解。这样,许多佛教徒、许多佛教的信仰者就会受到这种错误的误导,被人们认为佛教是一个迷信的宗教。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许多歌星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可以信仰,那么,是不是你信仰的这个东西真的是佛教的精神?而不是佛教的名词,而不是佛教的名相,而不是佛教的那种外形。

  比如,我举个例子,方舟子也罢,很多人也罢,为什么要攻击佛教?他攻击得对吗?对的。我说“对”的意思,就是他攻击的,正好是佛教自己也在反对的那些东西,比如说神通,比如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佛教要反对这些东西。释伽牟尼就公开的反对这些神通之类的东西,他认为这些东西解决不了生死的问题。

  ◆宗舜法师:对,神通不敌业力。

  ●雪漠:神通不敌业力。那么同样的,就是明星也罢,你的正信的佛教也罢,必须告诉人们佛教的真正精神是什么?明星在传播佛教的时候,必须自己弄懂佛教的精神是什么?那么你传播的这个对还是不对?是真正的佛教还是你自己认为的佛教?如果是真正的佛教,那么很多人都会觉得因为这个明星的传播让大家知道了一种真理。这是一种巨大的功德。如果你传播的是一种谬误的东西、莫名其妙的东西,那么对佛教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我身边有位朋友,当他提到佛教的时候,他对一些佛教徒是不屑一顾的。他觉得佛教就是一些消极的东西,就是一些老太太磕头、拜佛、求佛、祈福的一种礼仪、一种文化。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只有佛教是最积极的。它是靠改变自己的心灵来改变世界,而不是想靠世界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什么东西。佛教的真正目的,是世界改变不了自己心中的快乐。真正的佛教追求两个字:快乐,就这么两个字。世间法追求一种有条件的快乐,我们称之为“离苦得乐”;出世间法追求一种无条件的快乐,我们称之为“涅槃之乐”。所有的修炼都是为了达到这个快乐的目的。如果你证得了一种无条件的快乐,比如心灵的明白、智慧的觉醒。如果能得到这个,那么就是正信的佛教。如果靠一种欲望的满足,比如物质、各种心外的许多条件的满足来得到那种快乐,就是不究竟的快乐。当然,佛教也允许有这种不究竟的快乐,这称之为世间法。比如天人,他也追求这样一种东西。

  事实上,就是直到今天,好多人还是不明白,真正的佛教和所有宗教、所有的科学、所有的文化一样,它的存在的意义是在于能给人类和众生带来快乐。不一样的就是,佛教追求的是无条件的快乐。不管世界怎么样,不管有没有条件,我都是快乐的,而且,这个世界改变不了你的快乐。

  所以我常说,佛教它不是用来改变世界的,而是为了世界改变不了你心中的快乐。世界怎么样,他都知道一切都会过去,只有心中的那种觉醒、光明、快乐、清凉不会因为条件的消失而消失,不会是无常的。所有的有条件的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幻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教追求的是无为法。“放下”一切条件。快乐不因为各种因缘的存在而存在、不因为各种条件的消失而消失。所以说,真正的佛教是这样一个东西。明星必须明白这样一种真理,明白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你传递出来的才是正确的。如果明星不明白这些东西,把佛教反对的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作为佛教的真理来炫耀的时候,这对佛教是一种亵渎。所以说,我认为任何包括明星也罢,佛教徒也罢,首先弄明白佛教的精神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目的?它如何实现这个目的?这是非常清晰的。它的严谨程度像科学,也像数学一样,非常严谨。

  当你明白佛教的真正的正信的原理,知道它的诸多的真理性的那种步骤以后――它非常具有实证性的、有次第的、非常清晰的,任何一个人朝着这条路走,都可以得到无条件的快乐,我们称之为“解脱”;都可以得到一种自由,我们称之为涅槃之乐。所以说,我始终觉得正信的佛教应该是这样。直到今天,很多很多的人宣传的一些东西,只是佛教的一个方面――甚至有些是佛教自己也反对的一些阴影的部分。就像这个杯子放在桌上的时候,很多人看到的是杯子后面这个阴影。他们也许认为这个杯子的阴影就是杯子,不是这样的。它真正的佛教是那个光明。光明照到杯子的时候,虽然有阴影,但是这是佛教自己也想解决、也想消除这个阴影。不要把这个阴影认为是佛教的全部而宣传。我们应该宣传什么呢?要宣传这个光明。不但正面有光明,而且后面有光明的时候,这个杯子就没有阴影了。这就是佛教认为的正信。

  

  四、正信佛教的三个条件

  ◎凤凰网:雪漠老师对这个佛教还是分析的很透彻,宗舜法师法师还有什么补充的吗?从一个出家人的角度来看?

  ◆宗舜法师:这个你刚才问的就是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对你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讲什么是正信的佛教,其次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的信仰佛教,它应该包含这样的两个内容在里面。关于第一个什么是正信的佛教,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教都是正信的。如果不是正信的东西肯定不是佛教。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坚定的一个信念。

  因为佛的教法是从大智慧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种清凉,它能够析出我们内心的烦恼,这种是充满了大智慧和大慈悲的,所以佛陀所创立的佛教,或者说它实证到的境界是不可能出现,不可能存在所谓的迷信的佛教这么一个概念。之所以大家会说佛教迷信或者说有些人迷信佛教,不是因为佛教本身如何是迷信的,而且我们用了一个错误的方式。正和迷是相对而言的,佛教根本的目的是转迷为觉,觉悟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以一个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曾经给它做过一个这样的定义,他说这是在我们的大家常常会读到的《正信的佛教》这本书的开头第一篇他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这么三个条件。

  他说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条件,第一必须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性。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到现在如此,将来必将如此。凡是对一种道理或一桩事务的信仰或依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么它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这是圣严法师定义的什么是正信的佛教。

  我们更多的关注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信仰佛教,因为我们可以觉得相信佛教是符合圣严法师刚才说的三个条件的,问题又是在于我们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在正信佛教,今天的信佛的方式以我个人的浅见归结起来,我觉得是有几个类别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第一种是商人型的信佛,这是和佛做生意,他的一切的信仰的目的的根本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利益。

  ◎凤凰网:一些财富。

  ◆宗舜法师:对求财、求名,乃至求一切其他的物质上的追求等等。他是完全是做生意,我们常常说的买了几斤苹果一点点心拿到庙里供养一下,还要请佛加持以后,可能临走还得带回去给家里人保个平安。这个要说错也没有错,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其实是一个贿赂菩萨的做法。就是人们拿少量的东西去想跟菩萨行贿,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型的佛教信仰,以交换获得利益,这个是作为他的目的。

  ◎凤凰网:很像雪漠老师刚刚说的世间的佛教。

  ◆宗舜法师:对,这个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功利的心。第二种类型,我把它称为小资型,小资的信佛他们不在追求所谓的物质上的回报,这些人我相信他们说出一些话来是发自内心的。比如说在我的微博上也有博友,他就留言过,他说我去庙里只是为了自己静心,那么既然如此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不去讲究繁琐的佛教的礼仪什么的。或者说我学佛我根据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增加我的快乐,或者在哲学思想上有一个提高,他是在这样。

  这个就非常有点像我们大家喜欢到雕刻时光、星巴克去喝喝咖啡,然后在那儿翻阅一下时尚的杂志,度过所谓比较浪漫或者说很闲适的一天。他把学佛当成是一个餐前的水果,或者饭后的甜点,是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致一些。他没有想到说学佛对生命除了这种浪漫的宁静这些东西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

  真正的正确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其实它和前面这两种是有着截然的区别的。比如说我们作一个菩萨,菩萨这个词在今天我们都觉得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从佛教的词语对它的解释来说叫做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是一个觉悟了的有情,是一个发大心愿,发大愿,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这个大菩提心,这样的一个大心众生。

  第一个是觉悟了的有情,就是你觉悟了的众生,第二个是发大愿的众生。我们…

《明星学佛为哪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